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解深密經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解深密經卷第五

如來成所作事品第八

爾時,曼殊室利菩薩摩訶薩請問佛言:「世尊!如佛所說如來法身,如來法身有何等相?」

佛告曼殊室利菩薩曰:「善男子!若於諸地波羅蜜多,善修出離,轉依成滿,是名如來法身之相。當知此相,二因緣故不可思議:無戲論故,無所為故。而諸眾生計著戲論,有所為故。」

「世尊!聲聞、獨覺所得轉依,名法身不?」

「善男子!不名法身。」

「世尊!當名何身?」

「善男子!名解脫身。由解脫身故,說一切聲聞、獨覺與諸如來平等平等;由法身故,說有差別。如來法身有差別故,無量功德最勝差別,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曼殊室利菩薩復白佛言:「世尊!我當云何應知如來生起之相?」

佛告曼殊室利菩薩曰:「善男子!一切如來化身作業,如世界起一切種類;如來功德眾所莊嚴,住持為相。當知化身相有生起,法身之相無有生起。」

曼殊室利菩薩復白佛言:「世尊!云何應知示現化身方便善巧?」

佛告曼殊室利菩薩曰:「善男子!遍於一切三千大千佛國土中,或眾推許增上王家,或眾推許大福田家,同時入胎、誕生、長大、受欲、出家、示行苦行、捨苦行已成等正覺,次第示現。是名如來示現化身方便善巧。」

曼殊室利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凡有幾種,一切如來身所住持言音差別?由此言音所化有情,未成熟者令其成熟,已成熟者緣此為境速得解脫?」

佛告曼殊室利菩薩曰:「善男子!如來言音略有三種:一者、契經;二者、調伏;三者、本母。」

「世尊!云何契經?云何調伏?云何本母?」

「曼殊室利!若於是處,我依攝事顯示諸法,是名契經。謂依四事,或依九事,或復依於二十九事。

「云何四事?一者、聽聞事;二者、歸趣事;三者、修學事;四者、菩提事。

「云何九事?一者、施設有情事;二者、彼所受用事;三者、彼生起事;四者、彼生已住事;五者、彼染淨事;六者、彼差別事;七者、能宣說事;八者、所宣說事;九者、諸眾會事。

「云何名為二十九事?謂依雜染品有:攝諸行事,彼次第隨轉事,即於是中作補特伽羅想已,於當來世流轉因事,作是想已,於當來世流轉因事。依清淨品有:繫念於所緣事,即於是中勤精進事,心安住事,現法樂住事,超一切苦緣方便事,彼遍知事。此復三種:顛倒遍知所依處故,依有情想外有情中邪行遍知所依處故,內離增上慢遍知所依處故。修依處事,作證事,修習事,令彼堅固事,彼行相事,彼所緣事,已斷未斷觀察善巧事,彼散亂事,彼不散亂事,不散亂依處事,不棄修習劬勞加行事,修習勝利事,彼堅牢事,攝聖行事,攝聖行眷屬事,通達真實事,證得涅槃事,於善說法毘奈耶中世間正見超昇一切外道所得正見頂事,及即於此不修退事,於善說法毘奈耶中不修習故,說名為退,非見過失,故名為退。

「曼殊室利!若於是處,我依聲聞及諸菩薩,顯示別解脫及別解脫相應之法,是名調伏。」

「世尊!菩薩別解脫,幾相所攝?」

「善男子!當知七相:一者、宣說受軌則事故;二者、宣說隨順他勝事故;三者、宣說隨順毀犯事故;四者、宣說有犯自性故;五者、宣說無犯自性故;六者、宣說出所犯故;七者、宣說捨律儀故。

「曼殊室利!若於是處,我以十一種相決了分別顯示諸法,是名本母。何等名為十一種相?一者、世俗相;二者、勝義相;三者、菩提分法所緣相;四者、行相;五者、自性相;六者、彼果相;七者、彼領受開示相;八者、彼障礙法相;九者、彼隨順法相;十者、彼過患相;十一者、彼勝利相。

「世俗相者,當知三種:一者、宣說補特伽羅故;二者、宣說遍計所執自性故;三者、宣說諸法作用事業故。勝義相者,當知宣說七種真如故。菩提分法所緣相者,當知宣說遍一切種所知事故。

「行相者,當知宣說八行觀故。云何名為八行觀耶?一者、諦實故;二者、安住故;三者、過失故;四者、功德故;五者、理趣故;六者、流轉故;七者、道理故;八者、總別故。

「諦實者,謂諸法真如。

「安住者,謂或安立補特伽羅,或復安立諸法遍計所執自性,或復安立一向、分別、反問、置記,或復安立隱密、顯了、記別、差別。過失者,謂我宣說諸雜染法,有無量門差別過患。

