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第三

無依行品第三之一

爾時,會中有大梵天,名曰天藏,久植善根,住第十地,具諸菩薩摩訶薩德,即從座起,合掌禮佛,而說頌言:

「功德藏慧海,我今問所疑,

 願慧海垂聽,為我除疑滯。

 我等今渴仰,德藏勝法味,

 及最上義味,舉眾咸欲聞。」

佛告天藏大梵天言:「如來今者恣汝意問,當隨問答,令汝心喜。」

大梵天言:「唯然,世尊。」以頌問曰:

「利慧修定者,安住不放逸,

 為住勝義諦?為依止生死?

 晝夜於法義,精勤而習誦,

 為渡煩惱海?為退墮惡趣?

 勇猛勤營福,為定趣涅槃?

 為處生死中,退墮於惡趣?

 聰慧剎帝利,成就十種輪,

 為沉生死中?為當升佛果?

 雜染心難伏,諸煩惱所亂,

 以何淨其心,修定福誦業?」

爾時,世尊告彼天藏大梵天曰:「善哉!善哉!汝善辯才,能問斯義。汝於此法,已作劬勞。汝於諸行,已得圓滿。汝於過去殑伽沙等佛世尊所,已勤三業,興隆正法,紹三寶種,今為饒益無量眾生,復問如來如是深義。善男子,有大記別法,名無依行。過去一切諸佛世尊,為欲成熟諸有情故,為令厭離生死法故,為令除斷業煩惱故,為令三乘速圓滿故,宣說住持此無依行大記別法。現在十方諸佛世尊,亦為成熟諸有情故,為令厭離生死法故,為令除斷業煩惱故,為令三乘速圓滿故,宣說住持此無依行大記別法。未來一切諸佛世尊,亦為成熟諸有情故,為令厭離生死法故,為令除斷業煩惱故,為令三乘速圓滿故,宣說住持此無依行大記別法。汝於過去諸如來所,已具得聞此無依行大記別法。我於今者,亦為成熟諸有情故,為令厭離生死法故,為令除斷業煩惱故,為令三乘速圓滿故,宣說住持此無依行大記別法。汝應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

爾時,天藏大梵天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佛言:「大梵,有十種無依行法,若修定者隨有一行,尚不能成欲界善根;設使先成,尋還退失;況當能成色、無色定,乃至三乘隨成一乘?何等為十?一者、世有一類,雖欲修定,而乏資緣,經求擾亂;二者、復有一類,雖欲修定,而犯尸羅,行諸惡行;三者、復有一類,雖欲修定,而顛倒見,妄執吉凶,身心剛強;四者、復有一類,雖欲修定,而心掉動,不順賢聖,諸根輕躁;五者、復有一類,雖欲修定,而離間語,破亂彼此;六者、復有一類,雖欲修定,而粗惡語,毀罵賢聖;七者、復有一類,雖欲修定,而雜穢語,及虛誑語;八者、復有一類,雖欲修定,而懷貪嫉,於他所得利養恭敬,心不歡悅;九者、復有一類,雖欲修定,而懷瞋忿,於諸有情,心常憤恚;十者、復有一類,雖欲修定,而懷邪見,撥無因果。大梵當知,是名十種無依行法。若修定者隨有一行,尚不能成欲界善根;設使先成,尋還退失;況當能成色、無色定,乃至三乘隨成一乘?」

「復次,大梵,又有十種無依行法,若修定者隨有一行,終不能成諸三摩地;設使先成,尋還退失。何等為十?一者、樂著事業;二者、樂著談論;三者、樂著睡眠;四者、樂著營求;五者、樂著艷色;六者、樂著妙聲;七者、樂著芬香;八者、樂著美味;九者、樂著細觸;十者、樂著尋伺。大梵當知,是名十種無依行法。若修定者隨有一行,終不能成諸三摩地;設使先成,尋還退失。若不能成諸三摩地,雖集所餘諸善法聚而有是事,追求受用信施因緣,發起噁心心所有法,於諸國王、大臣等所犯諸過罪,或被呵罵,或被捶打,或被斷截肢節手足;由是因緣,或成重病,長時受苦,或疾命終,於三惡趣隨生一所,乃至或生無間地獄,如嗢達洛迦、阿邏荼底、沙瞿波理迦、提婆達多。如是等類退失靜慮,乃至墮於無間地獄,受無量種難忍大苦。」

