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寶積經卷第六十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大寶積經卷第六十

大唐于闐三藏實叉難陀譯

文殊師利授記會第十五之三

爾時師子勇勐雷音菩薩白文殊師利言:「仁者已滿足十地及如來十力,一切佛法悉皆圓滿,何故不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文殊師利言:「善男子!無有圓滿諸佛法已更證菩提。何以故?已圓滿故不應更證。」

師子勇勐言:「云何圓滿諸佛法耶?」

答言:「佛法圓滿如真如圓滿,真如圓滿如虛空圓滿,如是佛法真如虛空亦無有二。善男子!如汝所言云何圓滿諸佛法者,如色圓滿乃至識圓滿,佛法圓滿亦復如是。」

師子勇勐言:「何者是色等圓滿?」

文殊師利言:「善男子!於意云何?汝所見色是常耶?是無常耶?」

答言:「不也。」

文殊師利言:「善男子!若法非常非無常,彼有增減耶?」

答言:「不也。」

文殊師利言:「善男子!若法不增不減是名圓滿。云何圓滿?若於諸法不能了知則生分別,若能了知則無分別。若無分別則無增減,若無增減此則平等。是故善男子!若見色平等即是色圓滿,受想行識及一切法圓滿亦復如是。」

爾時師子勇勐雷音菩薩白文殊師利言:「仁者得法忍來無一念心願成正覺,而今何故乃勸餘人令向菩提?」

文殊師利言:「我實不曾勸一眾生令趣菩提。何以故?眾生無所有故、眾生性自離故。若眾生可得則令向菩提,既不可得故無所勸。何以故?平等無分別故,非以平等而求平等,亦無所起。是故常說,應觀諸行來無所從去無所至,是名平等。則是性空,於性空中而無所求。善男子!如汝問我得忍已來無一念心當得菩提者,善男子!汝見彼心耶?而以此心得菩提耶?」

師子勇勐言:「不也。文殊師利!何以故?以心非色不可見故。菩提亦爾,但是名想。若心名、若菩提名,皆無所有。」

文殊師利言:「善男子!如汝說我不生一念得菩提者,是密意說。何以故?以心本來無有生故,是故無生。既無有生,何得何證?」

師子勇勐問言:「云何名為平等證入?」

答言:「於諸法中無繫著者名平等證。言證入者,彼微細智亦不生滅,與真如無異、無可分別,是名證入。若正見修行者於平等中無一法可得,離種種性亦不著一,是名證入。若以身證諸法無相,明瞭彼相所謂無相,而於身心亦不執著,是則名為圓滿證入。」

師子勇勐問言:「云何名得?」

文殊師利言:「善男子!以世間言說名之為得,諸聖所得非言能說。何以故?法無依止,離言說故。復次善男子!以無得為得,亦非得非不得,說名為得。」

爾時師子勇勐雷音菩薩白佛言:「世尊!善哉!願說文殊師利所得佛剎。」

佛言:「善男子!汝當自問文殊師利。」

時彼菩薩白文殊言:「仁者當得何等佛剎功德莊嚴?」

文殊師利言:「善男子!若我求菩提,汝可問其所得佛剎。」

師子勇勐言:「仁者豈不求菩提耶?」

文殊師利言:「不也。何以故?若有所求則有染著,若有所染則有貪愛,若有所愛彼則有生,彼若有生是則有愛,若有所愛終不於中而有出離。善男子!我為是故不求菩提。何以故?菩提不可得故。以不可得,是故不求。善男子!然汝問我何等佛剎仁當得者,我不能說。何以故?對於如來一切智者說自佛剎功德莊嚴,即為菩薩自讚己德。」

佛告文殊師利:「汝可自說以何等願莊嚴佛剎,令諸菩薩聞已決定成滿此願。」

時文殊師利受如來教,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白佛言:「世尊!我今承佛神力當為宣說。諸有欲求大菩提者皆應諦聽,若聞此願當如實學令得圓滿。」文殊師利當以右膝著地之時,十方各恆河沙等諸佛剎土六種震動。

時文殊師利復白佛言:「我從往昔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劫已來,起如是願:『我以無礙天眼所見,十方無量無邊諸佛剎中一切如來,若非是我勸發決定菩提之心教授教誡,令修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乃至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於菩提終不應證。』而我要當滿此所願,然後乃證無上菩提。」

