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世尊住世之時,說法四十九年,皆隨眾生根機,方便立說,初無所謂宗派。大法東來,我國後世學者,見佛法如汪洋大海,為便利修習計,各擇一條道路,以求專精,於是乃有各種宗派之形成。宗派的命名,有取法,有取人,有取地,各不相同。我國自六朝至盛唐,形成十宗,略述如下:
一、俱舍宗:本於世親菩薩的俱舍論,發揚諸法的有諦。俱舍論為阿毗達摩俱舍論之略稱。阿毗譯對,達摩譯法,俱舍譯藏。合稱對法藏論。對有二義,一對向涅槃;二對觀四諦。法亦有二義,一為勝義法,即涅槃;二為法相法,即四諦。所謂對法者,即以無漏真智,觀四諦之理,而得涅槃之樂,這是本論的目的。
陳時真諦三藏譯此論,並作疏釋之,佚而不傳。唐代玄奘大師重譯此論三十卷,門人普光作記,法寶作疏,大為闡揚,隨立此宗,然今則乏人問津矣!
二、成實宗:以訶黎跋摩法師的成實論為依據,發揮人法二空之理。姚秦時,鳩摩羅什大師譯此論,遂傳入中國,此宗以宇宙萬有,分為世界門及第一義門。世界門認諸法為有,人我非無,不知一切諸法,皆從因緣而生,離因緣則滅,雖有亦假,似有實無。進而入第一義門,則說人空法空,五蘊假和合中,實無常實之人我,曰人空觀。五蘊諸法,但有假名,並無實體,曰法空觀。二空深理,至此宗乃顯然揭出。此宗於鳩摩羅什大師之後,僧睿,僧導,僧柔,法雲等代相遞傳,至唐漸衰。
三、禪宗:禪宗者,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之法門也!此宗主抱定一句話頭,真實參究,以期澈悟,所謂剿滅情識,澈證心源者是。梁武帝時達摩來華,六傳至慧能,其道大行,其後更分為溈仰,臨濟,曹洞,雲門,法眼五派。宋代此宗獨盛,迄今猶為盛行。
四、律宗:此宗以五部律中的四分律為依據,以持戒而淨除身、口、意諸惡業。此宗始於智首,至道宣而大成之。道宣承智首教系,於終南山弘通戒律,世稱南山律師,稱其宗日南山律宗。道宣之後有文綱道岸等代相遞傳。近世弘一律師,深研律學,且力行之。著有四分律戒相表記,南山律在家備覽等書。
五、天台宗:此宗肇始於北齊慧文,傳於慧思,而集大成於隋之智顗。智顗居天台山倡立此宗,因山為名。此宗以法華經為依,立一心三觀—空觀、假觀,中道觀之圓融無礙法門。智顗於陳宣帝建德七年入天台山開拓道場,廣說教法,判五時,開八教,廣攝群籍,歸宗法華。宗風大盛,此宗代有傳人,迄今宗風不墜。
六、華嚴宗:此宗以華嚴經為據,顯示法界緣起,十玄六相的妙義,表現事事無礙,相融相即的旨趣。唐初杜順和尚依經立觀,為此宗的初祖,智儼,法藏相繼之,法藏世稱賢首大師,為此宗之集大成者,故此宗又有賢首宗之稱。唐武宗及後周世宗二度法難,宗風衰微。近世研究者頗多。
七、法相宗:一名唯識宗,依楞伽,阿毗達摩,華嚴,解深密,菩薩藏等六經,及瑜珈,攝大乘,成唯識等十論而成立。其教義為宇宙萬有,悉為識所轉變;三界唯心,心外無法;吾人僅從現象求之,而不知此乃吾人自心所變之影像,而非實有之景物,則惑之甚也。唐代玄奘大師纂譯成唯識論十卷,此宗乃立。由窺基,慧沼闡揚之。晚唐之後,此宗漸衰。近來研究者頗多。
八、三論宗:依中論,百論,十二門論以開宗。百論,為提婆菩薩所造,破世間出世間之邪,以顯一切之正。中論及十二門論為龍樹菩薩所造,前者破大小二乘之迷,通於大小兩教,後者破大乘之妄執,以顯大乘之真義。姚秦時鳩摩羅什大師譯三論,盛弘此宗,展轉相傳,至隋之吉藏作論疏,而大成之,盛極一時。宋以後論疏散佚。今則論疏復由日本續藏中得來。
九、密宗:亦名真言宗,以大日經金剛頂經等真言密教為依據,以六大—地,水,火,風,空,識。四曼—大,三,法,羯四種曼茶羅。及三密—身,口,意,為教義,取‘三密相應,即身成佛’的方法。唐時善無畏,金剛智等來華大闡密教,為此宗之始。此宗至明代失傳,今日中國流行者,為蒙藏之密教,蓋亦此宗之支流也。
十、淨土宗:此宗以淨土三經—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為依據,教人起信發願,以念佛為行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之法門。此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上智下愚,均可修持,而成功則一。東晉慧遠大師,於廬山結社,為此念佛法門之始,其後曇鸞,道綽,善導三師次第相承,以及永明延壽,蓮池,蕅益,省庵,夢東諸大師代有闡揚,使此念佛法門,遍及國內。近世印光大師一生專弘淨土,教化尤盛。
以上各宗,有大小乘之分者,俱舍成實二宗,屬於小乘,其餘八宗,屬於大乘,有密教顯教之分者,密宗屬於密教,其餘九宗,屬於顯教,有難行道與易行道之分者,淨土宗屬於易行道,其餘九宗屬於難行道,這是自來判釋佛教各宗的大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