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緇門警訓卷第九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緇門警訓卷第九

隋高祖文皇帝勅文

皇帝敬問光宅寺智顗禪師。朕於佛教敬信情重。往者周武之時毀壞佛法。發心立願必許護持。及受命於天。仍即興復仰憑神力。法輪重轉。十方眾生俱獲利益。比以有陳虐亂殘暴。東南百姓勞役不勝其苦。故命將出師。為民除害。吳越之地今勅廊清。道俗又安。深稱朕意。朕尊崇正法救濟蒼生。欲令福田永存津梁無極。師既已離世網。修已化人必希獎進。僧行固守禁戒。使見者欽服聞即生善。方副大道之心。是為出家之業。若身從道服心染俗塵。非直含生之類無所歸依。抑恐妙法之門更來謗讟。宜相勸勵以同朕心。春日漸暄道體如宜也。開皇十年正月十六日。內史令安平公臣李德林宣內史侍郎武安子臣李元操奉內史舍人裴矩行。

晉王受菩薩戒疏(即隋煬帝)

使持節上柱國太尉公楊州總管諸軍事楊州刺史晉王弟子楊廣。稽首奉請十方三世諸佛。本師釋迦如來。當降此土補處彌勒。一切尊輕無量法寶。初心以上金剛以降諸尊。大權摩訶薩埵。辟支緣覺獨脫明悟。二十七賢聖他心道眼。乃至三有最頂。十八梵王。六欲天子帝釋天主。四天大王。天仙龍神飛騰隱顯。任持世界作大利益。守塔衛法防身護命。護淨戒無量善神。咸願一念之頃。承佛神力俱會道場。證明弟子誓願。攝受弟子功德。竊以識暗萌興。即如來性。無明俯墜本有未彰。理數斯歸物極則反。欲顯當果必積於因。是調御世雄備歷生死。草木為籌不可勝計。恆沙集起固難思議。深染塵勞方能厭離。法王啟運本化菩薩。譬如日出先照高山。隨逗根宜權為方便。如彼眾流咸宗大海。弟子基承積善生在皇家。庭訓早趨貽教夙漸。福理攸鐘妙機須悟。恥崎嶇於小徑。希優遊於大乘。笑止息於化城。誓舟航於彼岸。但開士萬行戒善為先。菩薩十受專持最上。諭造宮室必因基趾。徒架虛空終不成立。弗揆庸懜。抑又聞之。孔老釋門咸資鎔鑄。不有軌儀孰將安仰。誠復釋迦能仁本為和尚。文殊師利冥作闍黎。而必籍人師顯傳聖授。自近之遠感而遂通。薩陀波崙罄髓於無竭。善財童子忘身於法界。經有明文。敢為臆說。深信佛語。聿遵明導。天台智顗禪師佛法龍象。童真出家戒珠圓淨。年將耳順定水淵澄。因靜發慧安無礙辯。先物後己謙挹盛風。名稱普聞眾所知識。弟子所以虔誠遙注。命檝遠延。每畏緣差。值諸留難。亦既至止心路豁然。及披雲霧只銷煩惱。謹以今開皇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總管金城設千僧蔬飯。敬屈禪師授菩薩戒。戒名為孝。亦名制止。方便智度歸親奉極。以此勝福奉資至尊皇后。作大莊嚴同如來慈。普諸佛愛。等視四生猶如一子。弟子即日種羅睺業。生生世世還生佛家。如日月燈明之八王子。如大通智勝十六沙彌。眷屬因緣法成等侶。俱出有流到無為地。平均六度恬和四等。眾生無盡度脫不窮。結僧那於始心。終大悲以赴難。博遠如法界究竟若虛空。具足成就皆滿願海。楊廣和南(王嚫戒師衣物五十八事親書龍魚飛白諸篆四十餘字)。

婺州左溪山朗禪師召永嘉大師山居書

自到靈溪泰然心意。高低峯頂振錫常游。石室岩龕拂乎宴坐。青松碧沼明月自生。風掃白雲縱目千里。名花香果蜂鳥銜將。猿嘯長吟遠近皆聽。鋤頭當枕細草為氈。世上崢嶸競爭人我。心地未達方乃如斯。倘有寸陰願垂相訪。

