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法苑珠林卷第四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法苑珠林卷第四

西明寺沙門釋道世撰

日月篇第三(此有一十三部)

    述意部
    星宿部
    日宮部
    月宮部
    寒暑部
    照用部
    虧盈部
    昇雲部
    震雷部
    擊電部
    降雨部
    失候部
    地動部

述意部第一

若夫世界未成之前。二儀尚昧。眾生貯糧之後。三光乃昭。動寶意之深慈。啟吉祥之幽思。御陽精而流曜。澄陰魄而騰暉。馳風驛而運行。應旋璣而合度。紀寒暑於三際。系朝夕於四洲。雖曆象於上天。亦表徵於下土。至若德契元良驅輪黃道。義乖魚水轉鏡玄途。三捨可迴。獎善言而効祉。五重時現。示惡兆而肅姧。仰鑒玄文。俯躬懲勸。日月之用。其大矣哉。

星宿部第二

如大集經云。爾時娑伽羅龍王。白殊致羅婆菩薩言。大士。是星宿者本誰所說。誰作大星小星。誰作日月。何日之中何星在先於虛空中復誰安置。三十日十二月年云何為時。系屬何處。姓何字誰。何善何惡何食施。若為是晝是夜。日月星宿復若為行等。汝於諸聖中第一最尊。願愍我龍具足解說。我等聞已脫苦奉行。爾時殊致羅婆菩薩告諸龍言。過去世時此賢劫初有一天子。名曰大三摩多。端正少雙才智聰明。以正行化常樂寂靜。不樂愛染常樂潔身。王有夫人多貪色慾。王既不幸無處遂心。曾於一時見驢群命根相出現。慾心發動脫衣就之。驢見即交。遂成胎藏。月滿生子。頭耳口眼悉皆似驢。唯身類人。而復麁澁駮毛被體。與畜無殊。夫人見之心驚怖畏。即便委棄投於廁中。以福力故處空不墜。時有羅剎婦。名曰驢神。見兒不污念言福子。遂於空中接取洗持。將往雪山乳哺畜養。猶如己子等無有異。及至長成教服仙藥。與天童子日夜共遊。復有大天亦來愛護。此兒飯食甘菓藥草。身體轉異。福德莊嚴大光照曜。如是天眾同共稱美。號為佉盧虱吒(漢言)臚脣大仙聖人以是因緣。彼雪山中並及餘處悉皆化生種種好華好菓好藥好香種種清流種種好鳥。在所行住普皆丰盈。以此藥菓滋益因緣。其餘形容麁相悉轉。身體端正。唯脣似驢。是故名為驢脣。仙人。是驢脣仙人學於聖法。經六萬年翹於一腳。日夜不下無有倦心。天見大仙如是苦。時諸梵眾及帝釋天。並餘上方欲色界等。和合悉來禮拜供養。乃至龍眾脩羅夜叉一切雲集。所有仙聖修梵行人。皆來到此驢聖人邊。都設供養已合掌問言。大仙聖人欲求何等。唯願為我諸天說之。若我能即當相與。終不悋惜。爾時驢脣聞是語已。內心慶幸。答諸天言。必能稱我情所求者。今當略說。我念宿命過去劫時。見虛空中有諸列宿日月五星。晝夜運行守常度。為於天下而作照明。我欲了知分別。識解暗瞑故不憚劬勞。此賢劫初無如是事。汝等一切諸天龍神。憐我故來。願說星辰日月法用。猶如過去置立安施造作便宜善惡好丑。如我所願具足說之。一切天言。大德仙人。此事甚深非我境界。若為憐愍一切眾生。如過去時願速自說。爾時佉盧瑟吒仙告一切天言。初置星宿昴為先首。眾星輪轉運行虛空。告諸天眾說昂為先首。其事是不。爾時日天而作是言此昴宿者。常行虛空。歷四天下恆作善事饒益我等。知彼宿屬於火天。是時眾中有一聖人名大威德。復作是言。彼昴宿者我妹之子。其星有六形如似剃刀。一日一夜歷四天下。行三十時。屬於火天。姓鞞耶尼。屬彼宿者祭之用酪。

