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如何富過三代?德過三代?

2016/02/22  大字體  護眼色

如何富過三代?德過三代?

財富和財富能力如何傳遞下去,是個世界級難題,英文對此有一句俗話「Great men's sons seldom do well(意譯為‘偉人或貴人的孩子難成器’)」,葡萄牙有「富裕農民—貴族兒子—窮孫子」的說法,西班牙也有「酒店老闆—兒子富人—孫子討飯」的說法,德國則用3個詞「創造、繼承、毀滅」來代表三代人的命運。中國則以「一代做、二代富、三代敗」來勾勒富豪之家由盛而衰的軌跡。

富由何來?

為什麼富不過三代?

要搞清這個問題,首先必須明白富由何來。

俗話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道就是宇宙人生的基本法則,對於人類而言就是應該遵循的生命、道德、法律等方面的規範。有道才有德,意即遵循生命、道德、法律等人生規則才是有德行。而德與得相通,有德必有得,有德行者一定能得到他應有的東西。人們如果希望富有,只要遵循相應的人生規則,就能心想事成、如願以償。由此觀之,道乃德之母,德乃富之基。守道才有德,有德才有財。

富有之道首先是天道,所謂不犯天規、不違天意、不悖天理、不亂天時、不逆天行道、不殺生害命;否則天地不容,哪來財富?縱有財富,豈可不耗?

富有之道其次是人倫,所謂孝養父母、尊敬師長、忠於國家、利益大眾;否則天不施恩、地不與惠、國不加持、眾不助力,哪來財富?縱有財富,豈能長盈?

富有之道再就是事理,即經營之道,在不違天道人倫的前提下,勤勞致富、把握天時、慎重投資、嚴格管理、堅守誠信、真誠服務。否則天不掉財、地不生金,哪來財富?縱有財富,豈可久長?

富有之德

富有之德,即遵天道、守人倫、依事理。

一為敬德,即敬畏天地自然,不褻天地、不損自然、不污山川、不損草木,決不能為了私利無視天地、藐視自然、膽大妄為,亂掘亂挖、亂砍濫伐、亂排亂放。敬畏天地,天地護佑;愛護自然,自然回報:不想發財都難啊!

二為慈德,即珍惜生命、愛護弱小。上天有好生之德,決不可為了攫取財富而殺生害命。一念善一切善,一份慈心一份功德。殺氣騰騰之下、廝殺肉搏之側、血流成河之後,哪來不破的錢囊、千年的金山?在慈愛和諧的陽光之下,才有不絕的祥瑞,才有滾滾的財源!

三為施德,即樂善好施。財富乃天地所賜,取之於天地回報於四方大眾,必然取之不絕。憐孤惜寡、賑災救民、扶貧濟困、助學施藥等等,舍一而得萬。當年陶朱公范蠡富甲天下,無非懂得一個「散」字。三聚三散,把所有財富用於救貧濟苦,成就了他中華商祖的不朽地位與美名,也為他的子孫留下了享之不盡的物質與精神財富。不吝財物、樂於佈施,財富及其他福報自然滾滾而來、滔滔不絕。

四是勤德,勤勞是致富之本,懶惰與財富無緣。勤勞,才能從無到有;勤勞,才能抓住成功的機遇;勤勞,才能築起財富的金橋;勤勞,才能衛護財富的安全。

五是儉德,珍惜財物,才能福報綿綿、細水長流;節儉朴素,才能細土成山、家業不倒。而暴殄天物、奢侈浪費,必然年銷月削、不可久長。敗家子往往都是不惜天物,千金散盡為享樂,哪有散而復來的道理?

