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守護國界主陀羅尼經

罽賓國三藏沙門般若共牟尼室利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守護國界主陀羅尼經卷第四

大唐罽賓國三藏般若共牟尼室利譯

入如來大悲不思議品第四

爾時文殊師利童子。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唯願如來應正等覺。為我宣說諸佛如來於諸眾生大悲隨轉。世尊如來大悲為有幾種。以何為相以何為因。以何為緣為何所住。善哉世尊唯願為我具足宣說。及說如來一切智智現證事業。

爾時佛告文殊師利童子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善能諮問如是深義。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諸佛如來大悲海門一渧之相。善男子一切如來。於諸眾生所有大悲不生不滅。何以故如來大悲。常恆不斷無時不轉。已於無量阿僧祇劫。積集圓滿諸功德故無去無來常恆不舍一切眾生。皆悉護念而攝受故。如來大悲無量無邊無有窮盡。甚深甚深不可思議。堅固勐利難解難入。非是語言所能宣說。何以故。善男子。譬如如來得大菩提。於諸眾生起大悲心亦復如是。云何如來得於菩提。善男子佛得菩提。無有根本無有住處。云何根本云何住處。身見為根本妄想為住處。而身見妄想及與菩提平等平等故。說菩提無有根本無有住處。依於此義佛得菩提。一切眾生不覺不知無有根本無有住處。為欲令其如實覺悟。是故如來普緣眾生而起大悲。

復次善男子。菩提寂靜親近寂靜。言寂靜者即是於內。親近寂靜即是於外。何以故眼空我空我所亦空。性如是故名為寂靜。耳空鼻空舌空身空意空我空我所亦空。性如是故名為寂靜。由眼空故不行色境。是故名為親近寂靜。由耳鼻舌身意空。故不行聲香味觸法境。是故名為親近寂靜。如是寂靜親近寂靜。眾生不知欲令其知。是故如來於諸眾生大悲隨轉。

復次善男子。菩提本性清淨光明。何以故。心之實性本清淨故。云何清淨。性無合故。猶如虛空性清淨故。亦如虛空無有相故。亦如虛空性平等故。是故菩提名為最極清淨光明。此淨光明童蒙凡夫不能覺知。客塵煩惱之所覆故。欲令眾生如實覺悟。是故如來於諸眾生大悲隨轉。

復次善男子菩提無取舍。何以故舍生死岸橫截瀑流。至於彼岸名為取舍。如來深入第一義諦。不見此岸不見彼岸。以一切法無彼此故。是故菩提無有取舍。凡夫不知無取無舍。欲令其知是故。如來於諸眾生大悲隨轉。

復次善男子。菩提無相亦無觀察。云何無相。所謂眼識不可得故。云何名為無有觀察。眼識於色無分別故。如是耳識不可得故名為無相。耳識於聲不分別故名無觀察。鼻識不可得故名為無相。鼻識於香不分別故名無觀察。舌識不可得故名為無相。舌識於味不分別故名無觀察。身識不可得故名為無相。身識於觸不分別故名無觀察。意識不可得故名為無相。意識於法不分別故名無觀察。如是無相無有觀察是聖者境。出過三界故。非凡小之所能知。為欲令其如實知覺。是故如來於諸眾生大悲隨轉。

復次善男子。菩提非過去非現在非未來故。三際平等斷絕三輪。云何名為斷絕三輪。於彼過去心不起故。於彼未來識不行故。於此現在意不作故。此心意識無有住處。云何名為三際平等。過去之事不可思量。未來之識不可宣示。現在之意不可說故。如是甚深三際平等三輪清淨。眾生不知。為欲令其如實覺悟。是故如來於諸眾生大悲隨轉。

復次善男子。菩提無身菩提無為。云何無身。所謂眼識不可知故。如是耳鼻舌身意識不可知故。云何無為。無生無滅亦無住故。故說無為遠離三相。如無為相有為之相亦復如是。何以故一切諸法性如是故。無性之性此性不無。此二無二是菩提性。如是無身及無為相。童蒙凡夫不覺不知。欲令知覺。是故如來於諸眾生大悲隨轉。

復次善男子。菩提不可壞無所證跡。云何所證及不可壞。所謂真如是所證跡。由無住處故不可壞。法界是所證。由無種種故不可壞。實際是所證。由不可動故不可壞。空門是所證。由不可得故不可壞。無相是所證。由無分別故不可壞。無願是所證。由不可求故不可壞。無眾生是所證。由無本性故不可壞。虛空是所證。由不可取故不可壞。無生是所證。由無有滅故不可壞。無為是所證。由無諸行故不可壞。菩提是所證。由於寂靜親近寂靜故不可壞。涅槃是所證。由本無生故不可壞。如是所證跡及不可壞。眾生不知。欲令覺悟。是故如來於諸眾生大悲隨轉。

復次善男子。菩提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得。何以故身無知故心如幻故。如是正知名得菩提。隨順世諦說有菩提。當知菩提體不可得無能說者。於何不可得。若身若心若理非理。若無若有若實若虛皆不可得。云何不可說。一切諸法種種方便。無能顯說此菩提故。無有少分而住於法。以無住故。非是文字言說境界。譬如虛空無有住處不可宣說。菩提亦爾無住無說。如來如是如實觀察一切諸法皆不可說。何以故一切法中無有語言。諸語言中亦無法故。如此妙法一切眾生不覺不知。欲令覺知。是故如來於諸眾生大悲隨轉。

復次善男子。菩提不可取無有依處。云何不可取云何無依處。如來如實知見法故。所謂眼不可得故不可取。色不可得故無依處。耳不可得故不可取。聲不可得故無依處。鼻不可得故不可取。香不可得故無依處。舌不可得故不可取。味不可得故無依處。身不可得故不可取。觸不可得故無依處。意不可得故不可取。法不可得故無依處。如來如是無取無依。故於菩提現正等覺。由眼無取色無依處故識無所依。由耳無取聲無依處故識無所依。由鼻無取香無依處故識無所依。由舌無取味無依處故識無所依。由身無取觸無依處故識無所依。由意無取法無依處故識無所依。由無所依故識無住處。一切眾生虛妄橫執識有住處。云何眾生識心住處。此有四種。所謂色蘊受想行蘊。即是眾生識之住處。如來了知眾生住處即無住處窮無住際。一切眾生不覺不知。欲令覺知。是故如來於諸眾生大悲隨轉。

