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濁亂惡世成就易往卻非易

大安法師  2018/10/29  大字體  護眼色

濁亂惡世成就易往卻非易

宜各勤精進,努力自求之。必得超絕去,往生安樂國。橫截五惡道,惡道自然閉。升道無窮極,易往而無人。其國不逆違,自然之所牽。何不棄世事,勤行求道德。可得極長生,壽樂無有極。——《佛說無量壽經》

既然修念佛法門有這麼勝妙的利益,釋迦佛就慇勤勸勉了,「宜各勤精進,努力自求之。必得超絕去,往生安樂國。」

宜,這個宜就是淨土一法是普被九法界眾生的,叫三根普被,利鈍全收,無論什麼樣的人,都是當機的,都適宜修這個法門,五乘行人都能夠修這個淨土法門。所以,大家都不要錯過!不要說:「哎呀,這個功德這麼深,我業障深重,我智慧不夠,我沒有資格修這個法門,我通身的臭穢,我沒有資格到那麼清淨的地方去,那個地方會開除我,不接納我。」沒有這個事,你不要有自卑感。這個法門,它奇妙就奇妙在等覺菩薩能修這個法門,你悠悠凡夫、蜎飛蠕動,乃至阿鼻地獄的眾生,都可以修這個法門。所以,九法界眾生都是當機,這就是「宜」,包含這個意思。

於是你就不要有自卑感,既然是我當機,我罪惡深重,阿彌陀佛就是要救我罪惡深重的眾生。雖然我覺得有自卑感,但是阿彌陀佛看到我能成佛,他看到我的佛性跟阿彌陀佛是平等不二的,他很尊重我們,實際上就是這麼回事。所以,我們要有一種尊嚴感、自信感,大家都應該各個勤精進,發起精進努力之心,當仁不讓,見賢思齊,彼亦丈夫我亦爾,要發起這個心。

所以,你相信阿彌陀佛名號的功德是建立在相信本具的佛性,我就是有無量光壽的性德,我才能夠去殷重地念佛,念佛目的是為了成佛,值得我們發大強勇猛的精神來做這樁事情,而且每一個眾生,只要有情識的生命,他都可以做這樁事情,都可以達到目標。

宜各勤精進,努力自求之。這裡講的「自求之」,你一定要在內心深處有信根,有精進根,有智慧、慧根,然後產生力量,信力、精進力、慧力,這些都要從內心生起來的。如果你內心無動於衷,那你就沒有信願,你就達不到目標。

這種「自求之」,就像古德說的:把手牽他行不得,唯人自肯始相應。如果他無動於衷,他就坐在地上不肯走了,你想把他拉起來走,把手牽他走,都行不得。他不願走,他就坐在地上,覺得很好,「我就是業障深重,我只有坐在塵埃裡面,你叫我到那麼好的地方去,我不敢去。」有些居士說:「我都不敢見佛,我很慚愧呀!」他都不敢見佛。要知道,見佛就是要讓你趨向佛果、趨向佛德的一個方法,他都不敢見佛,那你不是永遠地自暴自棄、自甘墮落嗎?

一定要「自求之」,發起尊重自性、自肯的心,那個地方,我是可以去的,阿彌陀佛就是要讓我去,他的財富就像我的父親,我作為他的兒子,雖然頑劣,雖然業障深重,我只要願意繼承這個財產,我就能繼承,一定要發出「自求之」的心。這個是很重要的。

這裡就涉及到臨終助念,也是這個問題,為什麼要助念開導?《觀經》三輩往生,五逆十惡的罪人即將要下地獄的時候,這時候善知識在這種情況下,最要做的是什麼事情?就是向他介紹阿彌陀佛威神功德,介紹極樂世界的莊嚴,介紹「在這個時候,唯有阿彌陀佛才能救你」,由於他有同體的大慈悲心,就介紹這個。當這個要下地獄的眾生聽到之後,他忽然產生了信心,然後以他突圍的心來念這句名號,他就能成功。

所以,實際上《觀經》的下三輩是告訴我們,臨終助念最重要的是什麼?就是讓沒有相信阿彌陀佛的人產生信心,讓原來有一定的信心的人產生深信之心,讓原來半信半疑的眾生產生決定之心。你這樣做,就成功了。因為他要「自求之」,要自己感通彌陀的願力,不是其他人去感通的,各人吃飯各人飽。

