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存心與擇法

太虛大師  2013/09/24  大字體  護眼色

存心與擇法

一、存心

即普通一般人所謂存心好壞的存心。明顯的說,就是各人的精神重心力,注意在什麼地方。依佛理來講,凡人以自私自利為出發點而去作事,謀構成個己的榮譽利益為前提,置公共的幸福於脖後,則無論做什麼好事、壞事,或施舍、結緣、修橋、補路等,都為這自私自利的心所籠罩、所驅使。以謀個己的利益幸福為目的,這叫做凡夫心。世界上有了這凡夫心,到極壞的時候,就演成槍林彈雨、血肉橫飛的種種爭鬥的慘劇,造出種種不堪設想的痛苦;所以、在佛法中是不取此凡夫心的。還有一種比較前自私自利而造成種種苦惱的凡夫心稍進一步的,就是佛法中所謂小乘心。因為、凡夫完全自私自利,故盲目的造種種業因,致招生死等種種苦果;而小乘是因感覺到世間生死等痛苦,欲脫離了這些苦痛的關係,因之個己不造惡而習善,自修以自度,獲得個人的解脫自在。

故凡夫是因造業而墜苦,小乘是由不造業而得解脫,較為超勝一層。可是其所站的立場,亦不出為求個人得解脫的自利,故在佛法中名為小乘心。前說的兩重心,凡夫固然是自私自利;而小乘求個人的解脫,亦以個人的自利為前提而出發,同是一種不完善的存心。還有一種超越前二種以上,凡所作為,都以利益他人為前提。遇有公眾福利的事業,甚至奮不顧身,雖犧牲個己生命亦不足惜,真所謂損己利他,這在佛教叫做大乘心。就是大乘菩薩積極的存心,完全把自己忘了,置諸度外,只管謀公共的利益,大家的幸福,亦即是佛心。所以這大乘心是值得我們人人學習的,大家應當學習的!我們能學習了此種存心,──即把各人的精神的重心力專注在一處,所謂「精誠所到,金石為開」,把心集中力量去做公共道德的事業,那就會漸漸地將自己看輕,容易達到無我的境地。把自私自利心掉轉為公眾心,這種存心最為完美。

倘把這存心擴充範圍,普遍而行,即可以成佛。所以、成菩薩、成佛,非向外馳求,是求諸自己,自己能存這大乘心去修習實行,普遍擴大,即是成了佛和菩薩,轉凡夫而為聖者了。但這菩薩心和佛心,非靈奇玄妙的,而是「人人本具,各各不無」的,所以人人皆應學習。如一家庭中互相親愛,尤其是父母愛嬌兒,會把全副的精神去教訓、養育,忘記了自己的勤勞辛苦,這就是極完善的慈愛心。若個個人把這父母愛兒子的心擴充範圍,去愛宗族、鄉里、社會、國家,乃至全世界人類,努力實行,那就各人現前的心,即同佛心和菩薩心無二無別。我們能學習菩薩心和佛心去愛護一切,則自然可得到美滿的效果。如一家庭中各人皆以他人利益為前提,不怕個己的困苦艱辛,那這家庭中便呈現美滿和幸福的現象!再推到社會團體,一團體中的人員,都以公眾心去求整個團體的發展光榮,不畏個人的艱苦,這團體便自然地發展騰達。如中國年來極力企圖民族的自由平等,謀人民的幸福,固能大家都本大乘的公共心去做到,則人人相愛、努力,中國即可強盛,同時、一切的天災人禍,亦漸形於消滅,便成了一個無內患和外侵的強健國家,再推至世界,人人都以全世界人類的福利為前提,即世界上一切相鬥爭殺的惡事,皆可息滅,便成了真正自由平等的樂園!

所以、我們欲想家庭好、社會好、國家民族好、乃至國際人類好,需要根據這種大乘心去做;同時、這大乘心做到究竟成功,便成了菩薩或佛。中山先生說:世人仁愛心有三:一、救國的仁愛心,二、救人的仁愛心,三、救世的仁愛心。這三種就是大乘菩薩所發的心,做到圓滿,即成佛心。故中山先生謂佛為救世之仁,就是把世界種種博愛事業皆包括在內;而在中山先生,則在實行救國救民的心。所以、我們能把自己忘了而為公眾,則便成了菩薩心,再廣大擴充,即是佛心。佛心是愛一切眾生如一子,如世人有甲乙二子,甲美乙丑,即把全副精神注意於甲,有偏愛心;而佛是博愛眾生如一獨子,若有眾生受苦,比自還苦,眾生受樂,還同自樂,如此佛心,人人應學,即菩薩亦學佛心而成佛。所以、現在我們應人人去學習菩薩心而成佛心。既學習菩薩心和佛心,把自私自利的凡夫心和小乘心放棄,即成善良的存心。但存心雖善,要尋擇好的方法,使其動機成最善良的存心,而堅固不發生動搖。