六是忠德,忠於國家,是公民之本,更是行商要訣。離開國家的庇護,財由何來、財由何安?離開國家這個大市場,財由何來、財由何漲?所以,不偷國稅、不違國制,是商家的基本道德,也是商家成功的法寶,還是商家代代昌榮的保證。

七是誠德,誠信與財富同行。作為商家,不僅要與客戶講誠信,也要與消費者講信用,還要與自己的勞動者以誠相待、誠實無欺。與客戶耍手段,只會路越走越窄;與消費者玩貓膩,只會走投無路;與勞動者鬥心眼,遲早要關門大吉。

八是義德,對於國家、社會、客戶、消費者與勞動者,履行職責、克盡本分,乃生財之始、固財之本、添財之源。

九是廉德,不違國法、不違公序良俗,不助不義、不向邪惡、不走黑道、不染黃賭毒,堅守清白,做世間楷模。否則,所聚財物難免不淨,難免成為他人覬覦的目標,難免被水火官盜並逆子分金、乾乾淨淨。

十是恥德,家內家外、店內店外、廠內廠外,不違倫常、不破底線,做國家之棟樑、社會之表率、部屬之依靠、家庭之柱石、父母之孝子、妻兒之驕傲。

那麼到底為什麼富不過三代呢?答案是:因為缺乏上述十德,違背天道、人倫與事理。

有的在攫取第一桶金時就充滿著罪惡,此後不思悔改,甚至變本加厲,豈能不遭天譴?

有的在發展過程中違法亂紀、不守道德,弱肉強食、坑矇拐騙,罪行累累、惡跡斑斑,怎麼能夠家興財旺、源遠流長?

有的無視員工的勞動安全、工資福利、社會保障等權益,挖空心思,盤剝員工,更有甚者拳腳刀斧,怎麼能得善報、得享無盡福報?有的心胸狹窄、死守家財、吝於施舍,何來不絕財富?有的貪圖享受、奢侈糜爛、欺男霸女,忘記了財富背後的生命意義,豈能門庭光彩、世世不衰?

有的自己不端,怎能子孫良善、代代榮華?

有的教子不嚴,放縱胡為,焉能傳家久遠、香火不絕?

如何富過三代?德過三代!

古有云:「積金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盡守;積書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盡讀;不如積陰德於冥冥之中,以為子孫無窮之計。」意思是說,遺財給予子孫,子孫未必能夠善用,不知善用則造罪。遺經給予子孫,子孫未必都去閱讀,等於廢紙一堆。但遺德給予子孫,子孫必能得到護蔭。

遺財與遺德兩相比較之下,我們可以知道遺德對子孫影響之殊勝,這正是所謂「心善則子孫盛,根固則枝葉榮」之理。

經書云:「一切財產都是天災、人禍、盜賊、官府及敗家子五家所共有的。」所以遺財給子孫,子孫未必就能享用到,世上之一切財物,雖你現在所擁有的,但那也是暫時為你所保管使用而已,皆將有落轉他人手中之時。有詩云:「一脈青山景色幽,前人種田後人收,後人收得休歡喜,尚有收人在後頭。」又俗云:「千年田地八百主。」猶如坐車佔座,到了站下車,座位就須讓人。

富貴之人,本是過去生中修積一定的德行才有今日。要想傳家久遠,惟有修積德行。先輩修德多厚,家業傳承多久!若能胸懷寬廣,不以家財為私有,時懷報國利民之心、時為報國利民之舉;不以子孫為獨有,以身示範、嚴格教導,勸其常懷報國利民之志、掌握報國利民之能,未來報效國家、利益大眾:定能代代昌隆、世世不絕,何來子孫敗家亡身、外人乘隙而入、橫禍從天而降?孔孟曾顏聖賢之家,源遠流長而不衰;陶朱子孫至今知書達理、興旺發達,都說明了一個道理:量大福大啊!

編後語:古人云: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在物質生活更加亮眼的當今社會,「富不過三代」的魔咒更是屢屢得到驗證,也讓更多的人心有餘悸。究其原因,這些富起來的人似乎丟了一些東西,就像有人指責那些為富不仁的人所說的「五行缺德」——厚德才能載物。

正如潘婷瑋在《富不過三代」與「三代培養一個紳士」》一文中深刻指出的那樣:所謂的「富不過三代」,究其根本原因,不外乎是物質財富的巨大跳躍而引起的精神斷層。空有其高度的財富結構,是不能順應社會與時代發展的,只有穩固的地基,紮實的內裡,自下而上將物質與精神的磚塊層疊累積,才能造就代代相傳的財富契機。

