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成唯識寶生論

護法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成唯識寶生論卷第一(一名二十唯識順釋論)

護法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有情恆為眾苦逼  熾燃勐火燒內心
 善士意樂起慈悲  譬如自身皆自受
 敬禮善慧諸佛種  於眾煩惱皆除滅
 與無依者作歸依  能令極怖心安隱
 微笑降伏大魔軍  明智覺了除眾欲
 於此大乘能善住  深識愛源唯自心

論曰。謂依大乘成立三界但唯是識。

釋曰。此復何意。輒名大乘。本契弘心。堅持禁戒。遍諸生品。拔濟有情。普令出離。獲得難勝。無罪之行。極妙吉祥。是諸善逝。去而隨去。無邊大路。並所獲果。圓滿尊極。餘不能知。由此義故。名為大乘。如經所說。言大乘者。謂是菩提薩埵所行之路。及佛勝果。為得此故。修唯識觀。是無過失。方便正路。為此類故。顯彼方便。於諸經中。種種行相。而廣宣說。如地水火風並所持物品類難悉方處無邊。由此審知自心相現。遂於諸處。捨其外相。遠離欣慼。復觀有海。諠靜無差。棄彼小途。絕大乘望。及於諸有。耽著之類。觀若險崖。深生怖畏。正趣中道。若知但是自心所作。無邊資糧易為積集。不待多時。如少用功。能成大事。善逝行處。猶若掌中。由斯理故。所有願求。當能圓滿。隨意而轉。縱如所許有其外事。然由內心意樂殷重弘誓力故。能到無邊六度之岸。若異此者。所捨之物盡持行施。及所遺生。何能總遍令其歡喜。愜順求心。此即便成無邊際境。所為施事。無有竟期。又復所有廣為利益有情戒等。於諸無障有情之類。隨彼樂欲悉能稱意。赴彼希望正行施等。速便收集正覺資糧。由斯但自心。復何須外境。若許外事。復與正理義有相違。故知境無斯成勝妙。如仗自心妄生分別。作色等解。起身見等。無實不待外諸有情。而作所緣因生離染然於施等。各隨其事。而能獲果。實不假藉識外境事。

若其識外有別境者。遂便依彼起諸煩惱。既被執取隨轉而住。見此過已心捨離生。深懷厭棄不悕大覺。既捨有情界如何欲弘益。由非攝取諸有生類。小心自度大行難成。然諸覺情依斯而轉。方能長養菩提資糧。謂於客塵有為之事厭背心故證無為法。由無為法體不生長故。希餘小寂偏證一邊。無上覺山遂便淪退。若無外境愛厭俱亡。正覺之處斯成易得。豈非大悲常存於念。菩提薩埵極果方成。唯識之言。便為違害。然而大悲要託他身為緣性故。既除外境。但緣自識。此則便成憐自身故。利他為意大行方竪。唯顧己身寔乖弘度。雖陳雅責因斯無過。藉外相續為增上緣。於自識中現有情相。緣此為境起大悲心。於有情處而作弘益。此無相違。決定如是。應起信心。假令於彼色聲等處一一推求彼無其我。設使和集我亦不成。然而本性不可捨故。既同所許無我為宗。當於何處欲興悲念。於世共許當情妄執為所緣相以為有情。亦不應言。情所執事即是外境。由此應知。假令不樂理必許然。但於自識現有情相。依仗斯事色相生焉。是故定知無其外境。若離於識必不可得。是顛倒故。何謂顛倒本無外境見為實物。非妄執故。終能獲得無上之處。可為應理唯識之見。是真實故。為彼方便深成稱理。

如何得知斯為實見。三界唯心是詮說故。凡有諍事欲求決定。須藉二門。一順阿笈摩。二符正理。謂欲為彼信證聖人無倒宣說。所有傳教引阿笈摩。若為此餘不信之者。應申正理。或可為彼二人俱陳兩事。如所信事令安住故。陳其正理。又為顯其所論正理。有依仗處說阿笈摩。由其正理不依傳教。未見真者所有言說。無非謬故名強思構。是故應知。阿笈摩者便成正理所託之處。或於自部有力用故。為此先陳阿笈摩教。爾來據義依大乘說。即第七聲目其所為。謂欲證得彼大乘理說唯識觀。是真實故。此不虛性。以阿笈摩善成立故。又若唯據言說大乘。猶如於義。假名乘者。依第七聲所說聲也。謂即依託大乘言教聚集之處。真實句義而成立之。但唯是識為欲明其所立宗義。於大乘教而引一隅。顯所立宗。不於自教有相違背。

此復何故名阿笈摩。輒自引證說斯言耶。謂從能說如理教者。假彼相續為增上緣。此教方生。於其聽者識之差別。體有功能現前而住。或是親聞或復傳說。於所詮事當情相狀。次第而生猶如筆畫。章句形段昞然明現。從他來故名阿笈摩。若復有時自生憶念隨順本相識方生者。從彼生故得阿笈摩名。猶如自說名為佛語。德者義相。為智因故名智資糧豈非一切但唯有識。此違所許故。及自語相違。理固不然。非由於色有別異故。依識差別而為建立。如無色界所有差別。如無色界實無其色。但依於識分為四種立空處等。餘界亦然。設復說三。於識何妨。猶若有情雖無差異然而安立欲色界殊。據其所繫色差別故。色雖無異別立無過。

