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說難提釋經

西晉沙門法炬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說難提釋經

西晉沙門法炬譯

聞如是:

一時,佛行在俱舍梨國,樹名尼拘類。是時,多聚會比丘在迦梨講堂,樹間會坐為佛作衣,今佛不久夏竟,夏已盡佛自說:「三月已竟作衣已,當到多人處。」便難提釋聞,多聚會比丘在迦梨講堂樹間會坐,為佛作衣。今佛不久夏竟,夏已盡佛自說:「三月已竟作衣已,當到多人處。」難提釋已聞如是,便到佛所,已到為佛足禮,便坐一處。已坐,難提釋白佛言:「如是我聞,多聚會比丘在迦梨講堂樹間會坐,為佛作衣,今佛不久夏竟已,夏盡佛自說:『三月已竟,作衣已,當到多人處。』我聞是即愁憂,所食不覺味,諸方不分別,所聞善法不復念,所作世間業不復著。所以者何?甚久乃復得見佛並清淨行比丘。」難提釋言已竟,佛便報難提:「釋難提!若見我身,若不見我身,若見清淨行比丘,若不見清淨行比丘,常當行內五法。何等五?一者意常當有信,捨不信意。二者常當清淨行,捨不清淨行。三者常當樂佈施、捨慳貪。四者常當有慧、捨癡。五者常當多聞,莫樂不聞。難提!是為內五事。已當復有六念。何等六?一念佛,二念法,三念比丘僧,四念戒,五念施與,六念天。

「難提!若慧弟子念佛諸德,佛為有是:為如來、為無所著、為一切覺、為神行足、為已快、為有無量、為無有上、為男子師、為法御者、為天人師、為覺有是。若天、若人、若魔、若梵、若沙門、若婆羅門,為自慧證身生處已盡,為已著清淨行,所為當自識,但有是身從後不受。難提!是時慧弟子意不著貪慾,不著瞋恚,不著愚癡,便為直意;慧弟子意已直,已直意便得義、便得法、便見法、便大樂喜;已喜便生樂,從樂便身滅;身已滅便得安隱;已得安隱便得定,從定便如知如見,是為苦諦、是為習、是為盡、是為苦滅向道者諦。難提!若慧弟子在邪中為直念,有恨意便為捨,意有所著便不受。是為慧弟子樂道跡,為常念佛德。

「難提!若慧弟子念法德佛所說,大為安隱為可見,為無時可相授,可得持慧者鑽,可得出可飽,可依從法得離所處。難提!是時慧弟子意不著貪慾、不著瞋恚、不著愚癡,便為直念;慧弟子意已直,已直意便得義、便得法、便見法、便大樂喜;已喜便生樂,從樂便身滅;身已滅便得安隱意,從安隱便得定;從定便如知如見,是為苦諦,是為習,是為盡,是為苦滅向道者諦。難提!若慧弟子在邪中為直念,有恨意便為捨,意有所著便不受。是為慧弟子樂道跡,為常念法德。

「難提!若慧弟子念比丘聚德,佛眾弟子為有清淨、為有定、為有脫、為有脫見慧、為有行、為有所得,為是世間福田,少施得福無有量。若眾中有須陀洹,為信有須陀洹,若眾有斯陀含,為信有斯陀含,若眾有阿那含,為信有阿那含,若眾有阿羅漢,為信有阿羅漢,是為男子,四雙賢者八輩人中第一人中之剛,為人師、為人中、應受恭敬者,是為三界中最人!難提!是時慧弟子意不著貪慾,不著瞋恚、不著愚癡,便為直意;慧弟子意已直,已直意便得義、便得法、便見法、便大樂喜;已喜便生樂,從樂便身滅;身已滅,便得安隱意;從安隱便得定,從定便如知如見,是為苦諦是為習、是為盡、是為苦滅向道者諦。難提!若慧弟子在邪中為直念,有恨意便為捨,意有所著便不受,是為慧弟子樂道跡,為常念比丘聚德。難提!若慧弟子自念戒德,佛所施戒不可犯、不可輕、不可毀、不可弄、不可試,慧者從戒得定,從定便離愛,意不著世間,譬如石破終不複合。難提!是時慧弟子意不著貪慾、不著瞋恚、不著愚癡、便為直意,慧弟子意已直,已直意便得義、便得法、便見法、便大樂喜;已喜便生樂,從樂便身滅;身已滅便得安隱意;從安隱便得定,從定便如知如見,是為苦諦,是為習,是為盡,是為苦滅向道者諦。難提!若慧弟子在邪中為直念,有恨意便為捨,意有所著便不受,是為慧弟子樂道跡,為常念戒德。難提!若慧弟子自念施與之德,快哉我已得作人,於慳貪之中能自拔,無有嫉之意,為常樂與為信所與,後必當得少施所得無量,從施得無為。難提!是時慧弟子意不著貪慾、不著瞋恚、不著愚癡,便為直意;慧弟子意已直,已直意便得義、便得法、便見法、便大樂喜;已喜便生樂,從樂便身滅,身已滅便得安隱意;從安隱便得定,從定便如知如見,是為苦諦,是為習,是為盡,是為苦滅向道者諦。難提!若慧弟子在邪中為直念,有恨意便為捨,意有所著便不受,是為慧弟子樂道跡,為常念施與之德。