爾時,世尊告阿若多憍陳那言:「吾聽汝等,給阿練若修定苾芻最上房舍、最上臥具、最上飲食,一切僧事皆應放免。所以者何?諸修定者,若乏資緣,即便發起一切噁心心所有法,不能成就諸三摩地,乃至墮於無間地獄,受無量種難忍大苦。修定行者,若具資緣,諸三摩地未成能成;若先已成,終不退失,由此不起一切惡法,廣說乃至不善尋伺,往生天上證得涅槃。修定行者,若未成就諸三摩地,初夜、後夜當舍睡眠,精進修學,遠離憒鬧,少欲知足,無所顧戀,一切貪瞋、忿覆、惱害、憍慢、貢高、慳吝、嫉妒、離間粗惡、虛誑雜穢,一切人間嬉戲放逸,皆悉遠離。如是行者,應受釋、梵、護世四王、轉輪王等,讚歎、禮拜、恭敬承事,奉施百千那庾多供,況剎帝利、婆羅門、筏舍、戍達羅等!未得定者,尚應受此讚歎、禮拜、恭敬承事,奉施供養,何況已得三摩地者!」

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修定能斷惑,餘業所不能,故修定為尊,智者應供養。」

爾時,天藏大梵天言:「大德世尊,於佛法中而出家者,若剎帝利,大臣、宰相,以鞭杖等捶拷其身,或閉牢獄,或復呵罵,或解肢節,或斷其命,為當合爾?為不合耶?」

佛告天藏大梵天言:「善男子,若諸有情,於我法中出家,乃至剃除鬚髮,被片袈裟,若持戒,若破戒,下至無戒;一切天、人、阿素洛等,依俗正法,猶尚不合以鞭杖等捶拷其身,或閉牢獄,或復呵罵,或解肢節,或斷其命,況依非法?何以故?除其一切持戒多聞,於我法中而出家者;若有破戒行諸惡法,內懷腐敗如穢蝸螺,實非沙門自稱沙門,實非梵行自稱梵行,恆為種種煩惱所勝敗壞傾覆,如是破戒諸惡苾芻,猶能示導一切天、龍、藥叉、健達縛、阿素洛、揭路荼、緊捺洛、莫呼洛伽、人非人等,無量功德珍寶伏藏。」

「又善男子,於我法中而出家者,雖破戒行,而諸有情睹其形相,應生十種殊勝思惟,當獲無量功德寶聚。何等為十?謂我法中而出家者,雖破戒行,而諸有情,或有見已,生於念佛殷重信敬殊勝思惟;由是因緣,終不歸信諸外道師、書論徒眾,乃至能入離諸怖畏大涅槃城。或有見已,生念聖戒殊勝思惟;由是因緣,能離殺生,離不與取,離欲邪行,離虛誑語,離飲諸酒生放逸處,乃至能入離諸怖畏大涅槃城。或有見已,生念佈施殊勝思惟;由是因緣,得大財位,親近供養,正至正行,乃至能入離諸怖畏大涅槃城。或有見已,生念忍辱柔和質直殊勝思惟;由是因緣,便能遠離離間粗惡、雜穢瞋忿,乃至能入離諸怖畏大涅槃城。或有見已,生念出家精勤修行殊勝思惟;由是因緣,能舍家法,趣於非家,勇猛精進,修諸勝行,乃至能入離諸怖畏大涅槃城。或有見已,生念遠離諸散亂心,靜慮等至殊勝思惟;由是因緣,心樂山林阿練若處,晝夜精勤,修諸定行,乃至能入離諸怖畏大涅槃城。或有見己,生念智慧殊勝思惟;由是因緣,欣樂聽聞,讀誦正法,乃至能入離諸怖畏大涅槃城。或有見已,生念宿植出離善根殊勝思惟,軟語慰問,乃至禮足;由是因緣,當生尊貴大勢力家,無量有情咸共瞻仰,乃至能入離諸怖畏大涅槃城。」

