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正法華經卷第七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正法華經卷第七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安行品第十三

於是溥首大士白佛:「唯大聖,此諸菩薩恭敬世尊,所當勸悅難及難及。何時應當為一切眾說斯經典?」

佛語溥首曰:「菩薩先處二法乃應講經,一曰威儀,二曰禮節。何謂菩薩解知威儀?假使持心忍辱調柔,將護其意畏不自立,其志如地不見有人,不見有人而行法者,觀自然相諸法本無,此諸法者眾行之式,亦無想念,是謂威儀。何謂禮節?設令菩薩不與王者太子、大臣吏民從事,不與外道異學交啟,不尚世典讚敘音韶合偶習俗,不貪不學不與屠殺魚獵、弋射雞鶩、羅網賊害從事,不與歌樂遊戲眾會同處,不與聲聞比丘、比丘尼、清信士、清信女從事,亦不親近行禮問訊,不共止頓,不與同志經行燒香散華然燈,除其往至講經會時,唯與講會而共從事,縱有所說亦無所著,是為禮節。」

又語溥首:「菩薩大士不嫪家居宗室親屬,不慇勤思見內人女弱獨說經法,亦不頻數詣群從幼童男女,及餘異人而說軟語,所不當講不為定意自賴說經,不與住立亦不同願,亦不與一比丘尼獨入房室,除念如來精進為行。縱為女人有說經緣,不於是中污染法味,不令受取而廣誼理。不與沙彌、比丘尼、童子童女共在一處,常好燕坐綢繆好習辟屏閑居,是為禮節。」

又語溥首:「菩薩大士,觀一切法皆為空無,如所住立已墮顛倒,所立正諦常住如法,專秉身心不動不搖,不退不轉蠲舍滅盡,不生不有無有自然,無為無數無所可有,逮無所有除諸言辭,不住無為無想不想,得伏諸想。假使菩薩,乙密觀察斯一切法,欵欵修此所當行者,常住威儀禮節二事。」

世尊重解現此誼,而嘆頌曰:

「若菩薩好樂,  說此經典者,
 於後當來世,  勇勐無怯劣,
 順威儀禮節,  善明清白行。
 國王及太子,  大臣寮屬吏,
 外道若異學,  屠獵惡害品,
 抑制交啟習,  不與通往返。
 比丘放羅漢,  除立於法律,
 不與自大俱,  復遠犯禁者,
 比丘比丘尼,  調譺謿話談,
 舍離清信女,  不與無益言。
 現在欲獲法,  常當止息非,
 好住滅度地,  是謂為威儀。
 假使不肯往,  諮問於道法,
 為斯持法說,  不怯無所著。
 眾生有癩病,  若親屬宗室,
 母人諸細色,  悉當舍離去,
 不與是等俱,  而積殖德本。
 當棄販賣業,  諸慢不恭敬,
 棄捐諸住立,  不為己身害,
 若干種蟲蚤,  不習食噉肉,
 蠲舍諸非法,  憙瞋恚恨者,
 所行乃如是。  亦不與談語,
 不與強顏俱,  及餘自用性,
 作行如是者,  皆當屏除之。
 明者設有緣,  為女人說經,
 而不獨遊行,  不住於調戲。
 設入出聚落,  數數行求食,
 將一比丘伴,  常志念於佛。
 佛故先示現,  此威儀禮節,
 其奉持斯典,  則當勤行之。
 上中下劣人,  若不行法者,
 無無常供養,  一切皆至誠。
 丈夫無想念,  堅固行勇勐,
 不知一切法,  亦不見滅盡。
 一切諸菩薩,  是謂為威儀,
 如常行禮節,  且當聽察之。
 斯當講說,  無為之法,  一切不興,
 亦無所生。  建志常立,  觀採空誼,
 此為明者,  所行禮節。  有所念者,
 悉顛倒想,  以無為有,  用虛作實。
 雖有所起,  諸法無生,  因想蹉踖,
 而生諸有。  心常專一,  善修三昧,
 建立於行,  若須彌頂。  所住如此,
 普觀諸法,  是一切法,  猶如虛空。
 譬若虛無,  等無堅固,  不念取勝,
 無所棄捐。  諸法所處,  無有常名,
 是為明者,  所行禮節。  我滅度後,
 若有比丘,  敢能守護,  如是法則。
 無所怯軟,  心不起想,  為無數人,
 說此經典。  其明哲者,  所念以時,
 若入屋室,  所行若茲,  觀察諸法,
 一切普淨,  宴然說誼,  而不動搖。
 國主帝王,  及與太子,  欲聽聞法,
 皆供養之。  並餘長者,  及諸梵志,
 立諸眷屬,  皆無所欲。」