「難提!若慧弟子念諸天德,第一照頭摩賴,第二忉利,第三豔,第四兜術,第五泥慢羅提,第六般泥迷陀惒捨惒提。若從信、若從清淨、若從聞、若從施、若從慧,各有行得上是六天,我亦能行五法,若信戒聞施慧,從是因緣得生天上。難提!是時慧弟子意,不著貪慾、不著瞋恚、不著愚癡,便為直意;慧弟子意已直,已直意便得義、便得法、便見法、便大樂喜;已喜便生樂,從樂便身滅;身已滅便得安隱意,從安隱便得定;從定便如知如見,是為苦諦是為習,是為盡是為苦滅向道者諦。難提!若慧弟子在邪中為直念,有恨意便為捨,意有所著便不受,是為慧弟子樂道跡,為常念諸天德。」

佛說如是。難提釋大歡喜受,著意常行是六念,起坐持頭面著佛足禮。

佛說難提釋經


上篇:佛說八正道經

下篇:佛說馬有三相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阿含部目錄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

最上乘論

凡趣聖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論若其不護淨者。一切行無由...

無量壽經優波提舍願生偈

世尊我一心  歸命盡十方  無礙光如來  願生安樂...

【註音版】大方廣佛華嚴經(81卷)

大方廣佛華嚴經...

佛說阿那律八念經

佛說阿那律八念經 後漢西域三藏支曜譯 聞如是: 一時...

佛說滿願子經

佛說滿願子經 附東晉錄 聞如是: 一時,佛游摩鳩羅無...

佛說力士移山經

佛說力士移山經 西晉天竺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

梵摩渝經

梵摩渝經 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隨...

【註音版】佛說救拔焰口餓鬼陀羅尼經

佛說救拔焰口餓鬼陀羅尼經...

佛說七知經

佛說七知經 吳月支國居士支謙譯 聞如是: 佛游於舍衛...

【註音版】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

大乘法苑義林章

大乘法苑義林章卷第一 基撰 總料簡章 第一總辨諸教....

佛說木槵子經

佛說木槵子經 失譯人今附東晉錄 聞如是: 一時佛游羅...

【註音版】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留支譯本)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留支譯本)...

禮法華經儀式

禮法華經儀式 一心頂禮十方法界常住三寶(拜起胡跪燒香...

比丘聽施經

比丘聽施經 東晉天竺三藏曇無蘭譯 聞如是: 一時,佛...

【註音版】文殊菩薩聖誕祝儀

本祝儀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

【佛教詞典】曹山孝滿

禪宗公案名。唐代曹山本寂禪師以居喪期滿比喻悟道時,...

【佛教詞典】頂墮

自頂位墮落。又作頂退。指聲聞四善根位之中,自第二頂...

這樣的人心特別狡詐和陰險,而且城府很深

隨煩惱二十:諂者。 謂罔他故,矯設異儀,諂曲為性。能...

罪福相追 終無遠離

過去有一個國王,身邊有五位大臣,其中一位大臣前去請...

世間有四事不能長久

釋迦牟尼佛住在祗樹給孤獨園的時候,有一位婆羅門,有...

在輪迴裡,我們只是一個過於投入的演員

一個年輕的戲子跟著師傅學藝,並到處演出,也參與演了...

餓鬼問前世因緣

佛住在王舍城迦蘭陀竹園的時候,有一天傍晚時分,目連...

念佛感受有深有淺是什麼原因

問: 念佛的感受有深有淺,是什麼原因呢? 常敏法師答...

放生即放自心未來諸佛

淨土宗大德蕅益大師開示:殺生即殺自心未來諸佛,放生...

顧源居士往生紀

明朝顧源居士,又稱寶幢居士。少年時性格豪放,善於寫...

圓因法師:蓮池警策

(一) 放下 ◎佛陀說法四十九年,三藏十二部經典就是...

所有一絲一毫之善,皆悉以此迴向往生

日用之中,所有一絲一毫之善,及誦經禮拜種種善根,皆...

念佛動中修,要修到什麼程度呢

你依止在佛堂所栽培的念力,我們一個人不是沒事幹的,...

大安法師:般若智慧

對於我們很多人來說,如何修智慧、修般若這一塊是非常...

【視頻】《永嘉證道歌》風柯月渚讀誦

《永嘉證道歌》風柯月渚讀誦

【視頻】《佛說阿彌陀經》女聲念誦

《佛說阿彌陀經》女聲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