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智度論卷第六十三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大智度論釋信謗品第四十一之餘(卷六十三)

聖者龍樹造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經】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應好攝身、口、意業,無受如是諸苦——或不見佛,或不聞法,或不親近僧,或生無佛世界中,或生人中墮貧窮家,或人不信受其言!」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以積集口業故,有是破法重罪耶?」

佛告須菩提:「以積集口業故,有是破法重罪。

「須菩提!是愚癡人在佛法中出家受戒,破深般若波羅蜜,毀呰不受。

「須菩提!若破般若波羅蜜,毀呰般若波羅蜜,則為破十方諸佛一切智;一切智破故,則為破佛寶,破佛寶故破法寶,破法寶故破僧寶;破三寶故,則破世間正見;破世間正見故,則為破四念處,乃至破一切種智法;破一切種智法故,則得無量無邊阿僧祇罪;得無量無邊阿僧祇罪已,則受無量無邊阿僧祇憂苦。」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是愚癡人毀呰破壞深般若波羅蜜,有幾因緣?」

佛告須菩提:「有四因緣,是愚癡人毀呰破是深般若波羅蜜。」

須菩提言:「世尊!何等四?」

「是愚癡人為魔所使故,欲毀呰破壞深般若波羅蜜,是名初因緣。

「是愚癡人不信深法,不信不解,心不得清淨,是第二因緣故,是愚癡人欲毀呰破壞深般若波羅蜜。

「是愚癡人與惡知識相隨,心沒懈怠,堅著五受眾,是第三因緣故,是愚癡人欲毀呰破壞深般若波羅蜜。

「是愚癡人多行瞋恚,自高輕人,是第四因緣故,是愚癡人欲毀呰破壞深般若波羅蜜。

「須菩提!以是四因緣故,是愚癡人欲毀呰破壞深般若波羅蜜。」

【論】

問曰:

口業是破法,何以言「攝身口意業」?

答曰:

意業是口業之本,若欲攝口業,先攝意業。意業攝故,身口業亦善;身口業善,意業亦善。

是中須菩提自說因緣:「莫受是諸苦——或不見佛」等。

世間人以身業為重、口業為輕,是故須菩提問:「但以口業得如是罪耶?」

佛可其意,示言:是愚癡人自無急事,又無使作者,亦無所得,而自以舌故,作如是罪,是為大狂!

是狂人未來世,在我法中出家——「出家」者五眾,「受戒」者有七眾。

是聲聞人,著聲聞法。佛法過五百歲後,各各分別有五部。從是已來,以求諸法決定相故,自執其法,不知佛為解脫故說法,而堅著語言故,聞說般若諸法畢竟空,如刀傷心!皆言:「決定之法,今云何言無?」於般若波羅蜜無得無著相中,作得作著相故,毀呰破壞,言非佛教。

佛憐愍眾生故,為說是道、非道;今般若中,是道、非道盡為一相,所謂無相。是故先生疑,後定心於空法生邪見;邪見得力故,於大眾中處處毀壞般若波羅蜜;毀壞般若波羅蜜故,則破十方三世諸佛一切智等諸佛功德;破佛功德故,即破三寶;三寶破故,則破世間樂因緣,所謂世間正見;若破世間正見,則破出世間樂因緣——出世間正見,所謂四念處,乃至一切種智。

是法名為無量無邊福德因緣,破是法故,得無量無邊罪;得無量無邊罪故,受無量無邊憂愁苦惱。

問曰:

先以說破法因緣,所謂愛著法等,須菩提何以更問?

答曰:

先論中說,今經中說;先不遍說,今遍廣說。

所謂四因緣:

「是人為魔所使」:若魔若魔人來入其心中,轉其身口,令破般若波羅蜜。如阿難,佛三問閻浮提樂,壽命亦樂,魔入身故,三不答佛。阿難得初道,猶為魔嬈,何況凡人?