豈不詮教言唯有心。今此立宗言唯有識。說違本教諒在憑虛義有所歸。誠無斯過由其先許心意識了。是名差別。由同體事名不俱陳。故以異名而宣其義。即此唯了之言非眾共許。欲令解義取共知聲。更陳餘號。復更顯與經不相違。重說意識二聲。況彼二義知體不別。即是其果。若欲要明不違經者。心了二聲同其一義。明不違教。釋妨已周。何須更說意與識耶。若說了聲心異名者。心望心所是別有體猶如於境同生之類。念昔睡等便成是無。此則前後理相違背。實無此過。有所由故。此中心言許有相應。即是了言兼攝於彼。若如是者。識外之境心意詮故。於其心處更置唯聲。意有取遮以為其果。境若無者遂成無用。唯聲不遮。可如來責。現遮所緣境。如何言無用。若如斯解。由同生法及所緣境俱是離心別有其體。一便遮止。一乃見留。豈得事無由緒而空談。自愛若無別意。誠如所詰。然由於境心聚共緣決斷等事同類性故。於心所處假說心聲。復為遮其非所許事。故於心處更置唯聲。縱有所談此還非理便成。亦是不取心言非一處顯真假二事俱能彰顯有力用故。如牛等聲於心所處置此心言說心聲時真事便捨。如於邊鄙假說為牛。垂胡等事理定應棄。有言本意二事俱說。亦應更作一種異聲。用表斯義或可攝聲。撮略而顯依俗論法。猶如欲聲而為辯釋。非唯自意能為巧釋。元其緒系生決定耶。亦復不由有染等言。蘇呾囉中有染等說。於其遮遣無有力用。於彼亦有有境言故。境亦不遮所說唯聲。便成無用。若言外境非理須遮。無阿笈摩摩呾囉聲。二處同故。隨遮一事無決定因。是故須依異宗之見。心心所法體不相離。但位有別。即此唯聲能遮外事。同生之法。無不遮故。凡總相聲所有詮名。於其自事必不差別。非為決定而並現前。由其不遮理便總攝。為欲述曉如斯道理。故說心言許有相應。若離心所獨心非有。故不應難。亦遣同遮。作是釋時。唯遮外境。實有功能。述已義成。故說唯言以理准餘但遮境事豈非所引有此中言。明知於餘有除心所。復是容有如六識身。名為識聚若言此中說識蘊時兼攝心所。理定不然。想受及思。諸心所法。餘蘊無故。若言猶如於色蘊者。由如取其仳喏那分立為色蘊。想等同然非相似故。若言許取由色差別。便以識聲說其識蘊。非色等法是心位差。猶如於想。若以位差簡有差時。隨其色類為簡別已。以色等聲於識而立。此亦非理。斯乃便成。撥其識聚。由彼被斯色受等聲割其分故。非位差外別可得故。離仳喏那位差之外。別有色位。猶如樂等所現相狀。憂愁苦惱。於斯相處安置識聲。隨牛[丬*賣]理。若如是者。識六識身為其識蘊。義乃相違眼等諸識色等相現。故由其並是色聚所收。復更有餘雜亂之過。若其青等相現之時。或違或順。色行二蘊便成雜亂。如是復成於樂等位。受等相雜准斯道理。亦是破其總別之義。有說識能遍故是總相。聲猶如初相。此之別相。謂是色等彼乃是其現相位差之因性故。此亦如前受等。便有雜亂之過。是故除其心所性言。猶如成立所有色聚。唯心之聲表唯識耳。此亦不能於其心所及以所緣令疑斷絕。言唯字者。有何所遮。雖言心所不離於心。此成虛言。由其相狀體各別故所言識者。唯觀現境雜染等性。但是愛著體非照察。如何能見。此即於彼體成殊別。及以更互。上來所述道理既多。然於本宗未為的要。且息傍論應辯正宗。心及心所設令體別。以其心字亦得相收。應知此義共成已久。若於其處諸心所法。不以自名而顯說者。應知此中即是總目。所有心聚如調心等。但道其心。此謂共成。故知唯聲但遮其境。若無境者。如何於青及甜味等。而了別之。由理不能撥現見故。誰言撥其現見之境。但於自識境相生焉。由自識相領受之時。遂即計執所有青等。如外而住。但為是其邪妄之解。猶如眩目見發蠅等。斯乃但是識之相別。現其蠅相即便妄執為有蠅耶。然而在外曾無蠅等自性可得。如何作境令識別生。此若無境。如何得之識似於彼相狀生耶。要有本相似彼相生。可於此時得言似彼。如斯之事世皆共許。如於陽炎謂言似水。非無其境。亦能見故。如於薩埵有覺相生。而非離於色等體外有別薩埵實事可得。亦非色等或總或別。有其自性變壞等性而簡別故。於心實事亦復不能捨其本性。或可薩埵是覆俗有。如斯道理。我亦同然。於色等處謂從於識。生差別性是覆俗故。如依色處執為車等。然而但由情所計執。於其色等覆障實性。於眾緣處作自相狀。而安置之。如在於外。即於是處見車等故。未審覆俗是何義耶。是覆障義。順俗情故。由彼於其車乘等處計執自性。是覆俗有。覆其實體。生餘執故。故彼妄情施設其相。先於斯事而執取之。雖無實相妄生境想。又如常等情所現相。何有本相而隨順之。是故雖無識外實境。識所現相。其理善成。或可此中言似相者。乃是隨順顛倒事義。如陽炎處翻作水解。便作水想。識亦於其色等相處生起倒情。故言現相。此不相違。有說其顛倒境亦依實事方始生心。此亦同前。悉皆徵責。

