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磨

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第四

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褒灑陀一切僧伽有罪單白

「若十五日褒灑陀時,一切僧伽悉皆有犯,然無一人能向餘住處對清淨苾芻如法說悔,可令我等對彼苾芻如法悔除其罪。一切僧伽但為單白羯磨而作長淨,後向餘住處當說其罪。次作單白,應如是作:

「『大德僧伽聽!今僧伽十五日作褒灑陀,於此住處一切僧伽悉皆有犯,然無一人能向餘住處對清淨苾芻說除其罪,可令僧伽對彼苾芻如法說悔。若僧伽時至聽者,僧伽應許僧伽今作單白羯磨為褒灑陀,後向餘住處當如法除罪。白如是。』作斯事已,方為長淨,不應廢闕。若不爾者,得越法罪。

「若十五日褒灑陀時,一切僧伽於罪有疑,然無一人能向餘住處就解三藏苾芻請決疑罪,可令我等對彼苾芻決除疑罪。一切僧伽但作單白羯磨為褒灑陀,後向餘住處請除疑已,當如法除罪。應如是作。

「『大德僧伽聽!今僧伽十五日為褒灑陀,於此住處一切僧伽於罪有疑,然無一人能向餘住處,就解三藏苾芻請決疑罪,可令僧伽對彼苾芻決除其罪。若僧伽時至聽者,僧伽應許僧伽今作單白羯磨為褒灑陀,後向餘住處請決疑已,當如法除罪。白如是。』作單白已方為長淨。若不爾者,得越法罪。」

具壽鄔波離請世尊曰:「大德!有苾芻犯罪,頗得對有犯罪人說悔罪不?」佛言:「不合。」「若如是者對何人說悔?」佛言:「對非同分者,說除其罪。」「大德!云何同分罪?云何非同分罪?」佛言:「波羅市迦望波羅市迦為同分,望餘非同分;僧伽伐尸沙望僧伽伐尸沙為同分,望餘非同分;波逸底迦乃至突色訖裡多,准上應知。」

褒灑陀單白

「若諸苾芻有犯罪者,至褒灑陀時,既作如上法已,應說波羅底木叉戒經。既說序已,應作單白羯磨,應如是作:『大德僧伽聽!今僧伽黑月十四日作褒灑陀。若僧伽時至聽者,僧伽應許僧伽今作褒灑陀,說波羅底木叉戒經。白如是。』次應說戒(上來是大僧作法;若有苾芻尼作法,准事應為)。」

褒灑陀時不來白二

若長淨時,復非結界,有癲狂苾芻不能與欲、不堪扶舁,佛言:「應作羯磨,令眾無犯,應如是作。若有餘事不得來集,准此應為。

「『大德僧伽聽!彼苾芻某甲癲狂病發,不能與欲、不堪扶舁,僧伽今與作病患羯磨,令眾無犯。若僧伽時至聽者,僧伽應許僧伽今與苾芻某甲病患羯磨。白如是。』羯磨准白成。」

差分臥具人白二

如世尊說:「汝諸苾芻至五月十六日,應夏安居時。」諸苾芻不知云何作夏安居?佛言:「欲至安居日,預分房舍僧伽所有臥具諸坐枮等,下至洗足盆,並須將集,悉皆均分。」諸苾芻等不知何人應分?佛言:「分臥具等有十二種人,具五法者應差。若無五法,未差不應差,已差應捨。云何為五?有愛、恚、怖、癡、有臥具分與不分不能辦了。其十二種人,若翻前五,未差應差、已差不應捨。作前方便,如是應差。次應問言:『汝某甲能為夏安居僧伽作分臥具苾芻不?』彼答言:『能。』令一苾芻作白二羯磨差。