時彼眾中諸菩薩等咸作是念:「文殊師利無礙天眼見幾如來?」

是時世尊知諸菩薩心之所念,即告師子勇勐雷音菩薩言:「善男子!譬如以此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塵,於意云何?此諸微塵可以算計知其數不?」

答言:「不也。世尊!」

佛言:「善男子!文殊師利無礙天眼,見於東方無量諸佛復過是數,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

時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我有是願,以恆河沙等諸佛世界為一佛剎,無量妙寶間錯莊嚴,若不爾者我終不證無上菩提。復次世尊!我復有願,令我剎中有菩提樹,其量正等十大千界,彼樹光明遍此佛剎。復次世尊!我復有願,我坐菩提樹已,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涅槃,於其中間不起此座,但以變化遍於十方無量無數諸佛剎土,為諸眾生而演說法。復次世尊!我復有願,令我剎中無女人名,純菩薩眾,離煩惱垢具淨梵行,初生之時袈裟隨體結加趺坐忽然而現。如是菩薩遍滿其剎,無有聲聞辟支佛名,唯除如來之所變化,往詣十方為諸眾生說三乘法。」

爾時師子勇勐雷音菩薩白佛言:「世尊!文殊師利當來成佛名為何等?」

佛言:「善男子!此文殊師利成佛之時名為普見。以何義故而名普見?以彼如來於十方無量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剎中普皆令見。若諸眾生見彼佛者,必定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普見如來雖未成佛,若我現在及滅度後有聞其名,亦皆必定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唯除已入離生之位及狹劣心者。」

文殊師利又白佛言:「世尊!我復有願,如阿彌陀佛剎以法喜為食,而我剎中菩薩初生起食念時,即便百味盈滿於缽在右手中,尋作是念:『若未供養十方諸佛,及施貧窮苦惱眾生餓鬼等類令其飽足,而我決定不應自食。』作此念時,得五神通乘空無礙,往於十方無量無數諸佛剎中,以食供養諸佛如來及聲聞眾,又於貧苦諸眾生類亦皆周給,復為說法令離渴愛,於一念頃還至本處。復次世尊!我復有願,於我剎中諸菩薩等初生之時,所須衣服於其手中隨意皆出種種衣寶,鮮潔稱體應沙門服。便作是念:『若未供養十方諸佛,不應自用。』於一念中往詣十方無量佛剎,以此衣寶獻諸佛已,還至本處方自受用。復次世尊!我復有願,我佛剎中諸菩薩眾所得財寶及諸資具,要先分施諸佛、聲聞,遍供養已然後受用。又我剎中遠離八難及不善法,既無過咎亦無禁戒,無有苦惱諸不悅意。」

時師子勇勐白佛言:「世尊!而彼佛剎名為何等?」

佛言:「彼剎名隨願積集清淨圓滿。」

師子勇勐言:「世尊!彼佛世界在何方所?」

佛言:「在於南方,此娑婆世界亦當在彼佛剎之中。」

文殊師利又白佛言:「我復有願,我佛剎中積集無量妙寶所成,復以無量摩尼妙寶間錯莊嚴。其摩尼寶,於十方界所未曾有甚為難得。如是寶名,俱胝歲中說不能盡。隨諸菩薩樂見彼剎金為體者即見為金,樂見銀體即見為銀,然於見金未曾損減。樂見頗梨、琉璃、馬碯、赤真珠等無量諸寶,各隨所見皆不相礙。如是栴檀香體、阿伽羅香乃至赤栴檀等、各隨樂見亦復如是。又彼剎中不以日月摩尼星火等光之所照見,彼諸菩薩皆以自身光明照於千億那由他剎。又彼剎中以花開為晝、花合為夜,隨諸菩薩所樂時節即皆應之,然無寒暑及老病死。若諸菩薩隨其所樂欲證菩提,即往餘剎,於兜率天壽盡降生而證菩提。此佛剎中無有涅槃。百千種樂於虛空中雖不現相而聞其音,此樂不出順貪愛聲,但出諸波羅蜜佛法僧聲,及菩薩藏法門之聲,隨諸菩薩所解妙法皆悉得聞。又諸菩薩若欲見佛,隨所詣處經行坐立,應念即覩普見如來坐菩提樹。若諸菩薩於法有疑,但見彼佛,不待解釋疑網皆斷解了法義。」