「善男子,於我法中而出家者,雖破戒行,而諸有情睹其形相,生此十種殊勝思惟,當獲無量功德寶聚。是故一切剎帝利王、大臣宰相,決定不合以鞭杖等捶拷其身,或閉牢獄,或復呵罵,或解肢節,或斷其命。」

「復次,大梵,若有依我而出家者,犯戒惡行,內懷腐敗如穢蝸螺,實非沙門自稱沙門,實非梵行自稱梵行,恆為種種煩惱所勝敗壞傾覆。如是苾芻,雖破禁戒行諸惡行,而為一切天、龍、藥叉、健達縛、阿素洛、揭路荼、緊捺洛、莫呼洛伽,人非人等,作善知識,示導無量功德伏藏。如是苾芻,雖非法器,而剃鬚發,被服袈裟,進止威儀同諸賢聖;因見彼故,無量有情種種善根皆得生長,又能開示無量有情善趣、生天、涅槃正路。是故依我而出家者,若持戒,若破戒,下至無戒,我尚不許轉輪聖王,及餘國王、諸大臣等,依俗正法,以鞭杖等捶拷其身,或閉牢獄,或復呵罵,或解肢節,或斷其命,況依非法?」

「大梵,如是破戒惡行苾芻,雖於我法毗奈耶中名為死尸,而有出家戒德餘勢。譬如牛麝身命終後,雖是無識傍生死尸,而牛有黃,而麝有香,能為無量無邊有情作大饒益;破戒苾芻亦復如是,雖於我法毗奈耶中名為死尸,而有出家戒德餘勢,能為無量無邊有情作大饒益。」

「大梵,譬如賈客入於大海,殺彼一類無量眾生,挑取其目,與末達那果和合搗簁,成眼寶藥,若諸有情盲冥無目,乃至胞胎而生盲者,持此寶藥塗彼眼中,所患皆除,得明淨目;破戒苾芻亦復如是,雖於我法毗奈耶中名為死尸,而有出家威儀形相,能令無量無邊有情暫得見者,尚獲清淨智慧法眼,況能為他宣說正法!」

「大梵,譬如燒香,其質雖壞,而氣芬馥,熏他令香;破戒苾芻亦復如是,由破戒故非良福田,雖恆晝夜信施所燒,身壞命終墮三惡趣,而為無量無邊有情作大饒益,謂皆令得聞於生天涅槃香氣。」

「是故,大梵,如是破戒惡行苾芻,一切白衣皆應守護、恭敬、供養。我終不許諸在家者,以鞭杖等捶拷其身,或閉牢獄,或復呵罵,或解肢節,或斷其命!我唯許彼清淨僧眾,於布薩時或自恣時,驅擯令出;一切給施四方僧物、飲食、資具,不聽受用;一切沙門毗奈耶事,皆令驅出,不得在眾,而我不許加其鞭杖、繫縛斷命。」

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瞻博迦華雖萎悴,而尚勝彼諸餘華;破戒惡行諸苾芻,猶勝一切外道眾。」

「復次,大梵,有五無間大罪惡業。何等為五?一者、故思殺父;二者、故思殺母,三者、故思殺阿羅漢;四者、倒見破聲聞僧;五者、噁心出佛身血。如是五種,名為無間大罪惡業。若人於此五無間中,隨造一種,不合出家,及受具戒。若令出家,或受具戒,師便犯罪,彼應驅擯令出我法。如是之人,以有出家威儀形相,我亦不許加其鞭杖,或閉牢獄,或復呵罵,或解肢節,或斷其命。」