「功德者,謂我宣說諸清淨法,有無量門差別勝利。

「理趣者,當知六種:一者、真義理趣;二者、證得理趣;三者、教導理趣;四者、遠離二邊理趣;五者、不可思議理趣;六者、意趣理趣。

「流轉者,所謂三世三有為相,及四種緣。

「道理者,當知四種:一者、觀待道理;二者、作用道理;三者、證成道理;四者、法爾道理。觀待道理者,謂若因若緣,能生諸行,及起隨說,如是名為觀待道理。作用道理者,謂若因若緣,能得諸法,或能成辦,或復生已作諸業用,如是名為作用道理。證成道理者,謂若因若緣,能令所立、所說、所標、義得成立,令正覺悟,如是名為證成道理。

「又此道理略有二種:一者、清淨;二者不清淨。由五種相名為清淨,由七種相名不清淨。

「云何由五種相名為清淨?一者、現見所得相;二者、依止現見所得相;三者、自類譬喻所引相;四者、圓成實相;五者、善清淨言教相。

「現見所得相者,謂一切行皆無常性,一切行皆是苦性,一切法皆無我性,此為世間現量所得。如是等類,是名現見所得相。

「依止現見所得相者,謂一切行皆剎那性,他世有性,淨不淨業無失壞性。由彼能依麁無常性,現可得故。由諸有情種種差別,依種種業現可得故,由諸有情若樂若苦,淨不淨業以為依止,現可得故。由此因緣,於不現見可為比度。如是等類,是名依止現見所得相。

「自類譬喻所引相者,謂於內外諸行聚中,引諸世間共所了知所得生死以為譬喻,引諸世間共所了知所得生等種種苦相以為譬喻,引諸世間共所了知所得不自在相以為譬喻,又復於外引諸世間共所了知所得衰盛以為譬喻。如是等類,當知是名自類譬喻所引相。

「圓成實相者,謂即如是現見所得相,若依止現見所得相,若自類譬喻所得相,於所成立,決定能成,當知是名圓成實相。

「善清淨言教相者,謂一切智者之所宣說,如言涅槃究竟寂靜,如是等頻,當知是名善清淨言教相。

「善男子!是故由此五種相故,名善觀察清淨道理,由清淨故,應可修習。」

曼殊室利菩薩復白佛言:「世尊!一切智相者,當知有幾種?」

佛告曼殊室利菩薩曰:「善男子!略有五種:一者、若有出現世間一切智聲,無不普聞;二者、成就三十二種大丈夫相;三者、具足十力,能斷一切眾生一切疑惑;四者、具足四無所畏宣說正法,不為一切他論所伏,而能摧伏一切邪論;五者、於善說法、毘奈耶中,八支聖道、四沙門等,皆現可得。如是生故,相故,斷疑網故,非他所伏能伏他故,聖道、沙門現可得故,如是五種,當知名為一切智相。

「善男子!如是證成道理,由現量故、由比量故、由聖教量故。由五種相,名為清淨。

「云何由七種相名不清淨?一者、此餘同類可得相;二者、此餘異類可得相;三者、一切同類可得相;四者、一切異類可得相;五者、異類譬喻所得相;六者、非圓成實相;七者、非善清淨言教相。

「若一切法意識所識性,是名一切同類可得相,若一切法相性業法因果異相,由隨如是一一異相,決定展轉各各異相,是名一切異類可得相。善男子!若於此餘同類可得相,及譬喻中有一切異類相者,由此因緣,於所成立非決定故,是名非圓成實相。又於此餘異類可得相,及譬喻中有一切同類相者,由此因緣,於所成立不決定故,亦名非圓成實相。非圓成實故,非善觀察清淨道理,不清淨故,不應修習。若異類譬喻所引相,若非善清淨言教相,當知體性皆不清淨。

