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說大意經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說大意經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千二百五十比丘俱。

佛告諸比丘:「昔有國名歡樂無憂,王號曰廣慈哀。國有居士名摩訶檀,妻名栴陀,生一子姿容端正世間少雙,墮地便語,便誓願言:『我當佈施天下,救濟人民。其有孤獨貧窮者,我當給護令得安隱。』父母因名為大意,見其有異姿不與人同,恐是天龍鬼神,欲行卜問。大意知之便報言:『我自是人,非天、龍、鬼、神也。但念天下人民窮厄者,欲護視之耳。』說此意,便止不復語。至年十七,乃報父母言:『我欲佈施,勤苦人令得安隱。』

「父母念言:『子初生時,已有是願。』便告子言:『吾財無數,自恣意所施與,不相禁製也。』大意報言:『父母財物雖多,猶不足我用,唯當入海採七寶,以給施天下人民耳。』數言如是,父母即聽使行。

「大意便作禮,辭行入海,道經他國。國中有婆羅門財富無量,見大意光顏端正,甚悅樂之,告言:『我相敬重,今有小女欲以相上,願留止此。』大意報言:『我辭家入海欲採七寶,未敢相許,且須來還。』於是遂進採得七寶,即遣人持寶還其本國,轉復到海際求索異物。忽見一大樹高八十由延、廣亦八十由延,大意便上樹,遙見一銀城,宮闕、殿捨皆是白銀,天女侍側妓樂自然。有一毒蛇繞城三匝,見大意便舉頭視之,大意自念言:『人為毒所害者,皆由無善意故耳。』便坐,思須自思惟定意,須臾頃,蛇即低頭睡臥。

「大意欲入城,守門者便入白王言:『外有賢者欲見於王。』王身自出迎之歡喜而言:『唯願仁者,留住此一時三月,得展供養。』答言:『我欲行採寶,不宜久留。』王報言:『我不視國事,唯願留住。』大意便止留。王即供設衣服、飲食、妓樂、床臥之具,乃歷九十日竟,大意辭王欲去,王便取珍琦七寶欲以送之,大意言:『我不多用是七寶,聞王有一明月珠,意欲求之。』王言:『我不惜是珠,但恐道路艱嶮難,以自隨耳。』大意言:『夫福之將,人不畏艱嶮。』王言:『此珠有二十里中寶隨之,便以貢於仁者,在意所欲;若後得道,願為弟子得給供養,踰於今日也。』大意便受珠,歡喜而去。

「於是,大意轉前行見一金城。宮闕、殿捨皆是黃金,七寶之樹自然音樂,天女、侍從轉倍於前;亦有毒蛇繞城六匝,見大意便舉頭視之,復坐定意,蛇復低頭而臥。大意欲入城,守門者即入白王,王即出迎與相見,請前語言:『願留一時三月,展於供養。』大意便止留,王即待遇,施設飲食、衣服、天女、眾妓以娛樂之。乃歷六十日辭王欲去,王守請使留,其意不樂止,遂辭王而去。王復取珍琦七寶以送之,大意不肯受,告言:『我不樂眾寶,聞王有一明月珠,願以相惠。』王言:『不敢愛之,但恐道遠且嶮難,以自隨耳。』報言:『夫福之所,將何有難嶮?』王即報言:『此珠有四十里中珍寶追之,便以貢上仁者,願後得道為弟子,神足無比,得展供養過於今日。』便歡喜受珠而去。

「於是,大意轉前行,復見一水精城。宮闕、殿捨、皆是水精,七寶之樹自然音樂,天女侍從轉倍於前;亦有一毒蛇繞城九匝,見大意即復舉頭視之。大意即復坐,深自思惟入定,蛇即復低頭睡臥。大意欲進時,守門者入白王,王即出迎,請前語言:『願留一時三月。』大意即留。王復盡意供養,施設飲食、衣服、妓樂以娛樂之,乃歷四十日,即復辭王去。王便取珍琦七寶欲以送之,大意不受,報言:『我不用是眾寶,聞王有一明月珠,願以相惠。』王便報言:『此珠有六十里中寶追之,便以上仁者,若後得道,願為弟子智慧無比,當復供養,過於今日。』便受珠歡喜而去。