「復有四種,近五無間大罪惡業根本之罪。何等為四?一者、起不善心,殺害獨覺,是殺生命,大罪惡業,根本之罪;二者、淫阿羅漢、苾芻尼僧,是欲邪行,大罪惡業,根本之罪;三者、侵損所施三寶財物,是不與取,大罪惡業,根本之罪;四者倒見破壞和合僧眾,是虛誑語,大罪惡業,根本之罪。若人於此四近無間大罪惡業根本罪中,隨犯一種,不合出家,及受具戒。若令出家,或受具戒,師便得罪,彼應驅擯令出我法。如是之人,以有出家及受具戒威儀形相,我亦不許加其鞭杖,或閉牢獄,或復呵罵,或解肢節,或斷其命。」

「如是或有是根本罪,非無間罪;有無間罪,非根本罪;有根本罪,亦無間罪;有非根本罪,亦非無間罪。」

「何等名為是根本罪,亦無間罪?謂我法中,先已出家受具戒者,故思殺他,已到究竟見諦人等,如是名為是根本罪,亦無間罪。此於我法毗奈耶中,應速驅擯。」

「何等名為是根本罪,非無間罪?謂我法中,先已出家受具戒者,故思殺害他異生人,下至方便與人毒藥,墮其胎藏,如是名為是根本罪,非無間罪。此人不應與僧共住,諸有給施四方僧物,亦不應令於中受用。」

「何等名為是無間罪,非根本罪?謂若有人,或受三歸,或受五戒,或受十戒,於五無間隨造一種,如是名為是無間罪,非根本罪。如是之人,不合出家,及受具戒;若令出家,或受具戒,師便得罪,彼應驅擯令出我法。」

「何等名為非根本罪,亦非無間罪?謂若有人,或受三歸,或受五戒,於佛法僧而生疑心,或歸外道以為師導,或執種種若少若多吉凶之相祠祭鬼神;若復有人,於諸如來所說正法,或聲聞乘相應正法,或獨覺乘相應正法,或是大乘相應正法,誹謗遮止,自不信受,令他厭背,障礙他人讀誦書寫,下至留難一頌正法,如是名為非根本罪,亦非無間,而生極重大罪惡業,近無間罪。如是之人,若未懺悔,除滅如是大罪惡業,不合出家,及受具戒;若令出家,或受具戒,師便得罪,彼應驅擯令出我法。若已出家,或受具戒,犯如是罪,若不懺悔,此於我法毗奈耶中,應速驅擯。所以者何?此二種人,習行破毀正法眼行,習行隱滅正法燈行,習行斷絕三寶種行,令諸天人習行無義、無利、苦行,墮諸惡趣。此二種人,自謗正法,毀呰賢聖,亦令他人誹謗正法,毀呰賢聖,命終當墮無間地獄,經劫受苦,不可療治。」

「復次,大梵,或有遮罪無依行法,或有性罪無依行法,於性罪中或有根本無依行法。云何根本無依行法?謂若苾芻,行非梵行,犯根本罪;或以故思殺異生人,犯根本罪;或復偷盜非三寶物,犯根本罪;或大妄語,犯根本罪。若有苾芻,於此四種根本罪中,隨犯一種,於諸苾芻所作事業,令受折伏,一切給施四方僧物,皆悉不聽於中受用;而亦不合加其鞭杖,或閉牢獄,或復呵罵,或解肢節,或斷其命;如是名為於性罪中根本重罪無依行法。何故說名為根本罪?謂若有人犯此四法,身壞命終,墮諸惡趣;是諸惡趣,根本罪故,是故說名為根本罪。」

「何故無間及近無間根本罪等,說名極重大罪惡業無依行法?善男子,譬如鐵摶、鉛錫摶等,擲置空中,終無暫住,必速墮地;造五無間,及近無間四根本罪、並謗正法、疑三寶等,二種罪人亦復如是。若人於此十一罪中,隨造一種,身壞命終,無餘間隔,定生無間大地獄中受諸劇苦,故名極重大罪惡業無依行法。犯此極重大罪惡業無依行法補特伽羅,於現身中,決定不能盡諸煩惱,尚不能成諸三摩地,況能趣入正性離生?彼人命終,定生地獄,受諸重苦。」