「法爾道理者,謂如來出世,若不出世,法性,安住、法住,法界,是名法爾道理。

「總別者,謂先總說一句法已,後後諸句差別分別究竟顯了。

「自性相者,謂我所說有行有緣,所有能取菩提分法,謂念住等,如是名為彼自性相。

「彼果相者,謂若世間若出世間,諸煩惱斷,及所引發世出世間諸果功德,如是名為得彼果相。

「彼領受開示相者,謂即於彼,以解脫智而領受之,及廣為他宣說開示,如是名為彼領受開示相。

「彼障礙法相者,謂即於修菩提分法,能隨障礙諸染污法,是名彼障礙法相。

「彼隨順法相者,謂即於彼多所作法,是名彼隨順法相。

「彼過患相者,當知即彼諸障礙法所有過失,是名彼過患相。

「彼勝利相者,當知即彼諸隨順法所有功德,是名彼勝利相。」

曼殊室利菩薩復白佛言:「唯願世尊為諸菩薩略說契經、調伏、本母、不共外道陀羅尼義,由此不共陀羅尼義,令諸菩薩得入如來所說諸法甚深密意。」

佛告曼殊室利菩薩曰:「善男子!汝今諦聽,吾當為汝略說不共陀羅尼義,令諸菩薩,於我所說密意言詞能善悟入。

「善男子!若雜染法、若清淨法,我說一切皆無作用,亦都無有補特伽羅,以一切種離所為故。非雜染法先染後淨,非清淨法後淨先染,凡夫異生,於麁重身,執著諸法、補特伽羅自性差別,隨眠妄見以為緣故,計我我所;由此妄見,謂我見、我聞、我嗅、我甞、我觸、我知、我食、我作、我染、我淨,如是等類邪加行轉。若有如實知如是者,便能永斷麁重之身,獲得一切煩惱不住,最極清淨,離諸戲論,無為依止,無有加行。善男子!當知是名略說不共陀羅尼義。」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一切雜染清淨法,  皆無作用數取趣。
 由我宣說離所為,  染污清淨非先後。
 於麁重身隨眠見,  為緣計我及我所;
 由此妄謂我見等,  我食我為我染淨。
 若如實知如是者,  乃能永斷麁重身,
 得無染淨無戲論,  無為依止無加行。」

爾時,曼殊室利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世尊!云何應知諸如來心生起之相?」

佛告曼殊室利菩薩曰:「善男子!夫如來者,非心意識生起所顯,然諸如來有無加行心法生起,當知此事猶如變化。」

曼殊室利菩薩復白佛言:「世尊!若諸如來法身,遠離一切加行;既無加行,云何而有心法生起?」

佛告曼殊室利菩薩曰:「善男子!先所修習方便般若加行力故,有心生起。善男子!譬如正入無心睡眠,非於覺悟而作加行,由先所作加行勢力而復覺悟。又如正在滅盡定中,非於起定而作加行,由先所作加行勢力,還從定起。如從睡眠及滅盡定心更生起,如是如來由先修習方便般若加行力故,當知復有心法生起。」

曼殊室利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如來化身,當言有心為無心耶?」

佛告曼殊室利菩薩曰:「善男子!非是有心,亦非無心。何以故?無自依心故,有依他心故。」

曼殊室利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如來所行,如來境界,此之二種,有何差別?」

佛告曼殊室利菩薩曰:「善男子!如來所行,謂一切種,如來共有不可思議無量功德,眾所莊嚴清淨佛土。如來境界,謂一切種,五界差別。何等為五?一者、有情界;二者、世界;三者、法界;四者、調伏界;五者、調伏方便界。如是名為二種差別。」

曼殊室利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如來成等正覺、轉正法輪、入大涅槃,如是三種,當知何相?」

佛告曼殊室利菩薩曰:「善男子!當知此三皆無二相。謂非成等正覺、非不成等正覺;非轉正法輪、非不轉正法輪;非入大涅槃、非不入大涅槃。何以故?如來法身究竟淨故,如來化身常示現故。」

曼殊室利菩薩復白佛言:「世尊!諸有情類,但於化身見聞奉事生諸功德,如來於彼有何因緣?」

佛告曼殊室利菩薩曰:「善男子!如來是彼增上所緣之因緣故。又彼化身,是如來力所住持故。」

曼殊室利菩薩復白佛言:「世尊!等無加行,何因緣故如來法身,為諸有情放大智光,及出無量化身影像?聲聞、獨覺解脫之身,無如是事?」

佛告曼殊室利菩薩曰:「善男子!譬如等無加行,從日、月輪水火二種頗胝迦寶放大光明,非餘水火頗胝迦寶,謂大威德有情所住持故,諸有情業增上力故。又如從彼善工業者之所凋飾,末尼寶珠出印文像,不從所餘不凋飾者。如是緣於無量法界方便般若,極善修習磨瑩,集成如來法身,從是能放大智光明及出種種化身影像,非唯從彼解脫之身,有如斯事。」

曼殊室利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說:『如來、菩薩威德住持,令諸眾生於欲界中,生剎帝利、婆羅門等大富貴家,人身財寶無不圓滿,或欲界天、色、無色界,一切身財圓滿可得。』世尊!此中有何密意?」

佛告曼殊室利菩薩曰:「善男子!如來、菩薩威德住持,若道若行,於一切處,能令眾生獲得身財皆圓滿者,即隨所應,為彼宣說此道此行。若有能於此道此行正修行者,於一切處所獲身財無不圓滿。若有眾生於此道行違背輕毀,又於我所起損惱心及瞋恚心,命終已後,於一切處所得身財無不下劣。曼殊室利!由是因緣,當知如來及諸菩薩威德住持,非但能令身財圓滿,如來、菩薩住持威德,亦令眾生身財下劣。」