復有外律。作斯異執。離色等外別有我體。此復依何而生於倒。經云。依內。此亦無違。謂於俱生所起身見密而說故。故云於我正可用心。當見現見。如其親近惡友等人。即雲於我故作是說。然彼凡小妄生其識。遂起顛倒為外境相。或可隨順他共成事。而為言說。即如世間所共許事將為境者。即於其事唯識生起。是故由斯似境相故。緣色等識不取外境。如眩瞖人見發蠅等。此外境空但唯有識。是其宗義。即由此義而為難曰。此喻不成。於光明分妄生髮想。斯由其眼根虧力故。有說有別大種生而可見。遂令情執為其發等。若如是立似境相現。但唯識者處時等定便成非理。如其所有色等諸境離識別有。即於色等定其方所所現形量分局之處。其識於彼形量決斷。方隅決定似彼相生。斯成應理。若如所許不由外境。但唯內識起妄所執色相生者。於餘無處。如何不隨形量決定處時現識相耶。隨於方處見其處定。如隨處有非一切處。境既無定。即於餘處亦應可見。或不可見。然彼所立定不取其外境生識。於非有境所生之覺。曾無決定處時可得。有其實事。說境空故。決定時處所現之相。便成非有。然不如是。此既無定見色等心與彼乃是不相離性。是故不應執境空無。既無重執有有分者。此顯立宗有相違過。若言其喻有成理者。身不定屬理有相違。相應時處。和會共觀。不偏屬一。由覿斯境。此不應理。許境無故。此既境無。或復異類。言異類者。見異相時。此是根壞為其緣故。如眩瞖人。亦不應有諸能觀者咸皆患瞖。然於時處現相應者。於諸身處不定而生。並於色等能見識生。准此應知。外境無故。於所量事在不定身不見生故。此則同前難斥宗過。又諸事用亦不應理。諸實發等現見。能為磨鏡等用。何不用此識之發相。雖無真實事。而作用轉生。此亦非理。無功能故。若其識分有功能者。眩目所覿何無發用。此之同有似發相故。斯亦同前。所量之境作用功能。不可見故。出其宗過。三喻為依。三事不同。於不實境而作三喻。由依根境功能差別。應知根有二種。一是色根。二非色根。即此初根由闇損故妄見其事。故為初喻。次第二根。於彼夢中見有差別。述第二喻。由其彼境有功力故。能生倒見引第三喻。此則是其一家異釋。有餘復言。處時決定。故緣色等心心是依託。非內現事而為其境。猶如緣彼章句之心。然於心內據最初起。隨現有事而執取故。又且諸覺容有定時。然而於心如何定處。非無方處物有方處定及不定。故此據境上所有之法。於其心處而假說之。斯亦無過。此處能作現相事故。說為定處。凡由彼事心得生者。即名為境。此謂成立別有外境。取共許者將以為喻。於其相應時處住者。咸共生其無異相故。緣色等心以外一事而為其因。如同學類依教者。心依增上識。此得生起隨其自相作用生故。故知離識別有色等。此不應有更應成立無發等用彼相之覺。猶如夢覺是覺性故。上來所述眾多成立相違道理。意慾障他不定之過。有餘復言。謂即於斯時處二種有其實義。即於此處時處決定應成非有。仁既不許有其境事。依彼差別亦不許故。何勞為他作便成過。此若非有便即相符。如賊被捉唱瘡痛言。強作前宗誠為麁淺。不應理故。若言於識所現相狀為所許者不應道理。雖呈雅思不異前釋。或復隨於時處差別所有之事。即於此處見其時處許為決定。縱於所許有實外境。然而色等永為定者。此亦非理異時異處有時見故。設令於此常時見有。然他不許如何於他不共許境。此之能別決定道理可遣許耶。故但於識而現其相。復有別作相違因難而為詰責。猶如成立境是空無我。還成立時處決定令非有故。若其時處是共許者。便成共許而遮遣之。由其無違方可得作相違之言。若言不是眾所共許。斯乃全無我所不愛。由斯理故成無力難。