復次置畢為第二宿。屬於水天。姓頗羅墮。畢有五星形如立叉。一日一夜行三十五時。屬畢宿者祭用鹿肉。

復次置觜為第三宿屬於月天。即是月子。姓毘梨伽耶尼。星數有三形如鹿頭。一日一夜行十五時。屬觜宿者祭根及菓。

復次置參為第四宿。屬於日天。姓婆私失絺。其性大惡多於瞋忿。止有一星如婦人黶。一日一夜。行三十五時屬參宿。者祭用醍醐。

復次置井為第五宿。屬於日天。姓婆私失絺。共有兩星形如腳跡。一日一夜行十五時。屬井宿者。以糠米華和蜜祭之。

復次置鬼為第六宿。屬歲星天。歲星之子。姓炮波那毘。其性溫和樂修善法。其有三星猶如諸佛胸滿相。一日一夜行三十時。屬鬼宿者。亦以糠米華和蜜祭之。

復次置柳為第七宿。屬於蛇天。即姓蛇氏。止有一星如婦人黶。一日一夜行十五時。屬柳星者祭用乳糜。

右此七宿儅於東門。

復次置南方第一之宿。名曰七星。屬於火天。姓賓伽耶尼。其有五星形如河岸。一日一夜行三十時。屬七星者。宜用糠米烏麻作粥祭之。

復次置張為第二宿。屬福德天。姓瞿曇彌。其星有二形如腳跡。一日一夜行三十時。屬張宿者。將毘羅婆菓以用祭之。

復次置翼為第三宿。屬於林天。姓憍陳如。其有二星形如腳跡。一日一夜行十五時。屬翼星者。用青黑豆煮熟祭之。

復次置軫為第四宿。屬沙毘梨帝天。姓迦遮延。蠍仙人子。其星有五形如人手。一日一夜行三十時。屬軫星者。作莠稗飯而以祭之。

復次置角為第五宿。屬喜樂天。姓質多羅延尼。乾闥婆子。止有一星如婦人黶。一日一夜行十五時。屬於角者。以諸華飯而用祭之。

復次置亢為第六宿。屬摩妬羅天。姓迦旃延尼。其有一星如婦人黶。一日一夜行十五時。屬亢星者。當取菉豆和蘇蜜煮以用祭之。

復次置氏為第七宿。屬於火天。姓些吉利多耶尼。一日一夜行三十五時。屬氏宿者。取種種華。作食祭之。

右此七宿儅於南門。

次復置西方第一之宿。其名曰房。屬於慈天。姓阿藍婆耶尼。房有四星形如瓔珞。一日一夜行三十時。屬房宿者。以酒肉祭之。

次復置心為第二宿。屬帝釋天。姓羅延那。心有三星形如大麥。一日一夜行十五時。屬心星者。以糠米粥而用祭之。

次復置尾為第三宿。屬獵師天。姓迦遮耶尼。尾有七星形如蠍尾。一日一夜行三十時。屬尾星者。以諸菓根作食祭之。次復置箕為第四宿。屬於水天。姓模叉迦栴延尼。箕有四星形如牛角。一日一夜行三十時。屬箕宿者。取尼拘陀皮汁祭之。

次復置斗為第五宿。屬於火天姓模伽邏尼。斗有四星如人拓地。一日一夜行四十五時。屬斗宿者。以糠米華和蜜祭之。

次復置牛為第六宿。屬於梵天。姓梵嵐摩。牛有三星形如牛頭。一日一夜行於六時。屬牛宿者。以醍醐飯而用祭之。次復置女為第七宿。屬毘紐天。姓帝利迦遮耶尼。女有四星如大麥粒。一日一夜行三十時。屬女宿者。以鳥肉祭之。

右此七宿儅於西門。

次復置北方第一之宿。名為虛星。屬帝釋天。娑婆天子。姓憍陳如。虛有四星其形如鳥。一日一夜行三十時。屬虛星者煮烏豆汁而用祭之。

次復置危為第二宿。屬多羅拏天。姓單那尼。一日一夜行十五時。屬此危宿者。以糠米粥而用祭之。

次復置室為第三宿。屬蛇頭天。蠍天之子。姓闍都迦尼拘。室有二星形如腳跡。一日一夜行三十時。屬室宿者。以肉血祭之。次復置壁為第四宿屬林天。婆婁那子。姓陀難闍。壁有二星形如腳跡。一日一夜行四十五時。屬壁星者。以肉祭之。

次復置奎為第五宿。屬富沙天。姓阿瑟吒排尼。奎有一星如婦人黶。一日一夜行三十時。屬奎宿者。以酪祭之。次復置婁為第六宿。屬乾闥婆天姓阿含婆。婁有三星形如馬頭。一日一夜行三十時。屬婁星者。以大麥飯並肉祭之。

次復置胃為第七宿。屬閻摩羅天。姓跋伽毘。胃有三星形如鼎足。一日一夜行四十時。屬胃宿者。以糠米烏麻及以野棗而用祭之。

右此七宿儅於北門。

此二十八宿有五宿。行四十五時。所謂畢參氐斗壁等。二十八宿。言義廣多難得深趣。不具宣。我今略說是宿時。同聞諸天皆悉歡喜。爾時佉盧瑟吒仙人。於大眾前合掌說言。如是安置日月年時(此置日月年時經向一卷。以文多故不錄之)大小星宿。何者名為有六時耶。答曰。正月二月名暄暖時。三月四月名種作時。五月六月名求降雨時。七月八月名物慾熟時。九月十月名寒凍之時。十一月十二月合此。十二月大雪之時。是十月分為六時。又大星宿其數有八。所謂歲星熒惑星鎮星太白星辰星日星月星荷邏候星。又小星宿有二十八。所謂從前昴至胃諸星是也。我作如是次第安置。汝等皆得見聞於意云何。爾時一切天人仙人阿脩羅龍及那羅等。皆悉合掌咸作是言。如今天仙於天人間最為尊重。乃至諸龍及阿脩羅無能勝者。智慧慈悲最為第一。於無量劫不忘憐愍一切眾生。故獲福報一切天人之間無有如是智慧之者。如是法用更無眾生能作是法。皆悉隨喜安樂我等。善哉大德安隱眾生。是時佉盧瑟吒仙人復作是言。此十二月一年始終。如此方便大小星等。剎那時法皆已說竟。又復安置四天大王。於須彌四方面所各置一王。是諸方所各饒眾生。是時一切大眾皆稱善哉。歡喜無量。是時天龍夜叉阿脩羅等日夜供養。復於後過無量世。更有仙人。名伽力。出現於世。後更別說置於星宿。小大月法時節要略(見如經說)今且列二十八宿。所屬不同各有靈衛。故大集經云。爾時佛告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釋提桓因四天王言。過去天仙云何佈置諸宿曜辰攝護國土養育眾生。大梵天王等而白佛言。過去天仙分佈安置諸宿曜辰。攝護國土養育眾生。於四方中各有所主。東方七宿。一者角宿。主於眾鳥。二者亢宿。主於出家求聖道者。三者氐宿。主水生眾生。四者房宿。主行車求利。五者心宿。主於女人。六者尾宿。主洲渚眾生。七者箕宿。主於陶師。南方七宿。一者井宿。主於金師。二者鬼宿。主於一切國王大臣。三者柳宿。主雪山龍。四者星宿主巨富者。五者張宿。主於盜賊。六者翼宿。主於商人。七者軫宿。主須羅吒國。