永嘉答書

自別以來經今數載。遙心眷想時復成勞。忽奉來書適然無慮。不委信後道體如何。法味資神故應清樂也。粗得延時欽詠德音。非言可述。承懷節操獨處幽棲。泯跡人間潛形山谷。親朋絕往鳥獸時游。竟夜綿綿終朝寂寂。視聽都息心累閴然。獨宿孤峯端居樹下。息繁飡道誠合如之。然而正道寂寥。雖有修而難會。邪徒喧擾。乃無習而易親。若非解契玄宗行符真趣者。則未可幽居抱拙。自謂一生歟。應當博問先知。伏膺誠懇執掌屈膝。整意端容曉夜忘疲。始終虔仰折挫身口。蠲矜怠慢不顧形骸。專精至道者。可謂澄神方寸歟。夫欲採妙探玄。實非容易。抉擇之次如履輕氷。必須側耳目而奉玄音。肅情塵而賞幽致。忘言宴旨濯累飡微。夕惕朝詢不濫絲發。如是則乃可潛形山谷。寂累絕群哉。其或心徑未通。矚物成壅。而欲避喧求靜者。盡世未有其方。況乎欝欝長林峨峨聳峭。鳥獸嗚咽松竹森稍。水石崢嶸風枝蕭索。藤蘿縈絆雲霧氤氳。節物衰榮晨昏眩晃。斯之種類豈非喧雜耶。故知見惑尚紆。觸途成滯耳。是以先須識道後乃居山。若未識道而先居山者。但見其山必忘其道。若未居山而先識道者。但見其道必忘其山。忘山則道性怡神。忘道則山形眩目。是以見道忘山者。人間亦寂也。見山忘道者。山中乃喧也。必能了陰無我。無我誰住人間。若知陰入如空。空聚何殊山谷。如其三毒未祛六塵尚擾身心自相矛盾。何關人山之喧寂耶。且夫道性沖虛萬物本非其累。真慈平等聲色何非道乎。特因見倒惑生。遂成輪轉耳。若能了境非有觸目無非道場。知了本無所以不緣而照。圓融法界解惑何殊。以含靈而辨悲。即想念而明智。智生則法應圓照。離境何以觀悲。悲智理合通收。乖生何以能度。度盡生而悲大。照窮境以智圓。智圓則喧寂同觀。悲大則怨親普救。如是則何假長居山谷。隨處任緣哉。況乎法法虛融心心寂滅。本自非有誰強言無。何喧擾之可喧。何寂靜之可寂。若知物我冥一。彼此無非道場。復何徇喧雜於人間。散寂寞於山谷。是以釋動求靜者。憎枷愛杻也。離怨求親者。厭檻欣籠也。若能慕寂於喧。市廛無非宴坐。徵違納順怨債由來善友矣。如是則劫奪毀辱何曾非我本師。叫喚喧煩無非寂滅。故知妙道無形。萬像不乖其致。真如寂滅。眾響靡異其源。迷之則見倒惑生。悟之則違順無地。閴寂非有。緣會而能生。峨嶷非無。緣散而能滅。滅既非滅以何滅滅。生既非生以何生生。生滅既虛實相常住矣。是以定水滔滔。何念塵而不洗。智燈了了。何惑霧而不祛。乖之則六趣循環。會之則三途逈出。如是則何不乘慧舟而游法海。而欲駕折軸於山谷者哉。故知物類紜紜其性自一。靈源寂寂不照而知。實相天真靈智非造。人迷謂之失。人悟謂之得。得失在於人。何關動靜者乎。譬夫未解乘舟而欲怨其水曲者哉。若能妙識玄宗虛心冥契。動靜常矩語默恆規。寂爾有歸恬然無間。如是則乃可逍遙山谷。放曠郊廛。游逸形儀寂泊心腑。恬澹息於內。蕭散揚於外。其身兮若拘。其心兮若泰。現形容於寰宇。潛幽靈於法界。如是則應機有感。適然無准矣。因信略此餘更何由。若非志朋安敢輕觸。宴寂之暇時暫思量。予必誑言無當。看竟迴充紙燼耳。不宣。同友玄覺和南。

