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異部宗輪論

世友菩薩造 三藏法師玄奘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異部宗輪論一卷

世友菩薩造

三藏法師玄奘譯

 佛般涅槃後  適滿百餘年
 聖教異部興  便引不饒益
 展轉執異故  隨有諸部起
 依自阿笈摩  說彼執令厭
 世友大菩薩  具大智覺慧
 釋種真苾芻  觀彼時思擇
 等觀諸世間  種種見漂轉
 分破牟尼語  彼彼宗當說
 應審觀佛教  聖諦說為依
 如採沙中金  擇取其真實

如是傳聞。佛薄伽梵般涅槃後。百有餘年去聖時淹。如日久沒。摩竭陀國俱蘇摩城王號無憂。統攝贍部。感一白蓋。化洽人神。是時佛法大眾初破。謂因四眾共議大天五事不同。分為兩部。一大眾部。二上座部。四眾者何。一龍象眾。二邊鄙眾。三多聞眾。四大德眾。其五事者。如彼頌言。

 餘所誘無知  猶豫他令入
 道因聲故起  是名真佛教

後即於此第二百年。大眾部中流出三部。一一說部。二說出世部。三雞胤部。次後於此第二百年。大眾部中復出一部。名多聞部。次後於此第二百年。大眾部中更出一部。名說假部。第二百年滿時。有一出家外道。捨邪歸正。亦名大天。大眾部中出家受具。多聞精進。居制多山。與彼部僧重詳五事。因茲乖諍分為三部。一制多山部。二西山住部。三北山住部。如是大眾部四破或五破。本末別說合成九部。一大眾部。二一說部。三說出世部。四雞胤部。五多聞部。六說假部。七制多山部。八西山住部。九北山住部。其上座部經爾所時一味和合。三百年初有少乖諍。分為兩部。一說一切有部。亦名說因部。二即本上座部。轉名雪山部。後即於此第三百年。從說一切有部流出一部。名犢子部。次後於此第三百年。從犢子部流出四部。一法上部。二賢胄部。三正量部。四密林山部。次後於此第三百年。從說一切有部。復出一部。名化地部。次後於此第三百年。從化地部流出一部。名法藏部。自稱我襲採菽氏師。至三百年末。從說一切有部。復出一部。名飲光部。亦名善歲部。至第四百年初。從說一切有部。復出一部。名經量部。亦名說轉部。自稱我以慶喜為師。如是上座部七破或八破。本末別說成十一部。一說一切有部。二雪山部。三犢子部。四法上部。五賢胄部。六正量部。七密林山部。八化地部。九法藏部。十飲光部。十一經量部。如是諸部。本宗末宗同義異義。我今當說。此中大眾部。一說部。說出世部。雞胤部。本宗同義者。謂四部同說。諸佛世尊皆是出世。一切如來無有漏法。諸如來語皆轉法輪。佛以一音說一切法。世尊所說無不如義。如來色身實無邊際。如來威力亦無邊際。諸佛壽量亦無邊際。佛化有情令生淨信無厭足心。佛無睡夢。如來答問不待思惟。佛一切時不說名等。常在定故。然諸有情。謂說名等歡喜踴躍。一剎那心了一切法。一剎那心相應般若知一切法。諸佛世尊盡智無生智恆常隨轉。乃至般涅槃。一切菩薩入母胎中。皆不執受羯剌藍頞部曇閉尸鍵南為自體。