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海濤法師:佛要救你

海濤法師  2010/12/06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1.回到阿彌陀佛的故鄉,牽到阿彌陀佛慈悲的手。

2.要緊登極樂,要鬆開娑婆。

3.「往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那麼往生與否——並不在「氣管插管」之有無,也不在「器官捐贈」之有無,也不在「念佛資歷」之長短,也不在「念佛功夫」之高下,只是在「佛要救你,你到底願不願意被救?」就是在這個「願」和「不願」的問題。

4.愛灑人間,就把大愛的身體,放心交給佛菩薩安排,阿彌陀佛蓮池海會,已經準備了盛大歡迎會,歡迎您、為您頒獎,您趕快去領獎,去極樂世界領獎!

5.佛願力不虛,自有巧妙安排,我們只要信佛力、靠佛力,安心念佛就好!拔不拔插管,捐不捐大體,佛都能安排接引往生,不必耗力去爭議。擔憂太多的人,就是信心不足,應在「信」上多下功夫,把心的焦點,放在信佛,自然無障礙。

6.助念並不是要去指導、或者去命令、或是去幫忙,而是要以一種謙卑的心來祈求。祈求——阿彌陀佛以本願的大力來接引,也祈求——臨終的人在茫茫苦海當中,能夠牽到佛的手。

7.其實,只要有一個人一心念佛,阿彌陀佛本人就會來助念,六方佛全體都會來護念,這是最佳的助念團!(聲勢最浩大、規模最龐大的助念團)二十五大菩薩團團圍住,蓮池海會前呼後擁。

8.阿彌陀佛接我們到極樂世界,比我們救一隻螞蟻還要簡單啊!

9.千萬不要助業障的志氣,滅佛祖的威風!

10.「不知道阿彌陀佛無障礙」這是唯一的障礙。

11.在《地持菩薩戒》的經文說:「菩薩於惡人,所起慈悲心,深於善人。」

12.佛有顆很溫熱、很慈悲的心。

1.念佛人焦點要放在「佛」,放在「阿彌陀佛大悲願力的救度」,即使有「業」,也不會被障礙。

2.佛號——佛給的金剛鑽!佛「大力」的全體展現!

3.一顆寶珠,誰拿都是寶珠,鑽石誰戴都是鑽石;同樣的道理,佛號沒有分——誰念的就有用,誰念的就沒有用。不識貨的人才會認為:窮人戴的不是鑽石。

4.若是深入佛心的人就能了解——「就因為我是一個完全沒有功夫的窮人,所以佛才把最寶貴的鑽石留給我。」這是佛心啊!

5.《彌陀要解》說:「一聲阿彌陀佛,即釋迦本師於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惡眾生,乃諸佛所行境界。」

6.佛總是把他缽裡面最甘美的飯,留給我這個一貧如洗的人, 「南無阿彌陀佛」是佛給的鑽石,價值勝過三千大千世界!

7.眾生接受了佛的大願,就好像木柴點著了火一樣,木柴和火就是一體的,是完全不能分割的,木柴到哪裡,火就到哪裡!所以心中接受了佛的大願——把佛的大願,融到我們內心裡面。那麼,每一聲的阿彌陀佛,都是佛精神的全體展現。

8.蕅益大師說:「持一聲,則一聲不可思議;持十百千萬、無量無數聲,聲聲皆不可思議也。」

9.這一聲阿彌陀佛,單單這一聲,就是阿彌陀佛兆載永劫大願、大行、大慈悲的展現,而且是毫無遺漏全部展現!

10.這一句佛號不是普普通通的一句話!這是全法界震動的一句話!這是全法界都肅然起敬的一句話!

11.因為,所有阿彌陀佛累世上山、下海救我的心願,都在裡面,佛為了全法界眾生,所流的血和淚水都穿流在其中,所有一切可歌可泣的菩薩行,都融攝在裡面,全法界的佛都為之歌頌者。

1.不要小看所念的這一聲佛號,《彌陀要解》云:「全攝佛功德成自功德」,以及「稱名善根福德同佛故,而且是當下圓明,無餘無欠。」

2.所以我們隨時都要很珍貴這一念萬德洪名,這是出生死的寶筏!

3.內心要領受「全法界的大力」來念,而且恭敬這一念「佛」!

4.要明白我們念佛感佛來應,這可不是我們功夫好哦!是因為佛有大勢力、大慈悲、大神通,佛知道我們在念他,在向他求助,所以他慈悲急急地就趕來應我們!這是佛有神通。

5.如果真的是靠自己的功夫,應該念自己的名字就好,不必念佛名!

