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說無量門微密持經

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說無量門微密持經(一名成道降魔得一切智)

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聞如是。一時佛游於維耶離國大樹精舍。佛告賢者大目揵連。汝行請游三千大千世界比丘。為弟子行及菩薩行者使會。目連受教步須彌頂。以道神力週遍佛界聲告使知。應時精舍有四十萬比丘會。復現神足令是天下猗行比丘。悉會精舍稽首畢一面住。佛復告慧見菩薩敬首菩薩。除憂菩薩虞界菩薩。去蓋菩薩闚音菩薩。殆棄菩薩眾首菩薩。辯音菩薩慈氏菩薩。汝等行請十方無央數佛國諸一生補處。無所從生法忍。及不退轉信解菩薩悉令會此。即皆受教而為感應。時有八百億一生補處菩薩。三百億得無所從生法忍菩薩。百億不退轉菩薩。六百億信解菩薩。皆乘佛聖旨神足來會。

賢者舍利弗見大眾會。心念當問如來妙行。演現其要令諸菩薩。一切望畢得無礙辯。遠聞十方無數剎土諸佛說法念不中忘。至於無上正真之道為最正覺。疾使菩薩得四清淨。何等為四。一曰人淨。二曰法淨。三曰慧淨。四曰佛國嚴淨。亦疾使菩薩得四願悅。何等為四。一曰身和悅。二曰言和悅。三曰意和悅。四曰滅和悅。已得四願悅便入四持門。何等為四。一曰如文行入持門。二曰內深忍入持門。三曰解人根德入持門。四曰知行報善入持門。舍利弗思念。是菩薩清淨無量慧地欲令佛說。

於是佛語賢者舍利弗。讚言善哉意至。欲使諸菩薩疾成持行。若舍利弗菩薩行此持要句者。疾入無量之門得微密持。謂是無為無向如正意解。為應為滅內明順道為履上跡。如微妙行不動寂靜。無量無上微密無垢。清淨自然惟無。惟無所著明光悅懌。果而大勇為美譽。動無動以正動近道。因能善與游無罣礙入諸法門。強而有勢光大照。遠解等意無不入不斷持實。如是舍利弗行持菩薩非有數也。行無數法為不以知故。諸法斷覺而不作不見合法離。不見起不見滅。不有去來現在之智。亦不知法。已成未成隨佛念行不念相。亦不好不種姓。不群從不方土。不勞盡不以知無。不知不人淨不法說。不我利不彼利。不法律不行不除。不念身不念人。於一切法行無受者名為念佛。為一切法之正歸也。為是無畏持義之藏。妙願已滿上道已備。調靜諸定一切德本。不由彼致自從法生。種姓相好其行自然。無邪行無斷行。是為菩薩能學無量門微密之持。為不退轉於無上正真之道。所以者何是從眾生之行。而致無量得行之持。於是佛說偈言。

 法空無望得  為道莫自恣
 奉經而不亂  則是疾得持
 是經義為妙  持無極常念
 學聞斯慧者  可得成道行
 菩薩得此持  常行精進者
 十方彼諸佛  說法輒得聞
 一切能受持  執義正不忘
 意解如日明  自恣微妙行
 至於無上法  弘大持之門
 一切是得向  為能擁護經
 正使一切人  盡劫共難聞
 悉能解諸結  其智不可極
 是坐上道者  得為法王子
 常厚護持法  內性好斯經
 菩薩所貴重  十方佛亦愛
 名譽蓋於世  行此為無量
 八十億諸佛  終時悉得見
 一切皆授手  接行此持者
 若於往千劫  而為不善行
 一月可以除  但當守此經
 菩薩所興福  億劫來積聚
 善誦是持者  一日可與等
 念意如強意  思惟此上持
 向行眾德本  必成至覺道
 假使三界人  一切悉為魔
 不能中得害  唯行是經者
 是說幻如諦  為極法之要
 諸佛自此出  道意所由生
 昔吾學道時  得決於錠光
 如恆沙等佛  我悉於中見
 欲聞十方佛  所說悉覺識
 當專習是經  一切可疾得
 若願嚴佛國  合成弟子眾
 光相及種好  當從是經得
 能除放逸念  七日專惟是
 八十億佛臻  共授以此持
 不以意思意  亦不思無意
 意而不有思  然後可得持
 宜熟解此經  勿有忘於道
 得此持如海  不復勤於財
 欲安諸天人  一切願無難
 此為道之座  但當正意行