復次,魔有四種:五眾魔、煩惱魔、死魔、自在天子魔。四魔中多煩惱魔、自在天子魔故,令不信般若,自貪著法、憎嫉他法,愚癡顛倒故,能破般若波羅蜜。

有人言:初因緣,煩惱魔;後第四,自在天子魔。是二種魔所使,故名為「魔所使」。

堅著邪見、貪愛自法、慧根鈍故,不識佛意,不信不受甚深般若故破。

有人利根堪信,魔又不來,但隨惡師教故,破般若。

有人雖屬惡知識,諸結使薄,故勤精進,能信般若波羅蜜。

是故二事和合為一,亦屬惡知識,亦深著五眾、結使厚、生懈怠心,是故不信般若。

是人世世多集瞋恚,成其性——瞋相者是不信相,是人剛強自高,輕賤說法人:「我智德如是,尚不能解,況汝愚賤而能知之?」以是瞋恚、憍慢多故,破般若波羅蜜。

【經】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是般若波羅蜜,不勤精進、種不善根、惡友相得人,難信難解!」

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是深般若波羅蜜,不勤精進、種不善根、惡友相得人,難信難解!」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是般若波羅蜜,云何甚深、難信難解?」

「須菩提!色不縛不解,何以故?無所有性是色;受、想、行、識不縛不解,何以故?無所有性是受、想、行、識。檀波羅蜜不縛不解,何以故?無所有性是檀波羅蜜;尸羅波羅蜜不縛不解,何以故?無所有性是尸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不縛不解,何以故?無所有性是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不縛不解,何以故?無所有性是毘梨耶波羅蜜;禪波羅蜜不縛不解,何以故?無所有性是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不縛不解,何以故?無所有性是般若波羅蜜。須菩提!內空不縛不解,何以故?無所有性是內空;乃至無法有法空不縛不解,何以故?無所有性是無法有法空。四念處不縛不解,何以故?無所有性是四念處;乃至一切智,一切種智不縛不解,何以故?無所有性是一切種智。

「須菩提!色本際不縛不解,何以故?本際無所有性是色;受、想、行,識,乃至一切種智本際,不縛不解,何以故?本際無所有性是一切種智。

「須菩提!色後際不縛不解,何以故?後際無所有性是色;受、想、行、識,乃至一切種智後際,不縛不解,何以故?後際無所有性是一切種智。

「須菩提!現在色不縛不解,何以故?現在無所有性是色;受、想、行、識,乃至現在一切種智,不縛不解,何以故?現在無所有性是一切種智。」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是般若波羅蜜,不勤精進、不種善根、惡友相得、懈怠、少進、喜忘、無巧便慧,如此之人,實難信難解!」

「如是!如是!須菩提!是般若波羅蜜,不勤精進、不種善根、惡友相得,係屬於魔,懈怠、少進、喜忘、無巧便慧,如此之人,實難信難解。

「何以故?色淨果亦淨;受、想、行、識淨果亦淨;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淨果亦淨。

「復次,須菩提!色淨故,即般若波羅蜜淨;般若波羅蜜淨即色淨。受、想、行、識淨故,即般若波羅蜜淨;般若波羅蜜淨,即受、想、行、識淨。乃至一切種智淨,即般若波羅蜜淨;般若波羅蜜淨,即一切種智淨。色淨、般若波羅蜜淨,無二無別,無斷無壞;乃至一切種智淨、般若波羅蜜淨,無二無別,無斷無壞。

「復次,須菩提!不二淨故色淨,不二淨故乃至一切種智淨。

「何以故?是不二淨、色淨乃至一切種智淨,無二無別故。

「我淨、眾生淨,乃至知者、見者淨故,色淨,受、想、行、識淨,乃至一切種智淨。色淨乃至一切種智淨故,我、眾生乃至知者、見者淨。何以故?我、眾生乃至知者、見者淨,色淨乃至一切種智淨,不二不別,無斷無壞。」

【論】

釋曰: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是般若波羅蜜甚深故,懈怠、隨惡知識、種不善根故,難信。」與上相違,名為信般若波羅蜜。