「『大德僧伽聽!此苾芻某甲能為夏安居僧伽作分臥具人。若僧伽時至聽者,僧伽應許僧伽今差某甲為夏安居僧伽作分臥具人。白如是。』

「『大德僧伽聽!此苾芻某甲能為夏安居僧伽作分臥具人,僧伽今差此苾芻某甲為夏安居僧伽作分臥具人。若諸具壽聽差此苾芻某甲為夏安居僧伽作分臥具人者默然,若不許者說。』『僧伽已聽差此苾芻某甲為夏安居僧伽作分臥具人竟。僧伽已聽許,由其默然故,我今如是持。』」

差藏衣人白二

「『大德僧伽聽!此苾芻某甲能與僧伽作掌衣物人。若僧伽時至聽者,僧伽應許僧伽今差此苾芻某甲作掌衣物人。白如是。』羯磨準成。」

差分衣人白二

「『大德僧伽聽!此苾芻某甲能與僧伽作分衣人。若僧伽時至聽者,僧伽應許僧伽今差此苾芻某甲作分衣人。白如是。』羯磨准白成。」

差藏器物人白二

「『大德僧伽聽!此苾芻某甲能與僧伽作藏器物人。若僧伽時至聽者,僧伽應許僧伽今差苾芻某甲作藏器物人。白如是。』羯磨准白成(餘八羯磨准事成)。

「至五月十五日,授事苾芻所有行法,我今當說。授事人應掃塗房舍令清淨已,應告白言:『諸大德!明日僧伽作夏安居。』所有諸事咸應思念,其授事人看人多少可為辦籌,其籌不得麁惡曲捩,以香水洗香泥塗拭,安淨槃中鮮花覆上,以淨物覆之,鳴揵稚集大眾,籌槃安上座前,次宣告:『僧伽安居制令,如律廣明。』次後上座應作單白。」

一切僧伽夏安居單白

「『大德僧伽聽!今僧伽十五日欲作夏安居。若僧伽時至聽者,僧伽應許僧伽今日受籌、明日安居。白如是。』

「其授事苾芻擎籌槃在前,收籌者持空槃隨後,大師教主先下一籌,次向上座前住,上座離本座蹲踞合掌,受取其籌,然後置空槃上,如是至末。若有求寂,阿遮利耶或鄔波馱耶代受取籌。次下護寺天神籌。既總行已,應數其籌白大眾言:『於此住處現受籌者,苾芻有爾許,求寂爾許。』又分房舍人,乃至半月撿閱房舍受用軌儀,不如法者治罰之式,如律廣明。

「至十五日眾和集時,其授事人應為告白:『諸具壽!今此住處有爾許人,明日當依某甲施主,依某村坊為乞食處,以某甲為給侍人,某甲為瞻病人,應作安居。』諸苾芻眾應撿行隣近村坊乞食之處。既觀察已,各自念言:『我於此處堪作安居,及同梵行者令憂惱不生,設復生時速能除滅,所有歡樂未生令生,已生者勸令增進,我當於此巡行之處隣近村坊乞食不生勞苦。若我病患,有供侍人給我醫藥,諸有所須皆悉充濟。』作是念已,應向屏處對一苾芻蹲踞合掌,作如是說:

「『具壽存念!今僧伽五月十六日作夏安居,我苾芻某甲亦於五月十六日作夏安居。我苾芻某甲於此住處界內前三月夏安居,以某甲為施主、某甲為營事人、某甲為瞻病人,於此住處,乃至若有圮裂穿壞,當修補之,我於今夏在此安居。』第二、第三亦如是說。所對苾芻應云:『奧箄迦。』說安居者答云:『娑度。』苾芻兩眾咸對苾芻說,苾芻尼三眾並對苾芻尼說。」

差看撿房舍人白二

時諸苾芻既至夏中,於寺房廊多有諸鳥,養鶵兒卵遂生喧噪。以緣白佛,佛言:「應差執竿杖苾芻巡寺撿察巢無兒卵,應可除棄;有者待去方除。」復多蜂窠,佛言:「觀察無兒應棄;必有蜂兒,將線縷系,由此緣故便不增長。如是應差,鳴揵稚眾集已,應先問言:『汝某甲能為僧伽作看撿房舍人不?』彼答言:『能。』令一苾芻作白二羯磨:

「『大德僧伽聽!此苾芻某甲能為僧伽作看撿房舍人。若僧伽時至聽者,僧伽應許僧伽今差此苾芻某甲作看撿房舍人。白如是。』羯磨准白成。

「既被差已,看撿房舍苾芻應半月半月巡行房舍,觀其臥具。若有苾芻將疎薄垢膩破碎之物用替僧祇臥具氈席者,若是老宿,白大眾知,奪其臥具;若是少年,應白二師方收臥具。其授事人,如我所說不依行者,得越法罪。此應番次差作。」

具壽鄔波離請世尊曰:「大德!如世尊說:『應作安居。』諸苾芻眾不知誰合安居?」佛言:「謂出家五眾。何者為五?一者苾芻、二者苾芻尼、三者正學女、四者求寂男、五者求寂女。此之五眾合作安居,如有違者,皆得惡作罪。」

受日出界外白二

爾時具壽鄔波離請世尊曰:「大德!如世尊說:『夏安居苾芻不應界外輒為止宿。』者,諸苾芻眾於其界外有三寶事及別人事須出界外,即便不敢出界。」白佛,佛言:「必有因緣,我今聽諸苾芻守持七日法出界外。」時諸苾芻不知是何等事?佛言:「謂三寶事、鄔波索迦事、鄔波斯迦事、苾芻、苾芻尼事、式叉摩拏、求寂男、求寂女事,或是親眷請喚因緣、或為外道除去惡見、或於三藏請他除疑,或於自行未得令得、未證令證、未解令解,斯等皆應守持七日出界外。」具壽鄔波離請世尊曰:「大德!如向所說:『應守持七日法出界行。』者,於誰邊守持?」佛言:「隨時對一苾芻蹲踞合掌,作如是說:

「『具壽存念!我苾芻某甲於此住處,或前或後三月夏安居。我苾芻某甲為某事因緣故,守持七日出界外,若無難緣還來此處。我於今夏在此安居。』第二、第三亦如是說。所對之人應云:『奧箄迦。』守持日者答言:『娑度。』」

爾時憍薩羅國勝光大王與給孤獨長者,久在邊隅為有防固。時此長者思念聖眾,便啟王知。王即令使勅留守臣曰:「在彼聖眾,卿勿與教,方便請求,與吾相見。」是時大臣遂懷密計,令諸聖眾自詣王軍。是時大臣至逝多園,以繩絣絡,諸苾芻眾問言:「賢首!汝何所作?」答言:「聖者!大王有勅,今欲於此穿渠泄水。」(其事廣說,如《目得迦第五卷》中具述)

苾芻報曰:「仁應且住!我當白王,共為商度。」苾芻問曰:「今日欲去,可得還不?」答言:「不得。」「二日、三日乃至七日頗得還不?」答言:「不得。」時諸苾芻以緣白佛,佛言:「有大眾事,我聽苾芻守持四十夜出界外。」如世尊說:「守持四十夜出界行者。」諸苾芻不知云何守持?佛言:「先敷座席、鳴揵稚。眾既集已,應可問能:『汝某甲能為僧伽守持四十夜出界外行不?』彼應答言:『我能。』若二人多人並如是問。次一苾芻先作白已,方為羯磨:

「『大德僧伽聽!此苾芻某甲於此住處界內,或前或後三月夏安居。此苾芻某甲今欲守持齊四十夜,為僧伽事故出界外,此人今夏在此安居。若僧伽時至聽者,僧伽應許僧伽今與此苾芻某甲守持四十夜,為僧伽事故出界外,此人今夏在此安居。白如是。』『大德僧伽聽!此苾芻某甲於此住處界內,或前或後三月夏安居,此苾芻某甲今欲守持齊四十夜,為僧伽事故出界外,此人今夏在此安居。僧伽今與此苾芻某甲守持四十夜,為僧伽事故出界外,此人今夏在此安居。若諸具壽聽與此苾芻某甲守持四十夜,為僧伽事故出界外,此人今夏在此安居者默然;若不許者說。』『僧伽已與此苾芻某甲守持四十夜,為僧伽事故出界外,此人今夏在此安居竟。僧伽已聽許,由其默然故,我今如是持。』」