一切菩薩入母胎時。作白象形。一切菩薩出母胎時。皆從右脇。一切菩薩不起欲想恚想害想。菩薩為欲饒益有情。願生惡趣隨意能往。以一剎那現觀邊智。遍知四諦諸相差別。眼等五識身有染有離染。色無色界具六識身。五種色根肉團為體。眼不見色。耳不聞聲。鼻不嗅香。舌不嘗味。身不覺觸。在等引位有發語言。亦有調伏心。亦有淨作意。所作已辦無容受法。諸預流者。心心所法能了自性。有阿羅漢為餘所誘。猶有無知。亦有猶豫。他令悟入道因聲起。苦能引道。苦言能助。慧為加行。能滅眾苦。亦能引樂。苦亦是食。第八地中亦得久住。乃至性地法皆可說有退。預流者有退義。阿羅漢無退義。無世間正見。無世間信根。無無記法。入正性離生時。可說斷一切結。諸豫流者。造一切惡唯除無間。佛所說經皆是了義。無為法有九種。一擇滅。二非擇滅。三虛空。四空無邊處。五識無邊處。六無所有處。七非想非非想處。八緣起支性。九聖道支性。心性本淨客隨煩惱之所雜染。說為不淨。隨眠非心。非心所法。亦無所緣。隨眠異纏。纏異隨眠。應說隨眠與心不相應。纏與心相應。過去未來非實有體。一切法處非所知非所識量。非所通達。都無中有。諸預流者亦得靜慮。如是等是本宗同義。此四部末宗異義者。如如聖諦諸相差別。如是如是。有別現觀。有少法是自所作。有少法是他所作。有少法是俱所作。有少法從眾緣生。有於一時二心俱起。道與煩惱容俱現前。業與異熟有俱時轉。種即為芽。色根大種有轉變義。心心所法無轉變義。心遍於身。心隨依境。卷舒可得。諸如是等末宗所執。展轉差別有無量門。其多聞部本宗同義。謂佛五音是出世教。一無常。二苦。三空。四無我。五涅槃寂靜。此五能引出離道故。如來餘音是世間教。有阿羅漢為餘所誘。猶有無知。亦有猶豫。他令悟入道因聲起。餘所執多同說一切有部。其說假部本宗同義。謂苦非蘊。十二處非真實。諸行相待展轉和合。假名為苦。無士夫用。無非時死。先業所得業增長為因有異熟。果轉由福故得聖道。道不可修。道不可壞。餘義多同大眾部執。制多山部。西山住部。北山住部。如是三部本宗同義。謂諸菩薩不脫惡趣。於窣堵波興供養業。不得大果。有阿羅漢為餘所誘。此等五事及餘義門。所執多同大眾部說。說一切有部本宗同義者。謂一切有部諸是有者。皆二所攝。一名二色。過去未來體亦實有。一切法處皆是所知。亦是所識及所通達。生老住無常相。心不相應行蘊所攝。有為事有三種。無為事亦有三種。三有為相別有實體三諦是有為。一諦是無為。四聖諦漸現觀。依空無願二三摩地。俱容得入正性離生思惟。欲界行入正性離生。若已得入正性離生。十五心頃說名行向。第十六心說名住果。世第一法一心三品。世第一法定不可退。預流者無退義。阿羅漢有退義。非諸阿羅漢皆得無生智。異生能斷欲貪瞋恚。有諸外道能得五通。亦有天中住梵行者。七等至中覺支可得。非餘等至。一切靜慮皆念住攝。不依靜慮。得入正性離生。亦得阿羅漢果。若依色界無色界身。雖能證得阿羅漢果。而不能入正性離生。依欲界身非但能入。正性離生。亦能證得阿羅漢果。北俱盧洲無離染者。聖不生彼及無想天。