天台圓法師懺悔文

我念自從無始劫。失圓明性作塵勞。出生入死受輪迴。
異狀殊形遭苦楚。夙資少善生人道。
獲遇遺風得出家。披緇削髮類沙門。毀戒破齋多過患。
壞生害物無慈念。啗肉飡臐養穢軀。
眾人財食恣侵瞞。三寶資緣多互用。邪命惡求無厭足。
耽淫嗜酒愈荒迷。慢佛輕僧謗大乘。
背義孤親毀師長。文過飾非揚己德。
幸烖樂禍掩它能。虛誑欺誣競利名。鬪搆是非爭人我。
惡念邪思無暫息。輕浮掉散未嘗停。
追攀人事愈精專。持誦佛經唯困苦。外現威儀增諂詐。
內懷我慢更疎狂。懶墮熏修恣睡眠。
慳嫉貪婪無愧恥。野田穢本將何用。大海浮尸不久停。
既無一善可資身。必墮三塗嬰眾苦。
仰願本師無量壽。觀音勢至聖賢僧。
同軫威光俯照臨。共賜冥加咸救拔。無始今身諸罪障。
六根三業眾愆尤。一念圓觀罪性空。
等同法界咸清淨。

發願文

願我盡生無別念。阿彌陀佛獨相隨。心心常系玉毫光。
念念不移金色相。我如再食眾生肉。
飲酒行淫作重非。現身生陷大阿鼻。萬劫洋銅吞熱鐵。
願我臨終無疾苦。預知時至不昏迷。
善根慧念轉增明。業債冤魔咸寂滅。異香天樂盈空至。
寶殿金台應念來。親覩如來無量光。
一切聖賢同接引。彈指已登安樂國。
即聞妙法悟無生。遊歷無邊佛土中。供養親承蒙授記。
分身遍至河沙界。歷微塵劫度眾生。
誓入娑婆五濁中。普化群迷成正覺。眾生業盡虛空盡。
我願終當不動移。乃至今身及未來。
念念圓修無間斷。仍將三業修行善。迴施虛空法界中。
四恩三有眾冤親。同脫若輪生淨土。

荊溪大師誦經普迴向文

一句染神咸資彼岸。思惟修習永用舟航。隨喜見聞恆為主伴。若取若捨經耳成緣。或順或違終因斯脫。願解脫之日依報正報。常宣妙經。一剎一塵無非利物。唯願諸佛冥熏加被。一切菩薩密借威靈。在在未說皆為勸請。凡有說處親承供養。一句一偈增進菩提。一色一香永無退轉。

芭蕉泉禪師示眾

雲水之人不暫休。問君著甚苦來由。異鄉彼此皆為客。無事相干且縮頭。行與住坐與臥。兩片唇皮只管播。是是非非誰箇無。也須檢點自家過。出家兒著便宜。袈裟不是等閑披。桑田不耕親不養。不修道業更何為。閻老子不[打-丁+麽]攞。據爾所作因。還爾所作果。涅槃堂裡叫阿爺。要行不得行。要坐不得坐。正與麽時。是爾是我。

龍門佛眼禪師十可行十頌並序

華嚴以十法界總攝多門。示無盡之理。禪門有十玄談。以明唱道。洞山有十不歸。以表超證。山僧述十可行。以示後生。庶資助道。譬諸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又如染香之人亦有香氣。有少益者。書之於後。

宴坐

清虛之理竟無身。一念歸根萬法平。
物我頓忘全體露。箇中殊不記功程。

入室

問道趨師印自心。入門端的訪知音。
此生不踏曹溪路。到老將何越古今。

普請

拈柴擇菜師先匠。進業修身見古人。
若到諸方須審實。龍門此法是通津。

粥飯

三下板鳴生死斷。十聲佛唱古今通。
開單展缽親明取。不可麁心昧苦空。

掃地

田地生塵便掃除。房廊瀟灑共安居。
裝香掃地無餘事。默耀韜光示智珠。

洗衣

臨流洗浣莫疎慵。入眾衣裳垢不中。
上下隣肩薰炙久。身心動念肯消鎔。

經行

石上林間鳥道平。齋餘無事略經行。
歸來試問同心侶。今日如何作麽生。

誦經

夜靜更深自誦經。意中無惱睡魔惺。
雖然暗室無人見。自有龍天側耳聽。

禮拜

禮佛為除憍慢垢。由來身業獲清涼。
玄沙有語堪歸敬。是汝非他事理長。

道話

相逢話道莫虛頭。大語高聲咲上流。
言下若能窮本末。肯將無義結朋儔。

示禪人心要

近世多以問答為禪家家風。不明古人事。一向逐末不反。可怪可怪。昔人因迷而問故。問處求證入。得一言半句。將為事究明令徹去。不似如今人胡亂問趁口答。取笑達者。

誡問話

近代問話多招譏謗。蓋緣不知伸問致疑。諮請之意後生相承。多用祝讚順時語。並非宗乘中建立。如古人問。若為得出三界去。又問聲色如何透得。又問此間宗乘和尚如何言論。並是出眾當場抉擇。近時兄弟進十轉五轉沒巴鼻語。或奉在座官員。或莊嚴修設檀信。俱不是衲僧家氣味。又抽身出眾便道數句。或時雲。某甲則不恁麽道。又云。和尚何不道云云。夫問話者。激揚玄極也。不在多進語三兩轉而已。貴得生人信。不至流蕩取笑俗子也。