西方七宿。一者奎宿。主行船人。二者婁宿。主於商人。三者胃宿。主於婆樓迦國。四者昴宿。主於水牛。五者畢宿。主一切眾生。六者觜宿。主鞞提訶國。七者參宿。主於剎利。

北方七宿。一者斗宿。主澆部沙國。二者牛宿。主於剎利及安多缽竭那國。三者女宿。主鴦伽摩伽陀國。四者虛宿。主那遮羅國。五者危宿。主著華冠。六者室宿。主乾陀羅國輸盧那國及諸龍蛇腹行之類。七者壁宿。主乾闥婆善樂者。大德婆伽婆。過去天仙。如是佈置四方諸宿。攝護國土養育眾生。

爾時佛告梵王等言。汝等諦聽。我於世間天人仙中。一切知見最為殊勝。亦使諸曜辰攝護國土養育眾生。汝等宣告令彼得知如我所分國土眾生。各各隨分攝護養育。分國多少各屬二十八宿。

問曰。此之諸星形量大小云何。答曰。依增一阿含經云。大星一由旬。小星二百步。樓炭經云。大星圍七百里。中星四百八十里小星二十里。星是諸天宮宅。瑜伽論雲。諸星宿中。其星大者十八拘盧舍。其中者十拘盧舍。最小者四拘盧舍。

述曰。若依內經。此諸星宿並是諸天宮宅。內有天住。依報所感福力光現。若依俗書。即云是石。故宋時星落。殞星如石。或云非星。是天河石落。故俗書雲。天河共地河相連。故河內時有石落。如須彌象圖山經云。天空有河名耶摩羅。於虛空中行。久有大石小砂。時有漏失即執為星此非正經。是俗所造妄述流行。非是佛說。

唐貞觀十八年十月丙申後。汾州并州文水縣兩界天大雷震。空中雲內落一石下。大如雉觜。嵴高腹平。其文水縣丞張孝靜共汾州官同奏。當時西域摩伽陀菩提寺長年師來到西京。內外博知。

勅問。答雲。是龍食二龍相諍。故落下如石。准此而言。何必天落即云是星。夫遙天之物非凡度量。令人難知莫若天地。俗雲。天為精氣。日為陽精。星為萬物之精。儒教所安也。星有墜落乃為石矣。精若是石不可有光。性又質重。何所繫屬。一星之徑大者百里。一宿首尾相去數萬。百里之物數萬相連。闊狹從斜常不盈縮。又星與日月光色同耳。但以大小差別不同。然而日月又當石耶。石既牢蜜鳥兔焉容。石在氣中豈能獨運。日月辰宿若皆是氣。氣體輕浮當與天合。往來環轉不得背違。其間遲疾理寧一等。何故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各有度數移動不均。寧當氣墮忽變為石。地既滓濁。法應沉厚。鑿土得泉乃浮水上。積水之下復有何物。江河百谷從何處生。東流到海何為不溢。歸塘尾閭渠何所到。沃焦之石何氣所然。潮約去還誰所節度。天漢懸指那不散落。水性就下何故上騰。天地初開便有星宿。九州未畫。列國未分。翦疆區野。若為躔次。封建以來誰所制割。國有增減星無進退。災祥禍福就中不差。懸象之大。列星之夥。何為分野止系中國。昴為旄頭匈奴之次。西胡東夷彫趾交趾獨棄之乎。以此而求迄無了者。豈得以人事尋常抑必宇宙之外乎。

凡人所信惟耳與目。自此之外。咸致疑焉。儒家說天自有數義或渾或蓋。乍穹乍安。計極所周苑維所屬。若有親見不容不同。若所測量寧足依據。何故信凡人之臆說。疑大聖之妙旨。而欲必無恆沙世界微塵數劫乎。而鄒衍亦有九州之談。山中人不信有魚大如木。海上人不信有木大如魚。漢武帝不信弦膠。魏人不信火布。胡人見錦不信有蟲食樹吐絲所成。吳人身在江南不信有千人氈帳。及來河北不信有二萬石船。皆實驗也。如世有祝師及諸幻術。猶能履火蹈刃種瓜移井。倏忽之間千變萬化。人力所為尚能如此。何妨神通感應不可思量。寶幢百由旬座化成淨土踴生妙塔乎。

又王玄策西國行傳雲。王使顯慶四年至婆栗闍國。王為漢人設五女戲其五女傳弄三刀加至十刀。又作繩伎。騰虛繩上著履而擲。手弄三仗刀楯槍等。種種關伎雜諸幻術。截舌抽腸等。不可具述。
◎◎

