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大德比丘、諸位居士同修:
今天是佛七的第一天,我們開始念佛,應該用什麼樣的心態去念佛?我們常常講發心,要發什麼樣的心?一個念佛人要發四種心:第一是慚愧心,第二是欣慶心,第三是悲痛心,第四是感恩心。
怎麼叫慚愧心呢?我們沒有學佛之前是埋頭造業,不知道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對自己的行為沒有一個冷靜的反省,總認為自己還不錯,還是一個好人、是一個善人。然而通過學佛,我們了解到如來的境界,佛的身、口、意三業的清淨,福德智慧,無盡的莊嚴,透過佛的這種真、善、美、慧的這樣圓滿、理想的參照系,再來反觀自己的舉心動念、行為造作,我們就會生起慚愧心。我們真是一文不值,我們每天都在煩惱堆裡討日子過,我們每天都在造作輪迴的業因。由此,我們才會生起慚愧心。
這個「慚」就是一個人面對自己的深刻的反省、內疚感;「愧」是自己的行為被別人知道所產生的一種羞愧心理,由此形成改過遷善的心理基礎。由這個慚愧心,我們才會生起一種懺悔意識和懺悔的行為,才能使我們污染的身心日益地趨向於潔白。所以,一個學佛人應該要有慚愧心。
第二,是欣慶心。我們原來不知道人生的意義到底在什麼地方,人生的安心立命在什麼地方,受一種無明、貪慾的驅使,去過著芸芸眾生的起惑造業的日子,我們一生在追求幸福,然而一生都在焦慮、不安、恐懼當中度過。現在我們學佛了,尤其了解到了念佛法門,我們才認知到生命有一個崇高的目標——原來,人的這一期生命是可以作為一個跳板,從凡夫地可以跳到佛菩薩的境界。於是,我們知道了三界六道不是我們久留的地方,西方極樂世界才是本有的家鄉,阿彌陀佛慈悲地關顧我們,我們人生就有一個奮鬥、修行的目標: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安頓我們的身心,令我們得到安心、得到安穩、得到安慰、得到安樂。所以,我們由衷地產生欣慶之心——欣喜、慶快生平之心!
常常有人問:學佛有什麼好處?學佛的好處很多,最重要的是給我們找到一個歸宿——社會上人說是「精神家園」。我們常常用這麼一個例子來表明學佛的好處:當一個人到一個陌生的城裡出差的時候,他到達那個城裡的第一件事情,是要找到一個住的地方,安頓了住的地方,他去辦事心裡很安心,辦事辦得再晚,那怕到了深夜,他都有一個住的地方。如果他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沒有尋覓到一個住的地方就去辦事,這時候他內心總是充滿著一種不安,因為他想到:我辦完事天黑了到哪去住?所以這個念頭會貫穿他辦事的全過程,他就不安、不快樂。所以,找一個住的地方是一個明智的人所應該選擇的一個行為。
推而廣之,我們來到這個地球也在出一趟差,那麼我們找到了住的地方沒有?當我們把這個問題去問世間上的人的時候,他常常會感覺到莫名其妙,感覺到這個問題很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他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然而這個問題是最應該去回答的,因為他不能解決這個問題,他的一生就是不安的。學佛的好處,尤其是念佛法門的好處,就是讓我們找到一個住的地方:這個地方就是西方極樂世界!
當我們信念持名乃至只有一日一夜的功夫,阿彌陀佛給我們打了一個保票:他一定會接引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如果我們得到了往生的安心,就會很快樂,這個快樂的心情就會瀰漫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世間的事業由此也會做得很圓滿,帶著快樂的心情去修行,出世間的道業也會修得很好。於是我們才會知道,阿彌陀佛所建立的念佛法門,所建立的西方極樂世界,給我們的身心的安頓是多麼的重要。我們眾生與這個念佛法門的關係,就像一個人離不開陽光、離不開空氣一樣,對我們這樣的重要。所以,我們要帶著欣慶之心來念這句佛號,來修淨土法門。
如果我們修行念佛法門還修得很痛苦、很煩躁、很不安、很焦慮,那實在不是法門的問題,而是我們自己的過咎,知見不正確。所以念佛要帶著欣慶心去念佛,作得生想,作我已經是西方極樂世界的嘉賓之想,自己就會很快樂。即便碰到人際關係的不和睦,冤家對頭碰面,如果不念佛之前,想到的可能跟他去計較,然而一念佛,知道自己要往生西方淨土,我都是西方淨土的人,我還跟他去計較什麼呢?原來我們有貪心,看到什麼好東西想佔便宜,這時候念佛了,會覺得自己都是西方淨土的人,我怎麼還能做這樣的佔便宜的事呢?你想,就這一念安樂心,作得生想心,對我們全面的行為和心態都有一個良好的調整,趨向聖賢的氣氛,所以要生欣慶心。