你相信了這句名號自然而然的無作妙用,能夠顯發我們無量光壽的性德,能夠仰托彌陀的悲願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這裡講必得超絕去,用「必得」,必定可以得到。如果按你自己的業力,自因自果,你一定是在三界裡面,出不去的。但是,你聽聞到了淨土法門阿彌陀佛的功德、西方極樂世界菩薩功德、西方極樂世界依報的功德,你產生了神往之心,「我要信願念佛,我也去!」你這個願心一旦產生,阿彌陀佛的大悲救度力量就會體現,阿彌陀佛一加持,你必定可以超越三界。雖然你三界的業力種子還存在,但是三界已經繫縛不了你了,這就是帶業往生。而且用「必得」,表明萬修萬人去,沒一個遺漏。這樣,就能夠順利地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界外的淨土,三界之外的淨土,它就自然而然「橫截」,不是豎著出去,而是橫超出去,你橫超出去,就截斷了你在三界五種惡道流轉的輪迴,惡性循環。五惡趣,五惡趣就是三惡道,加上人、天道。一般講五道,有時候可以開出阿修羅道,有時候是把阿修羅道打散在其他四道裡面的,有時候是指稱五道。我們一般是把畜生、餓鬼、地獄作為三惡道,把阿修羅、人、天作為三善道。這是在我們這個立場上分,如果站在淨土法門的立場,站在極樂世界的立場觀照,五道都是惡道,都不善。你到了西方極樂世界,這五道就自然而然地截斷了。你不是作意要閉塞它的通道,由於你成辦了往生之事,就法爾自然地都給你閉上了這五惡道的門了,你不會再淪落到五惡道裡面去了。那麼,惡道的門閉住了之後,你超生到了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無為大道,涅槃的淨土,這種法性,無有窮極。升道無窮極,這種法性的剎土。

下面一句,易往而無人,這句話是顯得非常悲憫的心情。極樂世界是那樣容易往生,容易到什麼程度呢?前面講: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你只要具足信願,哪怕念十聲。甚至在幾個地方談到,你只要至心歡喜,乃至一念,至心迴向,即得往生。你有歡喜信心的一念生起來,你以這一念信心的功德迴向,都能往生,是這樣的容易。所以,在往生這一點上,阿彌陀佛是提供了一個無條件的,沒有施設任何的門檻,你只要願去,就這麼簡單,簡單到了讓人不相信的程度。因為,你所得到的果實太勝妙了。

我們接受的一般的因果法則,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你下了多少功夫,才能得到多少果實。我們一般是這樣的因果法則,對應的。結果忽然發現,用力這麼少,又沒什麼修行,卻又得到的是像極樂世界菩薩那麼廣大的功德、智慧、辯才,你怎麼去相信?難信也難信在這個地方。因為這是把阿彌陀佛果地的功德,無條件地給你,不是靠你的修行,而是給你的,現成給予的。

這就好像一個窮光蛋的兒子,原來我們八十年代改革開放的時候,誰說有一個香港的親戚,大家都羨慕的不得了,肯定很有錢。忽然,他有一個父親在香港,作了大資本家,他一回來,你看看他連飯都吃不飽,「給你一千萬」。如果按他自己賺,他哪兒賺得到一千萬呢?忽然他有一個富爸爸,富爸爸失去聯繫這麼多年,忽然找到了,悲喜交集,「我把一半家產,甚至全部家產都給你,上百個億都給你。」那你能說這不可能嗎?不可能他也是可能,是這個道理。是吧?

這麼容易往生,卻沒有多少人往生,這裡面就談到「無人」,為什麼?他就是相信不了這個事情,「這麼簡單、這麼容易,哪有這個事情啊?」他不相信。不相信,那你就沒有信願了,沒有信願,他就往生不了。

西方極樂世界面向整個法界開放,阿彌陀佛是悲心廣大,是要讓十方世界無量無邊的眾生一無遺漏地都到極樂世界去。但是,在娑婆世界,在我們南閻浮提,還滯留了這麼多人,阿彌陀佛想一想,他不開心啊!我們這些人,也太不爭氣呀!這麼好的地方,那麼容易去的地方,我們還在這兒受苦受難。這個娑婆世界,三界火宅,尤其這個五濁惡世,自然災害這麼多,難道還沒有玩夠嗎?每天苦不堪言啊!

所以,易往而無人。我們太辜負阿彌陀佛了,也太辜負我們的自性了。只有生起悲痛之心。如果他覺悟到了極點,他真是會痛哭啊!聲震三千大千世界。我們不能再這樣糊塗下去了,今生一定要成辦「易往」兩個字。沒有給我們設定任何的門檻,為什麼我們還不能去?這不是愚癡到了極點嗎?