佛可其言。

須菩提更問:「是般若波羅蜜,云何甚深故難信?」

佛答:「色等諸法無縛無解。」

三毒是「縛」,三解脫門是「解」。是三毒等諸煩惱,虛誑不實,從和合因緣生,無自性故「無縛」,無縛故「無解」;破是三毒故,三解脫門亦空。

復次,取相著法、顛倒一切煩惱等,是「縛」。縛法若實定有自性者,則不可解;若實定有,誰能破者?若破即墮斷滅中。若取相、顛倒等諸煩惱虛誑不實,亦無所斷。

復次,一切心心數法,憶想分別、取相,皆縛在緣中。若入諸法實相中,知皆是虛誑,如上品中說:「心清淨相者,即是非心相。」

是縛空故,解亦空,如是等種種因緣故,「色等諸法不縛不解」。

此中佛自說因緣:「色等諸法,有為作法,從因緣和合生故,無有定性故,說無所有性是色等諸法。」

復次,「色等諸法,三世中不縛不解」;如破三世中說。

是時,須菩提知般若波羅蜜非甚深、非不甚深,如後品中說:「若謂般若波羅蜜甚深,則遠離般若波羅蜜。」以是故白佛言:「世尊!惡人以般若波羅蜜甚深難解,非謂善人。」

惡人者,不與般若相應,不一心勤精進;不種解般若波羅蜜善根;隨破壞般若惡師;懈怠者,著世間樂,不願出世間;如此人若有精進,少不足言;諸煩惱亂心,故喜忘;善不善法相不破,憍慢不除,邪見戲論故,求諸法實相,不知分別諸法相好丑,是名無巧便慧。有如是等惡法故,是人難解甚深般若。

佛可其意,言:「如是!如是!」

問曰:

須菩提說中,無有魔事,佛說中何以益魔事?

答曰:

須菩提直說內外因緣不具足,佛今具足說故,言:「是人為魔所使」。

佛更欲說甚深難解相,告須菩提:「色等諸法淨故果亦淨。」

四念處是色等諸法果,何以故?觀色等諸法不淨、無常等,即得身念處。餘念如上說。

是中四念處性無漏,斷煩惱,為涅槃,故清淨;見果淨故,知因亦淨。

問曰:

先說觀色不淨、無常等,得身念處,云何言「果淨故知因亦淨」?

答曰:

不淨觀是初入門,非實觀,是故不入十六聖行。是十六行中,觀無常、苦、空、無我,不觀不淨。

淨顛倒故生淫欲,破淨故言「不淨」,非是實;是故不淨不入十六聖行,但是得解觀。

是般若中不觀常、不觀無常,不觀淨、不觀不淨等;常無常、淨不淨、空實等諸觀滅、戲論滅,是色實相;色實相淨,故果亦淨。

復次,佛此中自說因緣:「般若波羅蜜如虛空,畢竟淨,無所染污,是般若波羅蜜。」

觀色等諸法實相,不生不滅,行六波羅蜜、修四念處等,如是可得般若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三種因緣:正觀、正行、正修。

是故言:般若波羅蜜淨故,色等諸法淨;色等諸法淨故,般若波羅蜜淨。所以者何?色等諸法、般若波羅蜜,實相中無二無別;不異不別、不離不散故,「不斷不壞」。

復次,如我法,乃至十方三世中求不可得,於五眾中但有假名;眾生乃至知者、見者,亦如是。

如我,空、無所有、清淨故;一切法亦如是。

【經】

「復次,須菩提!淫淨故色淨乃至一切種智淨。何以故?淫淨、色淨乃至一切種智淨,不二不別。瞋、癡淨故色淨乃至一切種智淨。何以故?瞋癡淨、色淨乃至一切種智淨,不二不別。

「復次,須菩提!無明淨故諸行淨,諸行淨故識淨,識淨故名色淨,名色淨故六入淨,六入淨故觸淨,觸淨故受淨,受淨故愛淨,愛淨故取淨,取淨故有淨,有淨故生淨,生淨故老死淨;老死淨故,般若波羅蜜淨,般若波羅蜜淨故,乃至檀波羅蜜淨;檀波羅蜜淨故,內空淨,內空淨故,乃至無法有法空淨;無法有法空淨故,四念處淨,四念處淨故,乃至一切智淨;一切智淨故,一切種智淨。何以故?是一切智淨、一切種智淨,不二不別,無斷無壞。

「復次,須菩提!般若波羅蜜淨故色淨,乃至般若波羅蜜淨故一切智淨,是般若波羅蜜淨、一切智淨,不二不別故。須菩提!禪波羅蜜淨故乃至一切智淨;毘梨耶波羅蜜、羼提波羅蜜、尸羅波羅蜜、檀波羅蜜淨故,乃至一切智淨;內空淨故,乃至一切智淨;四念處淨故,乃至一切智淨。

「復次,須菩提!一切智淨故,乃至般若波羅蜜淨。」如是一一如先說。

「復次,須菩提!有為淨故無為淨,何以故?有為淨、無為淨,不二不別,無斷無壞故。

「復次,須菩提!過去淨故,未來、現在淨;未來淨故,過去、現在淨;現在淨故,過去、未來淨。何以故?現在淨、過去、未來淨,不二不別,無斷無壞故。」

【論】

問曰:

佛說三毒是垢穢不淨,此中云何言「淫欲等淨故色等亦淨」?