第三,念佛要生悲痛心。正因為念佛法門是這樣的殊勝,功德是這樣的深廣,然而回想到自己無量劫以來,在三界六道輪轉的無盡的過程當中,不知受了多少冤枉苦。我們曾經在阿鼻地獄裡面呆過,曾經在餓鬼、畜生這些惡道裡面呆過,偶爾也可能得人身、得天身,然而時間很短暫,又栽到了三惡道裡面去。一個證果的阿羅漢,他用宿命通觀察自己八萬大劫以來生生死死的情況,尤其觀察到自己在地獄裡面遭受劇苦的情形,悲痛得每個毛孔都流出血來。所以我們觀察(現在我們還不能親證)——我們按照佛的知見來推想我們無數劫以來遭受的苦,而且在苦當中又加劇我們的愚癡,這種愚癡又加劇了我們的造業,這種造業又使我們更為地遭受苦果,那是惡性循環、雪上加霜的情況。由於這樣的業力就形成障礙,障礙我們不能生到佛世,障礙我們聞到正法,障礙我們信受念佛法門,所以輪轉到今天還是這麼一個苦惱的凡夫,要生起悲痛之心。
第四個,要生起感恩之心。我們首先要感謝大悲的本師釋迦牟尼佛,他曾經在因地發了五百大願,要在最濁惡的娑婆世界示現成佛來救度苦難的眾生。我們娑婆世界五濁惡世人壽百歲的時候,是煩惱具足的眾生聚集在這個世間,一切有福德、有點智慧的人都遷移到他方的國土去。然而這尊大悲菩薩(也就是釋迦牟尼佛因地)悲心不捨眾生,驚入火宅之門,來向我們宣示甘露妙法,讓我們知道了念佛法門,讓我們知道了在我們這個濁惡的世界之外,距離我們娑婆世界十萬億佛國之遙遠有一個剎土,西方極樂世界,有一尊佛,號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跟我們眾生有甚深的法緣,他在我們這個世間以轉輪聖王的身份捨棄國王出家,行作沙門號曰法藏,在這個世間為了救度一切苦難的眾生髮出了四十八大願,用他無量劫以來的積功累德來圓滿大願,在這個圓滿大願的過程當中,法藏菩薩為眾生故,獻出了無數的生命,流出了無量的心血,垂形六道,跟我們普結法緣,難行能行、難忍能忍,沒有一刻不在繫念著眾生,沒有一刻不在為他的大願的圓成去努力,等到四十八大願圓滿成就的那一刻,這位法藏菩薩也就自然地成為了阿彌陀佛。當阿彌陀佛成佛的時候,就法爾自然地在果地上兌現他因地上的發願,就揭開了普度法界一切眾生的序幕,安立眾生於無上正真之道,令一切眾生快速地往生到西方淨土、快速地圓成佛果。
我們透過釋迦牟尼佛的講述,知道了這一樁事情,才知道這麼一尊古佛,是超於我們世間父母對我們的恩德,我們要感恩。然而,我們無量劫以來,由於業力深重,我們不知道這樁事情,就像一個嬰兒不知道他的慈母對他作出了多大的犧牲一樣,不了解這個事情就是不知恩,當然就不會報恩。阿彌陀佛對我們的恩德,也是靠我們自己的力量難以知道的,是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講述出來。就像一個很愚癡的子女,在他不懂事的時候,他不會知道父母對他有多大的恩德,對他是多麼的慈悲,對他是勝過、超過自己的生命,就像一個慈母如果看到自己的獨生子女生了癌症,她那種悲心,就希望這個癌症轉移到自己身上,讓她的子女健康地存活下去。然而,這麼一個不懂事的子女他不了解,也許等到他長大了,也許等他做了父母的時候,他才會真正了解他的父母對他的恩德有多大。
所以,長期以來,我們對這個恩德最大的這尊阿彌陀佛不了解、不知恩、不報恩。現在我們學習了念佛法門,聆聽了釋迦牟尼佛慈悲的開示,知道了阿彌陀佛無量劫以來為了救度我這個苦難的眾生、地獄的眾生,曾經付出了多少生命!為了救我們一個眾生,他是無量劫以來在跟蹤著我們:我們進入畜生道他隨形到畜生道,我們墮到地獄他跟到地獄,我們在人道,阿彌陀佛又把他的慈悲、願力的名號傳達給我們,讓我們生起信心,持佛名號到他的淨土去。所以,我們要生起感恩之心。
所以在我們佛七的念佛當中,我們聲聲的佛號要貫注著慚愧心、欣慶心、悲痛心、感恩心。用這種心理狀態、用這種發心來念這六字洪名,那麼這六字洪名就顯得非常的沉甸甸的,如果沒有這四種心去念這句佛號,那就會念得輕浮、念得有口無心、念得就好像是一個物理的氣流的現象。所以,念佛是伴隨著對佛的理解、佛的領悟,對佛的恩德的領納、對佛光慈悲沐浴的歡慶。發起這四心,就是般若智慧的表達,就是宿世善根的顯露,即是多善根、多福德、殊勝因緣。具此四心來念佛,那就決定可以往生安養淨剎。
希望大家珍重,誠懇四心來念佛。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