「復次,大梵,若善男子,若善女人,以淨信心歸依我法,或趣聲聞乘,或趣獨覺乘,或趣大乘,於我法中淨信出家,受具足戒;於諸學處,深心敬重;於四根本性罪戒中,堅固勇猛,精勤守護。如是之人,常為一切人非人等,隨逐擁衛,名不虛受人天供養,於三乘中隨所欣樂,速能趣入成辦究竟。是故真實求涅槃者,寧舍身命,終不毀犯如是四法。所以者何?諸有情類,要由三因得涅槃樂:一者、依止如來為因,二者、依我聖教為因,三者、依我弟子為因。諸有情類依此三因,精勤修行,得涅槃樂。若人毀犯如是四法,我非彼師,彼非弟子。若人毀犯如是四法,則為違越我所宣說,甚深廣大、無常苦空無我相應利益、安樂一切有情別解脫教。若越如是別解脫教,則於一切靜慮、等持皆成盲冥,不能趣入,為諸煩惱惡業纏縛,於三乘法亦為非器,當墮惡趣,受諸重苦。」

「若善男子,若善女人,於我所說別解脫教,所制四種根本重罪,清淨無犯,我是彼師,彼是弟子。隨順我語,善住我法,一切所作皆當成滿。此人善住尸羅蘊故,名為善住一切善法,或名具足住聲聞乘,或名具足住獨覺乘,或名具足住於大乘。所以者何?若能護持如是性罪四根本法,當知則為建立一切有漏、無漏、善法勝因,是故護持如是四法,名為一切善法根本。如依大地,一切藥谷卉木叢林皆得生長;如是依止,極善護持四根本戒,一切善法皆得生長。如依大地,一切諸山、小輪圍山、大輪圍山、妙高山王,皆得安住;如是依止,極善護持四根本戒,諸聲聞乘及獨覺乘、無上大乘,皆得安住。如依大地,求得一切世間美味;如是依止,極善護持四根本戒,求得一切念定總持、安忍聖道,乃至無上正等菩提。又如大地,於淨不淨皆等任持;極善護持四根本戒諸善男子及善女人亦復如是,於其法器及非法器,其心平等,不譏不弄,不自貢高,不卒呵舉,能為一切善法生處。又如大地,一切有情,皆共受用而得存活;極善護持四根本戒諸善男子,及善女人亦復如是,於諸如來所說正法,生長第一歡喜淨信,於諸有情無差別想,以四攝法平等攝受,一切有情皆共依止,受用法樂而自存活。」

爾時,尊者優波離聞佛所說,從座而起,整理衣服,頂禮佛足,偏袒一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極善護持四根本戒,諸善男子及善女人,於其法器及非法器,其心平等,不譏不弄,不自貢高,不卒呵舉。若如是者,於未來世,有諸苾芻破戒惡行,實非沙門自稱沙門,實非梵行自稱梵行。諸苾芻僧,於是人等,云何方便呵舉驅擯?」

佛告尊者優波離言:「我終不許外道俗人舉苾芻罪!我尚不許諸苾芻僧,不依於法,率爾呵舉破戒苾芻,何況驅擯?若不依法,率爾呵舉破戒苾芻,或復驅擯,便獲大罪。優波離,汝今當知有十非法,率爾呵舉破戒苾芻,便獲大罪;諸有智者,皆不應受。何等為十?一者、不和僧眾,於國王前,率爾呵舉破戒苾芻;二者、不和僧眾,梵志眾前,率爾呵舉破戒苾芻;三者、不和僧眾,宰官眾前,率爾呵舉破戒苾芻;四者、不和僧眾,於諸長者、居士眾前,率爾呵舉破戒苾芻;五者、女人眾前,率爾呵舉破戒苾芻;六者、男子眾前,率爾呵舉破戒苾芻;七者、淨人眾前,率爾呵舉破戒苾芻;八者、眾多苾芻、苾芻尼前,率爾呵舉破戒苾芻;九者、宿怨嫌前,率爾呵舉破戒苾芻;十者、內懷忿恨,率爾呵舉破戒苾芻。如是十種,名為非法率爾呵舉破戒苾芻,便獲大罪。設依實事而呵舉者,尚不應受,況於非實?諸有受者,亦得大罪。」