答曰:

佛說三毒實性清淨故,色等諸法亦清淨;三毒淨、色等淨故,不二不別。

欲廣說三毒清淨及三毒清淨果報因緣故,說「無明淨故諸行亦淨」。

「無明淨」者,所謂無明畢竟空;如破無明十喻中說。

從十二因緣乃至一切種智,亦如是。

是故色等、無明等諸法清淨故,般若波羅蜜清淨;般若波羅蜜清淨故,諸菩薩所行法,所謂禪波羅蜜,乃至一切種智皆清淨。禪波羅蜜等諸法,亦如是。

復次,用十八空故,色等乃至一切種智空;乃至一切種智空故,十八空亦空。一切種智不離十八空,十八空不離一切種智,是故言「不二不別」。

「空」者即是「清淨」。今色乃至一切種智,一法為首,餘法各各為首,展轉皆清淨。

復次,諸法多無量故,略說有為、無為。有為法實相,即是無為法。

知淨行者,於諸法中,求常、樂、我、淨不可得。若不可得,是為實知有為法;實知不可得,即是無為法,是故說「有為法淨故無為法清淨」。

復次,因有為法故知無為法;聖人得是無為法,說有為法相,是故說「有為法清淨故無為法清淨,無為法清淨故有為法清淨」。

有為法在三世中,故說「過去世清淨故,未來世亦清淨;未來世清淨故,過去世亦清淨」。所以者何?如過去世破壞散滅無所有故空,未來世未生未有故空;二世無故,現在亦無。何以故?有先有後,知有現在。

復次,有為法念念生滅,故無住時;住時無故,無現在世;三世空故,有為法空;有為法空故,無為法空。「空」即是「畢竟清淨」,不破不壞,無戲論,如虛空。

如是般若波羅蜜畢竟清淨,三世諸佛法藏;破是能宣示實相般若言說文字故,墮地獄。

問曰:

若不信般若墮地獄,信者得作佛。

若有五逆罪、破戒、邪見、懈怠之人,信是般若,是人得成佛不?

復有持戒、精進者,而不信般若,是云何墮地獄?

答曰:

破般若有二種:

一者、佛口所說,弟子誦習,書作經卷,愚人謗言:「非是佛說,是魔若魔民所作,亦是斷滅邪見人手筆,莊嚴口力者說。」

或言:「雖是佛說,其中處處餘人增益。」

或有人著心分別,取相說般若波羅蜜,口說空法而心著有。

初破者,墮大地獄,不得聖人說般若意故。

第二、破著心論議者,是不名為破般若。

如調達出佛身血,祇域亦出佛身血;雖同一名出血,心異故,一人得罪,一人得福。如畫作佛像,一人以像不好故破,一人以噁心故破;以心不同故,一人得福,一人得罪。破般若波羅蜜者,亦如是。

復次,或有人破般若,雖不瞋、不輕佛,自用心憶想分別:「是甚深法,一切智人所說,應有深妙法,云何言都空?」佛以無著心,為度眾生故說法;是人以著心取相故,起口業毀呰,破壞般若;能起身業,手麾非撥,指毀令去。

與二種不信相違,故名二種信:

一者、知般若實義信,得如說果報;二者、信經卷言語文字,得功德少。

邪見罪重故,雖持戒等身口業好,皆隨邪見噁心。如佛自說喻譬:「如種苦種,雖復四大所成,皆作苦味」;邪見人亦如是,雖持戒、精進,皆成惡法。與此相違,名為正見。

五逆罪人,惡罪常覆,心疑今世、後世業果,何況能信甚深般若?雖復書經卷供養,望免惡罪,去般若大遠。或有遇善知識,先世精進、福德、利智第一,信般若波羅蜜,清淨因緣,能得如所說果報。如阿闍世王殺父之罪,蒙佛、文殊師利善知識故,除其重罪,得如所說般若果報,受無上道記。