復次善男子。言菩提者名體性空。由體空故則菩提空。由體空故一切法空。如來如是如其體空。於一切法現正等覺。以是義故不以空覺而覺於空。此即名一三菩提智。謂若空若菩提少分無二。空與菩提不可分別。與一切法亦復如是無二無二相。審諦觀察一切諸法無名無相。無有能行亦無所行無所趣向。無言無說無執無取。是名為空。第一義中空亦叵得但有言說。如說虛空但有空言空非言境。如是說空名不可說。是名為入一切法門。謂一切法無有名字。於無名中強以名說。如是名字於一切法無有住處。何以故依一切相假立其名。相本性空名依何立。如來如是以如實智知一切法。此云何知。知從本來不生不出不起不滅。無障無礙無相無為。離心意識無有名字無有音聲。如是知見而得解脫。如是解脫不縛不解。何以故性平等故。而諸凡夫不覺不知。欲令於彼如實知覺。是故如來於諸眾生大悲隨轉。

復次善男子。菩提虛空平等平等。而其虛空無等無不等。菩提亦爾無等不等。何以故諸法如實無生無滅故。一切法無等不等。如來如是如實知見無等不等。故於諸法現等正覺。是故於中無有少法說等不等。於一切法如實而知。當云何知。知一切法無有根本無生無滅。一切諸法本無今有已有還無。彼無生者亦無滅者。如是生滅從因緣生從因緣轉。此中無有少法可轉。如來為斷生死長遠危險道故。故說如是如實之法。一切眾生不覺不知斷生死道。亦復不知法性平等及不平等。欲令於彼如實知覺。是故如來於諸眾生大悲隨轉。

復次善男子。菩提所證即是如如。如菩提如色亦如是。於第一義不即不離。如菩提如。於受想行識如亦不即不離。如菩提如於地界如水火風界如亦不即不離。如菩提如。於眼界色界眼識界如亦不即不離。如菩提如。於耳界聲界耳識界如。乃至意界法界意識界如亦不即不離。如是諸蘊及界處等。一切諸法不離於如。如來稱如知一切法。是故現前成等正覺。稱於性相等正覺故。如現在如過去未來亦復如是。前際不生後際未至中際寂靜。如是平等即是菩提真實所證。如是所證一法不異一切法。一切法不異一法。以如實中若一若二若復多法俱不可得。如是所證凡夫眾生不覺不知。我當令覺。是故如來於諸眾生大悲隨轉。

復次善男子。菩提無相善入諸相。云何為相云何無相。此中相者謂始修起一切善法。言無相者謂一切法皆不可得。又復相者是無住心所住之處。言無相者即是無相三昧解脫。又復相者心心所法。稱量觀察一切諸法。言無相者過於稱量隨識作業。又復相者於有為法審細觀察。言無相者於無為法現證相應。如是甚深相無相門。凡夫不覺我當令覺。是故如來於諸眾生大悲隨轉。

復次善男子。菩提無漏無煩惱蘊。此中云何為漏無漏。漏有四種謂欲漏有漏無明漏見漏。於此四漏皆悉遠離故名無漏。云何名為無煩惱蘊。遠離四種煩惱蘊故。所謂遠離欲蘊遠離邪見蘊。遠離我見蘊遠離戒禁取蘊。此四煩惱皆為無明黑暗所覆。盲無智眼。欲貪渴愛使令乾燋。積集建立故名為蘊。如來知此我見等惑無有根本本來清淨。亦隨順知眾生清淨。若我清淨若眾生清淨無二無二相。此無二相即無生義。此無生義即無滅義。於此無生無滅之中。心意識等皆悉不轉。此心意識不轉之處分別不生。若有分別即生死法生。若無分別即解脫法生。若解脫法生即無明不起。若無明不起即十二有支不生。若十二有支不生。即是無生。若無生者即是解脫。若解脫者即是了義。了義即是第一義諦。云何名為第一義諦。所謂無我。若無我者即不可說。若不可說即是因緣和合之義。如是因緣和合之義即一切法義。一切法義即如來義。以是義故。若見因緣和合之法即見諸法。若見諸法即見如來。如是真見第一義中。審諦觀察不見少分。云何少分所謂觀察。隨觀察心見其真實名真實見。如是而知諸法平等。是故如來現等正覺。此之無漏無煩惱蘊。凡夫眾生不覺不知。我當令覺。是故如來於諸眾生大悲隨轉。

復次善男子。菩提清淨無垢無有處所。此中何法名為清淨。云何無垢云何復名無有處所。所謂空即清淨。無相即是無垢。無願即無處所。無生即是清淨。無行即是無垢。無起即無處所。諸法本性即是清淨。窮究清淨即是無垢。本性光明即無處所。體不可說即是清淨。體無分別即是無垢。離言寂默即無處所。真諦清淨法性無垢真實之際即無處所。知蘊清淨知界本性即是無垢。知入遠離即無處所。知於過去盡智清淨知於未來無生之智即是無垢。知於現在法界住處即無處所。有如是等清淨無垢無處所義。皆悉入於一所證中。言所證者即是寂靜。寂靜者即是寂滅。寂滅者即是親證。親證者即是無相。無相者即勝義諦。勝義諦者即虛空相。如虛空相則菩提相亦復如是。如菩提相一切法相亦復如是。如一切法一切眾生亦復如是。如諸眾生一切佛剎亦復如是。如一切剎大般涅槃亦復如是。是故我說一切諸法即涅槃相。此為究竟實際之相無對之相。無始清淨本來無垢。從本已來無有處所。如來如是於如是等種種色相見無色相。故於諸法現等正覺。等正覺已遍觀十方。見諸眾生住不清淨。起於垢穢執著處所。便於眾生普皆發起遊戲大悲。以善方便欲轉法輪。而念梵王未來誠請。