具壽鄔波離請世尊曰:「如為二人、三人作羯磨時,當云何作?」佛言:「隨名牒作。」

具壽鄔波離請世尊曰:「大德!頗合守持一日夜不?」佛言:「得。」「如是頗得守持兩夜三夜,乃至四十夜不?」佛言:「得。」「大德!頗得守持過四十夜不?」佛言:「不合。」「若如是者有何過失?」佛言:「一夏之中應多居界內,少在界外。」

「大德!守持一夜、二夜、三夜乃至七夜,對誰作法?」佛言:「應對一人。」「若過七夜已去,當云何作?」佛言:「過七夜已去,乃至四十夜,並從僧伽而秉其法,隨有事至准其多少量緣受日。」

如世尊說:「若於乞食病藥所須,及看病人有廢闕者,聽隨情去。若有女男半擇迦為礙緣者,亦不應居。若有八難事有緣出界外,逢此難時,不還者不名失夏,以有障緣故。」斯等諸文,安居事中廣明。

差作隨意人白二

如世尊說:「夏安居已,汝諸苾芻應於眾中以三事見聞疑而為隨意。」時諸苾芻不知云何作隨意事?佛言:「汝等苾芻去隨意日有七八日在,當於隨近村坊預為宣告、或可言陳、或書紙葉、在棚車上高聲告語,令遠近咸知:『仁等苾芻、苾芻尼及求寂等,諸施主輩、若老、若少悉可諦聽,某寺僧伽當作隨意,仁等至時於供養事咸共修營。諸少年苾芻應共掃灑所居寺宇,以新瞿摩可淨塗拭,制底香台並為莊校。諸舊住人應可營造諸好美膳,隨時供設。有解三藏苾芻及持經者,至十四日夜,應通宵誦經。至十五日宜可知時作隨意事,勿過明相。』大眾許已,差隨意苾芻或一、或二,乃至眾多。受隨意苾芻要具五德:不愛、不恚、不怖、不癡、隨意非隨意善能了別。具斯五法,未差應差,已差不應捨;若翻前五,未差不應差,已差應捨。如是應差。作前方便,眾既集已,先應問能:『汝某甲頗能為出夏僧伽以三事見聞疑而為隨意不?』彼答言:『能。』次一苾芻應先作白已,方為羯磨:

「『大德僧伽聽!此苾芻某甲今為夏坐僧伽作隨意苾芻。若僧伽時至聽者,僧伽應許僧伽今差某甲當為夏坐僧伽作隨意苾芻。白如是。』

「『大德僧伽聽!此苾芻某甲今為夏坐僧伽作隨意苾芻,僧伽今差某甲當為夏坐僧伽作隨意苾芻。若諸具壽聽某甲當為夏坐僧伽作隨意苾芻者默然,若不許者說。』『僧伽已聽某甲當為夏坐僧伽作隨意苾芻竟。僧伽已聽許,由其默然故,我今如是持。』」

如世尊說:「作隨意苾芻所有行法,我今當說:受隨意苾芻應行生茅與僧伽為座。若一人為受隨意者,應從上座為隨意,乃至下座。若二人者,一從上座受隨意,一人從半已下至終。若差三人者,從三處起。准義可知。

「諸苾芻等並居茅座蹲踞而住,次後上座應為單白:

「『大德僧伽聽!今僧伽十五日作隨意事。若僧伽時至聽者,僧伽應許僧伽今作隨意。白如是。』

「其受隨意苾芻,向上座前蹲踞而住,上座應就茅座蹲踞合掌,作如是說:『具壽存念!今僧伽十五日作隨意,我苾芻某甲亦十五日作隨意。我苾芻某甲對僧伽向大德以三事見聞疑作隨意事。大德僧伽攝受教示我,饒益哀愍我。是能愍者,願哀愍故。若知見罪,我當如法如律而為說悔。』第二、第三亦如是說。隨意苾芻應報彼曰:『奧箄迦。』答云:『娑度。』如是次第乃至行終。若二人、三人應可更互為隨意事,作法准知。作法既了。

「次喚苾芻尼眾令入眾中,隨意苾芻在一邊坐,尼至其所,如大苾芻作隨意法。

「次喚式叉摩拏、求寂男、求寂女,一一對受隨意者,作法同前(如其不能誦得文者,紙抄讀之,亦成非損)。其受隨意苾芻向上座前立,作如是言:『大德諸姊妹!二部僧伽已作隨意竟。』二部僧伽並應唱言:『善哉已作隨意!極善已作隨意!』唱者善。如不唱者,得惡作罪。

「若至此時,出家五眾,或兼俗旅,各以刀子、針線及巾帛等,共為解夏,供養現前眾。其受隨意苾芻應持小刀子,或將針線,或持諸雜沙門資具等,在上座前立,作如是言:『大德!此等之物頗得與安居竟人作隨意施不?若於此處更得諸餘利物,和合僧伽應合分不?』舉眾同時答云:『合分。』若異此者,隨意苾芻及大眾得越法罪。」

具壽鄔波離請世尊曰:「大德!至隨意日,有病苾芻不能赴集,此欲如何?」佛言:「如十五日褒灑陀時,應與欲淨,至隨意時准長淨法,與其欲淨。應如是說:『具壽存念!今僧伽十五日作隨意,我苾芻某甲亦十五日作隨意。我苾芻某甲自陳遍淨,無諸障法,為病患因緣故,彼如法僧伽事,我今清淨與欲隨意。此所陳事,當為我說。』第二、第三亦如是說。餘如身語表業,准長淨法。應知如長淨時,苾芻憶所犯罪、或有疑罪,眾中憶所犯罪、或有疑罪,或復僧伽咸悉有罪、乃至疑罪,應作單白守持,於隨意時有罪疑罪類,彼應知此中別者,隨意苾芻眾中憶罪,或是疑罪隨時說悔。」

作隨意時眾中諍罪單白

「若作隨意時,眾因論說罪之輕重,諍事紛紜,僧伽應作單白共決其罪。如是應作:

「『大德僧伽聽!今僧伽十五日作隨意事,於此眾中有諍事起,論說輕重妨廢法事,僧伽今欲求決其罪。若僧伽時至聽者,僧伽應許僧伽今共決斷其罪。白如是。』」

作隨意時眾中決定罪單白

「既作白已,當問三藏能決斷者,依法依律決其罪事。若決定已,應更作白告眾令知。罪已決定識其輕重,不應更說。如是應作:

「『大德僧伽聽!今僧伽十五日作隨意事,眾因論說罪之輕重,妨廢法事,僧伽今已於罪如法決斷。若僧伽時至聽者,僧伽應許僧伽今共決罪訖更不得言。白如是。』

「又如一人、二人、三人作褒灑陀,隨意亦爾。一人、二人、三人、四人,咸皆對首應作。若滿五人即應作白為隨意事。作隨意者,應差許可。設有病人應將入眾,如有六人或復過此,咸作單白為隨意事。作隨意時,若有病人應取欲淨,不對俗人求寂半擇迦等,並須清淨復須同見一處應作,然我不許不為隨意。」

時諸苾芻先因鬪諍共相論說,各懷嫌恨,共在一處而作隨意,佛言:「不應怨嫌未息共為隨意,先可懺摩,後當作法。」

時彼苾芻於大眾中而求懺摩,鬪諍苾芻不背容恕,佛言:「去隨意時有七八日在,應須更互而求懺摩,方為隨意。」是時僧伽咸相愧謝,婆羅門眾及諸俗旅便生譏議:「但是苾芻皆有讎隙。」佛言:「有嫌恨者請求愧謝。既容恕己,隨年禮敬展轉懷歡方為隨意,無嫌隙者無勞致謝。」時諸苾芻既隨意已,即於此日更為長淨,佛言:「隨意即是清淨,無勞說戒。」