日宮部第三

依起世經云。佛告諸比丘。日天宮殿縱廣正等五十一由旬。上下亦爾。以二種物成其宮殿。正方如宅。遙看似圓。何等為二。所謂金及玻[王*梨]。一面兩分皆是天金成。清淨光明。一面一分是天玻[王*梨]成。淨潔光明。有五種風吹轉而行。何等為五。一名為持。二名為住。三名隨順轉。四名波羅呵迦。五名將行。彼日天宮之前別。有無量諸天於前而行。行時各常受樂皆名牢行(依長阿含經云。日天宮牆及地薄如華葩。為五風所持也)又日宮殿中有閻浮檀金。以為妙輦輿。高十六由旬。方八由旬。莊嚴殊勝。天子及眷屬在彼輦中。以天五欲具足受樂。日天子身壽五百歲。子孫相承皆於彼治。宮殿住持滿足一劫。日天身光出照於輦。輦有光明復照宮殿。光明相接出已照曜遍四大洲及諸世間。日天身輦及宮殿有一千光明。五百光明傍行而照。五百光明向下而照。日天宮殿常行不息。六月北行。於一日中漸移北向六俱盧舍(依雜寶藏經有五里)未曾暫時離於日道。六月南行。亦一日中漸移南向六俱盧舍。不差日道。日宮殿六月行時。月天宮殿十五日中亦行爾許。

月宮部第四

如起世經云佛告比丘。月天子宮殿縱廣正等四十九由旬。四面垣牆七寶所成。月天宮殿純以天銀天青瑠璃而相間錯。二分天銀清淨無垢光甚明曜。餘之一分天青瑠璃。亦甚清淨。表裡映徹光明遠照。亦為五風攝持而行(五風如前)月天宮殿依空而行。亦有無量諸天宮殿。引前而行恆受快樂。於此月殿亦有大輦。青瑠璃成。輿高十六由旬。廣八由旬月天子身與諸天女在此輦中。以天種種五欲功德。和合受樂隨意而行。彼月天年月壽五百歲。子孫相承皆於彼治。然其宮殿住於一劫。彼月天子身份光明照彼青輦。其輦光明照月宮殿。月宮殿光照四大洲。彼月天子有五百光向下而照。有五百光傍行而照。是故月天名千光明。亦復名為涼冷光明。

又何因緣月天宮殿漸漸現耶。佛答。此月三因緣。一背相轉。二青身諸天。形服瓔珞一切悉青。常半月中隱覆其宮。以隱覆故月漸而現。三從日天宮殿有六十光明一時流出障彼月輪。以是因緣漸漸而現。

復何因緣是月宮殿圓淨滿足。亦三因緣故令如是。一爾時月天宮殿面相轉出。二青色諸天一切皆青。當半月中隱。於十五日時形最圓滿光明熾盛。譬如於多油中然火熾炬。諸小燈明皆悉隱翳。如是月宮十五日時能覆諸光。三復次日。宮殿六十光明。一時流出障月輪者。此月宮殿十五日時圓滿具足。於一切處皆離翳障。是時日光不能隱覆。復何因緣。月天宮殿。於黑月分第十五日一切不現。此月宮殿於黑月分十五日最近日宮。由彼日光所覆翳故一切不現。復何因緣名為月耶。此月宮殿於黑月分。一日已去乃至月盡。光明威德漸漸減少。以此因緣名之為月(西方一月分為黑白。初月一日至十五日。名為白月。十六日已去至於月盡。名為黑月。此方通攝黑月合為一月也)復何因緣月宮殿中有諸影現。此大洲中有閻浮樹。因此樹故。名閻浮洲其樹高大影現月輪。又瑜伽論雲。由大海中有魚鼈等。影現月輪。故於其內有黑相現(衣西國傳雲。過去有兔。行菩薩行。天帝試之索肉慾食。捨身火中。天帝愍之取其燋兔置於月內。令未來一切眾生舉目瞻之。知是過去菩薩行慈之身)。

寒暑部第五

依起世經云。復何因緣夏時生熱。佛言。日天宮殿六月之間向北行。時一日常行六俱盧舍。未曾捨離日所行道。但於其中有十因緣。所有光明照觸彼十種山令其生熱。復何因緣有諸寒冷。日天宮殿六月已後漸向南行。復有十二因緣能生寒冷。於須彌山佉提羅迦山二山之間。有須彌海。闊八萬四千由旬。周迴無量。其中眾華悉皆遍滿香氣甚盛。日天光明照觸彼海。此是第一寒冷因緣。第二伊沙陀羅山。第三游乾陀山。第四善現山第五馬片頭山。第六尼民陀羅山。第七毘那耶迦山。第八輪圍大山。第九閻浮洲中所有諸河流行之處。日天照觸。故有寒冷。第十瞿陀尼洲諸河倍多。第十一弗婆提諸河倍多。第十二欝單越諸河倍多。此之十二諸河流水。日天光明照觸寒冷(前之生熱十二次前八山外。第九是空中去地萬由旬。有夜叉宮殿。第十是四。大洲山合為第十四)。又立世阿毘曇論。問言。云何冬寒。云何春熱。云何夏時寒熱。是冬時水界最長未減盡時。草木由濕未萎乾時。地大濕滑。火大向下。水界上升所以知然深水最暖淺水則冷。寒節已至日行路照炙不久。陽氣在內食消則速。以是事故冬時則寒。云何春熱時水界長起減已盡。草木乾萎。地已燥圻。水氣向下。火氣上升。何以知然。深水則冷淺水則熱。冬時已過日行內路照炙則久。身內火羸故春熱。云何夏時冷熱。是大地八月日中恆受照炙。大雲降雨之所灑散地氣蒸欝。若風吹時蒸氣消已。是時則寒。若風不起。是時則熱。是故夏中有時寒熱(西方四月為一時。但立春夏冬故不立秋。故立三時殿也)又起世經云。以何因緣有諸河水流於世間。佛告比丘。以有日故有熱。有熱故有炙。有炙故有蒸。有蒸故有汗濕以汗濕。故一切山中汗流為水以成諸河。