又語溥首:「如來滅度之後欲說此經,住於安隱已立安隱,不懷諛諂無眩惑心,乃說經法藏厭身懷,或載竹帛為他人說,亦不多辭亦無所生,亦不輕慢諸餘比丘,為法師者亦不歌嘆亦不毀呰。異心比丘為聲聞者,未曾舉名說其瑕穢,亦不誹謗,亦不仇怨意相待之。未曾毀呰居家行者,無所志願,不建彼行亦無所想,行來安住而立誼要。往來周旋,若詣法會,自護己身行無有失,而說經法。若有請問,心無所猗,離聲聞乘,有所發遣覺了佛慧。」佛時頌曰:

「智者常安,  住於佛道,  先隱定坐,
 爾乃說經。  若當敷座,  務令柔軟,
 若干種具,  所置綺燦。  體常儭著,
 淨潔被服,  於七七日,  而習經行。
 猶如黑雲,  在於虛空,  合集積累,
 弘雅功德。  所處之座,  具足篋藏,
 床足堅固,  平坦顯赫。  無數坐具,
 [疊*毛]蓐綩綖,  儼然正首,  尊其視瞻。
 安詳升據,  高廣法座,  而普等心,
 為一切人。  國主帝王,  太子大臣,
 及諸比丘,  比丘尼眾,  清信高士,
 及清信女,  應所樂聞,  為講無量。
 明智無限,  次第剖判,  為演種種,
 微妙之誼。  追逐侍後,  請求問誼,
 斯睿哲者,  復為解說。  而入神足,
 柔順之忍,  其有聽聞,  悉得佛道。
 斯智慧士,  皆為一切,  進卻棄除,
 懈怠疲厭。  常以慈心,  為眾說法,
 未曾起於,  勞廢之想。  晝夜歌誦,
 詠尊法訓,  分別演說,  億千姟喻。
 普能勸悅,  諸會者心,  無敢生念,
 欲危害者。  若得供養,  飲食之具,
 床臥所安,  衣服被枕,  病瘦醫藥,
 而無僥冀,  不從眾人,  有所請求。
 除其瞻勞,  住廟精舍,  欲令眾庶,
 悉解佛道。  若一切人,  來聽經法,
 我乃嘉豫,  如獲大安。  佛滅度後,
 若有比丘,  宣揚經法,  無所悕望,
 無所妨廢,  不遭苦患,  常察精進,
 離於疾病。  無能為彼,  造恐怖事,
 不被杖痛,  無誹謗想,  身無疲厭,
 不有所患,  其人住忍,  得力如是。
 其明智者,  所處安隱,  有所存立,
 如佛言詔。  若已諮嗟,  億百功德,
 一切稱譽,  不能究竟。」

又語溥首:「如來滅度後,若有菩薩於是經卷懷疑不了,若說教化聞不堅固、性不調和,見餘菩薩求大乘者,為造虛妄而誹謗之,見聲聞、緣覺,比丘、比丘尼、清信士、清信女、若值菩薩,心為躊躇不即往見,其族姓子則遠無上正真之道,而不得近佛天中天所在行處。假使究竟不蒙福力不成最正覺。菩薩行三乘,猶如師子在於林樹,若有猶豫自然遠離,不樂所樂亦不不樂。若於眾生修行慈力,至於如來興大父想,見諸菩薩念如世尊,及諸處家未離塵穢,寬弘等敬禮節恭肅,淨諸法誼無疑無結,嚴一切法謹慎安諦,欽順平等不著經法,極有所樂亦無所至,所在晝夜敬護斯典。溥首!是為三法之行。菩薩觀時然後乃說,造安隱行,不被煩惱亦不嬈害。說是經法者,與同學者等心道友,若講若聞信樂斯典,誦持書寫載之竹帛,供養奉事德不可量,說以安住。」

則乃頌曰:

「若有嫉妬,  懷難億數,  其法師慈,
 當遠憎惡。  有明智者,  不造貪著,
 若欲讀斯,  正典摸者,  未曾誹謗,
 說人之惡,  亦不墮非,  諸疑邪見。
 心常[火*霍]然,  無有沉吟,  以愍傷故,
 得了此定。  安住之子,  亦能忍辱,
 其人常屏,  貢高自大。  數數講誦,
 佛之典誥,  未曾以此,  持作懈倦。
 其有菩薩,  在十方者,  愍傷眾生,
 於世興行。  順造恭敬,  學聖慧者,
 皆當念之,  是我世尊。  思念諸佛,
 兩足之上,  視諸菩薩,  如想父母。
 設有求道,  無有情慾,  棄捐吾我,
 自大之想。  假使聽省,  如是像法,
 其明士等,  當自慎護。  所行安隱,
 常得調定,  將御佛道,  救億眾生。」

又語溥首:「如來滅度後,若菩薩大士,奉行斯典常以時節,其是比丘當行慈愍,向諸白衣、出家寂志、一切群生行菩薩道者,常念過去世行大乘者,善權方便演真諦誼,若聽聞者,不知不了、不悅不信、不省不綜,反自嘆說:『我當逮得無上正真道成最正覺,威神足力而欲得飛。』溥首當知,吾見斯等,佛滅度後,菩薩有四事說法而不諍怒。何等為四?為諸比丘、比丘尼、清信士、清信女所見奉敬,帝王太子、大臣群寮、郡國人民所見供養,長者梵志皆共承順,虛空神明無數天子聽所說經,天龍鬼神侍衛其後皆營護之;是為四。若入縣邑還歸室宇,晝夜悉來諮問經法,若為解說分別所歸莫不歡喜。所以者何?溥首欲知,皆佛所建立加此經恩,去來今佛盡從斯生,亦護是典。若於忍界聞正法華品,服名聽聲者甚難值遇。

「溥首!譬有大力轉輪聖王,威德弘茂順化所領,諸餘敵國未率伏者,不敢闚[門@俞]。若轉輪王興舉軍兵,當有所討,不賓之臣欲距大邦,雄勐將士奮武剋捷,莫不稽顙。王用歡悅斷功定賞,封城食邑,賜之土田、七寶珍奇、象馬車乘、男女奴婢。元首効績勳殊特者,王解髻中明珠賜之。所以者何?臣當國強華裔乃康。如來正覺亦復如是,為大法王無極道諦,自伏其心,以法教化,以德消害,以慧戰鬪,降諸法王無數之眾,無量經典百千要誼,咸施群生無所祕蔽,詔平等城其見身魔,能與魔戰以賢聖法,攻淫怒癡降魔官屬,盡三界患至於滅度,所作剋捷則大勇勐,於後無壞亦無有實,因由諸虛致斯世間,如處色像一切因緣。普諸世界古今以來,無有信此《正法華經》,未曾暢說。所以說者,由諸通慧大慈所致,如大聖帝髻中明珠,以為世尊第一法要,緣是趣行,如來使聞深妙之典,往古來今諸行班宣,斯經為最。消除一切緣起之患,猶如聖帝珍重愛護髻中明珠,久乃解出以賜元功。如來如是,夙夜寶護最妙無瑕,從是來久立諸法頂,今日加哀乃演散耳。」

世尊欲重顯現要誼,而嘆頌曰:

「今如來現,  慈心之力,  常愍眾生,
 群萌之界。  安住諮嗟,  最尊經卷,
 故分別說,  如斯典誥。  最後世時,
 志菩薩法,  若使出學,  及居家者,
 若聞此經,  慈心戰慄,  一切普現,
 不得誹謗。  吾本初始,  得佛道時,
 如今如來,  現在之時。  設能逮聞,
 於是尊經,  則便建立,  億權方便。
 猶如勢強,  轉輪聖帝,  戰鬪降伏,
 外異國王。  得賜象馬,  車乘篋藏,
 又加封邑,  城郭郡土。  或有得賜,
 手足寶釧,  微妙之色,  紫磨金珍,
 真珠夜光,  車璩碧玉,  種種殊別,
 奇財妙異,  若干諸物,  各用賜之,
 使一切眾,  踴躍驚喜。  覩所立功,
 怪未曾有,  最後解髻,  明月寶施。
 佛亦如是,  今為法王,  忍辱之力,
 無極慧音。  常行慈愍,  興發哀護,
 以法等化,  一切世間。  覩諸眾庶,
 憂惱之患,  講說經法,  億千之數。
 曉知眾生,  所應方便,  今日眾生,
 以為盡原。  於時法王,  無極大聖,
 分別經卷,  億百千姟,  以知黎庶,
 志力勐慧,  便說此經,  如髻明珠。
 最後世時,  正典所處,  一切諸法,
 皆無及者。  欽仰是經,  未曾輕講,
 識練幽微,  慧明者聞。  吾以演現,
 如是像法,  佛滅度後,  當恃怙之。
 其有志求,  斯尊道者,  普當受決,
 如佛所言。  彼人未曾,  有疵瑕欲,
 無有疾病,  眾患之難,  則於末後,
 將來之世,  便即逮成,  無上真慧。
 殊勝差特,  普當具足,  諸四部眾,
 亦復順遇。  若有聞者,  除身諸漏,
 怪其無為,  悉叉手歸,  己身景曜,
 所照光光,  其奉行是,  所獲若此。
 得成正覺,  而轉法輪,  則覩弘摸,
 及見最勝。  夢中聞見,  百福德相,
 紫磨金色。  佛所說經,  設得聞已,
 為眾會說,  及諸親族,  皆悉具足。
 又復所護,  一切除棄,  若使臥寤,
 所見如是。  悉舍遠離,  而行出家,
 皆得往至,  於佛道場。  便即處於,
 師子之座,  是為求道,  所獲利誼。
 所謂七寶,  悉歸於斯,  修此則奉,
 最勝如來。  已得佛道,  存立惠施,
 即轉法輪,  無有諸漏。  為諸四輩,
 而說經法,  不可思議,  億千劫數。
 分別講說,  無漏之法,  教化無數,
 億姟眾生。  夢中所見,  如斯色像,
 滅度因緣,  悉無生死。  溥首當知,
 常志道者,  多所教化,  不可限量。
 最後末世,  求斯尊法,  分別廣說,
 安住所演。」

正法華經菩薩從地踴出品第十四

於是他方世界八江河沙等菩薩大士,各異形服來詣佛所,稽首於地長跪叉手,白世尊曰:「鄙之徒類來造忍界,欲聞斯典受持諷寫,精進供養奉行如法,惟願大聖垂心於我,如來滅度後,以《正法華經》加哀見付。」

世尊告曰:「止。族姓子!仁等無乃建發是計。今此忍界自有八江河沙等大士,一一大士各有眷屬,如六十億江河沙等菩薩大士,後末世時,皆當受持分佈班宣。」時此佛界,周普無數億百千姟諸菩薩眾自然雲集,顏貌殊妙紫磨金色,三十二相嚴莊其身,在於地下攝護土界,人民道行倚斯忍界,聞佛顯揚《法華》音聲從地踴出,一一菩薩,與六十億江河沙等諸菩薩俱,營從相隨一心一行,無有差別。或半江河沙百千菩薩來者,或四十分江河沙,或五十分江河沙,或百分江河沙,或五百分江河沙,或千分江河沙,或百千分,或億百千分江河沙等菩薩,各各朋黨相隨來。或復無央數億百千菩薩眷屬而來至者,或有二百人同行修菩薩道,或有百千。各有眷屬,或有千眷屬,或五百眷屬,或四百眷屬,或三百眷屬,或二百眷屬,或百眷屬,或五十眷屬,或四十眷屬,或三十眷屬,或二十眷屬,或十眷屬,或五眷屬,或四眷屬,或三眷屬,或二眷屬,或一眷屬,或獨而至,不可稱限,其數難喻,從地踴出。或從上下,或四方來,至忍世界悉住空中,見於滅度多寶世尊、能仁大聖,各處七寶樹下坐師子床,尋稽首禮二如來、至真、等正覺,右繞三匝卻住一面。或有菩薩,以若干品奇妙之誼,諮嗟二尊讚詠諸佛,從始已來假使具足,五十中劫不能究暢,能仁世尊為勤苦行,與佛別來亦復如是,四部眾會,等無差特,亦復默然。

爾時世尊,即如色像現其神足,令四部眾悉得普見。又使念知此忍世界,諸菩薩眾於虛空中,各各攝護百千佛土,諸菩薩眾,皆滿具足百千佛土。又此大眾,有四菩薩以為元首,其名曰:種種行菩薩,無量行菩薩,清淨行菩薩,建立行菩薩;是為四。於無限無量塵數雲集,大會菩薩之上最也。