又舍利弗菩薩有四法行。疾得是持。何等為四。已厭惡於愛慾。己無賊害於眾生。以一切有而為佈施。以無疲厭晝夜樂法。復有四法行疾得是持。何等為四。能習山澤居內。行深法忍不慕彼利養。行無量施不惜軀命。復有四法行疾得是持。何等為四。一曰入八字義。八字義者謂跡敏惟棄悲調滅忍。常書持是。二曰誦說常以調意。三曰內性合是法要。四曰勸行大道之行。菩薩如此為疾得持。於是佛說偈言。

 當棄欲苦行  速捨愚癡地
 無自恣作惡  惡令墮惡道
 是不作彼近  不知利譽事
 愛眼視眾人  必貴如得色
 眾人之有諍  皆由貪為本
 故盡汲汲劇  棄是乃得持
 欲法者晝夜  捨異唯道求
 得持而心向  是以常見經
 閑居習佛教  住此不知彼
 深忍卻放逸  常如救頭然
 法不猗知利  亦不有身求
 見失當棄利  人以利為行
 快哉得佛教  捨家離眾苦
 信者成道學  敬佛法為智
 智士不貪利  何況行法者
 佛從遠斯成  故當舍利求
 當思八字義  善書持此經
 常誦用調已  亦以開化人
 得坐大智署  一切見十方
 無量佛在前  勸成其道欲

又舍利弗菩薩有四德為是持。何等為四。一曰常念諸佛。二曰不有邪行。三曰疾除行蓋。四曰得入無量門微密之持。有昔舍利弗往無央數不可計劫。時有佛名寶首曜王號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為佛眾祐。度人無量臨滅度時。世有轉輪王名光秉。其太子曰無念德首。年千八百歲。從佛得聞此持而即奉行。又七千歲未曾睡臥。又七千歲未曾起身愛。又七千歲未曾念財利。又七千歲一心念行未曾傾倚於是則見九十億佛悉聞說法皆從受持。便作沙門積九萬歲。以是無量門微密之持。解說眾人於一世中。成就八十億人。使行無上正真之道。誘進令出家立不退轉地。彼時眾中有尊者子名為月行。聞是法要盡心願樂。以此德本值七十億佛。皆從得上持逮諸菩薩無量之辯。其後三劫悉見諸佛。三劫末時月行得佛名曰錠光。號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為佛眾祐。又彼太子無念德首。講說法者則今西方無量壽佛是也。此賢劫中諸菩薩聞是法願樂者。皆得除後四十萬劫生死之行。又是學者欲疾作佛。若得是經如有願樂道行之意。則是當立不退轉地。必為無上正真之道。何況書持誦行。一切人民莫能稱量說其福也。於是佛說偈曰。

 常修念佛者  眾邪不得便
 行蓋用疾除  得妙無量持
 聞經心願樂  書持敬諷誦
 天人莫能計  福廣無有量
 所生輒見佛  信向不迴動
 體解深經要  疾覺斯上道
 得持惡道斷  不失定大財
 色好常見佛  即至覺上道
 尊者子聞持  即追識宿命
 見佛九十億  得道如其願
 若欲疾成佛  道力降眾魔
 欲滿百福相  行此非有難
 如滿恆沙剎  積寶以佈施
 比書持此福  終不得為比