所以,要相信極樂世界不逆違任何一個眾生往生的意願。你只要願意往生,極樂世界的法性土就像磁場攝受我們,阿彌陀佛的慈悲光明也緊緊地攝取我們,他攝取眾生的願力是法爾自然的,是無作妙用的,我們願往生的心就能夠跟阿彌陀佛攝受眾生往生的大願溝通在一起。這一溝通在一起,他自然而然就有強大的牽引力量,把我們的神識牽引到極樂世界去。這是自然之所牽。

容易往生也就容易在「自然」兩個字,沒有任何的造作,也不要去作意,這種願力就在整個法界當中平等地輻射。你只要有願,就能夠成功啊!

所以《阿彌陀經》三次勸願,若已願,則已生,若今願,則今生,若當願,則當生。無論是已願、今願、當願,你只要有願,都能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都能被阿彌陀佛的大慈願海緊緊地攝取住,你不會再漏網到三惡道裡面去,乃至於到五道裡面去。

這是釋迦牟尼佛佛眼所見,易往而無人,其國不逆違,自然之所牽。於是,下面就重重地勸勉我們,何不棄世事,勤行求道德,可得極長生,壽樂無有極。

生命的價值怎麼去定位?這是一樁非常嚴肅、重大的問題,但也是我們很難去進行定位的事情。因為我們凡夫的知見太狹劣,我們看不清楚。我們把假的當成真的,我們把真的不放在心上,認為是假的。極樂世界這麼真實,我們一聽,好像虛無縹渺,烏托邦似的。五欲六塵是這麼虛假,我們一天到晚卻津津樂道。整個的顛倒。

但由於顛倒久了,也被這個顛倒所迷惑。大家都把五欲六塵、世間事業看得很真實的時候,我們去跟他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都感覺到自己是不是有問題了。就好像這個地方大家都得了精神病,唯有一個正常的人。原來就有個公案,一個國家有一個泉水,喝了那個泉水就會得精神病。這個國王就存了一個心眼,這些人都讓他們得精神病,就讓他國人去喝,唯有他自己不喝。等到大家都得精神病的時候,大家就把大家共有的行為認為是正常,大家一致覺得這個國王太不正常了,搞得這個國王都快統治不下去了。大家都認為他不正常。所以他也沒有辦法,「乾脆我也喝吧」,也變成跟他們一樣,他也正常了。大家都追求五欲六塵,你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你就另類,是不是你大腦有問題,大腦進水了?搞得你是少數派了。

這時候,信心是很重要的。印光大師說,你相信淨土法門,你也不要去問別人,「哎!你相信不相信?你相信不相信?」你不要去問這個,哪怕全世界沒有一個人相信,你也得相信。你要有這種精神!

所以,如果你有這種信心,佛就說,何不棄世事,勤行求道德。你為什麼不把世間的事務放下,把五欲六塵的追逐之心放下,轉自己的心力在道德上。

道和德,分開來講。道,就是正法,就是彌陀的名號,就是念道之自然。德,就是不失去的意思。如果這個道是體的話,德就是用,由體起用,你就能得到往生成佛的利益。德,就體現你的道德。所以,我們求這個道德,要精勤努力地,盡形壽地,念茲在茲地去求。這才是你深信切願的一個表達。

你只要這樣去做,就得到極長生。可得極長生,就是指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情景。長生,這是一切宗教追求的目標,或者叫永生,基督教也要追求永生,十二門徒為什麼要跟隨基督耶穌?由於在耶穌那裡能得到永生。道家的功夫,他煉丹也想要得到長生。淨土法門是另外一個表達,是無量壽,用極長生。你有長生,就還有一個短壽、不長生來和它對待,你超越長生和短生的對待,用「極」這種不二的境界,就契入到我們自性的寂定,不生不滅。你有生就有滅,有生滅就有壽命,只不過是壽命的長短而已。

你再長,它也是生滅法。所以,佛法的修行,是離開生滅法,離開長短的壽命。無生就沒有滅,無生法忍。所以,念佛到西方極樂世界,它的無為大道、涅槃大道就是無量壽。你得到了無量壽的寂定,就會有無量光的妙用,從體起用。你無量壽的寂定和無量光的照用,這種照用現前,你就有法喜,你就有快樂,所以你的壽樂就無有極,無有極也是無量的意思。它展開的心性就是無量,無有限量。離開了對待,離開了「二」的觀待關係,是絕待的、不二的、涅槃的、自性的那種性德,完全彰顯。