「不要把財富當成發泄的工具,只有懂得財富的內在與外在,精神與涵養,才能在富裕的道路上走得更長更久。所謂的富與貴,無非是在社會經濟的流動中佔有了更多的社會資源,而財富終將再分配,不論貧富貴賤,我們都應該秉持著回報世界而不是購買世界的財富觀。因為這樣,我們才能將自己的財富經久不衰地傳遞下去。」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寧守道貧賤而死,不為無道富貴而生

《六度集經》原文 昔者菩薩時為凡夫。博學佛經,深解罪...

妙蓮老和尚《要為後代培福慧》

一、閑來多為不急忙 古人有句話說:病中方知身是苦,...

印光大師的家庭教育思想

印光大師自小沐浴在良好的家庭氛圍中,深受其益。所以...

真正的財富

有一個大富翁,擁有千萬的財富,別人和他談話,他都訴...

為利益而舍道德,人生必將埋下隱患

對大眾來說,遵循道德的利益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首先...

本分的錢都受不住,意外的財能守住嗎

人人都講發財,所以炒股,發財來得快嘛。可也別忘了賠...

【推薦】把無常敗壞的資財,轉成恆常受用的功德

菩薩所修一切功德,完全不受外境的影響,因為他住在菩...

印順法師《財富的積聚與消散》

一、敘起 財富,包括一切動產不動產,國有的和私有的...

【大藏經】佛說彌勒大成佛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摩伽陀國波沙山(孤絕山也)過去諸...

【大藏經】【註音版】楞嚴經四種決定清淨明誨

(印光大師校印本)...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出家功德經

佛說出家功德經...

【大藏經】楞嚴經四種清淨明誨

佛告阿難:汝常聞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所謂...

水的智慧

孔子曰:智者樂水。 智者的智慧當如水之靈活。若藏於...

怎樣才算不盲修瞎練

問: 怎樣才算不盲修瞎練?感恩法師 宏海法師答: 第...

心中要有陽光

心中有佛,見的都是光明,說的都是善良。心中有魔,見...

從醫學角度談臨終三要

在醫院重症監護室(ICU)中,接觸最多的莫過於生死別離...

往生在功夫上需要什麼條件

信因,在因地上修行要深切的相信:我們就是散亂稱念彌...

學佛信佛需具備哪幾種心

修行者的發心可謂千差萬別,每一個人的學佛目的不同,...

最美的孩子

有一個獵人到森林裡去打獵,他沿著清淨鑒人、纖塵不染...

隱藏功德者,邪魔不能害

噶當派的祖師們一向以隱藏功德為本,他們有一句格言:...

聖嚴法師:把愛情的聚散當成因緣的變化

因愛而生怨、生恨是很不幸的,從佛法的觀點來看,這些...

如何預防「坐」出來的六種病

一、頸椎病 原因: 頸椎病的根源是頸椎間盤退行變性後...

至誠念名號,度一切苦厄

一九二三年,袁海觀有一個二媳婦,年紀已經是五十多歲...

臨終助念宜懇切念佛,切不可屢屢探之

又,人之將死,熱氣自下至上者,為超升相;自上至下者...

正釋四念處

所謂四念處,一、身念處,二、受念處,三、心念處,四...

妙蓮老和尚《塗糞喻懺罪》

佛法中你犯了戒,有罪就要懺悔,懺悔才安樂。但是不可...

燒香祈福的正確方法

按照我國的傳統習俗,每年春節及農曆初一、十五等日期...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俗話說: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簡單的一句話,包含...

【佛教詞典】睒彌

梵語 ?amī。又作苫弭、貰彌。意譯作枸。陀羅尼集經...

【佛教詞典】欲護聖法財眾集聽我說

子題:欲護聖法財、聖法財、眾集聽我說 含注戒本·皈敬...

【視頻】大安法師《駝背老人黏蟬》

大安法師《駝背老人黏蟬》

【視頻】心經(愉悅唱頌)

心經(愉悅唱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