爾時尸葉大梵天王知佛所念。與梵眷屬八十億天。前後圍繞。於梵宮沒現如來前。頂禮佛足而白佛言。唯願世尊轉於法輪。唯願善逝轉於法輪。即說偈言。

 如來所證最寂靜  清淨無垢妙光明
 不可宣說無名言  佛淨智慧方窮究
 為此經於多億劫  難行苦行靡不經
 無始癡愛我隨眠  顛倒眾生令覺悟
 此會眾生多善利  昔於佛所已修因
 唯願廣開甘露門  轉最勝輪利含識
 彼當覺悟最上法  摧破魔軍無有餘
 引導邪徑諸眾生  令住如來真正道
 如來大悲為最上  為利一切不思議
 我今勸請天人師  轉於最上微妙法
 如拘留孫佛所轉  亦如拘那含牟尼
 迦葉善逝轉法輪  今請世尊如是轉
 譬如大雲降甘雨  藥草卉木皆發生
 願佛興大慈悲雲  遍降難思妙法雨
 如來初生師子吼  誓普解脫諸有情
 願澍法水應其時  以滿人天深渴仰

善男子尸葉梵王說偈請已。我於爾時受梵王請。不舍如來遊戲大悲。於波羅奈城仙人墮處施鹿林中。最初轉於無上法輪。若沙門若婆羅門若天魔梵一切世間所不能轉。轉法輪時其無常聲。普聞三千大千世界。時阿若憍陳如最初聞法悟解得果。我於爾時而說偈言。

 不可說甚深  勝義無文字
 我說非無果  陳如初悟解

善男子我轉法輪時。復有無量無數眾生。皆於如來遊戲大悲而得調伏。復有無量無數眾生髮菩提心。是故如來於諸眾生大悲常轉。

善男子是為如來具足圓滿十六大悲。常住其中不假功用任運恆轉。為一眾生經恆沙劫。於大地獄具受眾苦。而此眾生或有調伏或未調伏。要令調伏置於如來正法之中。如為一眾生為一切眾生悉亦如是。如是經於無量劫中。受地獄苦無有疲厭。大悲之心亦無減少。是故如來於諸眾生。大悲深重不可思議。二乘之悲如割皮膚。菩薩悲心如割脂肉。如來大悲深徹骨髓。又復隨順佛智是聲聞悲。勸諸眾生髮菩提心是菩薩悲。授當佛記是如來悲。因慈心起是聲聞悲。因化眾生是菩薩悲。因於究竟成熟眾生是佛大悲。求斷生死是聲聞悲。運度眾生至於彼岸是菩薩悲。普能度脫一切生死一切煩惱至於彼岸是佛大悲。是故當知如來大悲最為尊勝。為欲調伏諸眾生故。或經一劫或復百劫。或百千劫久住於世。不入究竟無餘涅槃。

善男子乃往久遠過阿僧祇劫。爾時有佛出現於世。名栴檀舍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世界名有香。劫名最勝香。佛壽十六八萬四千歲。聲聞弟子其數十六八萬四千之所集會。彼如來身諸毛孔中恆流妙香。遍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普熏無諸穢惡。垣牆舍宅樹木山河。種種色相無不皆香。故此世界名為有香。其中眾生遇斯香者。三業清淨具足眾善。舍家修道深入四禪。此世界中一萬如來相續出現。皆同一號名栴檀舍。是故此劫名最勝香。栴檀舍如來作佛事已涅槃時至。復以出過一切人天淨妙天眼。遍觀眾生何等眾生餘佛調伏。何等眾生我當調伏。乃見非想非非想天有一眾生。過去世中曾種善根。樂聞大乘心得清淨我應調伏。而此眾生尚經八萬四千劫住彼天中。過是已後方從天下。生於人間未知五欲。聞讚大乘便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於大菩提永不退轉。爾時栴檀舍如來。方便大悲遍觀察已告諸比丘。我於今夜當入涅槃。便入大悲憐愍三昧。入三昧已示現涅槃。佛滅度後分佈舍利。十方人天恭敬供養。正法住世八萬四千歲。利益安樂無量眾生。純以正法一味化人。無復像法流行於世。彼佛世尊雖示涅槃。以其大悲憐愍三昧神通力持。復住於世八萬四千劫。隱相好身世無能覩。過於八萬四千劫已。彼一眾生住非想者。方生人中大豪貴家。年始八歲。時彼如來從三昧起至童子家。現相好身住童子前。唯此童子及萬二千天子。應調伏者得見如來餘無能覩。時彼如來先為童子發起大乘。復為演說五欲過患。而告之言善男子。五欲過惡甚可怖畏。譬如高大五聚毒蛇。隨一毒蛇即便害人。況於五聚。亦如積集五聚毒藥。若嘗少分便能害人。況食五聚。是故汝應勿生貪著。爾時童子聞是語已。觀其舍宅資生之具。若男若女一切所有。皆如毒蛇深生厭離。便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發深重心得不退轉。佛知童子身心澄淨具足眾善。便與授記告諸天子言。今此童子過七十二阿僧祇劫。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名最勝寶如來應正等覺出現於世。佛授記時餘人不聞。唯此童子及萬二千天子。堪住法器皆悉得聞。時諸天子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作是願言彼最勝寶如來若成佛時。我等當生彼佛國土。時栴檀舍如來告諸天子當得往生。彼最勝寶如來皆當與汝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爾時栴檀舍如來。與彼菩薩授記別已。然後究竟入於涅槃。一切人天供養舍利。善男子以是義故。一切如來大悲深重具足圓滿。非諸聲聞緣覺境界。善男子如是法門。能令汝等佛種不斷。若有眾生聞此法門。受持讀誦書寫解說。乃至一字一句一偈所得善根。未入涅槃相續不斷。何以故因不斷故。如來於此眾會之中。說是大悲深法門時。有一恆河沙數眾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二恆河沙菩薩得隨順忍。三恆河沙菩薩得於如來十六大悲。及一切佛灌頂法忍。爾時一切大眾聞此法門。踴躍歡喜清涼悅澤傾竭身心。合掌向佛而白佛言。善哉如來善哉善逝快說斯義。即以人天種種供具以申供養。或以種種妙寶瓔珞。或以種種上妙衣服。或以種種珍膳飲食。或以法服幢幡傘蓋。持如是等種種供具。恭敬尊重供養於佛。