曼殊室利菩薩復白佛言:「世尊!諸穢土中,何事易得?何事難得?諸淨土中,何事易得?何事難得?」

佛告曼殊室利菩薩曰:「善男子!諸穢土中,八事易得,二事難得。何等名為八事易得?一者、外道;二者、有苦眾生;三者、種姓家世興衰差別;四者、行諸惡行;五者、毀犯尸羅;六者、惡趣;七者、下乘;八者、下劣意樂加行菩薩。何等名為二事難得?一者、增上意樂加行菩薩之所游集,二者、如來出現於世。曼殊室利!諸淨土中與上相違,當知八事甚為難得,二事易得。」

爾時,曼殊室利菩薩白佛言:「世尊!於此解深密法門中,此名何教?我當云何奉持?」

佛告曼殊室利菩薩曰:「善男子!此名如來成所作事了義之教,於此如來成所作事了義之教,汝當奉事。」

說是如來成所作事了義教時,於大會中有七十五千菩薩摩訶薩,皆得圓滿法身證覺。

解深密經卷第五


上篇:深密解脫經

下篇:佛說解節經

0:00 / 0:00
解深密經(聆志居士)1
解深密經(聆志居士)2
解深密經(聆志居士)3
解深密經(聆志居士)4
解深密經(聆志居士)5
隱藏音頻列表
播放音頻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經集部目錄

佛說罪福報應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迦維羅衛國釋氏精舍,與千二百五十比...

【註音版】晚課蒙山施食儀

晚課蒙山施食儀...

【註音版】優婆塞戒經

優婆塞戒經...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天台止觀有四本:一曰《圓頓止觀》,大師於荊州玉泉寺...

大乘五蘊論

大乘五蘊論一卷 世親菩薩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如...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200卷)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第一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第二...

辯中邊論

辯中邊論卷上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五事毗婆沙論

五事毘婆沙論卷上 尊者法救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文殊問經字母品第十四

文殊問經字母品第十四 開府儀同三司特進試鴻臚卿肅國...

佛說犢子經

佛說犢子經 吳月氏優婆塞支謙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捨...

龍王兄弟經

龍王兄弟經 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捨...

大乘密嚴經

大乘密嚴經卷上 唐天竺三藏地婆訶羅奉 制譯 密嚴會品...

佛說發菩提心破諸魔經

佛說發菩提心破諸魔經卷上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

文殊師利普超三昧經

文殊支利普超三昧經卷上(一名阿闍世王品) 西晉月氏三...

【註音版】佛說觀普賢菩薩行法經

觀普賢菩薩行法經...

佛臨涅槃記法住經

佛臨涅槃記法住經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如是我聞...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序 御製 大朴既散,有為遂作。名...

大乘捨黎娑擔摩經

大乘捨黎娑擔摩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傳法...

【註音版】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qi)梵(fn)游化諸國,至廣嚴城,...

西方確指

西方確指序 丁未夏過雪山和尚方丈。和尚出一書授(餘...

【佛教詞典】三諦

空諦、假諦、中諦。空是說空無自體;假是說但有緣生假...

【佛教詞典】道宣(596~667)

Daojun   唐代僧人。律宗創始人,佛教史學家。俗姓錢...

富翁的聲音

精進、正念現前、舉止清靜、善於分辨善惡法、克己、生...

【佛學漫畫】如何開啟幸福之門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

用普賢十大願來念佛

和尚慈悲,諸位執事慈悲,大眾師父慈悲,請坐下。今天...

佛陀菩提樹下成道

菩薩坐菩提樹下,以慈忍力降伏眾魔。時值二月七日入夜...

修定者必須過好「三關」

初習定者必須過好三關:一是腿子關,二是散亂關,三是...

明學長老:恪守印祖規約,道風遠播中外

靈岩山能夠像今天這樣道風很好,主要是根據印光法師定...

病不是吃素吃出來的

問: 法師,自己吃淨素非常的歡喜,但是身體一直病病...

不可妄自尊大而輕視古德,又不可甘心暴棄而不為豪傑

【原文】 本朝尊宿①,自洪武②至今,殆不多見。無論唐...

對立心強的人,妄想就打的重

要改變自己就先了解自己,楞嚴經的七處破妄,十番顯見...

你適合出家嗎

佛友和我聊天,聊完後問我:師父,你看我適合出家嗎?...

當下一念是修行的根本

無明生死的根源就是當前的一念,就如同有人周遊十方,...

福報是用來修行的,不是用來享受

有道友問:自己從事股票業多年,感覺不務正業,但生活...

【視頻】晚課雙日(承天禪寺)

晚課雙日(承天禪寺)

【視頻】《十善業道經》潮語讀誦

《十善業道經》潮語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