大隋神照真禪師上堂

師云。老僧不為名利來此。須要得箇人。不可青山白雲中趁爾是非。將來之世捨一報身後。草也無喫。多少金毛師子問著便作驢鳴馬喊。諸人者似老僧行腳時。到於諸方多是一千。少是七百五百眾。或在其中經冬過夏。未省時中空過。向溈山會裡做飯七年。於洞山會中做柴頭三年。重處即便先去。只是了得自己時中。幹他人什麽事。如諸佛菩薩盡是勤苦。不計劫數。捨金輪王寶位。及頭目髓腦所愛之物。國城妻子不可算數。所以始得名為佛。似諸闍黎還曾捨得箇什麽。作得箇什麽勤苦。便道我會出世間法。世間法尚不會。些些子境界現前。便自張眉努目。消容不得說什麽解脫法。長連床上坐不搖十指。喫他信施了。合眼合口。便道我修行修道感果。如是合消得。只是謾自己。如百丈和尚置於堂宇。只要辦事底人。諸闍梨還辦得箇什麽事。其中有不動身手。日消得萬兩黃金。若是消得者。豈可如此見解。不可從母腹中來如是邪。但會得世間法。是則名為出世間法。世間法尚乃不會。豈況佛法。只如一大藏教。盡是金口所宣如來秘密。汝口裡念將來總成魔語。豈得了為什麽不了。若了時達磨不從西來也。只如達磨未來此土時。還有佛法也無。又爭得道無。譬如人有一寶墜在淤泥中。勤苦累劫尋求不得。或有一人善知寶所。直從泥中指出此寶。以示失寶之人。失寶之人一見便識是我本物。了無得失。達磨西來亦復如是。不可只是老僧是善知識邪。遍地眾生總是善知識。只是見覺未明。不可道伊無也。若言有時諸人肯禮蠢蠢之徒作佛麽。譬如明珠墮在泥中。未遇其人豈有出期。有此眾生比如無情。還同頑物。既在三衣之下。直須親近知識。早是幾生修來始得。如此不可卻入輪迴六趣去也。若是得自在底人論箇什麽。鑊湯爐炭刀山劍樹。四生六道於中如喫美食。若未得如是便。實受此報。一失人身。再求欲似如今者。萬中無一。莫未得謂得。未證謂證。未聞謂聞。自謾自誑。失卻光陰虛延日月。展轉只是無明簷重。乍可為俗隨所任運。遣過時日。卻乃無業。如今作沙門每日有業。有什麽業。踏底是國王地。著底是檀信衣。喫底是檀信食。骨肉是父母之體。若也不了將何酬答。所以言有業只如老僧不可是了底人。捨此一報身隨業而行。誰言定得。除佛與佛乃能知之。時有僧問不假言句。如何得知。師云。假言句尚乃不知。僧無語。禮拜。

上堂

夫沙門釋子見有如無。始得向一切時中。與凡聖等與解脫等。方有少許出處。若不如此。大難大難。珍重。

雲峯悅和尚室中舉古

舉古者道。剃髮著袈裟。宜應行聖道。自餘閑雜事。俱為生死因。師云。汝等諸人橫擔拄杖。撥草瞻風。遶天下行腳。且道。還曾踏著田地也無。僧無對。師云。虛生浪死漢。

金陵保寧勇禪師示眾

身上之衣不容易披。缽中之食莫等閑喫。等閑喫。
往往難銷水一滴。容易披。究竟出家何所為。
直心實行能綱紀。一顆圓光無表裡。莫學尋常輕薄流。
平生涉獵誇唇嘴。恣貪瞋沒慚愧。
善惡昭然難嚲避。三途六道正茫茫。也好回頭自瞥地。