爾時會中無量百千億那由他諸菩薩眾同聲說言:「若有得聞普見佛名,彼人便得最上善利,何況生於彼佛土者。若有得聞此文殊師利授記法門,及聞文殊師利名者,是則名為面見諸佛。」

是時佛告諸菩薩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說。善男子!若有受持百千億諸佛名號,若復有稱文殊師利菩薩名者,福多於彼,何況稱於普見佛名。何以故?彼百千億那由他佛利益眾生,不及文殊師利於一劫中所作饒益。」

爾時眾中無量百千億那由他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同聲唱言:「南無文殊師利童真菩薩。南無普見如來、應、正等覺。」說此語已,八萬四千億那由他眾生髮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無量眾生善根成熟於三乘中得不退轉。

文殊師利又白佛言:「我復有願,如我所見無量無數百千億那由他諸佛世尊,而彼諸佛所有佛剎功德莊嚴,如是一切皆令置我一佛剎中,唯除二乘及五濁等。世尊!若我自說佛剎功德種種莊嚴,過恆沙劫亦不能盡。如我所願,唯佛能知。」

佛言:「如是。文殊師利!如來知見於三世中無有限礙。」

爾時眾中有諸菩薩作如是念:「文殊師利所得佛剎功德莊嚴,與阿彌陀佛剎,為等不耶?」

爾時世尊知彼菩薩心之所念,即告師子勇勐言:「善男子!譬如有人析一毛為百分,以一分毛於大海中取一滴水。此一滴水喻阿彌陀佛剎莊嚴,彼大海水喻普見如來佛剎莊嚴,復過於此。何以故?普見如來佛剎莊嚴不思議故。」

爾時師子勇勐白佛言:「世尊!如是等類佛剎莊嚴,於三世佛剎頗更有不?」

佛言:「有。善男子!東方去此過百億恆河沙世界,有佛剎名住最上願。彼中有佛,名普光常多功德海王。彼佛壽命無量無邊,常為菩薩而演說法。善男子!彼佛剎土功德莊嚴,與普見佛剎等無有異。善男子!有四菩薩被不思議弘誓之鎧,而於此願決定成滿,亦當得此佛剎莊嚴如普見如來。」

時師子勇勐言:「願佛說彼菩薩名號及其住處,復願示彼普光常多功德海王如來佛剎,令此大眾多所利益。何以故?此諸菩薩若見聞已,於此所願當得成滿。」

佛言:「善男子!汝等諦聽,當為汝說。善男子!彼一菩薩名光明幢,在於東方無憂德佛剎。次名智上,在於南方智王如來佛剎。次名諸根寂靜,在於西方慧積如來佛剎。次名願慧,在於北方那羅延如來佛剎。」

爾時世尊以神通力現普光常多功德海王如來佛剎,令此大會見彼如來及菩薩眾,並其佛剎功德莊嚴,昔所未見亦未曾聞,而彼一切皆不思議。無量百千億那由他寶間錯莊嚴,於一劫中說彼功德亦不能盡,眾皆明見如觀掌中菴摩勒果。彼菩薩身長四萬二千由旬,佛身長八萬四千由旬,光明洞照如閻浮檀金山,成就廣大功德莊嚴。坐大菩提樹下,諸菩薩眾恭敬圍遶,現百千億諸變化事,往詣十方諸世界中,為諸眾生而演說法。是時佛告諸菩薩言:「善男子!汝等見彼如來佛剎莊嚴菩薩眾耶?」

時諸大眾同聲白言:「唯然已見。我等當學此菩薩行,如文殊師利之所修行,我等亦當成就如此莊嚴佛剎。」

爾時世尊熙怡微笑,從其面門放種種色光,照於無量無邊世界。照已還來,遶佛三匝從其頂入。爾時彌勒菩薩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緣現此微笑?」

佛告彌勒:「此大眾中八萬四千菩薩,見彼佛剎莊嚴之事,雖皆發心當欲成就如是佛剎。然於其中有十六善大丈夫,具勝志樂而發大心,彼能成滿如文殊師利所起大願,餘諸菩薩亦速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得佛剎功德莊嚴如阿彌陀佛剎。彌勒當知,諸菩薩等志樂既勝所成亦大。志樂勝者,言我成就如文殊師利莊嚴佛土。其餘劣者,雖以信心亦作是語,以此語業猶能棄捨六十億百千那由他劫生死流轉,亦得圓滿五波羅蜜。」