二、擇法

要把前說的為公忘我的大乘心建立起來,使充實力量,不生動搖,那第一、須要信心,以信心為基礎,才能堅固實力。中山先生所謂:「有信仰方有力量」。但我們怎樣去建立信心呢?這就要放大眼光去觀察世界歷史上古今所有的人物,那人格極偉大的,學識極圓滿的,道德極高尚的,就可依而立信。如佛是人格、學識、道德最完美者,但並非創造或主宰世界的,而是覺悟到親證到宇宙萬有真相的,從證的境界中而流露出無量的言教,自古迄今,有無量數弟子──僧眾──依法修行而證佛所證。所以、我們應依佛、法、僧為憑證,而去建立真正的信心。所謂:「信為道源功德本,長養一切諸善根」。有了信心,則學習佛法中的大乘菩薩心,去為公眾利益事業而服務社會,就容易達到無我的境地,所以須從佛法去立信。第二、要行十善規範,就是各人在行為上要有一定的規範。在佛教中最普通的規範,即是十善業道:不殺、不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不嗔、不癡。前三是身業,後三是意業,中四是口業。能夠在行為做到十善,則得益莫大;如不殺生即成仁愛,乃至不愚癡即得智慧,故人人要依十善業道而規定行為。第三、須修般若智慧:即除去種種的邪見、邪分別、邪思維,依佛理去悟解,便可得到般若真智慧。得到了般若真智,便如杲日當空,破除一切黑暗,無明蕩盡,煩惱消除,就同佛一樣地去證到萬象森羅的真理。

十善業道與般若智慧的義理,廣而且深,因此次是來貴地講十善業道經與般若心經,所以、現在先略略地說其大意,詳細還要講經時再說。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太虛大師文章列表

【推薦】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

社會上還有一種說法: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這種說...

播種善良,才能收藏希望

中國傳統文化歷來追求一個善字:待人處事,強調心存善...

善良的表達

每次回老家,母親一定要摘下耳環,穿上洗得發白的休閑...

善良才是最好的護身符

有這樣兩個故事: 一說某地一輛班車開往甲城,路遇4名...

善良成就未來

弗萊明是一個窮苦的蘇格蘭農夫,有一天當他在田裡工作...

好心真的能有好報嗎

我們都知道,慈悲是佛教的根本,而因果律則是佛教理論...

善良是心間綻放的花

善良,是心間綻放的花,它遠離喧囂的岸,收斂著剔透的...

證嚴法師:時時心存善念

△人之初,性本善,每個人都有一份很清淨的本性,這也...

【大藏經】楞嚴經四種清淨明誨

佛告阿難:汝常聞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所謂...

【大藏經】佛說無量壽經

佛說無量壽經卷上 我聞如是,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

【大藏經】【註音版】朝時課誦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大藏經】無量義經

無量義經序 蕭齊荊州隱士劉虯作 無量義經者,取其無相...

提前面對現實,為來生積集資糧

死亡好像還很遙遠!這是無始劫來的習氣很堅固,這個是...

佛經中關於觀音菩薩身世的記述

觀世音菩薩是佛教聖眾體系中的一位印度菩薩。關於觀音...

為何阻擋他人護持寺院等同謗僧及破滅三寶

問: 為什麼說阻擋他人護持寺院等同謗僧及破滅三寶?...

女人補血的最佳時間與食物

月經過後七天內是補血的黃金期 根據中醫的說法,女性...

五百釋子不見佛緣

尊貴殊勝的毗婆尸佛示現涅槃,像法流佈之時,宿具善根...

向佛陀丟擲泥沙的人

佛陀在舍衛國時,有一次與弟子們外出托缽。在途中,遇...

以佛法來指導自己的身語意

要知道由聞思修修心的方法和次第,對此獲得定解之後,...

你佈施出去的東西,最終還是你的

你佈施出去了,你就創造了一個人天福德之身,那人天福...

莫讓「疑念」佔據自己的心

有一棵大樹,上面有個鳥巢住了兩隻鳥──一隻公的,一...

一心三觀是天台宗最好的武功秘籍

這個一心三觀是天台宗最好的武功秘籍。諸位!你想想看...

五會念佛的念法與解釋

五會念佛的念法: 第一會,平聲緩念,南無阿彌陀佛。...

沉香燒炭

世間低廉的東西人人都買得起,欲取之得之比較容易。高...

不信因果的可怕

現在有許多知識份子激烈地反對因果報應和因果法則,他...

分心散亂的對策

其實除去五蓋,在生活中還有一種最常見也最常被忽略的...

出家的含義

出家修行,其本意實乃殊勝莊嚴之意,不解出家修行真諦...

色身從何而生,又從何而去

如來印我名尼沙陀,塵色既盡,妙色密圓,我從色相,得...

【佛教詞典】圓教

大乘究竟圓滿的教法,為天台所立四教中之第四,或華嚴...

【佛教詞典】故出不淨戒緣起

亦名:漏失戒緣起、故失精戒緣起 含注戒本·十三僧殘法...

【視頻】慧律法師《四種清淨明誨之戒淫》

慧律法師《四種清淨明誨之戒淫》

【視頻】妙境法師《四攝法是菩薩大悲心教化眾生的法門》

妙境法師《四攝法是菩薩大悲心教化眾生的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