守護國界主陀羅尼經卷第四

守護國界主陀羅尼經卷第五

罽賓國三藏沙門般若共牟尼室利譯

入如來不思議甚深事業品第五之一

爾時世尊復告文殊師利童子言。善男子當云何知如來應正等覺現證事業。善男子如來有三十二種正覺事業。何等名為三十二種。善男子如來於處非處如實而知。善男子云何為處云何非處。言非處者謂諸眾生無有方便。身口意業造不善行。若得可意愛樂隨心。遂求果者無有是處。所言處者若諸眾生具有方便。身口意業造諸善行。獲得可意愛樂隨心。遂求果者斯有是處。

復次善男子言非處者。若諸眾生無有方便。心懷慳悋得大富貴。破於淨戒得人天身。常有瞋恚獲端正報。身心懈怠得於智慧。散亂之人能得解脫。惡慧眾生能斷習氣諸煩惱者無有是處。若諸眾生具有方便。修行佈施得大富貴。護持淨戒得生人天。常修忍辱得端正報。勤行精進獲得智慧。心不散亂得正解脫。善修智慧能斷習氣諸煩惱者斯有是處。

復次作五逆罪得心安樂無有是處。淨持禁戒得心安樂斯有是處。

復次若有眾生。執著有見得順忍者無有是處。愛樂修空得隨順忍斯有是處。

復次若諸眾生。多住悔心得心安樂無有是處。若心無悔得心安樂斯有是處。

復次若令女人得轉輪王王四天下。或得帝釋大梵天王成佛出現無有是處。若舍女人得男子身。作轉輪王王四天下。或作帝釋大梵天王。及成佛者斯有是處。

復次若轉輪王非法治化無有是處。若轉輪王正法治化斯有是處。

復次若諸帝王貪猥驕奢能理國政無有是處。若諸帝王無貪簡易能理國政斯有是處。若諸人王執斷常見令國政理無有是處。若諸人王明信因果國政乃理斯有是處。若諸人王心不均平。能治國政無有是處。若諸人王無私平等。能治國政斯有是處。

復次北拘盧洲舍報身後。墮三惡道無有是處。若言北洲死後生天斯有是處。

復次若行殺害而得長壽。乃至邪見受行邪法。得聖道者無有是處。若不殺生得壽命長。乃至正見受行正法。得聖道者斯有是處。

復次阿羅漢向不定得果無有是處。若羅漢向定得果者斯有是處。

復次須陀洹人受第八生無有是處。若須陀洹無第八生斯有是處。

復次若斯陀含受第三生無有是處。若斯陀含無第三生。一生人天能盡苦際斯有是處。

復次若阿那含還生欲界無有是處。若阿那含不生欲界。能盡苦際得涅槃者斯有是處。

復次若阿羅漢受生死身無有是處。若阿羅漢不受生死入涅槃者斯有是處。

復次若有人言除佛大師。更有聖人超過佛者無有是處。若言唯佛是天人師。更無過者斯有是處。

復次若有人言得無生忍有退轉者無有是處。若得無生不退轉者斯有是處。

復次若有人言坐菩提場。不成正覺無有是處。若坐道場決成正覺斯有是處。

復次若有人言諸佛猶有煩惱習氣無有是處。若言諸佛無煩惱習斯有是處。

復次若有人言一切如來智有障礙無有是處。若言如來智無障礙斯有是處。

復次若有人言如來頂相。有能見者無有是處。若言如來無能見頂斯有是處。

復次若有人言佛不加威。能知如來心之所生無有是處。若言佛加方知如來心所住處斯有是處。

復次若有人言如來亦有不住三昧三摩呬多無有是處。若言如來常在三昧等引功德斯有是處。

復次若有人言一切如來言有虛妄。及誤失者無有是處。若言如來言無虛妄亦無誤失斯有是處。

復次若有人言如來作業有錯誤者無有是處。若言如來諸所作業無錯誤者斯有是處。善男子以如是等說。於如來知處非處有無量門非言所及。如於實諦無有變異。此是如來第一正覺事業。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大地可使行  虛空可搖動
 如來終不說  非處以為處
 虛空可為身  同士夫五色
 如來終不說  非處以為處
 一切處差別  上中下不同
 如來已宣說  決定無別異
 一切非處別  上中下不同
 如來已宣說  決定為非處
 若處若非處  如來如實知
 隨眾生樂欲  具足而宣說
 沙門婆羅門  不知處非處
 虛妄馳諸境  佛智無不知
 眾生種種執  非處求解脫
 具得世所尊  為說真實處
 彼執非法器  故佛舍眾生
 機熟解脫時  復當為宣說
 此為佛第一  最勝事業門
 遠離諸過非  能脫眾生苦
 是處非處法  無量無有邊
 難屈無不摧  斯名大仙力

復次善男子。如來於過去世現在未來。所作行業誓願不同。種種處所種種因緣。種種事相種種異熟。無量差別皆如實知。云何而知。善男子此中過去行業誓願。善根為因遠離不善未來得果。若有過去行業誓願。以不善根而為其因。遠離善根未來得果。如是種種如來一一皆如實知。

復次若有行願未來漸減。若有行願未來漸增。若有行願現在漸減未來漸增。若有行願現在漸增未來漸減。若有行願現在未來皆漸減少。若有行願現在未來皆漸增長。如是種種皆如實知。