6.《彌陀要解》裡面有一段話:「問:西方去此十萬億土,何得即生?

答:十萬億土不出我現前一念心性之外,以心性本無外故。 又仗自心之佛力接引,何難即生!」

7.臨終人是我心中的眾生,阿彌陀是我心中的佛,以自心的佛力接引自心的眾生,往生自心本具極樂,何難即生!

8.助念就等於以自心的佛力,來接引自心的眾生,往生到自心本具的極樂,那有什麼困難呢?

9.我們自己心裡面如果真的有信、願,有信願的心念電波發出來表現在言語行動上,就能引發眾生的信願。

10.如果我們的存心真的希望他(亡者)離苦得樂,希望讓他得到阿彌陀佛的救度,真心關懷為他好,他也一定能夠感受到,能夠共鳴,接受我們的好意。

11.助念最重要的——首先必須要正心誠意求佛,有一份恭敬供養對方的菩提心,而不重在儀式、形式;還有所請的人是誰?人數有多少?這些都不重要。

1.古德曾經說過:念佛有一百種果報,從上品往生到墮落地獄都有,以前李炳南老居士再三強調過這個問題,嘴裡好像同樣是念佛,而各人存心不一樣,發出去的心念電波、頻道就不一樣,才會有一百種不同的果報。

2.要往生,本來就是要萬緣放下,一心念佛。

3.當我們去助念的時候,無論時間是多麼急迫,都要先順凡情——先順凡夫的感情,先去仔細思惟體諒他的苦處,也要關懷他身體的苦,感同身受。

4.千萬不要漠不關心,當作無所謂,想想我們自己要是肚子痛或是斷了腿,能夠無所謂嗎?

5.我們關懷他的苦,感同身受,就用一、兩句話來表達,也一定要表達。要為他求佛救拔,「希望他永遠不要再受苦」,「希望他無有眾苦,但受諸樂。」這就是「往生」真正的意思。

6.有時順情而化,善巧的三言兩語,就把臨命終者從激動的情緒,帶回到往生的信願。

7.先「順情」——順情疏道他的苦,疏道他的恐怖,然後才「而化」;先「順情」——就他痛苦的地方,轉「而化」入阿彌陀佛救苦救難的大悲。

8.我們想一想,阿彌陀佛慈父化作小鳥,停在我們肩膀上、停在樹梢上唱歌,你看看迎面飛來一隻可愛的迦陵頻伽,那就是阿彌陀佛變的,只因為我們這些孩子喜歡小鳥,佛就把他尊貴的佛身變成小鳥。

9.在「凡情」當中,「佛心」並沒有失去,只是隱藏不現而已,所以,其實只要一個回轉,就可以柳暗花明又一村,不必落在「山窮水盡疑無路」的黑暗中。

10.蕅益大師說:「煩惱濁中,非『即凡心是佛心』之行,必不能度!」

1.蕅益大師說:「我雖昏迷倒惑,苟一念迴心,決定得生自心本具極樂。」

2.我們是喝咖啡要不離念佛,並不是念佛一定不能喝咖啡;是行住坐臥不離佛,並非念佛不能行住坐臥。若念佛不能行住坐臥、不能喝水、不能呼吸,那麼如何是好呢?所以重要是心念的焦點——憶佛念佛,都可以見佛的。

3.往生極樂之後,思衣得衣,思食得食,食畢碗盤自去,為什麼能這樣呢?因為所有的飯菜都是阿彌陀佛負責煮,所有的碗盤都是阿彌陀佛負責洗。

4.佛的強力保證——我們若把四十八願會合一起來體會,就是一句話:「如果我不能讓你往生極樂,來這裡安樂修行、乃至成佛的話,我就不取正覺!」

5.要注意哦!是阿彌陀佛先主動發願,非救我不可!當我們還不曉得在哪裡輪迴,還不曉得該自覺時,他就發願非救我們不可,他發了願就累世修行,建設極美極樂的花園,要讓我們永遠都不必再受苦。

6.因為佛說:「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阿彌陀佛既然已取正覺,就必定能讓我們往生!

7.這意思就是說,阿彌陀佛一定有辦法帶我往生,因為帶我往生的大願「飛機」已經造好了,讓我們能往生的事情,阿彌陀佛十劫以前就已經成就了。

8.這件事對我們來講只需要「歡喜信受、作禮而去。」這是阿彌陀經中講的。

9.「第十八願」願文中說到:「至心信樂」。

10.「至心信樂」在我們是要做什麼?沒事做啊!——只要完全相信佛有辦法,他十力威德,佛力無邊!如果我很樂意聽他安排,任憑他救度,他就一定有辦法!我只要稱名呼喚他!