爾時彌勒菩薩見於四方光明幢等四大菩薩,各坐琉璃光明樓閣,有百千億諸天圍遶雨花奏樂,現大神變震動大地而來於此。時彌勒菩薩即白世尊:「請問其事。」

佛言:「善男子!此四菩薩為見我故,四方如來各令至此。」

時彼菩薩既到佛所,頂禮佛足,右遶三匝,退坐一面,彼四菩薩光明遍照此之大會。爾時世尊告諸菩薩言:「善男子!此四善大丈夫志願所趣皆不思議,應當尊重請其法要。而彼所願,於諸菩薩最為殊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得見之者,必定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棄捨二十億劫生死流轉,具足圓滿五波羅蜜。若有女人聞此菩薩名者,速得捨離女人之身。」於是世尊即攝神力,而彼佛剎忽然不現。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一切諸法皆悉如幻。何以故?譬如幻師幻為隱現,諸法生滅亦復如是。而此生滅即無生滅,以無生滅是則平等。菩薩修此平等,便能證得無上菩提。」

智上菩薩白文殊師利言:「於此菩提云何證得?」

文殊師利言:「此菩提者非是可得,亦非可壞、非可住著。」

智上白言:「而此菩提非以住得、非不住得。何以故?以彼法性本來無生,非曾有、非當有、亦非可壞,是故無得。」

文殊師利謂智上等諸菩薩曰:「云何名為說一相法門?」

彌勒菩薩曰:「若有不見蘊界處,亦非不見,無所分別,亦不見集散,是名說一相法門。」

師子勇勐雷音菩薩曰:「若不作種種分別,此是凡夫法、此是二乘法,此則不違法性,入於一相所謂無相,是名說一相法門。」

樂見菩薩曰:「若有修真如行,而亦不作真如之想,於此甚深無所分別,是名說一相法門。」

無礙辯菩薩曰:「若能究竟盡於諸法,亦以此法為他演說,是名說一相法門。」

善思菩薩曰:「若以思議入不思議,此不思議亦不可得,是名說一相法門。」

妙離塵菩薩曰:「若有不染一切相,亦非染非不染,無違無順亦無迷惑,非一非二亦非種種,不取不捨,是名說一相法門。」

娑竭羅菩薩曰:「若有能入如海難入甚深之法,而於此法亦不分別,雖為他說而無說想,是名說一相法門。」

月上菩薩曰:「若於一切眾生心行平等,猶如滿月,無眾生想,是名說一相法門。」

離憂闇菩薩曰:「云何拔眾生憂箭?謂我我所是彼憂根。若能住我我所平等,是名說一相法門。」

無所緣菩薩曰:「若不攀緣欲界色界無色界、聲聞法緣覺法及諸佛法,是名說一相法門。」

普見菩薩曰:「若說法時應說平等法,謂空法平等,亦無空想及平等想,是名說一相法門。」

淨三輪菩薩曰:「若說法時應淨三輪,謂所為眾生我不可得,亦不分別自為法師,於所說法而無住著,如是說法是名說一相法門。」

成就行菩薩曰:「若有能說於一切法修平等行,所知如實非文字說,以一切法離言說故,是名說一相法門。」

深行菩薩曰:「若有能說了達一切甚深之法,亦不見彼能說所說及與所為,是名說一相法門。」

如是無量諸菩薩等,各以辯才演說一相法門。說此法門時,三十七億菩薩得無生法忍,八萬四千那由他百千眾生髮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七千比丘不受諸法盡諸有漏心得解脫,九十六那由他諸天及人於諸法中得法眼淨。

爾時師子勇勐雷音菩薩白佛言:「世尊!此文殊師利久如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彼佛壽命及菩薩眾其數幾何?」

佛言:「善男子!汝當自問文殊師利。」

時師子勇勐白文殊師利言:「仁者久如當得菩提?」

文殊師利言:「善男子!若虛空界為色身時,我乃當得無上菩提。若幻人得菩提,我乃當得。若漏盡阿羅漢即是菩提,我乃當得。若夢響光影及以化人得菩提時,我乃當得。若月照為晝、日照為夜,我乃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善男子!汝之所問應當問彼求菩提者。」

