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無論你觀佛的形象,還是念佛的名號,都是在作佛

大安法師  2025/07/12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無論你觀佛的形象,還是念佛的名號,都是在作佛

問:《觀經》專明作觀,何謂不勞觀想?

答:此義即出《觀經》,彼經因勝觀非凡夫心力所及,故於第十三別開劣像之觀,而障重者猶不能念彼佛,故於第十六大開稱名之門。今經因末世障重者多,故專主第十六觀。當知人根雖鈍,而丈六八尺之像身、無量壽佛之名字,未嘗不心作心是,故觀劣者不勞勝觀,而稱名者並不勞觀想也。

好,請看這一段。這個前面對正面開示淨業行人執持名號,來建立淨土修行的行門的願文,包括他經文的意思,都作了介紹。那麼下面有十二個問答,就是對這段經文所產生的疑問。這個淨土一法是建立在佛的果覺基礎上的。所以我們凡夫一聽聞,就馬上會產生種種的疑問。歷代的祖師大德就在破除我們的疑惑方面作大量的工作。前面這個蕅益大師特別強調,專主稱名,不需要去觀想,也不需要去參究。那麼這個對通途修法的行人,他就覺得這非常突兀,所以他就由這個判言,建立了種種的疑問。那麼這個第一個破疑呢,就是對不必觀想這個判言的疑問。這個疑問他是用經典來加以建立,這個問得也是非常具有挑戰性。

這個問話的人說:《觀無量壽佛經》他的前十三觀專門是談觀想西方淨土依正莊嚴的,那是佛都說要觀前十三觀,那你為什麼在這裡還說不需要作觀想呢?

好,那麼這個問題提出之後怎麼回答呢?蕅益大師也就是因他的問來巧妙地,而且非常明確地指出,這個不勞觀想的這個判言、這個義理,正是出在《觀無量壽佛經》。在《觀經》裡面,先從日觀、地觀、樹觀、寶閣觀……一直觀,最後再觀阿彌陀佛的這種報身像,第八觀,觀報身像,那報身像是六十萬億恆河沙那由他由旬。那個我們天天唱的那個「白毫宛轉五須彌,紺目澄清四大海」,就是指阿彌陀佛的報身像。那個白毫的長度,都有五座須彌山那樣的長。這個青紺色的眼目,都像四個大海水那麼遼闊。

那麼這個觀想,不是凡夫這種粗糙的狹劣的力量所能觀得成的。所以就在第十三觀,就特別為末法的這種狹劣的凡夫開了劣像之觀,就是佛的劣應身像。所以這個經典當中講,無量壽佛的報身,身量無邊,不是凡夫心力所及。那麼阿彌陀佛還有宿世的慈悲願力,令我們有想佛的人,也能成就觀像念佛。怎麼樣觀呢?就觀阿彌陀佛的丈六八尺身。那如果是觀八尺身,大概跟我們眾生的身量就相差不遠了,那麼這個也都是要真金色,這是開出了一個方便的觀想。那麼這樣的,還是對根機比較利,心性比較穩定的人,才能觀得出丈六八尺。對業障重的人還是觀不出來,那怎麼辦?

那就是在《觀經》裡面,特別就在第十六觀,第十六觀就是下品下生章了,就開顯稱念彌陀名號這一門。這個下品往生章說,這樣的愚癡的眾生,造惡的眾生,臨命終時地獄相現前,遇到往生善知識開導,勸令他念佛解決地獄之難。所以他就至心稱念,令聲不斷,具足十念,就轉地獄的境界為淨土的境界,帶業往生。

好,那麼這樣的一個經文,正是契合我們這個時代的特點。這部《阿彌陀經》也就是由於末法眾生業障深重故,這樣的眾生多,根機利業障輕的少,所以特別專門這個拈出第十六觀稱名往生一行。那為什麼專主第十六觀稱名之行呢?這裡面無論是觀佛的這個報身,還是觀劣應身,還是念彌陀名號,他有一個基本的原理,都是一樣的。什麼原理呢?就是「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無論你觀佛的形象,還是念佛的名號,都是在作佛。心作心是。