1.業障深重的眾生,正是佛急切要救度的孩子,眾生業障越深重,佛的慈悲就越深。

2.我若真至心相信、願意去(很愛去)的話,正念分明念佛,固然可以往生;假設我睡著,阿彌陀佛也有辦法叫醒我,帶我往生。

3.就算我昏迷不醒,阿彌陀佛也有辦法抱著我往生;即使我不能動,阿彌陀佛也有辦法扛著我往生,反正阿彌陀佛都有辦法!只看我信不信他有辦法。

4.《無量壽經》教我們:「心不下劣,亦不貢高。」就是既不要擔心自己成績不好,不要有自卑感,但是也不要貢高我慢,以為是自己很有本事才往生淨土。

5.我們能往生淨土是仗佛的慈悲願力,靠稱念佛名,是信佛慈力,仗佛慈力才往生的!根本不是自己的本事。

6.印光大師也說:「就如坐船渡海是仗船的力量,根本不是自家的本事!」

7.從眾生方面來講「至心信樂」,是百分之百相信、依靠阿彌陀佛的大慈大悲、平等救度,而且很高興歡歡喜喜讓他救。

8.我知道:就算我是這麼差的眾生,阿彌陀佛也非救我不可,我體會到佛有至心,深心感動,一念相信,湧出了無比的歡喜和感恩,湧出了好樂之心。

9.由體認相信佛至誠救我,而生起了好樂生極樂,好樂去親近佛的心。

10.我所深信的是佛的大悲至心,是佛有大悲,至心要救我!

11.因為信他至心要救我,從這麼深信而至心依靠他,信他至心要救我,又有大力、十力威德,故我至心依靠,讓他安排。

12.信佛自有辦法,信佛大悲無盡,而湧出了好 樂之心,從這種信樂湧出一念「阿彌陀佛」,乃至十念,往生就完成了!

1.對阿彌陀佛來講,一切都是已成——十劫以前,他已經確定他有能力讓我們都往生。所以當我們至心信樂,念起阿彌陀佛名號的時候,就是法藏比丘的大願兌現的時候!

2.因此,一稱名,佛的願就兌現了!一稱名,就「全攝佛功德成自功德」。一稱阿彌陀佛,就把佛兆載永劫的功德全部都攝受下來,變成自己的功德。

3.就像一吃蘋果,就把蘋果中所有的營養,以及果農所有的辛勞功德、大地的養分、日月的精華、虛空中的氣體等等,都吃進去了,全都變成自己的營養。

4.助念就好像是去勸搭飛機,又代訂機票,又用擔架輪椅送人上飛機,那麼受傷的人怎麼樣呢?他只要一個念頭:「好吧,接受你的好意!」這樣就信願具足。

5.臨時助念也是可以往生,這個代訂機票、又用輪椅擔架送人上機的助念者,追根究底其實是彌陀化身,搭機的人一上機就到彼岸,根本不需要懷疑,因為駕駛大願飛機的是阿彌陀佛,絕對不會失事的!

6.我很羨慕臨終能有人代訂機票,又硬送上機的事,所以我很喜歡這樣作——去勸搭機、自訂機票、訂機票送人。

7.什麼叫「訂機票送人」呢?就是我念佛給你聽,你聽聞到佛號,就等於我把機票送給你了。

8.佛大悲大智、大雄大力,他自有辦法!我們只要求最有辦法,又最慈悲的佛來辦,就成辦了!

9.那阿彌陀佛的飛機要怎麼到彼岸,是阿彌陀佛的事,不是我們的事,我們也不需要會開飛機。

10.因為「蓮花飛機」來迎接我們的事,阿彌陀佛在十劫以前就已經成就了,我們現在只要作個廣告員,讓大家知道有這班飛機可以搭,又願意幫人家推輪椅送上機,那就好了。

1.有人問:「一個人一生不信佛,也不念佛,能不能臨時助念,讓他往生?」

2.阿彌陀佛說他有辦法,你偏說他沒辦法,這就是跟佛抬杠!懷疑佛的本願大慈,懷疑佛力會不會沒有辦法救?懷疑佛會不會不慈悲不來救?這都是自己胡思亂想!不老實念佛。

3.念佛的心,必須和「懺悔業障」相應!