◎大智度論釋嘆淨品第四十二

【經】

爾時,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是淨甚深!」

佛言:「畢竟淨故。」

舍利弗言:「何法淨故,是淨甚深?」

佛言:「色淨故,是淨甚深,受、想、行、識淨故;四念處淨故,乃至八聖道分淨故;佛十力淨故,乃至十八不共法淨故;菩薩淨故、佛淨故,一切智、一切種智淨故,是淨甚深。」

「世尊!是淨明!」

佛言:「畢竟淨故。」

舍利弗言:「何法淨故,是淨明?」

佛言:「般若波羅蜜淨故是淨明;乃至檀波羅蜜淨故是淨明;四念處乃至一切智淨故是淨明。」

「世尊!是淨不相續!」

佛言:「畢竟淨故。」

舍利弗言:「何法不相續故,是淨不相續?」

佛言:「色不去不相續故,是淨不相續;乃至一切種智不去不相續故,是淨不相續。」

「世尊!是淨無垢!」

佛言:「畢竟淨故。」

舍利弗言:「何法無垢故,是淨無垢?」

佛言:「色性常淨故,是淨無垢;乃至一切種智性常淨故,是淨無垢。」

「世尊!是淨無得無著!」

佛言:「畢竟淨故。」

舍利弗言:「何法無得無著故,是淨無得無著?」

佛言:「色無得無著故,是淨無得無著;乃至一切種智無得無著故,是淨無得無著。」

「世尊!是淨無生!」

佛言:「畢竟淨故。」舍利弗言:「何法無生故,是淨無生?」佛言:「色無生故,是淨無生;乃至一切種智無生故,是淨無生。」

「世尊!是淨不生欲界中!」

佛言:「畢竟淨故。」

舍利弗言:「云何是淨不生欲界中?」

佛言:「欲界性不可得故,是淨不生欲界中。」

「世尊!是淨不生色界中!」

佛言:「畢竟淨故。」

舍利弗言:「云何是淨不生色界中?」

佛言:「色界性不可得故,是淨不生色界中。」

「世尊!是淨不生無色界中!」

佛言:「畢竟淨故。」

舍利弗言:「云何是淨不生無色界中?」

佛言:「無色界性不可得故,是淨不生無色界中。」

「世尊!是淨無知!」

佛言:「畢竟淨故。」

舍利弗言:「云何是淨無知?」

佛言:「諸法鈍故,是淨無知。」

「世尊!色無知,是淨淨!」

佛言:「畢竟淨故。」

舍利弗言:「云何色無知是淨淨?」

佛言:「色自性空故,色無知是淨淨。」

「世尊!受、想、行、識無知是淨淨!」

佛言:「畢竟淨故。」

舍利弗言:「云何受、想、行、識無知是淨淨?」

佛言:「受、想、行、識自性空故,無知是淨淨。」

「世尊!一切法淨故,是淨淨!」

佛言:「畢竟淨故。」

舍利弗言:「云何一切法淨故,是淨淨?」

佛言:「一切法不可得故,一切法淨是淨淨。」

「世尊!是般若波羅蜜,於薩婆若無益無損!」

佛言:「畢竟淨故。」

舍利弗言:「云何般若波羅蜜,於薩婆若無益無損?」

佛言:「法常住相故,般若波羅蜜於薩婆若無益無損。」

「世尊!是般若波羅蜜淨,於諸法無所受!」

佛言:「畢竟淨故。」

舍利弗言:「云何般若波羅蜜淨,於諸法無所受?」佛言:「法性不動故,是般若波羅蜜淨,於諸法無所受。」

【論】

釋曰:

「是淨甚深」者,「淨」有二種:一者、智慧淨,二者、所緣法淨。

此二事相待,離智淨無緣淨,離緣淨無智淨。所以者何?一切心心數法從緣生,若無緣則智不生。譬如無薪,火無所然;以有智故,知緣為淨,無智則不知緣淨。此中智淨、緣淨相待,世間常法。

是中說:離智離緣,諸法實相,本自清淨。為心、心數法所緣,則污染不清淨;譬如百種美食,與毒同器,則不可食。

諸法實相常淨,非佛所作,非菩薩、辟支佛、聲聞、一切凡夫所作,有佛、無佛常住不壞相。在顛倒虛誑法及果報中,則污染不淨。

是「清淨」有種種名字,或名「如」、「法性」、「實際」,或名「般若波羅蜜」,或名「道」,或名「無生無滅」,「空」、「無相」、「無作」,「無知無得」,或名「畢竟空」等,如是等無量無邊名字。