復次若有行願現在小因來世廣大。或現在廣大未來微小。或初起微細後漸增勝。或初廣大後漸微細。如是種種皆如實知。

復次若有行願當得聲聞。若有行願當得緣覺。若有行願當成佛因皆如實知。

復次或有行願因苦果樂。或有行願因樂果苦。或有行願因果俱苦。或有行願因果俱樂。皆如實知。善男子如是過去現在未來。種種行業所感異熟。因果相順猶如影響。如來一一皆如實知。如是知已隨其所應而為說法。是為如來第二正覺事業。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如來善巧智  知眾生業果
 三世悉無遺  智眼皆無著
 善因當得樂  異熟處人天
 惡是感苦因  如來悉知見
 善業不善業  各各果當成
 善逝悉能知  如摩尼在掌
 有業甚微細  當成廣大因
 初大後微細  如來悉見知
 有業聲聞行  有業緣覺因
 有業成如來  善逝悉知見
 或因樂果苦  因苦果樂殊
 因果苦皆同  因果俱安樂
 業與於法性  因果不相違
 如來如實知  性相皆窮究
 一切眾生界  三世業輪迴
 一一無有差  如來悉明瞭

復次善男子。一切眾生無數樂欲種種差別。如來一一皆如實知。佛云何知。或有眾生住貪慾行樂於瞋恚。或有眾生安住瞋恚樂於淫欲。或有眾生安住愚癡樂於淫欲及與瞋恚。如來一一皆如實知。或有眾生住善法中樂欲不善皆如實知或有眾生所作微小樂欲廣大。或有眾生所作廣大樂欲微小。或有眾生初於因中樂欲微小。至於果中樂欲廣大。或有因中樂欲廣大。至於果中樂欲微小。如是種種皆如實知。或有眾生樂邪見等。因中不定當成決定。或有樂欲正中不定當成決定或有樂欲正因決定當得解脫。彼彼差別如來悉知。或有樂欲當超欲界。或有樂欲當超色界。或有樂欲當超三界。如是一一如來悉知。或有樂欲日日減少。後當漸得增勝廣大。或有樂欲最勝廣大。後漸減少得不可意。如是種種皆如實知。或有樂欲受種種生得種種色。受用種種資生之具。如是差別如來悉知。或有樂欲處人天上。或有樂欲當得解脫。如是差別如來一一皆如實知。如是知已隨其所應而為說法。是為如來第三正覺事業。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眾生種種欲  意樂無數量
 如來一切智  如實悉能知
 彼彼諸眾生  住貪樂瞋恚
 住瞋樂癡冥  一一如實知
 住癡樂欲貪  住善樂不善
 其心種種變  善逝悉能知
 下劣因眾生  心恆樂廣大
 住廣樂廣大  住勝劣中求
 或復有眾生  因劣果超勝
 因勝果中劣  如來如實知
 住邪不定中  後時當決定
 住正脫三界  如來如實知
 或樂種種生  色相及資具
 處於人天上  解脫欲相應
 三世諸眾生  樂欲佛皆了
 隨心為說法  是第三業門

復次善男子。如來於無數世界。種種界別皆如實知。佛云何知。謂知此世界其中眾生修諸功德。此界眾生造諸惡業。此界眾生修解脫業。此界眾生當得出世。如是種種悉如實知。

復次善男子。如來知眼界色界眼識界。當云何知。有三因故。謂知內空外空內外空故。如是遍知。乃至知意界法界意識界。內空外空內外空故。

復次知於地界水火風界。皆如虛空。

復次知欲界色界無色界。從於妄想分別所起。

復次知有為界。行相現前有窮盡故知無為界。無行相故。知煩惱界。客塵相故。了煩惱流。可斷絕故。達其本性。光明相故。知諸行界。妄念無明為其相故。知涅槃界。智慧相故。正念相故。善男子如是如是世界安立。初現在前世界轉滅。至於他世生起因緣依住作業。如是差別如來一一皆如實知。知已隨應而為說法。此是如來第四正覺事業。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佛於界善巧  及住轉減時
 少善大果成  人師子能了
 有福無福界  福開解脫門
 解脫界不同  一切智明見
 如來知眼界  色識界俱空
 耳界鼻舌身  意法空亦爾
 地水火風界  如實了皆空
 三界妄念心  人師子能了
 煩惱空塵相  諸法性皆無
 行不行如空  斯涅槃三相
 世界不善起  成已壞滅同
 此界及他方  無念皆知見
 十方空無際  有界佛能知
 佛智勝無涯  眾生不能測
 此是清淨主  第四調生門
 修此不退還  決證菩提果

復次善男子。如來於諸眾生諸根勝劣精進懈怠。若利若鈍皆如實知。云何能知。善男子鈍根愚闇下劣眾生中根勝根皆如實知。

復次隨如是根分別生貪。隨如是根分別生瞋。隨如是根分別生癡。及託外境生貪瞋癡。如來悉知。

復次隨根分別生貪瞋癡展轉增廣。或復隨根分別所生。少貪瞋癡更不增長如來悉知。

復次此根是善根因。此根即是不善根因。此根即是解脫道因。此根是出生死道因。如是種種如來悉知。

復次善男子佛如實知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男女命根苦根樂根。憂喜舍根信根進根念定慧根。未知當知根已知根具知根如是種種如來悉知。

復次因於眼根心住耳根。不住鼻舌身等三根。因於耳根心住鼻根不住餘根。因於鼻根心住舌根。因於舌根心住身根。因於身根心住眼根。如是種種根如來悉知。

復次若有眾生。有佈施根現持淨戒。如來知其從無始來諸根展轉有多差別。是故為說檀波羅蜜。若有眾生有淨戒根現行佈施。如來知其從無始來諸根展轉有多差別。是故為說尸波羅蜜。或有眾生有忍辱根現行精進。如來知其從無始來諸根展轉有多差別。是故為說忍波羅蜜。或有眾生有精進根現行忍辱。如來知其從無始來諸根展轉有多差別。是故為說勤波羅蜜。或有眾生有禪定根現修智慧。如來知其從無始來諸根展轉有多差別。是故為說禪波羅蜜。或有眾生有智慧根現住禪定。如來知其從無始來諸根展轉有多差別。是故為說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令其修習一切廣大菩提分法。