復有自許。但用遮遣。於無境處。緣空之識無定時處故。彼之決定於色等處共見有故。成立外境是其實有。此亦應知離彼隨成。但有遮遣不應理故。但用此一不能令他生其正解。斯非真實。且如前宗所立之義。由底蜜攞之所損故。於眼睛上有其疎膜。如羅網目外觀白色。於彼隙中明相斯顯。便生妄解將為發等。即此之喻於其所立。隨成理闕。今應問彼。若光明相發等形狀。此不應理。此光明相有見為黃。或見為赤。然於發等見為純黑。或見眾彩。如鑠羯羅弓等。然其明目總能見者。於彼光邊不觀異相。如事見之。能作斯語。在隙光處倒為發解。此即便成。見發等心境空無性。光明支分非發相性故。及此似發等相現故。非但為因能為生者。遂令作其所緣性故。勿令緣其色等諸識便成緣彼眼等諸根因義同故。或可更有如斯別意。託實事因方生顛倒。餘則不爾。斯言是實此亦便依。在內安布種子成就。不待外境。凡論境者。要須自相安布在心。然後方得成所緣性。其光明分起不關心。如何得作所緣之性。此亦未堪發生歡悅。次有計雲。其患目人大種失度。睛生瞖眩損其眼分。由彼損力便生異相。令於外境別大種生。依損根識便能見彼。是故定知羝蜜梨迦。所有覺慧緣實外境。如斯計者有大過失。凡邪倒事所起覺心。皆來設難。於樂等倒託誰為緣。而生是相作其境耶。雖無外境然有妄見。此則顛倒。便成非有。若言世俗不共許事。我即將此以為邪倒。還有大過。苦空等見緣薩帝時。是彼類故。此則不勞功力能見非倒。諸具縛者咸是悟真。如來出世宣揚正法。此即便成空無果利。何處得有如是定判。偏令瞖目獨受邪迷。又復於彼情有相狀。見其有情飛行往還。令諸覺者觀其搖颺。此諸薩埵許大種生。何不計命。設復百千群瞖同聚。遂於一處各觀別形。此時如何有對礙物。而不更相共為排擯。若言此亦由其瞖力。則底蜜攞多用其功。於所學門善修幻術。能令諸法自性遷移。或應見許彼非質礙。非質礙故。如無貪等。便非色性。斯乃何殊唯識論者。

又復何勞非處呈力。彼許大種。於其一一非青等性。但由種合因緣力故。眼等諸識緣彼相生。此本宗義凡是聚合非實物有。即此之識緣非實物。不勞深搆。無違諍故。詎煩辛苦而為成立。

成唯識寶生論卷第一

大唐景龍四年歲次庚戌四月壬午朔十五日景申三藏法師大德沙門義淨宣釋梵本並綴文正字

翻經沙門吐火羅大德達秣磨證梵義

翻經沙門中天竺國大德拔努證梵義

翻經沙門罽賓國大德達摩難陀證梵文

翻經沙門淄州大雲寺大德惠沼證義

翻經沙門洛州崇光寺大德律師道[田*林]證義

翻經沙門福壽寺寺主大德利明證義

翻經沙門洛州太平寺大德律師道恪證義

翻經沙門大薦福寺大德大勝莊證義

翻經沙門相州禪河寺大德玄傘證義筆受

翻經沙門大薦福寺大德律師智積證義正字

翻經沙門德州大雲寺寺主惠傘證義

翻經沙門西涼州伯塔寺大德惠積讀梵本

翻經婆羅門右驍衛翊府中郎將員外置宿衛臣李釋迦讀梵本

翻經婆羅門東天竺國左衛翊府中郎將員外置同正員臣瞿金剛證譯

翻經婆羅門東天竺國大首領臣伊捨羅證梵本

翻經婆羅門左領軍衛中郎將迦濕彌羅國王子臣阿順證譯

翻經婆羅門東天竺國左執戟直中書省臣度頗具讀梵本

翻經婆羅門龍播國大達官准五品臣李輸羅證譯

金紫光祿大夫守尚書左僕射同中書門下三品上柱國史館國公臣匡臣源等及修文館學士三十三人同監

判官朝散大夫行著作佐郎臣劉令植

使金紫光祿大夫行秘書監檢校殿中監兼知內外閑廐隴右三使上柱國嗣號王臣邑

成唯識寶生論卷第二(一名二十唯識順釋論)

護法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論曰。復言處時定如夢者。謂如諸覺雖無其境共許有定。若時決定而有方處。見村園等復有定時。現前可得。然非彼有。斯言為顯雖有決定時處之覺而無境故。彼於他成因無用故。即彼因雲諸無境者。便成時處不決定故。由斯道理既有其定。故知所言彼之決定。非顯有言。欲令成彼境無非有。不應道理。此即全無宗之過也。又成立時能有功能。有功能說。所立既無能立非有。能遍無故所遍亦無。方能與他出其宗過。猶如於秤無其重故。無別有分。此既共許。說無重故便捨別物。然非於此翻彼便成。時處定故能得成立。令境是有無隨成故。猶如耳識所聽聞性。不能成立聲是其常。雖無不聞性。然不遮無常。他所成立外境是有。今欲顯其是不定因。縱非外事於情亦復見其時處有決定義。有說由心惑亂。遂乃便生時處定解。然於夢中無其實境決定可得。故世共許。如何將此比餘定事。為作過耶。若此夢想欲同覺者。理應夢心便是錯解。斯則但是判在自應。而為嚼咽實不能知他之本意。非是他不許事。於此更令置其差別而難於他。成正理故。此已於前善為通訖。由此所有時處定心外境非有。不應致難。心帶相生。何不合理。又向所說。應言惑亂為定解者。許離識外無定時處曾無非假遂令簡彼。安能別言望所餘事。斯為應理。然許如斯色類咸非外境。何須非處令安能別為出其過。爾者於彼夢中。實亦無其處時決定。相狀在心由何得知。如有頌言。