照用部第六

依長阿含經云。劫初長成時天地大闇。有大黑風吹大海水。開取日以照天下。著須彌半安日道中。行旋繞四天下照燭眾生。又起世經云。爾時世間便成黑暗。是時忽然出生日月及諸星宿。便有晝夜年歲時節。爾時日天昇大宮殿。從東方出繞須彌山半腹而行於西方。沒已還從東出。爾時眾生復見日天從東方出。各相告言。諸仁者。還是日天光明宮殿。再從東出。右繞須彌當於西沒。第三見已亦相語言。是天光明流行此也。故有如是名字出。又智度論雲。日月方圓五百由旬。而今所見不過如扇。處處經云。佛語阿難。人眼所見。知四十二萬由旬人眼所見。又立世阿毘曇雲。云何為夜。云何為晝。因日故夜。因日故晝。欲界者自性黑暗。日光隱故。是則為夜。日光顯故。是則為晝。又起世經云。佛告諸比丘。若閻浮洲日正中時。弗婆提洲日則始沒。瞿耶尼洲日則初出。欝單越洲正當半夜。若瞿耶尼洲日正中時。此閻浮洲日則始沒。欝單越洲日則初出。弗婆提洲正當半夜。若欝單越洲日正中時。瞿耶尼洲日則始沒。弗婆提洲日則始出。閻浮洲中正當半夜。若弗婆提洲日正中時。欝單越洲日則始沒。閻浮洲中日則初出。瞿耶尼洲正當半夜。

佛告比丘。若閻浮洲人所謂西方瞿耶尼人以為東方。瞿耶尼人所謂西方欝單越人以為東方。欝單越人所謂西方弗婆提人以為東方。弗婆提人所謂西方閻浮洲人以為東方。南北二方亦復如是。

虧盈部第七

依立世阿毘曇論雲。云何黑半。云何白半。由日黑半。由日白半。日恆逐月行。一一日相近四萬八千八十由旬。日日相離亦復如是。若相近時日日月圓被覆三由旬。又一由旬三分之一。以是事故十五日月被覆則盡。是日黑半圓滿。日日離月亦四萬八千八十由旬。月日日開三由旬。又一由旬三分之一。以是事故十五日月則開淨圓滿。世間則名白半圓滿。日月若最相離行。是時月圓。世間則說白半圓滿。日月若共一處。是名合行。世間則說黑半圓滿。若日隨月後行日光照月光。月光麁故被照生影。此月影還自翳月。是故見月後分不圓。以是事故漸漸掩覆至十五日覆月都盡。隨後行時是名黑半。若日在月前行。日日開淨亦復如是。至十五日具足圓滿。在前行時是名白半。

又起世經。問言。復有何因緣。於冬分時夜長晝短。佛答比丘。日天宮殿過六月已漸向南行。每於一日移六拘盧奢。無有差失。當於是時日天宮殿在閻浮洲最極南垂。地形狹小日過速疾。以此因緣。於冬分時晝短夜長。復何因緣。於春夏時晝長夜短。佛答雲。日天宮殿過六月已漸向北行。每一日中移六俱盧奢無有差失。異於常道。當於是時。在閻浮洲處中而行。地寬行久所以晝長。以此因緣。春夏晝長夜分短促。

智度論雲。如阿鞞跋致品中所說。日月歲節者。日名從旦至旦。初分中分後分。夜亦有三分。一日一夜有三十時。春秋分時十五時屬晝。十五時屬夜。餘時增減。若五月至晝十八時。夜十二時。十一月至夜十八時。晝十二時。一月或三十日半。或三十日。或二十九日半。或二十七日半。有四種月。一者日月。二者世間月。三者月月。四者星宿月。日月者三十日半。世間月者三十日。月月者二十九日。加六十二分之三十。星宿月者。二十七日加六十分之二十一。閏月者從日月世間月二事中出。是名十三月。或十三月名一歲。是歲三百六十六日。週而復始。菩薩知日中分時。前分已過。後分未生。中分無住處。無相可取日分。空空無所有。到三十日。時二十九日減。云何和合成日月。無故云何和合而為歲。以是故。佛言。世間法如幻如夢。但是誑心法。菩薩能知世間日月歲和合。能知破散無所有。是名巧分別(依經人多薄福日月災變。或有赤日赤月。種種徵惡。具如經說)。

昇雲部第八

依起世經云。於世間中有四種雲。一白二黑三赤四黃。此四雲中若白色雲者。多有地界。若黑色雲者。多有水界。若赤色雲者。多有火界。若黃色雲者。多有風界。有云從地上昇在虛空中一俱盧奢。二三乃至七俱盧奢住。或復有云上虛空中一由旬。乃至七由旬住。或復有云上虛空中百由旬。乃至七百由旬住。或復有云從地上虛空千由旬。乃至七千由旬住。乃至劫盡。長阿含經云。劫初時有云得至光音天(依經云亦多種。或有五色慶雲而現。或有赤雲黑雲種種而現不可盡說。備如仁王經等具述)。

震雷部第九

依起世經云。佛告諸比丘。或有外道來問汝雲。何因緣故虛空中有是聲耶。汝應答雲。有三因緣更相觸故。雲聚空中有音聲出。何者為三。一雲中風界與地界相觸著故。便有聲出。二於雲中風界與彼水界相觸著故。即便聲出。三於雲中風界與彼火界相觸著故。即便聲出。所以者何。譬如樹枝相揩即有火出。此亦如是(依經雷亦多種。或有雷車鼓鬼神桴打手擊。故俗雲稱為天鼓於中亦有罪惡多者霹靂而死。見受報也)。