古德渴熱行

金烏震怒兮爍爍如飛。火雲發炎兮騰騰若炊。
江湖競熬煮。草木半黃萎。真金銷爍兮大石欲裂。
勐虎喘息兮蛟龍唾垂。門有蓬蓽兮屋無片瓦。
寢無帳席兮哭有多兒。耘苗匪倦戽水忘疲。
顏容抹漆黑。背嵴坼龜皮。諮爾釋氏。
宜以審之。不耕而食不蠶而衣。屋有畫堂虛室。
浴有清流曲池。帳垂翡翠簟展琉璃。閑尋泉石兮恣行恣坐。
靜對風月兮自歌自怡。
回頭一顧人間事。飲水須知可度時。無更恨風伯。
休顛嗔雨師。

覺范洪禪師送僧乞食序

曹溪六祖初以居士服至黃梅。夜舂以石墜腰。牛頭眾乏糧。融乞於丹陽。自負米斛八斗。行八十里。朝去暮歸。率以為常。隆化惠滿所至破柴制履。百丈涅槃開田說義。墜腰石尚留東山。破柴斧猶存鄴鎮。江陵之西有負米莊。車輪之下有大義石。衲子每以為遊觀。不可誣也。世遠道喪而妄庸寒乞之徒。入我法中其識尚不足以匡。欲其可荷大法也。方疊花制襪以副絲絢。其可夜舂乎。纖羅剪袍以宜小袖。其可破柴乎。升九仞之峻。僕夫汗血不肯出輿。其可負米乎。方大書其門雲。當寺今止掛搭。其肯開田說義乎。餘嘗痛心撫膺而嘆者也。屢因弘法致禍卒為廢人。方幸生還逃遁山谷。而衲子猶以其嘗親事雲菴。故來相從。餘畜之無義。拒之不可。即閉關堅臥。有扣其門而言者曰。雲菴法施如智覺。愛眾如雪峯。出其門者今皆不然。道未尊而欲人之貴己。名不耀而畏人挨己。下視禪者如百世之冤。謟事權貴如累劫之親。師皆咲蹈此污而去。庶幾雲菴爪牙矣。於是蹶然而起曰。然則無食奈何。曰當從淨檀行乞。亦如來大師之遺則也。老人肯出則庶使叢林知雲菴典刑尚存。餘嘉其言。因序古德事以慰其意。當有賞音者耳。

為僧不預於十科。事佛徒消於百載(高僧傳)

(譯經)

 變梵為華。通凡入聖。法輪所轉。
  諸佛所師。

(義解)

 尋文見義。得意忘言。三慧克全。
  二依常轉。

(習禪)

 修至無念。善惡都亡。亡其所亡。
  常住安樂。

(明律)

 嚴而少恩。正而急護。嬰守三業。
  同彼金湯。

(護法)

 家有良吏。守藏何虞。法有明師。
  外御其侮。

(感通)

 逆於常理。感而遂通。化於世間。
  觀之難測。

(遺身)

 難捨易捐。施中第一。以穢濁體。
  廻金剛身。

(讀誦)

 十種法師。此為高大。洙枸櫞花。
  果時穰赤。

(興福)

 為己為它。福生罪滅。有為之善。
  其利博哉。

(雜科)