 若眠於夜裡  見日北方生
 參差夢時處  如何有定心

此但不委前後所述。朋黨旨趣空愛巧詞。由於時處不許。但言唯於此處。故不應詰處時決定。於他所許不相應故。如前已述。復有立言。夢心有境。是其念故。准知處等是其決定。此即緣彼曾境起故。於其夢中多有所見。設在空中見其流水。或於宏海都大火然。此亦是其昔時曾見。若水若空。或炎或海。各於別處觀斷事物。夢中起念為一處解執為空河。若不爾者。應許生盲憶青等故。若不許此。於其夢中是憶念者。生盲之人應憶青蒨。凡為憶念是曾受故。此輩於青不能生想。應成道理。又復夢中自觀斬首。此亦是念合其餘事而有功能如向陳說。或中有位親見自身被他斫截。觀彼前身作自心解。曾受而捨今時尚憶。此固無違。豈不如先所經之物名為憶念。彼便夢中生其異見。非同昔時所觀之物。非不定故。非唯一向曾所領事生憶念耶。即如多年曾所學業所有書疏。後起憶時。或倒次第。或復增言。或於其文而有忘失。若爾此之憶念便成非有。憶念之境遂是空無。非餘實物別事相屬。於其決定實事想心而為施設。如於馬首曾不觀角。然於憶時見其境事。如曾領受為自解相。於其念處生其異解。不緣外境。然於夢中見馬有角如牛角者。准此應知。於寤所見。遂在夢中起顛倒想。成立空河生其憶念。此亦如是。縱有非倒之見。於彼夢內相續識中而生其執。所見之相固非識外。是故當知。夢中憶念有真實境。道理不成。然復夢者所見之事。如在目前覩江山等。然非寤時所有憶念能得如斯分明顯著。既無異相何意不。同於其夢內被睡亂心所生憶。念於境分明見在目前。然非於夢覺寤之後。平善心中得有斯見。由如是故。而於夢中分明顯現。彼此決斷猶如覺時見境明白准彼夢心所見之物非關憶念。先於夢中曾見有物。後時夢內憶前夢事。然斯夢憶如彼覺人。雖念其境狀似障隔。處遙遠時不能顯著觀其色等。又如所言。生盲之類於其夢中無所覩見。雖有巧詞。理應不成。此亦隨其自種功能。至成就位。遂於心上夢觀青等。然此未曾而作計會。如餘流類雖夢青等遂令言說啟發無由。又夢所見多是今生不曾經事而現在前。是故夢心不關憶念。縱令是念緣過境故。此則成立念境空無。過去未來非現在故。猶如非有。據實事故此中意言。其能緣覺境雖非有。然而時處決定可得。故知所許以境為先。方能見者。未能於我作無利事有餘復言。由夢障心有力用故。於其別事暫時生起。識體清淨無礙現前。猶如定者三摩地力。清淨光明觀無礙故。如於小室夢覿象群。及覩諸餘廣大之物。又夢見自身於別界趣等。在彼託生。然不能言於彼餘體。非執受身為我身解。如非夢時受用之體。然非不捨此趣之身更執餘處。得有斯理。復非此時。有其生死。便成見有亡屍之過。

又復縱許有其生死。然於重生有其違害。後時覺寤其舊體。曾無毫釐虧損處。又於臥時。傍人不曾見身有異。然此漸頓於受生時有相違失。由此應知。但唯是識於彼熏習功能。現時即便觀見種種相貌分明在心。斯為應理。又復縱於平田廣石藤蔓虛懸。寢臥於斯觀大境此亦非色。無質礙故。猶如受等。又此所許。於地水等是其色性體應質礙。若不許者。失對礙性復非無表。有不定過。由斯與彼道理同故。此之夢心有何奇異。營大功業不假外形。而能巧利構茲壯麗。或見崇墉九仞飛甍十丈。碧條[藿-隹+雔]蘼紅花璀璨。匠人極思亦未能凋。若言於他同斯難者。彼無此過。不假外色功力起故。但由種熟仗識為緣。即於此時意識便現。又未曾見有經論說於彼夢中生其別色。是故定知畏難巧說於己所宗。蓋其穴隙縱為方便。終亦不能令其夢中有別色起。是故理善成。處時定如夢。