復次知此眾生有聲聞根。現修緣覺所行之行。如來知其從無始來諸根展轉。有多差別堪任聲聞。是故為說聲聞乘法。若有眾生有緣覺根修聲聞行。如來知其從無始來諸根展轉。有多差別堪聞緣覺。是故為說緣覺之法。或有眾生有大乘根修二乘行。如來知其從無始來諸根展轉。有多差別堪聞大法。為說大乘復有眾生有下劣根現修大乘。如來知其從無始來諸根展轉有多差別。而為說法令舍下劣修習大乘。復有眾生不任法器。如來知其從無始來諸根展轉。有多差別久未堪任。故且棄舍待根熟時。堪任法器發殷重心。如來當為慇勤說法。善男子如來如是知諸眾生。若根已熟若根未熟。欲出三界或不欲出。如是種種如來悉知。當云何知。知其根本云何修習。云何性云何相。云何因云何緣。云何思云何果。云何報云何究意。如來一一皆如實知。此是如來第五正覺事業。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佛知根智到彼岸  隨順眾生種種殊
 上中下品悉了知  勝業能招解脫果
 了煩惱際唯虛假  厚薄輕重悉皆知
 善知諸惑對治門  惡招生死善解脫
 知眼至意男女命  苦樂憂喜及舍根
 信進念定慧當知  已知具知根悉了
 知因眼根唯住耳  乃至因身住眼中
 施根持戒為說檀  戒根行施為說戒
 忍根修勤為說忍  進根修忍為說勤
 定根修慧說諸禪  慧根住定說般若
 聲聞根修緣覺行  以知根故說聲聞
 緣覺根住聲聞行  知根為說於緣覺
 下劣遠離上乘法  大悲為說諸度門
 根熟未熟佛皆知  是器為說舍非器
 諸根行相修習性  隨其因緣及與思
 果報究意如是知  是佛第五真實業

復次善男子。如來於遍趣行皆如實知。當云何知。知正定眾生界。知不定眾生界。知邪定眾生界。云何而知正定眾生。謂此眾生有大因力宿植多福。聰敏利根智慧將開。如來如實知昔善已。或為說法或不說法。稱其法器皆令解脫。云何而知不定眾生。謂彼眾生有大緣力根將成熟。若隨其心得聞正法即得解脫。若不聞法不得解脫。如來為此不定眾生。說於因緣和合之法。彼諸眾生隨機聞法。心得清淨各證道果。如來為此不定眾生出興於世。云何知於邪定眾生。謂此眾生愚癡覆心非是法器。更無方便可以化誘。譬如盲者對於日光。若為說法及不說法。俱無利益無解脫分。如來知其非是法器。便置舍之為彼眾生。是故菩薩擐大悲甲。

復次善男子。如來善知眾生三毒遍趣之行。知貪慾行有其三種。云何為三。謂或有貪慾從妙境生。或有貪慾從愛想生。或有貪慾從宿習生。知其瞋行亦有三種。云何為三。謂或有瞋毒從恚而生。或有瞋毒從違境生或有瞋毒從於過去隨眠所生。知愚癡行亦有三種。云何為三。謂或有愚癡從無明生。或有愚癡從身見生。或有愚癡從疑心生。如是種種如來悉知。復次如來知其苦行速疾通達。知根利故。又知苦行遲緩通達。知根鈍故。知安樂行速疾通達。知根利故。知安樂行遲緩通達。知根鈍故。復知有行遲緩通達。遠正念故。復知有行速疾通達。能堅持故。又復善知有速疾行遲鈍通達。數息觀故。有速疾行速疾通達。心不著故。又復善知擇法之行。謂或復有行慧多定少。或復有行定多慧少。或有定慧俱不具足。或有定慧二俱圓滿。如來悉知。或復有行心力具足身力不具。或復有行身力具足心力不具。或復有行二俱不具。或復有行二俱具足。如來一一皆如實知。或復有行令身業淨口意不淨。或復有行令口意淨身業不淨。或令三業俱得清淨。或令三業俱不清淨。如是諸行或是三界生死之因或解脫因。如來皆以無礙智眼一切隨轉。是為如來第六正覺事業。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一切處行佛盡知  正定眾生大因力
 不定眾生根熟相  邪定非器空有悲
 貪行眾生三種因  瞋恚愚癡亦三種
 種種無邊煩惱界  遍行因起佛皆知
 苦行疾得因利根  鈍根遲緩不能達
 樂行速疾由根利  鈍根劣弱佛皆知
 有行遲鈍漸澄清  復有遲鈍頓清淨
 有速疾行得微劣  超過速疾無著因
 有行智增擇法生  有行定增成法器
 有行俱少非法器  定慧和合勝道生
 有行心力具非身  有身力具心不具
 大威德故身心具  一切見者悉皆知
 有行不能淨語心  或有能令身語淨
 或有不能心永淨  有行但能清淨心
 或有不能淨語言  有行能令心語淨
 或有不能身永淨  有行三業淨無瑕
 有行建立生死因  有行為因招解脫
 如是遍行佛皆了  是第六業最勝門

復次善男子。如來於一切靜慮解脫等持等至伏滅煩惱生起因緣。皆如實知。佛云何知。謂知眾生煩惱生起。以何因生以何緣生。滅惑清淨何因能滅何緣能滅。此中煩惱生因緣者。謂不正思惟以為其因無明為緣。無明為因行為緣。行為因識為緣。識為因名色為緣。名色為因六處為緣。六處為因觸為緣。觸為因受為緣。受為因愛為緣。愛為因取為緣。取為因有為緣。有為因生為緣。生為因老死為緣。煩惱為因業為緣。見為因貪為緣。隨眠煩惱為因現行煩惱為緣。此是煩惱生起因緣。云何眾生滅諸煩惱所有因緣。有二種因有二種緣。云何為二。一從他聞隨順法聲。二者內心起於正念。