「復有十種非法呵舉破戒苾芻,便獲大罪,諸有智者亦不應受。何等為十?一者、諸餘外道,呵舉苾芻;二者、不持禁戒在家白衣,呵舉苾芻;三者、造無間罪,呵舉苾芻;四者、誹謗正法,呵舉苾芻;五者、毀呰賢聖,呵舉苾芻;六者、癡狂心亂,呵舉苾芻;七者、痛惱所纏,呵舉苾芻;八者、四方僧淨人,呵舉苾芻;九者、守園林人,呵舉苾芻;十者、被罰苾芻,呵舉苾芻。如是十種非法呵舉破戒苾芻,便獲大罪。設依實事而呵舉者,亦不應受,況於非實?諸有受者,亦得大罪。」

「復次,優波離,若有苾芻,毀犯禁戒,與僧共住。於眾僧中有餘苾芻,軌則所行,皆悉具足,一切五德,無不圓滿,應從座起,整理衣服,恭敬頂禮苾芻僧足,便至破戒惡苾芻前,求聽舉罪作如是言:‘長老憶念!我今欲舉長老所犯,以實非虛妄,應時不非時,軟語非粗獷,慈心不瞋恚,利益非損減,為令如來法眼、法燈久熾盛故,長老聽者,我當如法舉長老罪。’彼若聽者,便應如法如實舉之;彼若不聽,復應頂禮上座僧足,恭敬白言:‘如是苾芻犯如是事,我依五法如實舉之。’時僧眾中上座苾芻,應審觀察能舉所舉,及所犯事虛實輕重,依毗奈耶及素怛纜,方便檢問,慰喻呵責,以七種法如應滅除。若犯重罪,應重治罰;若犯中罪,應中治罰;若犯輕罪,應輕治罰,令其慚愧,懺悔所犯。」

時,優波離復白佛言:「世尊,若實有過惡行苾芻,恃白衣力,或財寶力,或多聞力,或詞辯力,或弟子力,以如是等諸勢力故,凌拒僧眾;上座苾芻,持素怛纜及毗奈耶及摩怛理伽者,如法教誨,皆不承順,如是苾芻,云何治罰?」

佛言:「優波離,上座苾芻持三藏者,應和僧眾,遣使告白國王、大臣,令助威力,然後如實依法治罰。」

時,優波離復白佛言:「世尊,若彼有過惡行苾芻,以財寶力,或多聞力,或詞辯力,或以種種巧方便力,令彼國王、大臣歡喜,皆住破戒非法朋中,容縱如是惡苾芻罪,不聽如實依法治罰,爾時僧眾應當云何?」

佛言:「優波離,若彼苾芻行無依行,於僧眾中,粗重罪相未彰露者,是時僧眾應權舍置。若彼苾芻行無依行,於僧眾中,粗重罪相已彰露者,是時僧眾應共和合,依法驅擯,令出佛法。優波離,譬如燕麥,在麥田中,芽、莖、枝、葉與麥相似,穢雜淨麥,及至彼草其穗未出,是時農夫應權舍置。穗既出已,是時農夫恐穢淨麥,並根剪拔棄於田外。行無依行破戒苾芻亦復如是,恃白衣等種種勢力,住於僧中威儀形相與僧相似,穢雜清眾,乃至善神未相覺發,於僧眾中,粗重罪相未彰露者,是時僧眾應權舍置。若諸善神已相覺發,於僧眾中,粗重罪相已彰露者,是時僧眾應共和合,依法驅擯,令出佛法。優波離,譬如大海不宿死尸;我聲聞僧諸弟子眾亦復如是,不與破戒惡行苾芻死尸共住。」

時,優波離復白佛言:「世尊,若彼破戒惡行苾芻,僧眾共和合驅擯已;彼惡苾芻以財寶力,或多聞力,或詞辯力,或以種種巧方便力,令彼國王、大臣歡喜,皆住破戒非法朋中,以威勢力凌逼僧眾,還令如是破戒苾芻與僧共住,爾時僧眾當復云何?」

佛言:「優波離,爾時僧中有能悔愧持戒苾芻,為護戒故,不應瞋罵破戒苾芻,但應告白國王大臣;或恐凌逼,而不告白,應舍本居,別往餘處。」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十小咒註音版

1、如意寶輪王陀羅尼 南(nan)無(mo)佛(fo)馱(tuo)耶(...