舍利弗觀是般若波羅蜜相,雖不可見、不可聞、不可說、不可破壞,而誹謗得無量罪;信受正行,則得無上果報。

舍利弗發希有歡喜心,而白佛言:「世尊!是淨甚深!」

佛答:「汝所見者以為希有,實相中復過汝所見。一切法中,畢竟淨、無所著,乃至淨體亦不著,是名畢竟清淨。」

復次,清淨主,所謂十方三世諸佛;諸佛亦不著是清淨,是故言「畢竟清淨故」。

是清淨般若波羅蜜,能令一切賢聖無邊苦盡,有是大利益,而亦不著是般若波羅蜜。

如是有無量因緣「畢竟清淨」,是淨甚深。

舍利弗問:「何法畢竟清淨故,是淨甚深?」

佛答:「色等諸法清淨故,是淨甚深。」

所以者何?色等諸法,本末因果清淨故,是淨甚深。如上品中說:菩薩於色等法中,觀行斷故,得如是清淨,以是故名「色等清淨」。

是淨能破一切法中戲論、無明,能與畢竟空、智慧光明,是故言「淨明」。

行檀波羅蜜等諸菩薩妙法故,得是「淨明」。

是淨能與有餘涅槃故,言是「淨明」。

今與無餘涅槃故,言「是淨不相續」。

先以空等三三昧舍諸善法,後壽命自然盡故,色等五眾不去亦不相續,故「淨不相續」。

以百八諸煩惱,不能遮覆污染淨故,言「淨無垢」。

行如是諸法實相不二道,從苦法忍乃至十五心,是名「得」;第十六心,得沙門果,是名「著」。

「著」者,著不墮落,「得」之別名也。

復次,行六波羅蜜,乃至生柔順忍,是名「得」;能生無生法忍,入菩薩位,是名「著」。

是清淨法中,用無所得心,無此二事,故名「無得無著」。

行如是法,知一切法畢竟空,畢竟空故不取相,不取相故不起不作三種業;不作業故,一切世間無生。

「世間」,所謂三界。

此中二因緣故「不生」:一者、三種生業不起故;二者、三界自性不可得故。

此中佛總說因緣,所謂「三界自性空」,是故說「三界色等諸法自性不可得」。

是淨無知,諸法鈍故,如上品中說。

一切諸法性常不生,不生故不可得,不可得故畢竟清淨。

舍利弗得聲聞波羅蜜,佛為一切智人,是二人問答故,諸菩薩貪著是般若波羅蜜;是故舍利弗欲斷其貪著,故說言:「世尊!般若波羅蜜雖有如是功德,畢竟清淨故,於薩婆若亦無益無損。」

如夢如幻中,雖有得失,亦無益無損;如虛空畢竟清淨無所有,亦因是虛空有所成濟,亦不得言空有所作,亦不得言空無所益。

檀波羅蜜因般若波羅蜜有所作,是故言「般若波羅蜜無益無損」。

般若波羅蜜觀一切法有失,不淨,無常、苦、空、無我,不生不滅,非不生非不滅等,種種因緣,讚歎滅諸觀戲論,斷語言道,是故說「般若波羅蜜清淨,於諸法無所受」。

滅諸觀戲論,斷語言道,即是入法性相,是故此中說「法性不動故」。

【經】

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我淨故,色淨。」

佛言:「畢竟淨故。」

須菩提言:「以何因緣我淨故色淨畢竟淨?」

佛言:「我無所有故,色無所有畢竟淨。」

「世尊!我淨故,受、想、行、識淨。」

佛言:「畢竟淨故。」

須菩提言:「何因緣故,我淨故,受、想、行、識淨畢竟淨?」

佛言:「我無所有故,受、想、行、識無所有畢竟淨。」

「世尊!我淨故檀波羅蜜淨,我淨故尸羅波羅蜜淨,我淨故羼提波羅蜜淨,我淨故毘梨耶波羅蜜淨,我淨故禪波羅蜜淨。世尊!我淨故般若波羅蜜淨。世尊!我淨故四念處淨。世尊!我淨故乃至八聖道分淨。世尊!我淨故佛十力淨。世尊!我淨故乃至十八不共法淨。」