「於是,大意轉前行,復見一琉璃城。宮闕、殿捨皆是琉璃,七寶之樹自然音樂,天女侍從轉倍於前;亦見一毒蛇繞城十二匝,見大意便舉頭視之,大意即復坐,深思惟入定,蛇復低頭睡臥。大意欲進,時守門者入白王,王出迎,請前乞留一時三月,大意即留。王身自供養飲食、衣服、妓樂以娛樂之,乃歷二十日辭王欲去。王即取珍琦七寶以送之,大意不受其珍寶,言:『我聞王有一明月珠,願以相惠。』王報言:『此珠有八十里中珍寶追之,便以上於仁者,願後得道時,我為弟子淨意供養,過於今日,令長得智慧。』大意便受珠,歡喜而去。

「大意念言:『吾本來求寶,今已如志,當從是還。』便尋故道欲還本國,經歷大海,海中諸神王因共議言:『我海中雖多眾珍名寶,無有如此輩珠。』便勅使海神要奪其珠。神便化作人,與大意相見,問言:『聞卿得琦異之物,寧可借視之乎?』大意舒手示其四珠,海神便搖其手,使珠墮水中。大意念言:『王與我言時,但道此珠難保。我幸已得之,今為此子所奪,非趣也。』即謂海神言:『我自勤苦,經涉嶮岨得此珠來,汝反奪我今不相還,我當抒盡海水耳。』海神知之,問言:『卿志何高乃爾?海深三百三十六萬由延,其廣無涯,奈何竭之。譬如日終不墮地,大風不可攬束;日尚可使墮地,風尚可攬束,大海水終不可抒令竭也。』大意笑答之,言:『我自念前後受身生死壞積其骨,過於須彌山,其血流,五河四海未足以喻。吾尚欲斷是生死之根本,但此小海何足不抒?』復說言:『我憶念昔,供養諸佛,誓願言:「令我志行勇於道決所向無難。」當移須彌山、竭大海水,終不退意。』便一其心,以器抒海水。精誠之感達於第一四天,王來下,助大意抒水,三分已抒其二。於是海中諸神王皆大振怖,共議言:『今不還其珠者,非小故也,水盡泥出,子便壞我宮室。』海神便出眾寶以與大意,大意不取,告言:『不用是輩,但欲得我珠耳,促還我珠,終不相置也。』海神知其意感,便出珠還之。

「大意得珠,過取婆羅門女,還其本國恣意大佈施。自是之後,境界無復飢寒窮乏者,四方士民皆去其舊土襁負歸仁。如是佈施歷載,恩逮蜎飛,蚑行蠕動靡不受潤。其後壽終,上為帝釋,或下為飛行皇帝。積累功德,自致成佛三界特尊,皆由宿行,非自然也。」

佛告諸比丘:「大意者,我身是;時居士摩訶檀者,今現悅頭檀是;時母栴陀者,今現夫人摩耶是;時歡樂無憂國王者,即摩訶迦葉是;時婆羅門女者,俱夷是;時女父者,彌勒是;時銀城中王者,阿難是也;時金城中王者,目犍蘭是;時水精城中王者,舍利弗是也;時琉璃城中王者,比丘須陀是也;時第四天王助大意抒海水者,即優陀是也;時奪其珠者,即調達是也;時四城門守者,即須颰、般特、蘇曷披、拘留是;時繞四城毒蛇者,即是共殺酸陀利四臣是也。」

阿難整衣服作,禮白佛言:「是時,大意以何功德,乃致是四寶城,處處得供養?及獲四明月珠?眾寶隨之。」

佛言:「乃昔惟衛佛世,大意嘗以四寶為佛起塔,供養三尊、持齋七日。是時,有五百人同時共起寺,或懸繒然燈者、或燒香散花者、或供養比丘僧者、或誦經講道者,今皆來會此。」

阿難及四輩弟子,聞經歡喜,前為佛作禮。

佛說大意經


上篇:佛說師子月佛本生經

下篇:前世三轉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本緣部目錄

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

斷際心要 河東裴休集並序 有大禪師。法諱希運。住洪州...