四沙門果非定漸得。若先已入正性離生。依世俗道有證一來及不還果。可說四念住能攝一切法。一切隨眠皆是心所。與心相應有所緣境。一切隨眠皆纏所攝。非一切纏皆隨眠攝。緣起支性定是有為。亦有緣起支隨阿羅漢轉。有阿羅漢增長福業。唯欲色界定有中有。眼等五識身有染離染。但取自相唯無分別。心心所法體各實有。心及心所定有所緣。自性不與自性相應。心不與心相應。有世間正見。有世間信根。有無記法諸阿羅漢亦有非學非無學法。諸阿羅漢皆得靜慮。非皆能起靜慮現前。有阿羅漢猶受故業。有諸異生住善心死。在等引位必不命終。佛與二乘解脫無異。三乘聖道各有差別。佛慈悲等不緣有情。執有有情。不得解脫應言菩薩。猶是異生。諸結未斷若未已入正性離生。於異生地未名超越。有情但依現有執受相續假立。說一切行皆剎那滅。定無少法能從前世轉至後世。但有世俗補特伽羅。說有移轉。活時行聚即無餘滅。無轉變諸蘊。有出世靜慮。尋亦有無漏。有善是有因。等引位中無發語者。八支聖道是正法輪。非如來語皆為轉法輪。非佛一音能說一切法。世尊亦有不如義言。佛所說經非皆了義。佛自說有不了義經。此等名為本宗同義末宗異義。其類無邊。其雪山部本宗同義。謂諸菩薩猶是異生。菩薩入胎不起貪愛。無諸外道能得五通。亦無天中住梵行者。有阿羅漢為餘所誘。猶有無知。亦有猶豫。他令悟入。道因聲起。餘所執多同說一切有部。有犢子部本宗同義。謂補特伽羅非即蘊離蘊。依蘊處界假施設名。諸行有暫住。亦有剎那滅。諸法若離補特伽羅。無從前世轉至後世。依補特伽羅可說有移轉。亦有外道能得五通。五識無染亦非離染。若斷欲界修所斷結。名為離欲。非見所斷。即忍名相。世第一法名能趣入正性離生。若已得入正生離生。十二心須說名行向。第十三心說名住果。有如是等多差別義。因釋一頌執義不同。從此部中流出四部。謂法上部。賢胄部。正量部。密林山部。所釋頌言。已解脫更墮。墮由貪復還。獲安喜所樂。隨樂行至樂。其化地部本宗同義。謂過去未來是無現在。無為是有。彌四聖諦一時現觀。見苦諦時能見諸諦。要已見者能如是見。隨眠非心亦非心所。亦無所入。眠與纏異。隨眠自性心不相應。纏自性心相應。異生不斷欲貪瞋恚。無諸外道能得五通。亦無天中住梵行者。定無中有。無阿羅漢增長福業。五識有染亦有離染。六識皆與尋伺相應。亦有齊首補特伽羅。有世間正見。無世間信根。無出世靜慮。亦無無漏尋伺。若非有因預流有退。諸阿羅漢定無退者。道支皆是念住所攝。無為法有九種。一擇滅。二非擇滅。三虛空。四不動。五善法真如。六不善法真如。七無記法真如。八道支真如。九緣起真如。入胎為初命終為後。色根大種皆有轉變。心心所法亦有轉變。僧中有佛。故施僧者便獲大果。非別施佛。佛與二乘皆同一道同一解脫說。一切行皆剎那滅。定無少法能從前世轉至後世。此等是彼本宗同義。其末宗異義者。謂說實有過去未來。亦有中有。一切法處皆是所知。亦是所識。業實是思。無身語業。尋伺相應。大地劫住。於窣堵波興供養業。所獲果少。隨眠自性恆居現在。諸薀處界亦恆現在。此部末宗。因釋一頌執義有異。如彼頌言。