復次有二種因有二種緣。能令眾生清淨解脫。謂奢摩他心一境故。毘缽舍那能善巧故。復次有二種因有二種緣。不來智故知來智故。復有二種因緣。微細觀察無生理故近解脫故。復有二種因緣。具足行故智慧解脫現在前故。復有二種因緣。謂盡智故無生智故。復有二種因緣。隨順覺悟真諦理故。隨順獲得真諦智故。此是眾生除滅煩惱清淨因緣。如來悉知。復次善男子煩惱因緣無有數量。解脫因緣亦無有量。或有煩惱能與解脫以為因緣。觀實體故。或有解脫能與煩惱以為因緣。生執著故。如是廣大無障礙行如來悉知。善男子如來禪定智慧皆悉具足。謂離欲惡及不善法。有尋有伺離生喜樂入初靜慮。初靜慮起滅尋伺等。隨順次第入八解脫三摩缽底。逆次入住諸三摩地。或復超間橫竪無礙。住於等至顯示三昧。如來了知三摩缽底與三昧門無少差別。如來三昧三摩缽底不從因緣。入一三昧一切三昧皆悉現前。一三昧起而能即入一切三昧。如來終不作如是念。我今能入如是三昧。而常三昧無不定心。一切無能測知如來所有三昧。緣覺三昧超過聲聞。菩薩三昧超過緣覺。如來三昧超過菩薩。而佛三昧無能過者。如來智慧於一切處。無障礙轉無能過者。隨順教化一切聲聞生聲聞定。緣覺菩薩亦復如是。如來如是種種知已。隨其所應而為說法。此是如來第七正覺事業。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諸佛法王真實智  知諸眾生染淨因
 如是因緣煩惱生  如是因緣得解脫
 邪思為因無明緣  無明為因行為緣
 識與名色六處等  有支因緣悉如是
 煩惱為因業為緣  諸見為因貪為緣
 隨眠結惑以為因  現行煩惱以為緣
 眾生解脫二因緣  從他聞聲起隨順
 內心正念觀空法  解脫有海得超昇
 止觀和合互相資  無少去來而可得
 諦觀無生亦無滅  親近解脫得清涼
 住三種行長三明  修習解脫不放逸
 盡無生智得實諦  由此因緣清淨心
 佛入正定三昧門  出入滅定念具足
 法王禪定無等等  入八解脫多等持
 逆順次第超間游  一定顯示無邊定
 心無迫隘無分別  雖常住定無定心
 聲聞緣覺三摩提  菩薩億千種種定
 佛三摩地過諸定  此善巧業智難量

復次善男子。如來以宿住智。知於自身及諸眾生過去無數宿住生事。所謂一生二生十生百生。千生萬生億百千生。成劫壞劫成壞劫。無數成劫無數壞劫無數成壞劫。我及眾生如是名字。如是種姓如是飲食。如是形相如是色類。如是苦樂如是處所。如是壽命如是生死。於某處歿而生某處。無數種種宿住之事皆悉憶念。復知彼彼眾生。過去以如是因生此世界。如來知已隨其所應而為說法。又如實知一切眾生過去心行如是前念。次第因滅相續引起。如是後念。或復緣闕後念不生。如是種種如來悉知。如一眾生如是心滅如是心生。輪轉不斷無量無邊。恆河沙劫說不能盡。如一眾生一切眾生亦復如是。念念生滅心心相續說不可盡。如來一一皆如實知。假使盡於未來際劫。說於如來所知宿住不可窮盡。故說如來宿住智慧。不可思議不可稱量。難知邊際說不可盡。

爾時如來出大悲聲。猶如牛王普告眾生。汝等應當念念思惟。往世久近曾種善根。或於佛所曾種善根。或二乘所種諸善根。彼諸眾生以佛威力皆念昔善。如來知已隨應說法。彼諸眾生得聞法已。如昔善根各於自乘得不退轉。是為如來第八正覺事業。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佛世間燈念往劫  無邊億數那由他
 諦了自己及眾生  如掌觀五阿摩勒
 如是姓名色分別  壽命住處生死殊
 以是因緣此處生  善知時故為說法
 又知過去無邊劫  眾生心心所不同
 無量種類各生心  如來大智皆明瞭
 過去流注心不斷  一一眾生佛悉知
 劫數量等恆河沙  說彼無邊行無盡
 盡未來際所有劫  不能說佛宿住因
 智慧無等無有邊  猶如大海無涯際
 佛住利智勝通力  念昔所修白淨因
 及彼眾生種善根  過去或曾供養佛
 佛威神力令憶念  如先所作白法因
 念已示教住三乘  清淨解脫恆無退
 善逝過去因無量  一切眾生難測量
 以此第八業為因  無數眾生悉調伏

復次善男子。如來天眼清淨過於人眼。見諸眾生死此生彼。所謂下劣最勝善色惡色若好若丑。如是種種隨業受生。或有眾生具身惡行。或有眾生具口惡行。或有眾生具意惡行。或謗賢聖及邪見等業因緣故。舍此身已墮於地獄。復有眾生具身善行。或有眾生具口善行。或有眾生具意善行。不謗賢聖及正見等業因緣故。舍是身已生於天上。如來天眼皆悉知見。如是十方盡於法界。極虛空界無量無邊。超過數量所有世界。於其中間或有世界。劫火洞然空無所有。或有世界種種眾生死此生彼。或諸菩薩遊行諸剎。或諸如來趣於道樹。證大菩提轉正法輪。應盡晦跡示入涅槃。各各聲聞現得解脫或入涅槃。彼彼緣覺現種種通。能令遇者功德增長。如是種種佛皆明見如對目前。復見世界無有身相諸眾生等。非外五通天眼所見。亦非二乘及菩薩眼之所能見。唯有如來天眼明見。或有其地量如車輪。其無身相諸眾生等充滿其中。多於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人天。佛皆明見。以淨天眼微細觀察一切世界所有眾生堪調伏者。令其一一各見佛身而現其前。彼彼眾生互不相知。是為如來第九正覺事業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如來光明淨天眼  威德照見劫無邊
 十方一切剎難思  眾生受生各何相
 或有已現當生別  有色無色種種殊
 或人天趣或三塗  下中上品生非一
 垂歿將生種種異  一切見者見無遺
 造罪惡趣所沉淪  修福超處人天上
 或有修行菩薩行  入出種植菩提根
 或坐道樹摧眾魔  覺悟最勝菩提道
 轉妙法輪皆自在  人天解脫量難思
 作佛事已示涅槃  如來天眼皆明見
 或從師聞獲正念  履踐寂滅得清涼
 或超有海不由師  解脫安樂如來見
 或有無數聲聞眾  或復修行緣覺乘
 彼眾生界無有邊  佛淨天眼皆明見
 或有眾生無色相  等車輪量有眾多
 過三千界內人天  如是微細如來見
 佛見一一眾生界  流轉五道無有邊
 一切智了無眾生  以大慈悲故調伏
 或有利根應度者  各見如來現在前
 為說勝法愜其心  此佛第九天眼業