 統攝諸科。同歸高尚。唱導之匠。
  光輝佛乘。

或菴體禪師上堂

衲僧行李豈尋常。出匣吹毛不隱藏。奪食驅耕全正令。
東西無復鬼分贓。

示眾

暗撒驪珠成瓦礫。閑傾鴆毒是醍醐。冤將恩報滅胡種。
舉眼無親真丈夫。

著腳孤危草不生。勿棲泊處等閑行。臨風闊卻噇空口。
斷送渾家入火坑。

絕學無為暗號通。先天後地活虛空。縱橫漏泄祖師意。
爭得渾家不點胸。

撦破孃生帖肉衫。袒肩赤膞不羞慚。胡來漢見非難易。
大事教誰更荷擔。

生獰別是一般村。品藻先賢簿後昆。掉放孤峯爭合殺。
棒頭有眼蓋乾坤。

清平世界罷干戈。無奈兒曹籍甚何。急水灘頭拋直釣。
錦鱗不遇枉多羅。

男兒腳底透長安。得坐披衣肯自謾。三尺冷光輝夜月。
一條秋水迸人寒。

瞎驢種草不消憑。舊閣重關唾手贏。湖海晏清還獨步。
功歸寸刃血長鯨。

判身捨命討冤讐。熱血相噴肯便休。反倒大家無寸土。
空雙手去佔雲頭。

全提大用鳥投網。絕照忘機龜負圖。入此門來都不是。
如何陞降老臊胡。

己躬日用露全真。選甚行雲與谷神。合掌低頭叉手處。
粗言細語在當人。

離相離名無實法。非心非佛若為猜。了知極則難分付。
不覺和聲送出來。

支郎入作葛藤多。揑定咽喉不奈何。轉得身來添氣急。
可憐鷂子過新羅。

小參

赤骨力窮擔片板。顛癡勃癩竪雙眉。驀生做處難名狀。
佛祖當頭聽指揮。

結座

一拳也是打爺來。未有輸贏莫放開。割捨拍盲窮性命。
觜喎鼻塌見全材。

真淨文禪師頌

剃髮因驚雪滿刀。方知歲月不相饒。逃生脫死勤成佛。
莫待明朝與後朝。

靈芝照律師頌

聽教參禪逐外尋。未嘗迴首一沉吟。眼光欲落前程暗。
始覺平生錯用心。

古德垂誡

地獄之中未是苦。袈裟之下苦無聞。死生大事還知否。
莫向青山臥白雲。

勉看經

檀那經卷早宜看。施利雖虧我不安。奉勸僧尼勤讀誦。
鐵窓莫待電光寒。

勉應緣

出家事業總荒唐。贏得身心蟻子忙。簿上轉經多積欠。
眼前業障自身當。門徒施利魚顋水。
買得油鹽雪見湯。年去年來何了日。不知將底見閻王。

勉住持

深嗟末說實悲傷。佛法無人為主張。未解讀文先坐講。
不曾行腳便陞堂。將錢討院如狂狗。
空腹高心似啞羊。奉勸後賢休繼此。免教地獄苦時長。

洞山和尚自誡

不求名利不求榮。只麽隨緣度此生。三寸氣消誰是主。
百年身後謾虛名。衣裳破處重重補。
糧食無時旋旋營。一箇幻軀能幾日。為他閑事長無明。

雪峯存禪師入閩

光陰倏忽暫須臾。浮世那能得久居。出嶺年登三十二。
入閩早已四旬餘。他非不用頻頻舉。
己過當須漸漸除。為報滿朝朱紫道。閻王不怕佩金魚。

宏智禪師示眾

蒿裡新墳盡少年。修行莫待鬢毛斑。死生事大宜須覺。
地獄時長豈等閑。道業未成何所賴。
人身一失幾時還。前程黑暗路頭險。十二時中自著奸。

省病僧

訪舊論懷實可傷。經年獨臥涅槃堂。門無過客窓無紙。
爐有寒灰蓆有霜。病後始知身自苦。
健時多為別人忙。老僧自有安閑法。八苦交煎總不妨。

大慧和尚示徒

出家立志切須勤。也要時時近好人。蹭蹬莫隨愚伴侶。
蹉跎又恐落風塵。無良小輩頻頻脫。
得義高流數數親。若也依吾如是誡。佛家梁棟亦堪陳。

龐居士頌

但自無心於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銕牛不怕師子吼。
恰似木人見花鳥。木人本體自無情。
花鳥逢人亦不驚。心境如如只遮是。何慮菩提道不成。

自保銘

姑蘇無作譔

夫求名者不以德而求之。謂之惡名。求利者不以道而求之。謂之惡利。惡名為智人之所嫌。惡利有來業之所畏。上德不德老氏誡言。四邪五邪釋門切忌。寧以實而失。不以得而偽。小人趨惡名之名。君子存大利之利。福劣財強財必為殃。德薄任大任速成害。古人者只要心達不要身達。他賢莫揜我賢莫伐。若如是則知其命合其道。終一身而自保。

上竺佛光照法師示小師正吾(嘗住吳之北禪號東屏)

為人難為人師不易。難者何。曰天資。曰學問。曰識見。曰氣象。無天資無學問。無識見無氣象。若是而能為人者。未之有也。有天資而後有學問。有學問而後有識見。有識見而後有氣象。若是能為人未也是何也。天資不高學問不博。識見不明氣象不雅。猶之不能也。不高則庸不博則窒。不明則回不雅則野。高而智博而達。明而正雅而文。四者備能為人矣。而欲為人師者。未之可也。曷為不易。曰宗旨。曰教義。曰法相。不得乎宗旨。不通乎法相。不辨乎教義。猶之不可也。能提宗旨矣。能析教義矣。能解法相矣。不有師承不明境觀。而能與人為師者。未之有也。師承正境觀明。而不超悟洞徹佛意者。猶之不能也。亦既超悟洞徹矣。不能忘境觀絕知見離法愛。為大導師者。未之有也。三者具矣。而不知進退得失者。猶之不可。故曰。為人難為人師不易。