處分衣物將作羯恥那衣白二

時有眾多苾芻夏安居了,隨意事竟,詣逝多林,禮世尊足。路逢天雨三衣皆濕,擎持極難。至逝多林,安置衣缽,洗足已禮世尊足,佛言:「住止安樂、乞食易不?」白言:「大德!我等疲頓來至於此。」佛作是念:「我今云何令諸苾芻得安樂住,並諸施主福利增長,應聽諸苾芻隨意竟,至十六日張羯恥那衣。張此衣時,於五月中得十饒益,凡於其處所得利物,取一好者作羯恥那衣。至八月十四日白眾令知,敷座席作前方便,准上應為。令一苾芻作白羯磨:

「『大德僧伽聽!此衣是此處夏安居僧伽所獲利物,僧伽今共將此衣作羯恥那。此衣當為僧伽張作羯恥那。若張衣已,雖出界外,所有三衣尚無離過,何況餘衣!若僧伽時至聽者,僧伽應許僧伽今將此衣當為僧伽張作羯恥那。若張衣已,雖出界外,所有三衣尚無離過,何況餘衣!白如是。』羯磨准白成。」

差張羯恥那衣人白二

時諸苾芻既作法已,將此衣財作羯恥那衣竟,白佛。佛言:「差一苾芻具五德者,作張衣人。鳴犍稚,作前方便,眾既集已,先應問言:『汝某甲能為僧伽作張羯恥那衣人不?』彼答言:『能。』令一苾芻作白羯磨:

「『大德僧伽聽!此苾芻某甲樂作張羯恥那人,今為僧伽張羯恥那衣。若僧伽時至聽者,僧伽應許僧伽今差某甲苾芻作張羯恥那衣人,此某甲當為僧伽張羯恥那衣。白如是。』

「『大德僧伽聽!此苾芻某甲樂作張羯恥那人,今為僧伽張羯恥那衣。今僧伽差此苾芻某甲作張羯恥那人,此某甲當為僧伽張羯恥那。若諸具壽聽差某甲作張羯恥那人,此某甲當為僧伽張羯恥那者默然;若不許者說。』『僧伽已聽此某甲作張羯恥那人,此某甲當為僧伽作張羯恥那人竟。僧伽已聽許,由其默然故,我今如是持。』」

付張羯恥那衣白二

「次作白二羯磨,後持衣付張衣人。如是應作。

「『大德僧伽聽!此衣當為僧伽作羯恥那衣,此苾芻某甲僧伽已差作張衣人。若僧伽時至聽者,僧伽應許僧伽今以此衣作羯恥那付某甲苾芻。白如是。』

「『大德僧伽聽!此衣當為僧伽作羯恥那衣,此苾芻某甲僧伽已差作張衣人,僧伽今以此衣作羯恥那付某甲苾芻。若諸具壽聽將此衣為僧伽作羯恥那,僧伽今以此衣作羯恥那付某甲苾芻者默然;若不許者說。』『僧伽已許此衣為僧伽作羯恥那,付某甲苾芻竟。僧伽已聽許,由其默然故,我今如是持。』」

出羯恥那衣單白

「時此苾芻既受衣已,應供餘苾芻作浣染縫刺等,諸餘軌式如羯恥那衣事中具說。」時諸苾芻共受羯恥那衣,至五月滿,不知云何?白佛,佛言:「至正月十五日,張衣之人白僧伽言:『諸大德!明日當出羯恥那衣,仁等各守持自衣。』既至明日,僧伽盡集,作前方便已,令一苾芻作單白羯磨,如是應作:『大德僧伽聽!於此住處和合僧伽共張羯恥那衣。若僧伽至時聽者,僧伽應許僧伽今共出羯恥那衣。白如是。』」時諸苾芻既出衣已,不知云何?白佛。佛言:「汝諸苾芻張衣之時得十饒益,衣既出已此事應遮,違者得罪。」

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第四


上篇:根本說一切有部尼陀那目得迦

下篇:根本說一切有部戒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律部目錄

【註音版】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註音版】無量義經

無量義經...