這是生命當中最崇高的事情,也是最真實的事情,也是一切生命得安樂,得究竟之處。這樣的一種活著和這樣的人生追求,才有價值。

這樣一個價值定位,佛看得很清楚,給我們作介紹。要把這些無常的、苦、空的世間上的事務放棄,要棄舍。你放棄不了,說明你對世間的五欲六塵還有真實性的顛倒見,還有情感上的情執,這些都是輪迴之因,苦難之源。

但顯發這些法語,確實不容易啊!佛是說得很明白,但我們想要做到,太難!

無量劫以來,我們對五欲六塵、恩恩怨怨、人我是非,雖然有煩惱,但是我們覺得津津有味,我們覺得離不開這些東西。所以,當你對這些世間的東西不能放下的時候,你對於無為的大道,就有疏離之感。這兩者,絕對是此長彼消的關係。你對世間的東西能放下一分,你的法味、道味才會濃一分。你對世間有一分執著,你的道行就會有一分退步。

不可能我又享受五欲六塵,我又得到很勝妙的道業,這是不可能的。如果這樣,釋迦牟尼佛也不需要出家了。他一邊享受國王的微妙五欲,天天美女成群,山珍海味,春夏秋冬都有宮殿居住,過著很五欲的生活,同時他又能夠有種種神通、種種妙用、種種辯才、種種智慧光明,他都能得到,人王、法王一起幹,他能這樣不是更好嗎?兩全其美。實際上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就要示現出家,把人王放下。

一切菩薩示現成佛,絕對不是以國王的身份示現成佛的,一定要示現比丘的身份,舍家棄欲,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提示。因為你做國王,它是一個政治經濟的東西,很難在精神上超越的,他一定會計較的。

常常有居士來問:「哎呀,我現在事業很多,是完全去忙於事業呢,還有留一點時間精力來修行佛法呢?」我們從一般意義上來說,是鼓勵如果你的基本生存解決,你就一心一意來修行佛法,但實際上很難做得到。這個時代的價值觀都是誰事業做得好,誰天天很忙,就最有價值。忽然你什麼事都不幹,成了閑人,別人都看不下去,家裡都看不下去,得不到大家承認。他內心也就恐慌,他也站不住腳跟。於是,在這種情況下你就隨順,那你還是幹點事業吧!不幹也沒有辦法,這是共業所感。這不像傳統社會,你閑下來,閑人是貴人。現在人沒有這個觀念,越忙越好。見了面,「最近忙什麼?」「哎呀!我很忙很忙。」表明他很有價值,很有事業。到退了休的時候,他都不甘寂寞,所謂的發揮餘熱。有時候餘熱也沒地方發揮,他每天還要在早上上班的時候,把頭梳得光光的,夾個公文包,打個領帶,穿個西服,急匆匆地像要去乾重大的事情似的。人家問:「老李,你到哪裡去?」「我很忙,我去開會。」實際上他什麼事情都沒有,他就要裝著去開會。

所以,棄世事,這是我們重大的科目。要把世間的事情放棄,把全副的精力用在念佛求往生上,這是無量劫以來的一件大事。無量劫以來,我們都是由於放不下這個世間的事情,懈怠放逸,雖然遇到淨土法門,但信願還是建立不起來。「自求之」還有距離,於是還在這裡滯留。

所以,真正要了生脫死的人,他一定要有與眾不同的氣魄,特立獨行,不怕別人諷刺、冷嘲熱諷、輕慢。我是求往生的人,我自己甘心把自己邊緣化,我自己把自己淘汰出局。你有沒有這種氣概?而且是在你世間事業做得最輝煌的時候,你急流勇退,平淡下來,好好念佛。

在這個時代,你要看到這個共業這麼厲害的時候,你還幹什麼?除非你的生存有點問題。如果你的生存能夠保持基本溫飽,我覺得你要全心全意去念佛。還沒有玩夠嗎?酸甜苦辣還沒有做夠嗎?