那既然這樣,雖然我們修行人的根機有利鈍,但是我們業障重的人,觀阿彌陀佛的丈六八尺的劣應身,念阿彌陀佛的名號,也跟能觀殊勝的報身那樣的心態,那種原理都是一樣的,也是心作心是。因為阿彌陀佛他神通無異,他有宿世的願力,最終都要通過他的名號,他的身相光明,引發我們的自心的性德的。所以既然我觀劣應身是心作心是,那麼就可以放下前面談的第八觀的報身觀,就不勞觀勝應身。

既然稱這個名號也是心作心是,也能最大限度地開發我們的性德,而且下手最易,也就不需要去觀想劣應身。所以應末法眾生的根機故,《阿彌陀經》就是專門開顯出不勞觀想,單持名號,這麼一個方便之門。這是第一個疑問。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安法師文章列表

持名念佛——下手容易,成就也高

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 說...

不能只欣求極樂,還要能厭離娑婆

念佛人不是只有念佛,你要培養信願,所以它是三資糧。...

八種方法使淨土法門成就

在過去好多祖師大德,為眾生示現一生勤苦辦道,一生成...

善導大師睡眠念佛法

善導大師有一段文字,是淨土夢修的一種很好的方法。若...

阿彌陀佛佛號裡包含了哪些信息

問: 南無阿彌陀佛這句佛號裡包含了哪些信息?是否包...

真正能往生的人為何寥寥無幾

問: 現在全國有很多居士在念佛求往生,為什麼真正能...

聖嚴法師《罵出一句阿彌陀佛》

當嗔恨心起時,你可能會氣自己怎麼回事,為什麼老是容...

你憑什麼離開三界

淨土宗的帶業往生,諸位你想想看,淨土是一個清淨莊嚴...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大藏經】佛遺教經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亦名遺教經) 釋迦牟尼佛初轉法...

【大藏經】淨土十疑論

淨土十疑論序 宋、無為子楊傑述 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大藏經】早課(朝時課誦)

●大佛頂首楞嚴神咒 南無楞嚴會上佛菩薩(三稱) 妙湛...

不發菩提心就不能往生嗎

深信切願即無上菩提,我這裡也點示了下,這點我們一定...

身體有病很重視,心有病誰來重視

一般的人都會注意自己的身體,身體有點發燒啦,有點疼...

念佛一定是有感應的

念佛一定是有感應的。感是我們信願持名為能感之機,應...

只要有這個慾望,想出離就沒有辦法

佛要我們修道人著慚愧衣,服慚愧藥。慚和愧,確實我們...

諸法無自性,一切皆無永恆

當今社會,人們急速向城市集中,都市街頭行色匆匆,而...

法聞法師法語

一 人身難得 六道眾生中人身最為難得,為什麼人身難得...

如何生起真實不退的信心

問: 弟子對念佛法門起初特別有信心,但是隨著個人閱歷...

一切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別

一切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別。若離忘念,則無一切境...

王博謙居士《學佛淺說》

人何以要學佛 列位要知道人們,何以要學佛的理由,須先...

中國近代禪宗大德--來果老和尚

來果老和尚,是中國近代禪宗大德,生有異慧,乘願再來...

《禪秘要法經》中的念佛方法

有一部經《禪秘要法經》,有一位叫禪難提比丘,他問佛...

聽聞佛法能調伏煩惱

我們看佛陀說法的功德,這個法,它透過佛陀的音聲傳到...

捉賊啊

寺院裡剛來了一批小沙彌。有天夜裡,當新來的小沙彌們...

淨土念佛什麼時候成就呢

問: 淨土是念佛往生成佛,密宗是現今成佛。請問淨土...

凡修淨土之人,當念無常迅速,時不待人

攝心念佛,欲得速成三昧,對治昏散之法,數息最要。 凡...

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印光大師說:道德仁義,乃吾人本具性德;因果報應,實...

【佛教詞典】飲酒十過

(名數)一,顏色惡。飲酒之人,顏貌容色,因之變常,...

【佛教詞典】佛話經

(經名)此經經錄不載。金剛仙論曰:佛在鐵圍外二界中...

【視頻】聖嚴法師《無量壽經講記》

聖嚴法師《無量壽經講記》

【視頻】妙境法師《從聖道看苦惱與自在》

妙境法師《從聖道看苦惱與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