擊電部第十

依起世經云。佛告諸比丘。或有外道來問汝雲。何因緣故虛空中忽生電光。汝應答雲。有二因緣雲中出電。何等為二。一東方有電名曰無厚。南方有電名順流。西方有電名墮光明。北方有電。名曰百生樹。二者或有一時東方所出無厚大電與彼西方墮光明電相觸相對相磨相打。以如是故從彼虛空雲聚之中。出生大明。名曰電光。或復南方順流大電與彼北方百生樹大電相觸相對相磨相打。以如是故出生電光。譬如兩木風吹相著。忽然火出還歸本處(依經或先有雷無電。或先有電後雷。相擊火出霹靂人物也)。

降雨部第十一

依分別功德論雲。雨有三種。一天雨。二龍雨。三阿脩羅雨。天雨細霧。龍雨甚麁。喜則和潤。瞋則雷電。阿脩羅為共帝釋鬪亦能降雨。麁細不定(依經雨亦多種或有無雲而雨。或有先雲而雨。或有因龍而雨。或有不依龍而雨寔由眾生自業所感。具如經說也)。

失候部第十二

如起世經云。佛告諸比丘。有五因緣能障礙雨。令佔師不測增長迷惑。記天必雨而更不雨。何者為五。一於虛空中雲興雷作。伽茶伽茶瞿廚瞿廚等聲。或出電光。或復有風吹冷氣至。如是種種皆是雨相。諸占察人及天文師等。悉剋此時必當降雨。爾時羅睺阿脩羅王從其宮出。便以兩手撮彼雨雲擲置海中。此是第一雨障因緣。佔者不知而竟不雨。第二有時虛空起雲。雲中亦作伽茶等聲。亦出電光。復有風吹冷氣來。時佔者見相剋天降雨。爾時火界增上力生。即於其時雨雲燒滅。此名第二雨障因緣。佔者不知。而遂不雨。第三有時虛空中起雲。雲中亦作伽荼等聲。亦出電光。復有風吹冷氣來。時佔者見已記天必雨。以風界增上力生。則吹雲擲置於彼迦陵伽磧中。或置諸曠野中。或置摩連那磧地。此名第三雨障因緣。佔者不知而遂不雨。第四有諸眾生為放逸污清淨行故。天不依時雨。第五為閻浮提人。有不如法慳貪嫉妬邪見顛倒故。天則不雨(此二作法並同前說。長阿含經亦同相似也)以此因緣。相師迷惑佔雨不定。增一阿含經云。日月有四重翳使不得放光明。何等為四。一者雲。二者風塵。三者煙。四者阿須倫。使覆日月不得放光明。比丘亦有四結。覆蔽人心不得開解。一者欲結。二者瞋恚。三者愚癡。四者利養。覆蔽人心不得開解。四分律亦有四種喻同前。一者淫欲。二者飲酒。三者捉錢寶。四者邪命。有此四法亦令佛法不明瞭。故頌曰。

 火氣上升煙  雲氣靆崿雲
 神龍吐津霧  揚埃坋人塵
 酒為放逸門  淫為生死源
 金銀生患重  邪命壞戒根

地動部第十三

依佛般泥洹經云。阿難叉手問佛。欲知地動幾事。佛語阿難。有三因緣。一為地倚水上。水倚於風。風倚於空。大風起則水擾。水擾則地動。二為得道沙門及神妙天。欲現感應故。所以地動。三為佛力自我作佛前後。已動三千日月萬二千天地無不感發。天人鬼神多得聞解。

又大方等大集念佛三昧經云。一切大地六種震動。一動遍動等遍動。二震遍震等遍震。三湧遍湧等遍湧。四吼遍吼等遍吼。五起遍起等遍起。六覺遍覺等遍覺。是六各三合十八相。如是東湧西沒。西湧東沒。南湧北沒。北湧南沒。中湧邊沒。邊湧中沒。

又立世阿毘曇論雲。佛告富樓那。復有大神通威德諸天。若欲震動大地即能令動。若諸比丘有大神通及大威德。觀地大相令小小相令大。欲令地動亦能震動。令地動有風名鞞嵐婆。此風常吹俱動不息。風力上升。有風下吹。亦有傍動。是風平等圓轉相持。又智度論雲。地動有四種。一火二龍。三金翅鳥。四天二十八宿等。又諸羅漢諸天等亦能地動。又增一阿含經云。佛在舍衛城告諸比丘。有八因緣而地大動。此地深六十八千由延。為水所持。水依虛空。或復是時虛空風動而水亦動。水動地便大動。是初動也。若比丘得神足所欲自在。觀地如掌。能使地大動。是二動也。若復諸天有大神足有大威力。能使地動。是三動也。若復菩薩在兜術天。欲降神下生。是時地動。是四動也。若菩薩自知在母胎中。地為大動。是五動也。若菩薩知滿十月當出母胎。地為大動。是六動也。若菩薩出家於道場坐。降伏魔怨。終成等覺。地為大動。是七動也。若未來於無餘涅槃界而般涅槃。地為大動。是八動也(依經地動。亦有多種或有地動聖人出世。有山動四果聖人出世。或有諸佛菩薩出世。或動一世界。多世界亦有薄福眾生感得地動損破。依正兩報具如經說也)述曰。自下略敘俗書天地初分陰陽形變之意。謂有五重。一元氣。二太易。三太初。四太始。五太素。