【註音版】准提咒持誦儀軌

准提咒持誦儀軌...

優婆塞戒經

優婆塞戒經卷第一 集會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捨...

解深密經

解深密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住最...

佛說德光太子經

佛說德光太子經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

佛說雜譬喻經

雜譬喻經 比丘道略集 雀離寺師將沙彌下喻 聖王生九百...

過去現在因果經

過去現在因果經卷第一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如是我...

金色王經

金色王經 東魏天竺優婆塞瞿曇般若流支譯 如是我聞:...

佛說奈女耆婆經

佛說奈女耆婆經 後漢安世高譯 佛在世時,維耶離國王苑...

【註音版】文殊師利發願經

文殊師利發願經...

佛說寶積三昧文殊問法身經

佛說寶積三昧文殊師利菩薩問法身經 後漢安息三藏安世...

【註音版】大佛頂首楞嚴經

楞嚴經卷第一 楞嚴經卷第二 楞嚴經卷第三 楞嚴經卷第...

萬松老人評唱天童覺和尚頌古從容庵錄

從容錄重刻四家語錄序 自佛祖拈花。迦葉微咲。雖云默...

佛說園生樹經

佛說園生樹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鴻臚卿傳法大師...

佛說華手經

佛說華手經卷第一(亦名攝諸善根經)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

【註音版】佛說大威燈光仙人問疑經

佛說大威燈光仙人問疑經...

曼殊室利咒藏中校量數珠功德經

曼殊室利呪藏中校量數珠功德經 大唐三藏沙門釋義淨譯...

【佛教詞典】火箭

密教修愛染明王法時置於壇上之箭。其製法有數說,或以...

【佛教詞典】楞伽師資記

全一卷。唐代淨覺集於景龍二年(708)頃。又稱楞伽師資...

出家人完全禁慾有三種原因

有人問,佛教主張禁慾,是否又主張苦行之嫌疑?答案是...

偏執無生之理,輕視往生之事

執著有往生的事相,雖然不了解無生的道理,但老實念佛...

內魔不生,外魔不起

智者大師上天台山時,在天台山打坐,他也是有遇到魔境...

對在家居士的一番苦口忠言

我們大家都清楚,新的一年已經到了,在新年開始,為了...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中品下生

【經文】 中品下生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孝養父母,...

面相的好壞與心靈的善惡是相應的

現實生活中,人到中年後,就顯現出受性格和品格影響所...

禪斌法師:算命的果報

世人不相信因果,卻熱衷於算命求籤。話說有需求就有市...

積極護生,如法放生

一、古代放生與現代放生之亂象 據經典記載,救護生命是...

反觀自己,不向外求

每當我們拜訪佛寺時,總是見到許多佛像以打坐的姿勢端...

周利槃陀伽的故事

周利槃陀伽,此雲繼道。其母省親,生於路傍故。姿性魯...

大慈大悲大喜大捨

大家觀自在,今天是農曆九月十九日,一般民間也稱這天...

梵網經菩薩戒和其他菩薩戒有何區別

問: 梵網經菩薩戒和其他菩薩戒有何區別? 大安法師答...

【視頻】《佛說十二佛名神咒校量功德除障滅罪經》釋大力讀誦

《佛說十二佛名神咒校量功德除障滅罪經》釋大力讀誦

【視頻】《藥師經》女聲念誦

《藥師經》女聲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