圭峯禪師示學徒委曲

一從別後相憶是常。未審朝暮用心在何境界。得背塵合覺否。外境內心覺了不相關否。定慧輕安適悅否。修行若忘失菩提心知之總是魔業否。數數覺察勤勤觀照。習氣若起當處即休。輒莫隨之。亦莫滅之。何以故。陽焰之水不應趁故。不應滅故。不應趁故。免落凡夫縱情。不應滅故。免墮二乘調伏。圓宗頓教畢竟如斯。但與本性相應。覺智自然無間。長時之事難可具書。略標大分。自須努力不多述也。

登廁規式

登廁之法律制委明。蓋欲潔嚴身器親近。

聖賢洗淨洗手各有軌度。倘未盡諳則反污其手。禮誦燒香合掌執捉。動輒得咎。可不慎歟。今將古規稍加增削。然其細行固難備舉。大抵種種動用之際。皆有方便護人意根處。自當觸類而長之。書不雲乎。不矜細行終累大德。況出家者流。幸冀高明勸諸後進。

○經云。若登廁不洗淨者。不得入大僧數。不得坐禪床。不得登寶殿。

○須知淨桶內淨外觸。不可將淨桶入水槽中[泳-永+耽]水。須將杓盛水入桶中。免污一槽之水。

○不可安淨桶在水槽上。淋其桶底觸水下槽中。

○不得將觸處筅帚近水槽邊。恐不知者誤將洗盆。

○槽中之水須頻換新者。蓋水留三宿只生細蟲。夏月則不至三宿。切莫停積死水。若無淨頭之處。仰宣力者。結緣措置。免傷物命。

○初入廁時先須彈指三下。以警在穢之鬼。亦不可痰吐入廁中。以傷在穢之鬼。此二項陰德具載藏經。茲不繁引。

○初蹲身時先須傾少水在槽中。一則解舊糞臭氣。則新糞易下不積槽中。

○既在廁中。不可語言作聲。

○文殊經云。大小便時身口狀如木石。不得有聲。

○廁中不可畫壁書字。每見尊宿老成。路逢字紙在地。即收置淨處。或拋在水中。蓋尊重字畫。不忍狼籍。況書臭廁中。豈不折福。

○若洗淨時右手執淨桶。旋旋傾之。以左手盛水。將第四指著實洗之七度。切不可就桶中掬水。污於桶內。

○常去左手第四指爪甲。莫令藏垢。釋氏要覽雲。佛令比丘指甲止長一麥粒許。過則剪之。今有出家人愛護指爪養長寸餘。以為美觀。尚縱穢軀應無淨行。

○常見惜福人用廁籌畢。就淨桶洗之。反污桶內。或將手入桶掬水。洗籌亦不可。

○洗淨須用冷水。則益人用。熱湯則生腸風等疾。

○若洗手時先用灰擦七度去穢。手背亦然。次用泥擦七度淨之。手背亦然。次用皂團或皂角。或木屑。或二桑葉皆可。

○溪堂雜錄雲。元祐中有蜀僧智超法師。常誦華嚴經。已三十年。偶見一童子風貌清爽舉手高揖。超曰。何來。曰五台來。超曰。何遠至此。曰有少事欲相導故。超曰。願聞。曰吾師誦經固可嘉矣。但失在登廁洗淨時。觸水淋其手背。而未嘗用灰泥洗之。所用灰泥律制七度。今但二三。緣此觸尚存。禮佛誦經悉皆得罪。言訖不見。超慚而改過。識者或曰。此必文殊化現有警於超也。故知洗手必須依法。因果經云。觸手請經當獲廁中蟲報。

○後架手巾須多備三兩條。頻頻洗換。莫令垢染以污淨手。人眾處五日一洗。人少處十日一洗。

○凡拭手時。須將手巾搏而拭之。庶得易乾。

○入廁洗淨等。經中各有神咒。必須受持。經云。若不持誦此諸神咒者。縱用七恆河水洗。至金剛際。亦不得身器清淨。受持此咒者。當一一默誦七遍。則獲一切清淨福德。諸惡鬼神悉皆拱手。