身不定如鬼者。實是清河無外異境。然諸餓鬼悉皆同見膿滿而流。非唯一覩。然於此處實無片許膿血可得。何容得有溢岸而流。雖無實境決定屬一。理定不成。此即應知。觀色等心雖無外境不決定性。於身非有遮卻境無。即彼成立有境之因。有不定過。於無境處亦有多身。共觀不定。如何實無膿流之事。而諸餓鬼不別觀之。由其同業咸於此位。俱見膿流慳悋業熟同見此苦。由昔同業各熏自體。此時異熟皆並現前。彼多有情同見斯事。實無外境為恩益故。准其道理仁亦於斯共同造作。所有熏習成熟之時。便無別相色等相分從識而生。是故定知不由外境識方得起。豈非許此同一趣生。然非決定彼情同業。由現見有良家賤室貧富等異。如是便成見其色等。應有差別。同彼異類見成非等。故知斯類與彼不同。彼亦不由外境力故。生色等境然諸餓鬼雖同一趣。見亦差別。由業異相所見亦然。彼或有見大熱鐵團融煮迸灒。或時見有屎尿橫流非相似故。雖同人趣。薄福之人。金帶現時見為鐵鎖赫熱難近。或見是蛇吐其毒火。是故定知雖在人趣。亦非同見。若如是類無別見性。由其皆有同類之業。然由彼類有同分業生同分趣。復有別業各別而見。此二功能隨其力故。令彼諸人有同異見。彼以此義亦答餘言。有說別趣有情鬼傍生等。應非一處有不別見。由別作業異熟性故。此雖成趣業有差別。同觀之業還有不異即諸有情自相續中有其別異。業種隨故。彼任其緣各得生起。

有餘復言。諸餓鬼等同見事時。非無外境。由此器界是諸有情共增上業之所生故。要假現有河水澄流。方於此處見膿流等。由其薄福慳貪垢故。遂見如此不可愛事。若其彼類不見水者。即諸有情同增上力感得共果。理便闕失故。知此類有其實境。膿血等識要假其事此方有故。如於相續身邪倒執。執為我解由。無別事同見膿等。是故不定屬一身生者。此由不能善了所緣故有斯見要待心心所了前境相故。說為所緣。然非餓鬼見其流水。如何不見得作所緣。若以別相即於水處覩膿流者。何處得有如斯定判觀其本水。然於水相曾無片許為所觀察。但覩其相而為境界。有說由似相狀識許。此名為境。膿血之識無彼相故。方知不緣水等為境猶如軍覺亦非為因成所緣性有大過失。前已申述。然此外境。於所緣心曾無恩益。若但為因亦大過失。前已說故。又如所言。由共相業之所感故必須見者。此亦不然。未生失眼及以遠方不能觀故。生無色者亦應得見。若言非彼業力生者。轉向餘生亦應不見。若言後時是所須者。我亦同然如無色界趣餘生時。非無益故。然於餓鬼理亦同然。又復緣我所生邪見。即如次前所引道理。不緣色等有為之事。不緣彼相故如無為覺。是故定知自不曉了。必不令他能為解悟。然諸論文極分明故。如有頌云。

 縱使河流鬼不見  設有所見別為形
 明知彼皆由故業  業障瞳人壞明睛

境雖非有。由業過故而令眼見體。是現有。而不能見斯即自許。故所見物便有別形。由此應知。實無膿血便有妄見。有餘復言。然諸餓鬼由其非愛惡業力故。遂令其眼見如是相。雖同一時。餘有福類所不見物。此遂諦觀可厭之境。由此故知。諸餓鬼心緣其實境。今應問彼。為由眼根作斯妄見。雖無前境見非愛事。為當前境實有斯事。眼識依此生了別耶初且非理。許不愛境無妄心成故。若言此見由想差別實不相違前境空無。是所許故。其第二計如何彼境能現此形。若言由其惡業生者。如何一處眾多同類得共居耶。不許礙物此得共餘同一處故。如石與瓦許有同居。故知膿水體是別。方令同處見。是其應理。質礙性故。猶如樂等成非礙性。若言膿等是質礙性。不應一處可見如石。由此故知。一處見者。與理相違。若言聚物多有間隙。於彼空處共相涉入多者映餘。設令相似不可別見。猶如水乳遍皆合故。又極堅硬金剛石等。火分入中是相違故。又復定者業力眼藥所發眼根。決定能觀前境之事遠近麁細。不論可意及不可意。隨其力用悉能見之。應有誠說。由此不能作如是說。於彼隙中更相涉入。雖在一處除可念水見非愛膿。此則許有外境實事。餘人所觀曾無緣礙及其覩水應見餘形。鬼亦同然。俱瞻於水。如煮香油。咸皆共嗅。若言雖彼無別因緣但由其業不能於境水膿俱見。斯固是其暫違共許。非理愛膿。然仗自識一類同業自種熟時隨緣現前起諸相貌。斯之妙理何不信耶。又復更有諸防護者。容像可畏。懾膽摧心。拔利刀執羂索。見便驅逐不令得近。縱使此時遭其巨難。亦不能得強作分踈言。此生類由彼惡業為勝緣故雖復先無忽然而有。此即便成扶助。唯識共立真宗。由此道理識所現相固無違害。如是應知不定屬身雖無外境在識成就。

如夢有損用。雖無外境。理亦得成。由於夢內男女兩交。各以自根更互相觸。雖無外境觸而有作用成現流不淨。但是識相自與合會為其動作。此既如是。於餘亦然。惡毒刀兵霜雹傷害。雖無外境但依其識有毒刀等。何理不成此作用事。既無外境成共許故。寧容得有宗之過耶。彼定不能成作用者。此亦於其相離之處差別之觸。於識分上現斯相狀。便於自宗有不定過。然唯於識精流事成。復有說雲。憶如斯位諸有生類。於一切時不見有故。然此所述不能成因。有不定過。覺情於事作用亦成。流泄之因於識轉故。又復彼定不成作用之因。為當但據總相之識。言不能成。為識差別。此之初見即無同喻。由此所云識能為用。其增上識亦能生故。若第二計。其識能為所有作用。便與不能成事之因。有不定過。若爾何處得有如斯定事同無有境。或時有緣能為事用。非一切耶。功能別故。由彼諸緣功能各異。隨其功能而為作用。又復與汝執外境師。其理相似境既同有。何不諸事一切時成。是故應許。於別別事各有功能作用之時呈其異相。此即便同唯識者見。