於是四菩薩大士,各與大眾不可思議,部部住立,於世尊前叉手白曰:「大聖體尊起居康強,蠲除眾疾所行安耶?群生各各善順律行,處於清涼無眾患乎?此類將無興墜嶮谷?」

時四菩薩大士,以偈讚曰:

「世雄闡光曜,  所行康強耶,
 救脫現在者,  眾行無患難。
 眾生善因室,  決受諦清淨,
 得無起疲厭,  寧受世吼命。」

爾時世尊告眾大會諸菩薩曰:「諸族姓子,佛所行安無疾無患,眾庶各各悉受律行,善學道教不敢興厭,欲至嚴淨。所以者何?斯之品類,乃於往古諸平等覺,各各作行,是諸聲聞,信樂吾教入於佛慧,又各各異三乘學者,住聲聞乘,我悉立志入佛大慧。」

時諸菩薩而嘆頌曰:

「善哉快世尊,  我等悉勸助,
 乃令眾生一,  善化微妙律。
 欲得聞大聖,  教命詢深要,
 聽之歡喜信,  乃入法供養。」

於是世尊,讚大會菩薩曰:「善哉!善哉!諸族姓子,誠如所云。如來所詔,各隨權宜不違本旨。」

時彌勒大士,及餘八億恆沙菩薩俱舉聲,而嘆頌曰:

「從古以來,  未曾見聞,  乃有爾所,
 菩薩之眾,  從地踴出,  住世尊前,
 供奉歸命。  是等儔類,  從何來乎?」

彌勒即知八億恆沙菩薩心之所念,尋時叉手以頌問曰:

「無央數百千,  於算巨億載,
 不可稱限量,  未曾見菩薩,
 來詣兩足尊,  曷因是何等?
 大通所從來,  其像巨億長,
 一切志強勇,  勐雄為大聖,
 端正可欽敬,  今為所從來?
 世尊一一見,  慧雅諸菩薩,
 眷屬無央數,  猶如江河沙,
 其數超江河,  具足度佛法,
 諸菩薩眷屬,  皆建正覺道。
 如是群英倫,  集會禮大聖,
 具足滿六十,  百千江河沙,
 其數過於彼,  眷屬無思想。
 五百江河沙,  或四或三百,
 或二百江河,  諸營從如是。
 其限復殊此,  或五或復十,
 一一諸眷屬,  世尊大聖子,
 斯眾緣何來,  至於導師所?
 或四三或二,  或一江河沙,
 恆沙數各來,  伴侶悉善學,
 甚多不可限,  除住空中者,
 於億百千劫,  不可卒合聚。
 半江或三分,  或十或二十,
 具足眾立行,  明哲眾菩薩,
 俱住於空中,  其限不可量,
 現別無彼此,  億劫行清淨。
 又無量異部,  眷屬不可議,
 億億復超億,  或有半億者,
 或十或二十,  五四三或二,
 諸雄從眷屬,  無能籌量者。
 身各自修行,  寂寞樂等遵,
 恬怕如虛空,  別來者無限。
 猶如江河劫,  莫能有計者,
 在精舍寂室,  各從其方來。
 一切天神聖,  皆用尊故至,
 諸菩薩雄勐,  何從忽見此?
 誰為彼說經?  誰立於佛道?
 為顯何佛教?  建立何佛行?
 細微各可敬,  普從四方來,
 因明目神足,  大慧忽然現。
 於羸曠世界,  能仁令充備,
 仁賢諸菩薩,  倫黨自然至。
 從生出已來,  未見如斯變,
 願說其國土,  大聖哀盡名。
 十方所從來,  各懷十八法,
 吾未曾得見,  如斯等菩薩。
 我為最勝子,  未曾見聞此,
 今斯若干眾,  能仁願說行。
 菩薩無數千,  百姟難可限,
 諸億千無量,  本為何所處?
 諸菩薩勇勐,  志性不可量,
 如是之等類,  大雄願說之。」

爾時他方世界無央數億百千姟諸如來、至真、等正覺,普從十方詣能仁如來勸說法者,各各坐於七寶樹下師子之床。是諸如來侍者,各各見諸菩薩無量大會部部變化,從地踴出,各各住立自問其佛:「此諸菩薩大士之等,從何所來,不可計量無有邊際?」時彼諸佛,各各告其侍者曰:「諸族姓子,且待須臾,有菩薩名彌勒,為能仁如來所授決,當逮無上正真道成最正覺,自問能仁,如爾所怪,佛為一一分別誼歸,悉靜一心而俱聽之。」