師子勇勐言:「仁者豈不求菩提耶?」

答言:「不也。何以故?文殊師利即是菩提,菩提即是文殊師利。所以者何?文殊師利但有名,菩提亦但有名,此名亦離、無作故空,而彼空性即是菩提。」

爾時佛告師子勇勐言:「汝頗見聞阿彌陀如來聲聞菩薩諸眾會耶?」

「唯然聞見。」

佛言:「其數幾何?」

答言:「非算數思議之所能及。」

佛言:「善男子!如摩竭國量一斛油麻,舉取一粒喻阿彌陀佛國聲聞菩薩,餘不舉者喻文殊師利得菩提時菩薩眾會,復過是數。善男子!如以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劫比普見如來壽量劫數,百分千分百千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應知彼普見如來壽命,無有算數亦無限量。如有一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塵,第二第三人亦碎大千世界以為微塵。復有一人取彼微塵,從此東行過爾所微塵數世界乃下一塵,又過爾所微塵數世界復下一塵,如是次第盡諸微塵。復有第二人亦持爾所微塵,從此南行如前下塵,次第展轉乃至塵盡。西方北方四維上下各有一人,所下塵數亦復如是。善男子!是諸世界可知數不?」

答言:「不也。」

佛言:「善男子!如是諸人於彼十方所經世界,若著微塵及不著者,盡末為塵。於意云何?是諸微塵可以算計知其數不?」

答言:「不也。世尊!若有計量,心則迷亂不能了知。」

佛言:「善男子!諸佛如來悉能了知彼微塵數,設過於此如來亦知。」時彌勒菩薩白佛言:「世尊!諸菩薩等為求如是大智慧故,於大地獄無量億劫受諸極苦,終不應捨如是大智。」

佛言:「彌勒!如是如是,如汝所說。何有於此大智慧中不生欲樂?唯除下劣及懈怠者。」

說此智時,一萬眾生髮菩提心。

是時佛告師子勇勐言:「善男子!於意云何?如彼十人經十方界盡為微塵,文殊師利當於爾所微塵數劫行菩薩道。何以故?文殊師利大願不可思議,趣向亦不可思議,得菩提已壽量亦不可思議,菩薩眾會亦不可思議。」

爾時師子勇勐白佛言:「世尊!文殊師利發趣甚大,所修之行亦復廣大,乃於爾所微塵數劫不生疲倦。」文殊師利言:「如是如是。善男子!如汝所說。於意云何?虛空界有如是念,度於晝夜時節歲月劫數等耶?」

答言:「不也。」

文殊師利言:「如是善男子!若有覺一切法等於虛空,彼微細智無有分別,亦無是念度於晝夜時節歲月諸劫數等。何以故?彼於諸法無想念故。善男子!如虛空界無有疲倦及熱惱想。何以故?設過恆河沙劫,而虛空界亦無生起亦無燒滅非可破壞。何以故?以虛空界無所有故。如是善男子!若菩薩了一切法無所有已,亦無熱惱及疲倦等。善男子!彼虛空名亦無燒滅熱惱疲倦,亦不動搖、不生不老、不來不去。文殊師利名號亦爾,無有熱惱及疲倦等。何以故,名字性離故。」

說此法時,四大天王、釋提桓因、梵天王等,及餘大威德諸天子等,同聲唱言:「是諸眾生聞此法門獲大善利,何況受持讀誦,當知彼等所成善根極為廣大。世尊!我等於此法門受持讀誦廣宣流佈,為欲護持此深法故。」

爾時師子勇勐白佛言:「世尊!若有得聞如此法門,受持讀誦思惟,及發如此功德莊嚴佛剎之心,得幾所福?」

佛言:「善男子!如來以無礙佛眼所見諸佛及彼剎土,若有菩薩以妙七寶滿彼諸剎,奉施供養一一如來,各盡未來際,令此菩薩安住淨戒,於一切眾生得平等心。若有菩薩,於此莊嚴功德佛剎法門受持讀誦復能發心,隨文殊師利所學行於七步。此二功德,比前七寶佈施功德,百分不及一,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爾時彌勒菩薩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法門?我等云何奉持?」