有餘復言。理實不由觸著女形能生不淨。覺時亦爾。然由極重染愛現前。便致如斯流溢之相。由於夢有等無間緣差別力故。遂便引起非理作意。以此為因便見流泄。如於夢中雖無實境。能流不淨服毒嚴食觸女形等。身體煩疼根充足力生男女等。於其夢中事應成有。是故定知。如於夢泄無境有用。覺之如是雖用無境非為應理。雖無其境識用成者。若於覺時縱境非有。許是唯識作用得成。此即豈非善符唯識。無境論者有何不愛。若言別有如斯意趣。諸有觸等咸仗外事方成作用。但唯有識理不能成。如栴檀木磨作香泥用塗身體能除熱悶使得清涼。然此流泄但依識生。此還於理未為的當。依觸等境而有作用。非所許故。由非不許有外觸者。而欲令他依斯觸事作用起故。由此不應與他作用。便成非有之過也。由其成立唯有識者。但是事物所有作用差別。皆從識處生故。於此乍可作如斯難。既無外境。如何離識能有作用而成事耶。既有此徵。便申雅喻。由如夢內損害事成。此於唯識能有作用。並已如前頗具申述。若爾夢飡毒等。應成身病。此亦由其唯識有用。猶如於境而有定屬。還將後答用杜先疑。或復有時見其毒等。雖無實境而有作用。由見不被蛇之所螫。然有疑毒能令悶絕流汗心迷。若遭蛇螫亦於夢中由咒天等增上力故。遂令飽食氣力充強。又復聞乎。為求子息事隱床人。夢見有人共為交集便得其子。如何得知於彼夢內被毒等傷。是為非有。睡覺之後不覩見故。今此所論還同彼類。於現覺時將為實事。見毒藥等執為非謬。真智覺時便不見故。同彼夢中體非是實。然於夢中許實色者。彼亦獲斯非所愛事。毒等果用便成實有。若言無者。但有毒相毒等用無。此雲毒狀便成違害。許毒相等固成無益。於其識上藥體無故。是故定知。實無外境。但於覺心生其作用。猶如於夢覺亦同然。斯乃真成稱契道理。上來且隨如所說事。將別夢喻及別鬼等。如彼所陳四種之難。各為喻訖。今更復以[木*奈]洛迦喻。答彼諸難。其事善成。由極惡情極惡卒等有定處時不定皆見。咸不離識而有別形。並狗烏等所生墋害勐利之苦。隨捶栲事至受罪終。可將斯喻隨言難詰。凡諸釋答。如上應思。

復次理實無有極惡卒等。如所說事。有定不定。因何得生。然亦於彼起作用心。生此之因當時有用。獲得生故。即此所觀眾多相異。假藉功能。並由內心相續隨轉業力差別。而為正因。復更假於取等順緣。共相助故。隨事而起見等轉成。異熟等果悉皆顯現。由此雖無實有獄卒。然於彼中要藉相似自造惡業增上力故。共於此中見處定等。亦復於彼生作用心。此等即是於彼色等非外實有顯從識生。為明此義作斯成立。然由不待離識之境。是能遍故。出相違過。若觸等境是色自性。即是所立。若言但是實事定執謂立已成。由將出彼過失之言為方便故。應知即是顯己自宗成立之相。於中所立隨順之因。以夢等識為其喻故。即此執言。顯如斯義決定處時所有事體。當情顯現諸相貌故。如於夢內遍昧其心。既夢覺後分明之想覩色等時。實亦不緣非識之色。未必要須色等境現。然由同業異熟所感共受用時。於自相續不定屬一而生起故。猶如飢渴諸餓鬼輩。有同惡業見膿河等。或復如於極惡之處。皆見勐卒。於此宜應兩皆成立。如現見境有其作用而顯現故。如於夢中但唯識相。見與女人為交涉事。如獄卒等。皆共覩其苦害之事。並可述之。豈非要須極惡卒等成非有已方可將為能立之事。此既不成。便成無有。同喻之過。固無如是便成之失。由斯等物亦復將為有情。猶如無說。離於執受非受事故。然此亦非是執受事。猶如瓦木。亦如蟻封。由其不是有情數故。有何意故不許獄卒及狗烏等是有情數。然此同見有情形勢及有動搖。亦不假藉外緣力故。如餘薩埵。若爾斯乃便為諸因不成。此難非理。諸那洛迦所有動作不待外緣。彼那洛迦先罪惡業為任持者作搖動故。如木影舞同眾生相。