佛言:「畢竟淨故。」

須菩提言:「何因緣故,我淨檀波羅蜜淨,我淨乃至十八不共法淨?」

佛言:「我無所有故,檀波羅蜜無所有淨,乃至十八不共法無所有故淨。」

「世尊!我淨故須陀洹果淨,我淨故斯陀含果淨,我淨故阿那含果淨,我淨故阿羅漢果淨,我淨故辟支佛道淨,我淨故佛道淨。」

佛言:「畢竟淨。」

須菩提言:「何因緣故,我淨須陀洹果淨、斯陀含果淨、阿那含果淨、阿羅漢果淨、辟支佛道淨、佛道淨?」

佛言:「自相空故。」

「世尊!我淨故一切智淨。」

佛言:「畢竟淨故。」

須菩提言:「何因緣故,我淨故一切智淨?」

佛言:「無相無念故。」

「世尊!以二淨故無得無著。」

佛言:「畢竟淨。」

須菩提言:「何因緣故,以二淨故無得無著是畢竟淨?」

佛言:「無垢無淨故。」

「世尊!我無邊故色淨,受、想、行、識淨。」

佛言:「畢竟淨。」

須菩提言:「何因緣故,我無邊故色淨,受、想、行、識淨?」

佛言:「畢竟空、無始空故。」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菩薩摩訶薩能如是知,是名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

佛言:「畢竟淨故。」

須菩提言:「何因緣故,菩薩摩訶薩能如是知,是名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

佛言:「知道種故。」

「世尊!若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以方便力故,作是念:『色不知色,受、想、行、識不知識。過去法不知過去法,未來法不知未來法,現在法不知現在法。』」

佛言:「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以方便力故,不作是念:『我施,與彼人;我持戒,如是持戒;我修忍,如是修忍;我精進,如是精進;我入禪,如是入禪;我修智慧,如是修智慧;我得福德,如是得福德;我當入菩薩法位中;我當淨佛世界,成就眾生,當得一切種智。』

「須菩提!是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以方便力故,無諸憶想分別,內空、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第一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無始空、散空、性空、諸法空、自相空故。

「須菩提!是名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方便力故無所礙。」

【論】

釋曰:

佛初命須菩提說般若,有所說,不應求其因緣;若餘人所說者,當求因緣。

舍利弗已問清淨相,佛作證;今須菩提說清淨相,佛亦為證。

「我淨故五眾淨」者,如我畢竟無所有、不可得,五眾亦如是,畢竟空即是我清淨。

五眾清淨解,我空易解;五眾空難,是故以易解喻難解。

六波羅蜜乃至十八不共法、須陀洹果乃至佛道亦如是,我淨故,是法亦淨。

問曰:

上言「我無所有故,色乃至十八不共法亦無所有」,今何以說「須陀洹果乃至佛道自相空」?

答曰:

我從和合因緣假名生,於無我中有我顛倒,是故說「我虛妄無所有」。

以五眾著處因緣故,「無所有」;檀波羅蜜等諸法雖善,是有為作法,菩薩所著故,言「無所有」。

須陀洹果等是無為法,無為法自相空,所謂無生無滅、無住異故,是故不說「無所有」,但言「自相空」。

復次,有為法中邪行多故,說「無所有」;無為法中,無生無滅,無邪行,故說「自相空」。

「我淨,一切種智淨」者,以菩薩深著故無相、無念。

「無相」者,是無相三昧。

「無念」者,於無相三昧亦不念。

今須菩提知般若波羅蜜真清淨,故白佛:「用二淨故無得無著。」

清淨有二種:一者、用二法清淨;二者、用不二法清淨。

「二法清淨」,是「名字清淨」;「用不二法清淨」者,是「真清淨」。

佛言:「諸法畢竟空相。」

「云何以二法清淨,有得有著?」

此中說因緣,所謂「一切法無垢無淨。」二清淨中,分別是垢、是淨。

「我無邊故五眾清淨」者,如我空,空故無邊;五眾亦如是。

問曰:

常言「畢竟清淨故」,今何以言「畢竟空」、「無始空」?

答曰:

「畢竟空」即是「畢竟清淨」;以人畏空,故言「清淨」。

此中說我無邊,我即眾生,眾生空,何以故?無始空故。

說曰:「能如是知,是名般若」者,能以眾生空、法空,以一切法畢竟空,是名般若波羅蜜;般若波羅蜜,即是畢竟清淨。

佛常答「畢竟空」,是故問:若畢竟空,云何言「菩薩能如是知,是名菩薩般若」?(難畢竟空也,以畢竟空無知故。)

佛言:「知道種故。」

菩薩雖知一切法畢竟空,欲令眾生得此畢竟空,遠離著心。畢竟空,但為破著心故說,非是實空(「畢竟空」,即是答「道種智」)。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行般若者作是念:色不知色等。」佛意般若無定相,但以道種智故分別說,令菩薩行般若有方便故,法雖畢竟空,亦如是知色、不知色法等。觀一切法畢竟空,唯有能觀智慧在,不應畢竟空,以引導眾生著心令入畢竟空。