第一元氣者。依河圖曰。元氣無形匈匈濛濛。偃者為地。伏者為天。禮統曰。天地者。元氣之所生萬物之祖。

皇甫士安帝王世紀曰。元氣始萌謂之太初。三五歷紀曰。未有天地之時。溷沌如雞子。溟涬始可濛鴻滋分。歲起攝提元氣啟肇。

帝系譜曰。天地初起溟涬濛鴻。即生天皇。治萬八千歲以木德王。

列子曰。夫有形者生於無形。則天地安從生(張虔注曰。天地無所從生。而自然生)故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變而為一。一變而為七。七變而為九。九者變之究也。乃復變而為一。一者形變之始也。清輕者上為天。濁重者下為地。沖和氣者為人。故天地含精萬物化生也。故易上系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其吉凶也。

春秋感精符曰。人主與日月同明。四時合信。故父天母地兄日姊月(父天於圓丘之禮也。母地方澤之祭也。兄日於東郊姊月於西郊也)春秋說題辭曰。天之為言填也。居高理下為人經群陽精也。含為太一。分為殊名。故立字一大為天。

春秋繁露曰。天有十端。天為一端。地為一端。陽為一端。陰為一端。土為一端。人為一端。金為一端。木為一端。水為一端。火為一端。凡十端。天亦喜怒之氣。哀樂之心。與人相副。以類合之。天人一也。春喜氣故生。秋怒氣故殺。夏樂氣故養。冬哀氣故藏。四者天人同有之。爾雅曰。穹蒼蒼天也(李巡曰。古時人質仰視天形。穹隆而高其色蒼蒼。故曰穹蒼也)春為蒼天(李巡曰。春萬物始生。其色蒼蒼。故曰蒼天也)夏為昊天(李巡曰。夏萬物壯其氣昊昊。故曰昊天也)秋為旻天(李巡曰。秋萬物成熟皆有文章。故曰旻天旻天文也。郭景純曰旻猶愍。愍萬物彫落也)冬為上天(李巡曰。冬陰氣在上萬物伏藏。故曰上天。郭景純曰。言時無時在上。臨下而已)廣雅曰。天圓廣南北二億三萬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東西短減四步。週六億十萬七百里二十五步。從地至天一億一萬六千七百八十一里半。下度之厚與天高等。

孝經週天七。衡六間曰。週天有七衡。而六間者。相去萬九千八百三十三里三分裡之一合十一萬九千里。從內衡以至中衡。從中衡以至外衡。各五萬九千五百里。

洛書甄曜度曰。週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又度為千九百三十二里。則天地相去十七萬八千五百里。論衡曰。日一日行一度。一度二千里。日晝行千里。舒疾與騏驎之步相類也。

白虎通曰。日行遲。月行疾。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日月徑千里。又計日行路。有其內外。從極北至極南。相去九百九十由旬。經一百八十日。日行從內至外。又經一百八十日。日行從外至內。是故名行。言日行六十里者。由輪大故。日遲天行。以行遲故。唯六十里。是故一年有十二月。六月北行。六月南行。總有三百六十度行路也。白虎通曰。月所以滿缺。何歸功於日也。三日成魄。八日成光。二八十六轉而歸功。晦至朔旦。受符復行也。月有大小何天左旋。日月右行。日行遲。月行疾。月及日為一月。至二十九日未及七度。即須三十日過七度。日不可分。故乍小明。有陰陽即有閏月。何週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十二月日不匝十二度。故三年一閏。五年再閏也。明陰不足陽有餘。閏者陽之餘也。

徐整長歷。日月徑千里。周圍三千里。下於天七千里。尚書者。靈曜之日光照三十萬六千里。又地說書日月照四十五萬里。

列子曰。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鬪問其故。一小兒曰。我以日始出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一小兒以為日初出時遠而日中時近也。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其中才如槃蓋。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小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謂汝多智乎。

桓譚新論曰。餘小時聞閭巷言。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鬪問其故。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近日中時遠。一兒以日初出遠日中時近。長水校尉關子楊。以為天去人上遠而四傍近。以星宿昏時出東方其間甚疎相去丈餘。夜半在上視之甚數相去唯一二尺。日為天陽。火為地陽。地陽上昇。天陽下降。令置火於地。從傍與上診其熱。遠近不同乃差半焉。日中在上當天陽之衡。故熱於始出。從太陽中來故涼。西在桑榆大小雖同。氣猶不如清朝也。

論衡曰。夫日月不圓。視若圓者。去人遠也。夫日火精。在地水火不圓。在天火何故獨圓。日月在天猶五星。五星猶列星不圓。光曜若圓。何以明之。春秋之時星霣宋都。視之如石。石也不圓。是知日月五星亦不圓也。

論衡曰。儒言。日中有三足烏。日者火也。烏入中焦爛。安得如立。然烏日氣也。

詩推度災曰月三日成魄。八日成光。蟾蠩體就穴鼻始萌(宋均注曰決鼻兔也)春秋演孔圖曰。蟾蠩月精也。春秋元命包曰。陰精為月。日行十三度。常詘任而受(受陽精也)受明精在內。故金水內景。河圖始開曰。黃泉之埃上為青雲。赤泉之埃上為赤雲。白泉之埃上為白雲。玄泉之埃上為玄雲(淮南又載)河圖括地象曰。崑崙山出五色雲氣。

易說卦曰。巽為風。撓萬物者莫疾風。風以動之。河圖帝通紀曰。風者天地之使也。

爾雅曰。四氣和為通正。謂之景風(李巡曰景風太平之風也)。南風謂之颽風。東風謂之谷風。北風謂之涼風。西風謂之太風。焚輪謂之頹(郭璞注曰風從上下)。扶搖謂之焱(從上下也)。風與火為忳(音屯忳盛貌也)。因風為飄。日出而風為暴。風而雨土為霾(音埋)。陰而風為曀。易稽覽圖曰。降陽為風。降陽之動不鳴條。