爾時佛告彌勒大士:「善哉!阿逸!仁者所問極大微妙優奧難量。且聽,且聽!今吾說之。一切菩薩及諸會者,普當堅固,強勐力勢於無上意,當知如來,慧見無底,諸大聖立境界無量,禪定智慧所樂自恣,莫能宣暢而剖判說,方便興化不可限量。」

時佛頌曰:

「諸族姓子,  皆聽佛道,  今吾所說,
 慧柔和悅。  若明達者,  以為美香,
 如來之慧,  不可思議。  皆當強意,
 普存堅固,  各建立志,  一心平等。
 大聖難值,  愍哀世間,  今當聽受,
 未曾有法。  佛當建立,  仁者諸黨,
 一切無得,  生狐疑心。  導師所詔,
 令無有異,  其慧平等,  安隱無特。
 安住所療,  法甚深奧,  非心所思,
 不可限量。  今當講說,  無極因緣,
 普共聽之,  義何所趣。」

世尊嘆已,告彌勒曰:「班宣一切,阿逸!欲知此諸菩薩大士眾會無量不可思議各各從地而踴出者,昔所不見皆集忍界。吾始逮無上正真道成最正覺時,勸悅斯等立不退轉,使成大道教授化立,族姓開士大士之眾,處於下方而於其中,有所救護讚經諷誦,思惟禪定專察其歸,欣然悅豫樂無為行。諸族姓子,志於恬惔,不存遠近,天上人間常應專修,轉於法輪無為無會,好深神通法樂為樂,志願精進求於佛慧。」

於時世尊而嘆頌曰:

「今此無數,  諸菩薩眾,  不可思議,
 無能限量,  造行億數,  不可限劫,
 殖積神足,  博聞智慧。  吾悉勸誘,
 於大聖道,  今佛一切,  皆授其決。
 斯諸菩薩,  悉佛眾子,  皆為住止,
 於吾國土。  悉舍棄離,  諸所習地,
 一切皆處,  閑居得度。  斯諸佛子,
 所行無為,  精修學習,  奉遵上道。
 斯聰哲者,  在於下方,  今日故來,
 攝護國土。  晝夜精進,  無有逸慢,
 積累德行,  分別佛道,  常行勤修,
 立於慧力,  一切意堅,  而無限量,
 志常勇勐,  思惟法典,  普悉是吾,
 達清淨子。  吾初逮成,  為佛道時,
 在於城中,  若樹無著,  則便講演,
 無上法輪,  勸立其志,  於尊佛道。
 今佛所說,  至誠無漏,  聞佛嘆詠,
 皆當信之。  開化發起,  此諸群英,
 從久曩來,  立尊正道。」

爾時彌勒大士,聞佛說彼菩薩之眾,億百千姟數難計會,心用愕如,怪未曾有,白世尊曰:「云何大聖,處迦維羅衛釋氏王宮為太子時,委國重位眾女之娛,出適道場坐於樹下,得無上正真道成最正覺,從來近近甫四十年,而所教化所度無量,乃復爰發諸佛境界,多所勸益所建權慧而不可議。今是菩薩大會之眾,悉皆如來之所開導,部黨部黨眾多無量,久修梵行殖眾德本,供養無數百千諸佛,假使欲計成就已來劫數無限。」

彌勒又啟:「欲引微喻,譬如士夫年二十五,首發美黑姿體鮮澤,被服璨麗端嚴殊妙,常懷恐懼見百歲子。其父謂言:『族姓子來,爾則我子。』其百歲子謂二十五歲人:『是我之父。』父則察知口自說言:『是我之子。』如是世尊!世俗之人所不信者,而令得信。佛亦如是,成佛未久,今有若干億百千數,久修梵行長夜遵倚在於道慧,勸進現在無量之眾,曉了坐定起立方便,成大神通聰明智慧,住於佛地習佛慧誼,於世希有,建大聖力。世尊往古,亦復教化於斯品類,誘導建立於菩薩地,當成無上正真之道致諸正覺,悉行方便所作已辦。今我以受信誓誠諦,探暢既往斷析此誼。其唯如來,新學菩薩心懷猶豫所不及知,如來滅後聞是經典,終不信也。以有猶豫不遵此法,亦不勸樂,當獲罪釁。善哉!世尊!現說此誼,其有狐疑於斯典者,當來末世諸學大乘,設使聞者令不沉吟。」