 五法定能縛  諸苦從之生
 謂無明貪愛  五見及諸業

其法藏部本宗同義。謂佛雖在僧中所攝。然別施佛果大非僧。於窣堵波興供養業獲廣大果。佛與二乘解脫雖一。而聖道異。無諸外道能得五通。阿羅漢身皆是無漏。餘義多同大眾部執。其飲光部本宗同義。謂若法已斷已遍知則無。未斷未遍知則有。若業果已熟則無。業果未熟則有。有諸行以過去為因。無諸行以未來為因。一切行皆剎那滅。諸有學法有異熟果。餘義多同法藏部執。其經量部本宗同義。謂說諸薀有從前世轉至後世。立說轉名非離聖道。有薀永滅。有根邊薀。有一味薀。異生位中亦有聖法。執有勝義補特伽羅。餘所執多同說一切有部。三藏法師翻此論竟。述重譯意。乃說頌曰。

 備詳眾梵本  再譯宗輪論
 文愜義無謬  智者應勤學

異部宗輪論一卷


上篇:大阿羅漢難提蜜多羅所說法住記

下篇:十八部論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史傳部目錄

大般涅槃經

大般涅槃經序 後秦釋道朗撰 大般涅槃經者,蓋是法身之...

梵網經

梵網經序 夫宗本湛然,理不可易,是以妙窮於玄原之境...

【註音版】佛說雨寶陀羅尼經

佛說雨寶陀羅尼經...

八十八佛大懺悔文

八十八佛大懺悔文: 大慈大悲憫(mǐn)眾生,大喜大捨...

十一面神咒心經

十一面神咒心經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如是我聞。...

阿毗達磨法蘊足論

阿毘達磨法蘊足論卷第一 尊者大目乾連造 三藏法師玄奘...

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

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卷上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如...

受持七佛名號所生功德經

受持七佛名號所生功德經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如...

辯偽錄

辯偽錄序 元翰林直學士奉訓大夫知製誥同修國史張伯淳...

法華傳記

法華傳記卷第一  敬禮天人大導師  三身一體釋迦尊...

兩部大法相承師資付法記

兩部大法相承師資付法記上 兩部付法次第記海雲記 略敘...

天尊說阿育王譬喻經

天尊說阿育王譬喻經 失譯人名附東晉錄 昔有大國王。字...

佛說放缽經

佛說放缽經 安公雲元闕譯人今附西晉錄 佛在舍衛祇洹精...

【註音版】無量義經

無量義經...

金色王經

金色王經 東魏天竺優婆塞瞿曇般若流支譯 如是我聞:...

佛滅度後棺斂葬送經

佛滅度後棺斂葬送經(一名比丘師經) 失譯人名今附西晉...

永嘉證道歌

君不見。絕學無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無明實性...

佛說頂生王故事經

佛說頂生王故事經 西晉三藏法炬譯 聞如是: 一時,婆...

大乘寶雲經

大乘寶雲經卷第一 梁扶南三藏曼陀羅仙共僧伽婆羅譯 序...

【註音版】佛說一切如來烏瑟膩沙最勝總持經

佛說一切如來烏瑟膩沙最勝總持經...

華嚴五教止觀

五教止觀一乘十玄門合行敘 夫五教止觀也者。華嚴初祖...

【佛教詞典】慧足

(雜語)二足之一。佛以福慧之二為兩足,游履於三界,...

【佛教詞典】梵行求

【梵行求】 p1032 瑜伽九十六卷二頁云:復次由梵行求增...

法佈施裡面最大的功德

用淨土法門來勸勉眾生,這是法佈施裡面最大的,於是功...

磨練自己內心的光明

修佛的人,我們磨練自己內心的光明,不是和別人斗的,...

食用含有動物的保健品是否如法

問: 當今社會食用保健品、保健酒的人數很多,其中有...

地藏菩薩曾用十三劫來勤修苦行

【於是地藏菩薩摩訶薩。以頌問曰。我曾十三劫。已勤修...

不要老回頭看過去的痛苦

要談心理的健康。要想心理健康,就要從心調整對環境的...

聖嚴法師:揩磨此一片田地

衲僧家,枯寒心念,休歇餘緣,一味揩磨此一片田地。真...

道香應自苦修來,法遠禪師的修行故事

寫這個故事之前,躊躇了一下,因為這種故事不一定有人...

曾國藩的交友法則《八交九不交》

八交: 勝己者;盛德者;趣味者;肯吃虧者;直言者;...

高僧轉世為高官給我們的啟示

南宋著名政治家、詩人,愛國名臣王十朋是由嚴首座轉世...

父愛與母愛

有一個研究力學的教授,他研究這個高空的物體高速穿下...

要修當前一念才能往生嗎

問: 請問法師,念佛法門必須要修當前一念才能往生嗎?...

淨界法師:聞法儀軌

(第一講) 監院法師慈悲,諸位法師、諸位同學:阿彌陀...

【視頻】《金剛經》聆志居士讀誦

《金剛經》聆志居士讀誦

【視頻】觀音法會(文殊講堂法觀法師領眾)

觀音法會(文殊講堂法觀法師領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