復由彼定不是有情。於五趣中所不攝故。猶如木石。由此故知。彼定不應同惡生類。如餘惡生生於此處。同受於此所有共苦。然彼不受此之苦故。彼趣有情所有共苦不同受故。如持鬘等非那洛迦。而諸惡生同受斯苦。由彼共業俱生此處。若異此者。生尚難得。況受害耶。雖有斯理。其獄卒等不受彼苦。不是共成。此非正說。彼生不受同害苦故。由非能害者還如彼害生。一種焦然同受於苦。若也轉計道為更互。共相害惱。故許彼生有時受苦。此亦非理。由其展轉相害之時。此是那洛迦。此是波羅者。此之行伍便為亡失。以其能害可有作用為緣由故。說為獄卒。如一既爾。餘亦應然。此則兩皆成獄卒性。即那洛迦體性不離。遂成乖失。由此非是獄卒性故。如三十三天。意欲顯說其那洛迦非被害者。若許更互。為害理齊。彼此相陵知己有力形量壯等更互相欺。不應生怖。設令見彼極大形軀。忖己驍勇便生勝想。如是知已寧容有怖。豈如那洛迦見於獄卒等。何況形量氣力不殊。見彼之時令興怯念。又復俱為獄典。形量是同。身力既齊。此無強弱。理應別有形量不等勇健墋列見便生怖。如是計時。那洛迦類正受苦時。見彼卒來便生大怖。憂火內發胸臆全燒。相續苦生形骸戰越。惡業生類受如斯惱。縱令善巧明智之徒。亦復未能總知其事。此之階位理固相違。由於世間亦見斯事。有生惡意懷鴆毒心。欲害於他令生怯畏。雖即在於極重可畏怖懼之處。被拘頓時。不同怯者。生其怖畏。然而彼類懷堅硬心多見有故。彼那洛迦受苦之類。多懷恐怖身若鎔銷。故此那洛迦非為能害者。由如屠所繫柱之獸。然此是彼生怖因故。非受彼苦。

成唯識寶生論卷第二


上篇:唯識二十論

下篇:攝大乘論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瑜伽部目錄

妙法蓮華經

妙法蓮華經弘傳序(唐終南山釋道宣述) 妙法蓮華經者...

正法念處經

正法念處經敘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萬殊,名蓋眾...

【註音版】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

(龍藏本)...

【註音版】普賢菩薩行願品

(根據印光大師校定本校對)...

王法正理論

王法正理論 彌勒菩薩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如佛世...

攝大乘論釋

攝大乘論釋序(十五卷成) 大唐桑門道基撰 攝大乘論者。...

顯揚聖教論

顯揚聖教論卷第一 無著菩薩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大乘法界無差

大乘法界無差別論 堅慧菩薩造 大唐于闐三藏提雲般若等...

佛說水沫所漂經

佛說水沫所漂經 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聞如是: 一...

釋淨土群疑論

釋淨土群疑論序 屯田員外郎平昌孟銑撰 虛空無際。天地...

佛說梵摩難國王經

佛說梵摩難國王經 失譯人名今附西晉錄 聞如是: 一時...

【註音版】慈悲藥師寶懺

慈悲藥師寶懺...

法鏡經

法鏡經序 夫心者,眾法之原、臧否之根,同出異名,禍...

【註音版】解深密經

解深密經...

道行般若經

道行般若經序 釋道安撰 大哉智度!萬聖資通,咸宗以成...

虛堂和尚語錄

虛堂和尚語錄卷第一 嘉興府興聖禪寺虛堂和尚語錄 參學...

【註音版】大品善生經

大品善生經...

【佛教詞典】法兄

(雜語)禪林之稱。受業於師為己先者,喚曰法兄。大集...

【佛教詞典】三種佈施

財施、法施、無畏施。財施是以財物作佈施;法施是說法...

修行人不要有諍訟勝負之心

有一天,目犍連的弟子和阿難的學僧在一起談話,二人相...

預防感冒十七字訣

感冒雖不算什麼大病,但不注意防治可能引發其他多種疾...

多聞佛法的重要

第一種,是我們要多聞佛法,聞思修三種智慧,聞法是非...

什麼樣的菩薩有資格稱作「樂行惠施」

云何菩薩樂行惠施?若諸菩薩於一切施都無慾樂。 什麼樣...

我們念佛為什麼不能感應

大乘佛法的一個觀念是這樣,諸位要知道,你要修圓頓止...

網上皈依是否如法

問: 有的寺院開通網上皈依,說是為了方便世間人。世...

聖嚴法師《尊重他人,和敬為先》

記得我小時候,有一次我哥哥從上海帶了一串香蕉回家。...

扮新娘

三十多年前,在我辦的佛學院裡,有一個比丘尼,四方臉...

學佛之人當具擇法眼

學佛之人,當具擇法眼。佛法,法法都好,然須知有自力...

守財狗

通常靜坐是為了訓練自己精神集中,洗滌習氣,每天若以...

念觀音聖號免命難

我們興隆寺一個居士。他在黃河以北一個工地上,給人家...

如何依止善知識

一、善知識的名義 善知識是佛教的專有名詞,一般是講知...

【視頻】《百喻經》聆志居士念誦

《百喻經》聆志居士念誦

【視頻】《佛說七佛經》聆志居士念誦

《佛說七佛經》聆志居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