佛答:若菩薩行般若有方便,能觀外法畢竟空,色不知色等;內自觀內心,亦如是方便力故,若行檀時,不作是念:「我施與彼,彼是受施。」

「須菩提!色不知色等」者,一切法空故不相知,不相知故無所作,破二事,所謂受者、所施物(此二事,皆是外也);今破與者乃至我修一切種智,亦如是。

此中說因緣:「菩薩行般若,方便故無如是分別。」

以內空故乃至自相空,是十三空破諸法盡,後五種空總相說,是名「菩薩無所礙」。

「無所礙」者,以是諸空於一切法無所礙。

大智度論卷第六十三

 

上篇:大智度論

下篇:金剛般若論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釋經論部目錄

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佛在舍衛國祇洹阿難邠坻阿藍。時佛傷哀諸所有生死之類...

【註音版】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弘化社32分本)...

【註音版】佛說盂蘭盆經

佛說盂蘭盆經...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與大比...

大智度論

大智度論卷第一 大智度論卷第二 大智度論卷第三 大智...

轉法輪經憂波提舍

轉法輪經憂波提舍翻譯之記 轉法輪經。如來初說。憂波...

四阿鋡暮抄解

四阿鋡暮抄序 阿鋡暮者,秦言趣無也。阿難既出十二部...

十住毗婆沙論

十住毘婆沙論卷第一 聖者龍樹造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

清珠集

清珠集 古靈山普光寺淨願社主釋幻空堂 治兆 輯 自己...

正法華經

正法華經卷第一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光瑞品第一...

【註音版】金光明經流水長者子品

金光明經流水長者子品...

六妙法門

六妙法門 天台大師於都下瓦官寺略出此法門 六妙門者。...

佛說文殊師利巡行經

佛說文殊師利巡行經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譯 如是我聞...

金光明懺齋天儀規

一、淨壇: 1、唱誦 瑤天玉露。覺海金波。大千沙界灑...

佛說鴦崛髻經

佛說鴦崛髻經 西晉沙門法炬譯 聞如是: 一時,婆伽婆...

佛說六道伽陀經

佛說六道伽陀經 西天中印度摩伽陀國那爛陀寺三藏傳教...

念佛三昧寶王論

念佛三昧寶王論卷上(並序) 唐紫閣山草堂寺沙門飛錫撰...

【佛教詞典】知淨語

(術語)比丘有淨語,猶如忌詞。如比丘要草木時,謂斫...

【佛教詞典】莫呼洛迦

【莫呼洛迦】 p1038 無性釋十卷十一頁云:莫呼洛迦者:...

佛教是逃避現實的避世宗教嗎

曾經有一個去過非洲的人問我,佛教是否是逃避現實的避...

聖嚴法師《方向感》

建立生命的方向感是我這幾年所積極提倡的一個觀念,我...

攝受二乘人回歸淨土

化導二乘執空不修淨土者,良以乍得我空,即生耽滯,聞...

放下屠刀就真的能立地成佛了嗎

在日常生活和影視劇作品中,我們經常會聽到一句話放下...

擇正業而活命

第一是選擇遠離殺業的事業。 遠離殺業,就是不殺生,不...

貪著名聞利養,世世隨業流轉受生死苦

往昔無數劫時,有一人行大佈施,供養外道梵志無數千人...

磨煉心志二十四字

磨煉心志二十四字,離苦得樂超越生死: 別不平、莫抱怨...

12條小故事

1、父子二人經過五星級飯店門口,看到一輛十分豪華的...

一心念佛就能具足六度全體功德

得波羅蜜者,諸菩薩眾,有恆沙劫中,修六度萬行,未能...

這樣算是厭離娑婆的表現嗎

問: 弟子今年三十歲,因患有心理疾病,經濟條件可以...

昌臻法師《地藏經的主要精神和基本內容》

各位法師,各位居士同修: 今天下午想講的問題是《地...

生老病死時如何放下心身

問: 生老病死有很多痛苦,我們應如何放下心身。 答:...

【視頻】《佛說無量壽經》鄒衛居士讀誦

《佛說無量壽經》鄒衛居士讀誦

【視頻】佛說證契大乘經(聆志居士讀誦)

佛說證契大乘經(聆志居士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