多少年老的人,這一輩子過得很苦。你的苦難要有回報,你用你一生的痛苦,要用你的痛苦凝注一個非常巨大的求往生之心。不要再因循了,也不要在這個世間做任何幻想了。這是五濁惡世,一世不如一世,一年不如一年。

那些還在這裡宣揚,要在人間建立一個淨土的人,不要自欺欺人了。你只要看到普遍的人心是什麼樣子,土是心變現出來了,你先反照自己是什麼心呢?你還能去講大話嗎?學佛人一定要嚴峻地面對自己,解剖自己,不能自欺,也不能欺他。如果說這個世界還能建立淨土的話,那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可以不存在。就是由於我們這個三界成不了淨土,極樂淨土對我們才有意義。就是我們自己的業力太重,自己解決不了問題,阿彌陀佛的佛力加持,才對我們很重要。對這一點,一定要搞明白。

所以,釋迦牟尼佛再三地、慇勤地勸勉,就是要讓我們把這個五濁惡世的世間放下,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就是人中的分陀利華,這就是諸佛歡喜、天龍護念、人天恭敬的事情,就能得到壽樂無有極的勝妙果報。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安法師文章列表

愛樁不拔難生淨土

今時淨業學人,終日念佛懺罪發願,而西方尚遙,往生弗...

淨土在哪裡與存在的根據

我們這個世界被稱為「娑婆世界」;「娑婆」也就是「堪...

發出離心 舍凡夫心

在《道次第》中,下士道的內容為念死、念惡趣苦、皈依...

念佛要用真心來念

一九四零年,我們也是打佛七,慈舟老法師打佛七開示:...

夢參老和尚《彌陀心法》

錯誤的觀念 沒有講經之前,跟大家說幾句,最近一段時...

這放不下,那丟不開,哪會相應啊

這人吶!在佛法中就怕沒有一點染,沒有一點信心,那就...

宗舜法師:災難來時是念阿彌陀佛還是念觀音菩薩

崔明晨: 那麼法師,剛剛您談到了,就是說在危難時刻...

念佛生淨土,方是大乘不可思議的圓頓法門

【原文】: 證心大德。問心要於予。予曰。心要莫若念佛...

【大藏經】瑜伽師地論(100卷)

瑜伽師地論卷第一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

【大藏經】【註音版】朝時課誦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大藏經】【註音版】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普賢行願品...

【大藏經】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時稱...

五濁惡世的成佛之法

這五濁惡世實際上是讓我們要觀察我們所處的生存環境和...

五戒犯了三戒失去戒體了嗎

問: 五戒犯了三戒失去戒體了嗎?該怎麼辦?明知這樣做...

何不往生兜率疑

第十,何不往生兜率疑 【註文】 又問:兜率內院近在此...

【推薦】觀男女二根極其污穢,才能破除淫慾之魔

現代人把這個婚外戀,還認為是一個很浪漫、很時尚、很...

五度無般若,不能究竟到彼岸

六度者,菩薩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之要法也。然五度如盲...

從節約一滴水一張紙開始

我給大家講個故事吧,是真人真事。在報紙上看到,有一...

出家人不求名利,但名利自然也會跟著來

出家人不要喜歡衣、食、住充足,若貪享受則容易懈怠。...

念佛誦經有什麼好處

我們每個人有眼睛、耳朵、舌頭、鼻子、身體、意想等感...

弘一法師的彌陀淨土思想初探

弘一大師畢生鑽研、探索、整理、流通南山律典籍,處處...

何人肯向死前修

若有眾生壽無量,煩惱微細樂具足, 菩薩於中得自在,示...

趁年輕時趕快修行

蓮花生大士云:趁年輕的時候努力的修持是極為重要的!...

傲慢障道--阿難的悟道因緣

佛陀在世時,他帶著弟子在一池邊坐下來,有一位比丘問...

臨終是超凡入聖,還是繼續輪迴

民國十二年陰曆五月廿八日,大師收到會稽道尹黃涵之居...

我們栽培往生的力量,必須要不可破壞

佛陀這種權實二法的操作是怎麼回事呢?是唯佛與佛乃能...

生死的大病一定要醫

良醫之門病者多。世間人有了病,都要到醫生那裡去,你...

除了自己,誰也不愛

佛陀曾遇到這樣的事:有一天國王來到佛陀跟前聽法,並...

【佛教詞典】正食

(雜語)舊作蒲闍尼。譯雲正食。新作蒲善尼。譯雲啖食...

【佛教詞典】波羅夷滅擯羯磨

亦名:見行羯磨、現行羯磨、滅擯羯磨 子題:不共住、不...

【視頻】淨界法師《稱念佛號解除產難》

淨界法師《稱念佛號解除產難》

【視頻】昌義法師《2005年唐縣顯龍寺佛七開示》

昌義法師《2005年唐縣顯龍寺佛七開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