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說難提釋經

西晉沙門法炬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說難提釋經

西晉沙門法炬譯

聞如是:

一時,佛行在俱舍梨國,樹名尼拘類。是時,多聚會比丘在迦梨講堂,樹間會坐為佛作衣,今佛不久夏竟,夏已盡佛自說:「三月已竟作衣已,當到多人處。」便難提釋聞,多聚會比丘在迦梨講堂樹間會坐,為佛作衣。今佛不久夏竟,夏已盡佛自說:「三月已竟作衣已,當到多人處。」難提釋已聞如是,便到佛所,已到為佛足禮,便坐一處。已坐,難提釋白佛言:「如是我聞,多聚會比丘在迦梨講堂樹間會坐,為佛作衣,今佛不久夏竟已,夏盡佛自說:『三月已竟,作衣已,當到多人處。』我聞是即愁憂,所食不覺味,諸方不分別,所聞善法不復念,所作世間業不復著。所以者何?甚久乃復得見佛並清淨行比丘。」難提釋言已竟,佛便報難提:「釋難提!若見我身,若不見我身,若見清淨行比丘,若不見清淨行比丘,常當行內五法。何等五?一者意常當有信,捨不信意。二者常當清淨行,捨不清淨行。三者常當樂布施、捨慳貪。四者常當有慧、捨癡。五者常當多聞,莫樂不聞。難提!是為內五事。已當復有六念。何等六?一念佛,二念法,三念比丘僧,四念戒,五念施與,六念天。

「難提!若慧弟子念佛諸德,佛為有是:為如來、為無所著、為一切覺、為神行足、為已快、為有無量、為無有上、為男子師、為法御者、為天人師、為覺有是。若天、若人、若魔、若梵、若沙門、若婆羅門,為自慧證身生處已盡,為已著清淨行,所為當自識,但有是身從後不受。難提!是時慧弟子意不著貪慾,不著瞋恚,不著愚癡,便為直意;慧弟子意已直,已直意便得義、便得法、便見法、便大樂喜;已喜便生樂,從樂便身滅;身已滅便得安隱;已得安隱便得定,從定便如知如見,是為苦諦、是為習、是為盡、是為苦滅向道者諦。難提!若慧弟子在邪中為直念,有恨意便為捨,意有所著便不受。是為慧弟子樂道跡,為常念佛德。

「難提!若慧弟子念法德佛所說,大為安隱為可見,為無時可相授,可得持慧者鑽,可得出可飽,可依從法得離所處。難提!是時慧弟子意不著貪慾、不著瞋恚、不著愚癡,便為直念;慧弟子意已直,已直意便得義、便得法、便見法、便大樂喜;已喜便生樂,從樂便身滅;身已滅便得安隱意,從安隱便得定;從定便如知如見,是為苦諦,是為習,是為盡,是為苦滅向道者諦。難提!若慧弟子在邪中為直念,有恨意便為捨,意有所著便不受。是為慧弟子樂道跡,為常念法德。

「難提!若慧弟子念比丘聚德,佛眾弟子為有清淨、為有定、為有脫、為有脫見慧、為有行、為有所得,為是世間福田,少施得福無有量。若眾中有須陀洹,為信有須陀洹,若眾有斯陀含,為信有斯陀含,若眾有阿那含,為信有阿那含,若眾有阿羅漢,為信有阿羅漢,是為男子,四雙賢者八輩人中第一人中之剛,為人師、為人中、應受恭敬者,是為三界中最人!難提!是時慧弟子意不著貪慾,不著瞋恚、不著愚癡,便為直意;慧弟子意已直,已直意便得義、便得法、便見法、便大樂喜;已喜便生樂,從樂便身滅;身已滅,便得安隱意;從安隱便得定,從定便如知如見,是為苦諦是為習、是為盡、是為苦滅向道者諦。難提!若慧弟子在邪中為直念,有恨意便為捨,意有所著便不受,是為慧弟子樂道跡,為常念比丘聚德。難提!若慧弟子自念戒德,佛所施戒不可犯、不可輕、不可毀、不可弄、不可試,慧者從戒得定,從定便離愛,意不著世間,譬如石破終不複合。難提!是時慧弟子意不著貪慾、不著瞋恚、不著愚癡、便為直意,慧弟子意已直,已直意便得義、便得法、便見法、便大樂喜;已喜便生樂,從樂便身滅;身已滅便得安隱意;從安隱便得定,從定便如知如見,是為苦諦,是為習,是為盡,是為苦滅向道者諦。難提!若慧弟子在邪中為直念,有恨意便為捨,意有所著便不受,是為慧弟子樂道跡,為常念戒德。難提!若慧弟子自念施與之德,快哉我已得作人,於慳貪之中能自拔,無有嫉之意,為常樂與為信所與,後必當得少施所得無量,從施得無為。難提!是時慧弟子意不著貪慾、不著瞋恚、不著愚癡,便為直意;慧弟子意已直,已直意便得義、便得法、便見法、便大樂喜;已喜便生樂,從樂便身滅,身已滅便得安隱意;從安隱便得定,從定便如知如見,是為苦諦,是為習,是為盡,是為苦滅向道者諦。難提!若慧弟子在邪中為直念,有恨意便為捨,意有所著便不受,是為慧弟子樂道跡,為常念施與之德。