入廁 唵狼魯陀耶莎訶 洗淨 唵賀曩密栗帝莎訶 洗手 唵主迦羅野莎訶 去穢 唵室利曳婆醯莎訶 淨身 唵[口*犮]折羅惱迦吒莎訶

大智律師入廁垂訓

摺疊衣裳整齊鞋履。省約用籌點滴使水。屏息語言安詳進止。
當念此身滿中盛屎。臭不可聞穢不可視。
行廁革囊誠為可鄙。云何於身耽欲無恥。
云何於食樂著肥美。結習成因果報必是。
一入泥犁窮劫不已。苦樂在心昇沉由己。
道豈遠哉。未之思爾。

緇門警訓卷九(終)

 

上篇:緇門警訓

下篇:禪關策進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諸宗部目錄

禪秘要法經

禪秘要法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註音版】佛說大吉祥天女十二名號經

佛說大吉祥天女十二名號經...

肇論

肇論序 小招提寺沙門 慧達 作 慧達率愚,通序長安釋...

唯識二十論

唯識二十論一卷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淨土論

淨土論序 帝京弘法寺釋迦才撰 夫淨土玄門。十方咸讚。...

阿彌陀佛百頌

普陀三聖禪院逸人述 昔徹悟禪師,以教義宗乘,作念佛...

八大人覺經略解

明 蕅益釋智旭解 大文為三。初總標。二別明。三結嘆。...

根本說一切有部出家授近圓羯磨儀範

根本說一切有部出家授近圓羯磨儀範 原夫贍部嘉運。至...

勸發菩提心集

勸發菩提心集卷上 翻經沙門慧沼撰 一明菩薩種姓相門 ...

佛說佛醫經

佛說佛醫經 吳天竺沙門竺律炎共支越譯 人身中本有四病...

佛說聖佛母小字般若波羅蜜多經

佛說聖佛母小字般若波羅蜜多經 西天中印度惹爛馱羅國...

佛說普法義經

佛說普法義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聞如是: 一時...

了本生死經

了本生死經 吳月氏優婆塞支謙譯 佛說是:「若比丘見緣...

【註音版】阿閦佛國經

阿閦佛國經...

現在賢劫千佛名經

現在賢劫千佛名經(亦名「集諸佛大功德山」) 爾時喜王...

百丈懷海禪師廣錄

洪州百丈山大智禪師語錄 師。諱懷海。福州長樂人也。...

勅修百丈清規

勅修百丈清規 禮部尚書臣胡濙等謹 題為重刊清規事禮科...

【佛教詞典】超戒寺(Vikramasilavihara)

古印度佛教著名寺院和密教學術中心。又名超行寺、超岩...

【佛教詞典】二十二根

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女根、男根、命...

只要生起邪淫念頭,就已經犯了淫惡之罪

【原文】 黃書云云。邪淫者。凡屬他人之妻女。我以邪心...

念佛人靜坐也須念佛

念佛人靜坐也須念佛。非外道只靜坐而已。念佛行住坐臥...

人生的禍福來自於因果

人在一生中往往有各種不同的遭遇,是禍是福、是苦或是...

不能得不義之財

過去我小的時候,我奶奶給我講一個故事。講什麼故事呢...

助念一個不念佛不發願的人,能生極樂世界嗎

生極樂世界,咱們把它基本的條件掌握住,信心、發願、...

做一名優秀的女佛教徒

我們學佛後的女人,應該如何為人母、為人妻、為人女,...

修供養者,應憶念三寶體常遍滿,無所不在

【修供養者。憶念一切佛法僧寶。體常遍滿。無所不在。...

臨終被冤親債主糾纏,該如何往生

問: 念佛人臨命終時被過去世的冤親債主糾纏,該如何...

做個常不輕菩薩

佛經中一位常不輕菩薩,是我們生活中,學習的榜樣!我...

一心要念佛,一心又急著要一心不亂

一位童子說:『關於剛才的問題,我就想到師父跟我們講...

懂得尊重身邊每一個人

一隻螞蟻被風刮落到池塘裡,命在旦夕,樹上的鴿子看到...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生可殺乎?

原文: 殺生一事,過患至為深重。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生...

【視頻】《金光明經》靈鷲山僧眾唱誦

《金光明經》靈鷲山僧眾唱誦

【視頻】《佛說彌勒下生經》聆志居士念誦

《佛說彌勒下生經》聆志居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