佛言:「此法門名為『諸佛遊戲』,亦名『諸願究竟』,亦名『文殊師利功德莊嚴佛土』,亦名『令發菩提心菩薩歡喜』,亦名『文殊師利授記』,如是受持。」

爾時十方諸來菩薩為欲供養此法門故,而雨眾花讚言:「希有世尊!希有世尊!我等乃得聞是不思議文殊師利師子吼莊嚴法門。」時諸菩薩說是語已各還本土。說此法時,恆河沙等菩薩得不退轉,無量眾生善根成熟。

爾時文殊師利即入菩薩出生光明普照如幻三昧。入三昧已,令此眾會普見十方無量無邊諸佛剎中一切如來,一一佛前皆有文殊師利說自佛剎功德莊嚴。眾會見已,於文殊師利殊勝大願生希有心。

佛說是經已,彼一切菩薩,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大寶積經卷第六十

 

上篇:大寶積經

下篇:大方廣三戒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寶積部目錄

佛說玉耶女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長者給...

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

爾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是時世尊思惟觀察。愍未...

唯識三十論頌

唯識三十論頌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 奉詔譯 護...

【註音版】十善業道經

十善業道經...

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

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波離奈城...

後出阿彌陀佛偈

惟念法比丘,  乃從世饒王, 發願喻諸佛,  誓二...

郁迦羅越問菩薩行經

郁迦羅越問菩薩行經 西晉月支國三藏竺法護譯 上士品第...

毗耶娑問經

毘耶娑問經翻譯之記 菩薩方便攝化眾生,必以大悲引邪...

【註音版】未來星宿劫千佛名經

未來星宿劫千佛名經...

觀心論

觀心論(並序)(亦名煎乳論) 天台修禪寺沙門智者述 問曰...

佛說妙吉祥菩薩所問大乘法螺經

佛說妙吉祥菩薩所問大乘法螺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

浴佛儀軌

一、迎請太子佛像 法會開始前,先在大殿內擺設香湯盆...

佛說長者子六過出家經

佛說長者子六過出家經 宋沙門釋慧簡譯 聞如是: 一時...

菩薩行五十緣身經

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時與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佛為娑伽羅龍王所說大乘法經

佛為娑伽羅龍王所說大乘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

【註音版】淨土十疑論

淨土十疑論...

佛說莊嚴菩提心經

佛說莊嚴菩提心經一卷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佛教詞典】願文

(術語)為法事時述施主願意之表白文也。...

【佛教詞典】法流

又作法水。比喻佛教正法之傳承相續有如川河之流。後來...

今聞地獄心驚毛豎,發露懺悔願罪消滅

敬白道場說眾等,今為施主某甲及諸眾生,歸命十方諸佛...

各種茶葉的功效

1、烏龍茶:減肥美容,降低膽固醇。 2、綠茶:皮膚美白...

為什麼會感覺到空虛

有人發短信問我:人為什麼有時會感覺到空虛呢? 顧名...

因小拂逆便生瞋恚,豈非自小其量

【原文】 我若因小拂逆,便生瞋恚。豈非自小其量,自喪...

少施獲大福報的僧福田

昔日佛陀在王舍城耆闍崛山淨住說法,當時城中有九十六...

七佛譯經師--鳩摩羅什大師

鳩摩羅什(西元 344-413年),龜茲國人(新疆疏勒),自幼...

十二時中,障礙修行人所對應的十二種動物

這個精魅是怎麼回事呢?它的本來面目是一個動物,但是...

以八正道度生死流

往昔佛陀與五百位大比丘在摩竭國神祇恆河水邊時,世尊...

習氣難調

畢陵伽婆蹉尊者是一位斷盡煩惱的阿羅漢,受到人天恭敬...

功課還沒做完,可以明天再補嗎

我經常給我們道友說,你念佛也好,你修行也好,你下定...

修行為什麼要不間斷呢

正精進。正精進不要雜亂,不雜為精,不間斷叫進。這個...

內心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

內心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 擁有強大的內心,可以更坦然地...

【視頻】《地藏十輪經》西行法師念誦

《地藏十輪經》西行法師念誦

【視頻】大乘五蘊論(女聲讀誦)

大乘五蘊論(女聲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