阿閦佛國經

阿閦佛國經卷上 發意受慧品第一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

【註音版】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印光大師校印本)...

護命放生軌儀法

護命放生軌儀法 唐三藏法師義淨撰 夫以懷生者。皆愛其...

曼殊室利菩薩咒藏中一字咒王經

曼殊室利菩薩咒藏中一字咒王經 唐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藥事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藥事...

佛說彌勒下生成佛經

佛說彌勒下生成佛經 唐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如是我聞...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藥事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藥事...

佛說目連所問經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佛說目連所問經 西天譯經三...

佛說八種長養功德經

佛說八種長養功德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傳...

羯磨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羯磨一卷(出曇無德律) 曹魏...

佛說等目菩薩所問三昧經

等目菩薩所問三昧經卷上(一名普賢菩薩定意) 西晉月氏...

【註音版】摩利支天母陀羅尼念誦法(龍藏本)

(龍藏本)...

天童山景德寺如淨禪師續語錄

天童遺落錄序 夫佛祖道實際理地。本離言語相。然佛事...

【註音版】佛說大吉祥天女十二契一百八名無垢大乘經

佛說大吉祥天女十二契一百八名無垢大乘經...

大法鼓經

大法鼓經卷上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如是我聞: 一...

真心直說

真心直說序 或曰。祖師妙道可得知乎。曰古不雲乎。道...

【註音版】比丘避女惡名欲自殺經

比丘避女惡名欲自殺經...

佛說阿難四事經

佛說阿難四事經 吳月支國居士支謙譯 聞如是: 一時,...

【註音版】授居家二眾三皈儀規

出自上海佛學書局《佛教念誦集》...

【佛教詞典】四無量中捨最為勝

【四無量中捨最為勝】 p0464 大毗婆沙論八十三卷四頁雲...

【佛教詞典】秘密主

(菩薩)具曰金剛手秘密主。即金剛薩埵也,解之者有淺...

不眷戀,也不逃避

佛法雖然談到人生有種種苦,但這並不代表修行佛法的人...

勿營明日計,當勉後世義

《俱舍論》云:此中壽不定,末十初無量。謂南瞻部洲眾...

同一念佛無別道 遠通四海皆兄弟

在《往生論註》中,如來淨華眾,正覺華化生,是講阿彌...

普陀山的和尚說普陀山的事——二龜聽法

諸位有緣,大家吉祥。 今天的故事呢,我們又挪步到這塊...

當知現生所受刀兵水火等事,皆由自造

以人食羊。羊死為人。人死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類。死...

老比丘證四果

佛法寬廣,濟度無涯;至心求道,無不獲果,乃至戲笑,...

三種情形來判定業的輕重

藏教的思想認為,現象界的這些差別主要是業力。萬般皆...

寬容大度不但利人且利己

美國學者房龍,專門寫過一本《寬容》。但是不寬容的人...

出家人為什麼要光頭

有位年輕的朋友問我,經常在小說中看到某人看破紅塵,...

以心的力量來化解與改善

曾經聽聞一則故事:有二人去醫院拿檢查報告,原本,某...

末法眾生專修淨土法門

佛說了生脫死的修持法門很多,大體分為律、教、禪、密...

修行以念佛為穩當

百丈大智禪師叢林要則二十條 叢林以無事為興盛。修行以...

【視頻】晚課(圓光女眾佛學院)

晚課(圓光女眾佛學院)

【視頻】晚課(寺院導覽)

晚課(寺院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