是舍利弗菩薩行持者。有八大神在雪山中。共視護之。其名曰勇決神果強神。饒裕神雄勐神。體行神清潔神。難勝神多安神。斯神必來。常當澡浴淨其被服正色經行。慈念眾生思是法要。神面不遠必安定誦。復有八菩薩今在欲行天。常當存念。其名無愛天悅可天。智光天懷金天。積習天願滿天。星王天行審天。斯皆敏行此持者。當諦惟持而常恭敬。已如應行微妙法忍。無得輕試。說是法時恆沙等菩薩。皆得是持而不退轉。六十姟天與人未發道意者。今皆發起無上正真之道。賢者舍利弗白佛言。當何名此經。佛言是法之要。名無量門微密之持。一名成道降魔得一切智。當奉持之。佛說是已皆歡喜受。

佛說無量門微密持經


上篇:佛說出生無邊門陀羅尼儀軌

下篇:佛說出生無量門持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密教部目錄

【註音版】佛說盂蘭盆經

佛說盂蘭盆經...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與大比...

【註音版】佛說救拔焰口餓鬼陀羅尼經

佛說救拔焰口餓鬼陀羅尼經...

佛說當來變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俱...

氷揭羅天童子經

氷揭羅天童子經 特進試鴻臚卿大興善寺三藏沙門大廣智...

大佛頂廣聚陀羅尼經

大佛頂廣聚陀羅尼經卷第一 大佛頂無畏寶蓮華廣聚光明...

佛說一切如來名號陀羅尼經

佛說一切如來名號陀羅尼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

佛說觀自在菩薩如意心陀羅尼咒經

佛說觀自在菩薩如意心陀羅尼咒經 唐三藏法師義淨奉 ...

八大人覺經略解

明 蕅益釋智旭解 大文為三。初總標。二別明。三結嘆。...

佛說大自在天因地經

佛說大自在天子因地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

【註音版】佛說拔除罪障咒王經

佛說拔除罪障咒王經...

大方廣佛華嚴經不思議佛境界分

大方廣佛華嚴經不思議佛境界分一卷 唐于闐三藏提雲般...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香讚: 爐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諸佛海會悉遙聞...

佛說賴吒和羅經

佛說賴吒和羅經 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聞如是: 一時,...

相續解脫地波羅蜜了義經

相續解脫地波羅蜜了義經一卷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註音版】佛說五王經

佛說五王經...

根本說一切有部出家授近圓羯磨儀範

根本說一切有部出家授近圓羯磨儀範 原夫贍部嘉運。至...

【佛教詞典】事依處三種

【事依處三種】 p0801   瑜伽八十一卷六頁云:事依處...

【佛教詞典】八萬四千相好

觀無量壽經說:無量壽佛有八萬四千相,一一相各有八萬...

念佛人的心中,要有兩個相狀

但淨土宗的修行方法──它是從一個無相的心性當中,重...

認識釋迦牟尼佛(圖)

兜率說法 觀緣下生 聖善慧菩薩功行圓滿,住兜率天內...

胸懷越大,擁有的幸福就多

虛懷禪師以話鋒犀利、談吐幽默而著稱。 他曾開導過一...

找到那個真的我

每個人都想認識自我,但要認識哪個我呢?昨天的我和今...

既然佛法能治病,為何法師還要求醫問藥

最近腳部做了個小手術,做完隨手發了個朋友圈,一是告...

心要與法相應

曾經有位修行者,去參學一個很有名的道場。那裡住著很...

送接灶神的意義和儀規

一、送接灶神來歷 每年農曆臘月(十二月)二十三日,是...

勿登山而網禽鳥

勿登山而網禽鳥, 就是不要登到山上去捕獵那些禽鳥,這...

什麼是心地法門,該如何去修

問: 請尊敬的上宏下海法師開示,什麼是心地法門,怎...

心靈的佛堂

第一次跟婆婆一起去上香,走了十多里山路,又坐小三輪...

怎樣能使心不要躁動

須菩提問佛說:一切發了菩提心的人,怎麼樣把他心住到...

對自己和對別人要用不同的標準

己性不可任,當用逆法制之,其道在一忍字; 人性不可拂...

【視頻】晚課蒙山施食(深圳弘法寺)

晚課蒙山施食(深圳弘法寺)

【視頻】《地藏經》佛光山唱誦版

《地藏經》佛光山唱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