「難提!若慧弟子念諸天德,第一照頭摩賴,第二忉利,第三豔,第四兜術,第五泥慢羅提,第六般泥迷陀惒捨惒提。若從信、若從清淨、若從聞、若從施、若從慧,各有行得上是六天,我亦能行五法,若信戒聞施慧,從是因緣得生天上。難提!是時慧弟子意,不著貪慾、不著瞋恚、不著愚癡,便為直意;慧弟子意已直,已直意便得義、便得法、便見法、便大樂喜;已喜便生樂,從樂便身滅;身已滅便得安隱意,從安隱便得定;從定便如知如見,是為苦諦是為習,是為盡是為苦滅向道者諦。難提!若慧弟子在邪中為直念,有恨意便為捨,意有所著便不受,是為慧弟子樂道跡,為常念諸天德。」

佛說如是。難提釋大歡喜受,著意常行是六念,起坐持頭面著佛足禮。

佛說難提釋經


上篇:佛說八正道經

下篇:佛說馬有三相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阿含部目錄

【註音版】佛前上供儀

出自弘化社《日誦經咒簡要科儀》...

譔集百緣經

譔集百緣經卷第一 菩薩授記品第一 (一)滿賢婆羅門遙...

普賢行願品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

佛說息諍因緣經

佛說息諍因緣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法大...

佛說本相猗致經

佛說本相猗致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聞如是: 一...

佛說大堅固婆羅門緣起經

佛說大堅固婆羅門緣起經卷上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

佛說梵志計水淨經

佛說梵志計水淨經 失譯人名附東晉錄 聞如是: 一時,...

佛說菩薩逝經

佛說菩薩逝經 西晉沙門白法祖譯 佛在鷂山中,與諸比丘...

佛說阿羅漢具德經

佛說阿羅漢具德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明教...

佛說清淨心經

佛說清淨心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法大師...

佛說須賴經

佛說須賴經 曹魏西域沙門白延於洛陽白馬寺譯 聞如是:...

法演禪師語錄

法演禪師語錄卷上 舒州白雲山海會演和尚初住四面山語...

大樓炭經

大樓炭經卷第一 西晉沙門法立共法炬譯 閻浮利品第一...

天請問經

天請問經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

【註音版】佛說咒目經

佛說咒目經...

菩薩十住行道經

菩薩十住行道品一卷 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曇昧摩提菩薩持...

【佛教詞典】酪味

(譬喻)五味之第二,台家以喻第二時之小乘教。...

【佛教詞典】枳吒山

梵名 Krtāgiri,巴利名 Kitāgiri。又作雞吒山。意譯...

禪堂法器與規矩詳解

寺院的中心為禪堂。禪堂有四大法器:鐘板、香板、散香...

能憶宿命因果本末

【若能至心歸敬及瞻禮讚嘆。香華。衣服。種種珍寶。或...

佛法,一種終極智慧

一 佛,就是覺悟了的你自己,以及給予你啟發和幫助的人...

聖嚴法師《皈依三寶的好處》

歸依三寶的好處,實在太多了,可以求得現世樂,可以求...

餓鬼道之苦

看第二個。餓鬼的苦,我們看這個飢渴寒熱,刀杖驅逼之...

雖然身體還沒往生,但心早已過去

你想憑自己的功夫往生,是不可能的。這樣可就不空費了...

善用其心怎麼個「善用」法

在善惡關頭,你怎麼善用其心? 依著事、依著境,境就是...

念佛需恭行,切忌好高騖遠

現在的人好高騖遠,有點小聰明,就忙著參禪、學相宗、...

金色僧人代受刀災,父母由此深信佛法

原文: 唐撫州刺史婦祖氏,皈敬地藏大士,信心真切,惟...

我們生命的真相

我們要思惟到,我們得人身是很不容易的。這種得人身之...

淨業行人今世修行的唯一目標

我們信解、領納這個理念,自然就能建立一個矢志不移的...

三類冤業

冤業一般講三類。第一個是你有命債,叫殺冤。你今生為...

【視頻】《無量壽經優波提舍》李罕念誦

《無量壽經優波提舍》李罕念誦

【視頻】心經修持版(圓達禪寺)

心經修持版(圓達禪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