4.當一個人能夠見到自己的過失,發覺自己虧欠別人的地方,這才是心中佛光的顯現,與佛的頻道才相通啊!如果自以為是,總覺得「自己對,錯在對方。」這樣雖然心中念佛,還是不相應的。

5.風和太陽在比賽,誰能讓行人脫掉外套?先是大風用力要吹掉行人的外套,風越吹越冷,行人當然就把外套拉得越緊不肯放,風怎麼吹都沒辦法讓他脫掉外套,可是太陽一照,行人溫暖了,就自動脫掉外套。(童話故事比喻助念時急不得!)

6.《觀音法門》云:「又如《彌陀經》說,若有男子女人,七日七夜及盡一生,一心專念,阿彌陀佛,願往生者,此人常得六方恆河沙等佛,共來護念,故名『護念經』。護念經意者,亦不念諸惡鬼神得便,亦無橫病、橫死、橫有厄難,一切災障,自然消散,除不至心。」

7.《觀無量壽經》云:「若稱禮念阿彌陀佛,願往生彼國者,彼佛即遣無數化佛,無數化觀音、勢至菩薩,護念行者,與前二十五菩薩等,百重千重圍繞行者,不問行住坐臥,一切時處,若晝若夜,常不離行者。今既有斯勝益可憑,願諸行者,各須至心求住。」

8.法照禪師《五會法事讚》云:

「彼佛因中立弘誓 聞名念我總迎來 不揀貧窮將富貴 不揀下智與高才 不揀多聞持淨戒 不揀破戒罪根深 但使迴心多念佛 能令瓦礫變成金」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海濤法師文章列表

淨宗修學的基礎

希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應當修持淨業三福。一者,...

母親離世的警醒

我出生在一個佛化家庭,家裡三代人都有佛教徒,因此我...

印光大師《淨土問題84個開示》

1.佛為什麼要說淨土法門 如來為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

明末高僧蕅益大師

各位有緣,大家吉祥。我們一直在講淨土宗的祖師簡介,...

【推薦】打佛七的利益和注意事項

一、佛七的內涵 佛七,也稱打佛七,指的是淨業同修集中...

印光大師開示持戒與念佛

一、持戒與念佛的關係 1、三學為學佛修淨之根本 戒、定...

苦盡甘來成正果

母親陳玉英(10262014),法名覺玉,臨洮縣八里鋪鎮下...

不可甘心苦趣束手死門

遂使垂手徒勤,倚門空望。上孤佛化,下負己靈。今生以...

【大藏經】地藏菩薩本願經

覺林菩薩偈 華嚴第四會,夜摩天宮,無量菩薩來集,說...

【大藏經】【註音版】大佛頂首楞嚴咒

大佛頂首楞嚴咒...

【大藏經】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

【大藏經】【註音版】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

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

【推薦】我們並沒有比別人高多少

修慈悲忍辱的善行。瞋恚心有兩種人,一種是放逸的人,...

夢參老和尚:念萬遍地藏菩薩聖號

復次,觀世音菩薩,若未來世有諸人等衣食不足,求者乖...

修持名念佛法門的四個要求

佛說阿彌陀經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曾修無量福,今得禮尊足

【我聞遍知海。真實德無邊。度脫諸有情。心歡喜敬禮。...

為什麼不結婚

為什麼不結婚?這問題,我遇到了許多朋友,都曾這樣問...

「捨」時的心念

佛教的教主釋迦牟尼佛原本是迦毗羅衛國的悉達多太子,...

改命不是靠捷徑,而是修善因

他是善心,修的善業,才感得這個善的境界。如果生到非...

嚴持戒律對臨終往生很關鍵嗎

問: 學佛人平時嚴持戒律,對臨終往生很關鍵嗎? 大安...

不管定善散善,只要迴向都能平等往生

在《觀無量壽經》裡面,有十六種觀法。十六種前十三種...

特蕾莎修女的感人箴言

01、人們經常是不講道理的,沒有邏輯和以自我為中心的...

臨終助念的時機該怎麼把握

問: 有一種說法,認為人斷氣之後,智慧高出斷氣前的...

無處不在的恭敬--東林大佛的設計與建造歷程

大佛的建設意義與建設理念 東林寺淨土苑的定位是純宗教...

【佛教詞典】因緣二種緣覺

四教儀雲辟支迦羅,是天竺之言,此土翻為緣覺。此人宿...

【佛教詞典】厭

【厭】 p1274 瑜伽十一卷十二頁云:何等為厭?謂由於彼...

【視頻】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

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

【視頻】天因法師《生死流轉,六道循環》

天因法師《生死流轉,六道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