佛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阿難說:「聞如是。」 阿難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貴...

【註音版】梵網經菩薩戒本(誦戒專用)

梵網經菩薩戒本(誦戒專用)...

佛說罪福報應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迦維羅衛國釋氏精舍,與千二百五十比...

念佛鏡

念佛鏡序 無為子楊傑述 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

佛說鹿母經

佛說鹿母經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佛言:「昔者,有...

佛說瞿曇彌記果經

佛說瞿曇彌記果經 宋三藏法師慧簡譯 聞如是: 一時,...

淨土全書

淨土全書序 蓋聞願生淨土者。必先淨其心。其心淨則其...

受菩薩戒儀

受菩薩戒儀 南嶽沙門釋 惠思 撰 夫受大乘戒法。先教...

觀心論

觀心論(並序)(亦名煎乳論) 天台修禪寺沙門智者述 問曰...

佛說妙吉祥菩薩所問大乘法螺經

佛說妙吉祥菩薩所問大乘法螺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

浴佛儀軌

一、迎請太子佛像 法會開始前,先在大殿內擺設香湯盆...

佛說波斯匿王太后崩塵土坌身經

佛說波斯匿王太后崩塵土坌身經 西晉沙門法炬譯 聞如是...

我是個好人,為何還會得癌症

為什麼會得癌症?很多人一聽到醫生宣佈自己得了重病時...

為什麼要提倡念《地藏經》

我提倡念《地藏經》也有我的原因 我提倡念《地藏經》也...

懷孕時,誦這部經對孩子非常好

我們全家剛剛從馬里蘭州搬到萬佛聖城附近,由於我學佛...

依於業力而活著

在世的時候,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天中午,波斯匿王在...

遇到求生不能,求死不能的病人該怎麼辦

有些人生病了,癱瘓在床上不得動彈,但又死不掉,求生...

【佛教詞典】常念

(術語)時常憶念也。法華普門品曰:若有眾生多於淫慾...

【佛教詞典】異生恆有我執證

【異生恆有我執證】 p1116 成唯識論五卷九頁云:又契經...

若印經造像留下名字,功德變少甚至折損福報

財法二施:財佈施和法佈施。財佈施隨緣量力,遇到真正...

【推薦】識者知是佛性,不識喚作精

今天是打七的最後一天,我們打七的目的,是用參禪的方...

我們還有多少時間孝順自己的父母?

在很多問題上,我們和父母存在很大的分歧,一直以來,...

幸遇大乘諸經,方知衣珠固在,佛性仍存

原文: 經云:人身難得,佛法難聞。若非宿有因緣,佛經...

苦樂都隨緣

生活在世間,苦多樂少,我們常常要面對痛苦,生命中的...

慧律法師《什麼是禪 禪是什麼》

各位台灣大學的高材生,首先恭喜大家,進入台灣的一流...

如何契入佛經和祖師的著作

問: 由於弟子根機陋劣,且語文程度也不好,對於義理深...

學佛越久,離佛就會越遠嗎

經常聽說:信佛一年,佛在眼前;信佛兩年,佛在身邊,...

慈舟法師:死心念佛

修淨土法門,必須切實用功,應該死心念佛。古人所謂打...

開悟很困難,往生很容易

我常說:開悟很困難,往生很容易。修行人要大徹大悟,...

佛源老和尚在南華寺養病的故事

1962年下半年,我因肺癆病到韶關防疫站去治療,騎自行...

福為善眷屬

過去,有一位國王以正法治化國家,深得人民敬仰,卻因...

【視頻】《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讀誦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讀誦

【視頻】淨土五經日誦集要(大安法師輯錄)

淨土五經日誦集要(大安法師輯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