易說卦曰。震為雷動萬物者莫大於雷。河圖帝通紀曰。雷天地之鼓也。

左傳曰。藏氷以時則雷出震。棄氷不用則雷不發而震。

春秋元命包曰。陰陽合而為雷。

師曠佔曰。春雷始起其音柏柏格格。其霹靂者。所謂雄雷旱氣也。其鳴依音。音不大霹靂者。所謂雌雷水氣也。師曠佔曰。春分雨雷有音。如雷非雷。音在地中。其所住者。兵起其下。無雲而雷名曰天狗。行不出三年其國凶。

河圖始開圖曰。激陽為雷。

易稽覽圖曰。陰陽和合其電耀耀也。其光長。春秋元命包曰。陰陽激為電。史記天官書。電者陰陽之動也。

穀梁傳曰。隱公曰霆雷(謂急雷今之霹靂也)。

爾雅曰。疾雷為霆蜺(郭璞注曰。雷之急激者謂之霹靂也)說文曰。震霹靂振物也。

釋名曰。霹靂折也。震戰也。所擊輒破。若攻戰也。異苑曰。沙門釋慧遠捿神廬岳。甞有游龍翔其前。遠公有怒以石擲中。仍騰躍上昇。有傾風飈燁。公知是龍之所興。登山燒香會僧齊聲唱偈。於是霹靂迴向投龍之石。雲雨乃除。異苑曰。乞伏虜凶虐暴惡。嘗中霹靂。其挺引身出外。題背四字表其凶匿。國少時為涉去所棄。

頌曰。

 日月長懸  天曜常暉  晝金夜玉
 孰與玄期  出則晃朗  沒已還晞
 虧盈隱顯  晦朔旋璣  星辰列位
 福壽靈威  聖人建立  隨業增徽
 雲龍相會  升降分離  擊動雷電
 寒暑應時

法苑珠林卷第四

 

上篇:法苑珠林(100卷)

下篇:八識規矩通說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事匯部目錄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卷第一 佛在王捨國靈鷲山中,與...

妙法蓮華經

妙法蓮華經弘傳序(唐終南山釋道宣述) 妙法蓮華經者...

正法念處經

正法念處經敘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萬殊,名蓋眾...

【註音版】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

(龍藏本)...

法門名義集

法門名義集 東宮學士李師政奉陽城公教撰 若夫法體沖寂...

釋氏要覽

釋氏要覽序 功德主仙林住山壇主愚極宣德郎守尚書屯田...

法苑珠林(100卷)

法苑珠林卷第一 法苑珠林卷第二 法苑珠林卷第三 法苑...

南海寄歸內法傳

南海寄歸內法傳卷第一(並序) 翻經三藏沙門義淨撰 原夫...

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

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 宋中印度三藏求那跋陀羅...

【註音版】佛說父母恩難報經

佛說父母恩難報經...

肇論新疏

肇論新疏卷上 五台大萬聖祐國寺開山住持釋源大白馬寺...

佛說十二頭陀經

佛說十二頭陀經 宋于闐國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如是我聞:...

【註音版】大乘入楞伽經

大乘入楞伽經...

法華三昧行事運想補助儀

法華三昧行事運想補助儀 唐國清沙門湛然撰 夫禮懺法世...

佛為年少比丘說正事經

佛為年少比丘說正事經 西晉沙門法炬譯 如是我聞: 一...

【註音版】觀世音菩薩聖誕祝儀

本祝儀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

佛說醫喻經

佛說醫喻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法大師賜...

【佛教詞典】五乘齊入

謂人、天、聲聞、緣覺、菩薩等行人,皆可乘阿彌陀佛的...

【佛教詞典】三種波羅蜜

(名數)六度有三種:一、世間波羅蜜,凡夫為神通生天...

網絡學佛人應該注意些什麼問題

當今時代網絡發達,佛學方面的信息很豐富,現在的佛子...

幸運不是偶然的,而是改變自己得來的

如果你感覺你的世界不對,那只是因為你自己不對;你感...

為何相愛容易相處難

《四十二章經》云:愛慾之人,猶如執炬,逆風而行,必...

從妄想躁動歸回於平靜

人常常有一種衝動:我一定要到什麼地方去看看!實際去...

八宗共祖的龍樹菩薩

一、被佛陀點名出生 龍樹(梵文:Nāgārjuna),可譯...

佛教十宗略述

釋迦世尊住世之時,說法四十九年,皆隨眾生根機,方便...

口業的四種

佛教把口業分為四種:惡口、兩舌、妄語、綺語。 惡口...

話說得失真

《荀子》說: 凡人莫不好言其所善,而君子為甚。故贈人...

打佛七的利益和注意事項

一、佛七的內涵 佛七,也稱打佛七,指的是淨業同修集中...

宏海法師:淨土或問

第一講 好,各位正法學堂的同修,請大家合掌。 南無本...

俞良臣的故事

明嘉靖時候的人,姓俞,名都,字良臣,他博學多才,鄉...

廚師的懺悔:寧死也絕不再殺生

我是一個廚師,從業二十餘年來殺生無數,如今學佛,深...

【視頻】彌勒慈宗早課(波沙山)

彌勒慈宗早課(波沙山)

【視頻】淨土五經日誦集要(傳印長老輯錄)

淨土五經日誦集要(傳印長老輯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