復次善男子。如來一切諸漏已盡無復煩惱。心善解脫慧善解脫。自覺現前具足圓滿。作師子吼發如是言。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如來知此究盡煩惱。極無垢染清淨光明。一切習氣無不永滅。聲聞斷惑有盡有量習氣不除。緣覺盡惑亦有份量。遠離大悲闕無礙辯。唯有如來一剎那心平等相應。一切煩惱諸相煩惱根本煩惱習氣煩惱永盡無餘。大悲善攝辯才無畏皆悉圓滿。一切世間無能過者。何以故諸佛如來。永滅一切諸業習氣煩惱習氣威儀誤失諸習氣故。譬如虛空本性清淨一切煙塵無所依住。如來亦爾得於煩惱究盡之智。諸業煩惱一切習氣無所依住。而如來心以無住相。煩惱盡處智平等中微妙安住。為斷眾生一切煩惱有漏五蘊。而說妙法作如是言。哀哉眾生於無事中橫生煩惱。汝等應當如實思惟揀擇觀察。復為眾生種種善巧種種譬喻。說煩惱性本無所有。彼諸眾生如實觀已。不見少法而可執持。種種煩惱任運永滅入於涅槃。此是如來第十正覺事業。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十力世尊力圓滿  成就廣大甚深門
 煩惱障盡智相應  得勝菩提最寂靜
 聲聞滅惑得盡智  有量習氣猶未除
 緣覺斷惑得菩提  大悲辯才皆不具
 佛為世主人中勝  惑習俱滅德皆圓
 盡煩惱際大悲增  辯才無量皆成就
 佛住究盡煩惱智  知眾生惑妄非真
 愍行邪道諸有情  不履如來正法跡
 大悲勐利為物說  無常苦空無我門
 汝等思惟本性空  常得最勝妙寂靜
 不得眾生數取趣  作者及與摩納婆
 為著邪見諸眾生  大覺興悲說解脫
 於一切時無厭倦  未曾一念舍眾生
 常住三昧無動搖  為利眾生演妙法
 如是等相佛事業  十力住於力地中
 轉無等等最勝輪  能摧怨敵難傾動

守護國界主陀羅尼經卷第五


上篇:仁王般若陀羅尼釋

下篇:佛說迴向輪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密教部目錄

【註音版】普賢菩薩行願品

(根據印光大師校定本校對)...

【註音版】禮佛大懺悔文

禮佛大懺悔文...

餓鬼報應經

尊者大目揵連,從佛在耆闍崛山中,遊行恆水邊,見諸餓...

【註音版】曼殊室利菩薩十大願王

曼殊室利菩薩十大願王...

佛頂尊勝陀羅尼注義

佛頂尊勝陀羅尼注義 大興善寺三藏沙門大廣智不空奉 ...

清淨觀世音普賢陀羅尼經

清淨觀世音普賢陀羅尼經 大唐總持寺沙門釋智通譯 如是...

佛說聖大總持王經

佛說聖大總持王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卿傳...

金剛頂經多羅菩薩念誦法

金剛頂經多羅菩薩念誦法一卷 開府儀同三司特進試鴻臚...

菩薩訶色慾法經

菩薩訶色慾法經 後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女色者,世間之枷...

【註音版】度一切諸佛境界智嚴經

度一切諸佛境界智嚴經...

佛說方等般泥洹經

佛說方等般泥洹經卷上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哀泣品第...

【註音版】佛說父母恩難報經

佛說父母恩難報經...

肇論新疏

肇論新疏卷上 五台大萬聖祐國寺開山住持釋源大白馬寺...

佛本行集經

佛本行集經卷第一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發心供養品第...

佛說十二頭陀經

佛說十二頭陀經 宋于闐國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如是我聞:...

佛說帝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佛說帝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

佛說八關齋經

聞如是:一時,婆伽婆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

【佛教詞典】慧幻

(術語)一切諸法,皆如幻化,如來之聖智,亦為幻化,...

【佛教詞典】佛陀提婆

(人名)Buddhvaca,婆沙四評家之一。譯曰覺天。見俱舍...

北宋高僧死心悟新禪師

好,各位有緣,阿彌陀佛。我們今天的內容稍微久遠一點...

提倡以護生和素食代替放生

近兩年來,新加坡居士林在佛菩薩聖誕日到來之前總會在...

淨土法門與諸宗之圓通

學習淨土法門的義趣 二十多年來,學教、學戒,講學、做...

聖嚴法師《如何利用人生的低潮》

有很多人因為不知道生活的意義與生命的價值,所以總把...

為什麼走上修行之路

大家要時時反觀內心:為什麼走上修行之路?對佛法的信...

掃地的人能成就五種功德

古印度時期,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之時,有一...

憍梵缽提得牛呞病的緣由

憍梵缽提,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有口業,...

從極樂回到娑婆世界後還會墮落嗎

只要往生到了極樂世界,我們就不被生死業緣所拘繫。由...

極樂世界離開了這三苦

娑婆苦樂雜,其實,苦是苦苦,逼身心故;樂是壞苦,不...

對治所有煩惱習氣的法寶——楞嚴神咒

習深尚證 且汝宿世,與摩登伽歷劫因緣,恩愛習氣,非是...

篤信佛法渡苦輪

佛陀時代,在舍衛國的東南方,有一條大江,這條江水又...

調伏自心需要善法的扶助

我在十七歲的時候上山下鄉,在農村廣闊的天地裡和一些...

【視頻】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

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

【視頻】《藥師經》印能法師唱誦

《藥師經》印能法師唱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