佛弟子文庫

如何是佛,舍我其誰

濟群法師  2013/10/07  大字體  護眼色

如何是佛,舍我其誰

生命蘊涵無價之寶,我們卻在流浪乞討中度日,何其悲哀?所以,一些高起點的修行方法是直接引導學人認知覺性。如禪宗及藏傳佛教的大圓滿、大手印等,皆以如來藏為見地,認為眾生本具佛陀品質,以此作為修行入手處。

相關開示,禪宗公案中比比皆是。大珠慧海禪師參拜馬祖時,「祖曰:來須何事?曰:來求佛法。祖曰:我這裡一物也無,求甚麼佛法?自家寶藏不顧,拋家散走作麼?曰:哪個是慧海寶藏?祖曰:即今問我者是汝寶藏,一切具足,何假外求。師於言下自識本心,踴躍禮謝。」其後有人詢問慧海禪師:「如何是佛?」師答:「清潭對面,非佛而誰?」人人具足佛性,問題只是在於,我們是否認識,是否敢於擔當。所以,禪宗修行非常重視直下承擔。

《壇經》中,六祖慧能初見五祖時,便體現出這種舍我其誰的丈夫氣概。「祖問曰:汝何方人,欲求何物?惠能對曰:弟子是嶺南新州百姓,遠水禮師,惟求作佛,不求餘物。祖言:汝是嶺南人,又是獦獠,若為堪作佛?惠能曰: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獦獠身與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利?」

在佛性層面,一切眾生等無有異,不論佛教徒還是基督徒,甚至蚊子、螞蟻,並不存在本質區別。只因業力和生命積累的不同,才有種種差別顯現。一旦開啟寶藏,證得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的覺性,生命便能完成質的飛躍。正如五祖對六祖所言:「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

此外,《壇經》講到的三身、四智,也是依覺性成就。所謂三身,是以清淨法身為性,圓滿報身為智,千百億化身為行。所謂四智,分別是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所以說,覺性是佛法修行的立足點,也是佛陀成就一切功德的根本。正如六祖在《壇經》所言:「自性具三身,發明成四智。不離見聞緣,超然登佛地。」

同時,覺性具備化解一切煩惱的能力。教下的修行方式,是以不同方式對治不同煩惱。但禪宗或大圓滿、大手印的修行,專以向上一著對治煩惱營中的千軍萬馬。事實上,一旦啟動覺性作用,煩惱堡壘將自動化解。因為煩惱也是無自性的,當我法二執瓦解後,它就失去了依附對像,再無立足之地。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濟群法師文章列表

【推薦】識者知是佛性,不識喚作精

今天是打七的最後一天,我們打七的目的,是用參禪的方...

【推薦】迷悟的不同為何就會創造十法界呢

為什麼迷悟的不同就會創造十法界呢?這個概念就值得我...

業力感召、自心顯現

同樣一杯水,六道眾生以及佛菩薩所見到的是不同的。地...

但以迷而未悟,故長作眾生

眾生心性,與佛無異。但以迷而未悟,故長作眾生。華嚴...

只念佛不學其他經典可以嗎

問: 有很多人動員我們,不要學《金剛經》、《楞嚴經》...

大悲咒的功德從哪裡來

我們今天先講到這個地方。三卷過以後,整個《楞嚴經》...

首楞嚴王三昧對治的重點

《楞嚴經》前面的三卷經文,佛陀等於是講到了大乘佛法...

佛心本有

有一學僧請示盤珪禪師道:我有一個天生的毛病-氣短心...

【大藏經】【註音版】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普門品(日誦式版本)...

【大藏經】【註音版】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大藏經】【註音版】大佛頂首楞嚴經五十陰魔章

楞嚴經五十陰魔章...

【大藏經】阿閦佛國經

阿閦佛國經卷上 發意受慧品第一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

當代佛教的健康發展要靠什麼

如何面對傳統 作為今天的出家人,我覺得很不容易。首先...

佛教徒的人生態度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都有自己的處世態度。因為人生...

看破無常是不是逃避現實與消極

問: 看破無常是不是逃避現實?不執著是否過於消極?...

淨宗法門:一個特別的法門

佛法的方便之道,主要指淨土法門。此處所說的方便,是...

一切修法都是修心

《金剛經》上須菩提問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褥多...

【推薦】信佛後沒感應?其實這些都是三寶的威力

我們一般人做任何事情,都講求效果。像我們做生意講,...

僧人的日常生活有哪些

寺院僧人的生活在許多人的心目中,一定是非常清靜而悠...

印光大師法語擷錄

一讚淨土超勝 大矣哉淨土法門之為教也。是心作佛。是...

從公子哥到吃苦的小和尚丨佛慧法師的出家經歷

從初次接觸佛法,到一步步走上出家的路,從高高在上的...

念佛如何對治妄想

不念佛時,妄想雖多,無由而知,非不念時無妄想也。譬...

人生不幸中的萬幸

最近幾年來,身邊發生了好多事情,令末學深深地感到,...

喝茶的十個益處

唐代劉貞亮把飲茶的益處表述為十德:以茶散郁氣,以茶...

出家人的戒刀

好,南無阿彌陀佛。各位大家吉祥。 今天道場白華庵,跟...

四大五蘊

「四大本空,五蘊非有」,這是佛陀成道後,對宇宙世間...

念佛人靜坐也須念佛

念佛人靜坐也須念佛。非外道只靜坐而已。念佛行住坐臥...

人生的禍福來自於因果

人在一生中往往有各種不同的遭遇,是禍是福、是苦或是...

【佛教詞典】眉間白毫相

佛的兩眉中間有一條白毫,內外映徹如白琉璃,宛轉右旋...

【佛教詞典】摩觸戒尼重僧輕

子題:女人貪觸情重 戒本疏·十三僧殘法:「摩觸一戒,...

【視頻】妙華法師《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的現代闡釋》

妙華法師《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的現代闡釋》

【視頻】妙境法師《搶回被偷的小孩》

妙境法師《搶回被偷的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