於是彌勒大士,於世尊前嘆斯頌曰:

「譬如有人,  現生老子。  能仁至聖,
 棄國捐王,  生於城中,  而得佛道。
 導師近爾,  布屬尠少,  今此諸樂,
 不退轉子,  無數億劫,  行救大眾,
 神足之力,  住不可動。  學智慧強,
 靡所不入,  今來至斯,  在所開通。
 如水蓮華,  悉無所著,  威神尊重,
 志超於世。  住立恭肅,  一切叉手,
 諸菩薩眾,  如是色像。  為如之何,
 誰當信此?  惟願大聖,  加哀示現,
 剖判分別,  如審諦誼。  譬如有人,
 而為士夫,  年既幼少,  發美且黑,
 其人年歲,  二十有五。  而能產生,
 百歲之男,  養育澡洗,  隨時衣食,
 是我等父,  而為最勝。  一切世間,
 無有信者,  幼稚年少,  而生斯子。
 如是世尊,  我等無失。  無數菩薩,
 如來集會,  心強智慧,  又無所畏,
 無數億劫。  所學審諦,  志懷明哲,
 其目通達,  威神巍巍。  顯現端正,
 而勇意勐,  曉了法律,  為雄導師。
 所見諮嗟,  而竄山岩,  靜行無為,
 如虛空界,  悉無所著。  禪定精進,
 為安住子,  而心志求,  於此佛道。
 而何所人,  當信此言?  若於導師,
 滅度之後,  吾等於此,  而無狐疑。
 佛前目覩,  則聞菩薩。  于是之處,
 初學惘然,  將無菩薩,  歸於惡道。
 云何勸發,  化斯等倫?  惟願世尊,
 覼縷解決。」

◎正法華經如來現壽品第十五

爾時世尊,普告菩薩大眾,三舉聲詔:「諸族姓子,悉當信佛誠諦至教,勿得猶豫。」

時會菩薩、彌勒大士,具餘之眾,咸皆叉手白世尊曰:「惟願大聖,分別說之,我等悉信如來所詔。」諸菩薩白佛而亦至三。

於是世尊,見諸菩薩三稱勸助欲令佛說,佛告諸菩薩曰:「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僉曰:「受教佛言。」

「族姓子,如來建立如是色像無極之力,諸天、龍、神、阿須倫、世間人,各自知之各自念言:『能仁世尊從釋氏土,棄國捐王行至江邊,就於道場坐於樹下,逮得無上正真道成最正覺。』又吾在昔,從無數億百千那術姟劫以來,已成至真等正覺矣。譬有無數五百千億佛世界,所有土地滿其中塵,若有士夫舉取一塵,過於東方不可計會億百千姟諸佛國土,乃著一塵,如是次取越爾所國土,復著一塵。如斯比類,取無數五百千億佛界所有土地一切之塵,一一取布著諸佛國,悉令塵盡。於諸族姓子意中云何?有能計數此諸佛國,思惟籌算,寧知者乎?」

彌勒、大會諸菩薩眾,悉白佛言:「無能計者。天中天!所以者何?諸佛世界甚多無量不可思議,非心所及,假使一切聲聞、緣覺處賢聖慧,不能思惟知其數者,唯有世尊大聖之慧,乃能知耳,餘無能及。正使我等不退轉地諸菩薩,尚不能知,此諸佛世界不可限量,難得邊際。」

於時世尊告大眾曰:「今吾宣佈詔諸族姓子,如彼士夫取無數五百千億佛界中塵,舉一塵過於東方不可計會億百千姟諸佛國土,乃著一塵,如是次取,越爾所國土復著一塵。如斯比類,取無央數五百千億佛界所有土地一切之塵,一一取布著諸佛國,悉令塵盡。吾逮無上正真道成最正覺已來,其劫之限,過於爾所塵數之劫。諸族姓子等,見吾於此忍界講法,復在他方億百千姟諸佛世界而示現,皆悉稱吾為如來、至真、等正覺。錠光如來,以諸伴黨若干之數而現滅度。諸族姓子,吾以善權方便,演說經典,現無央數種種瑞應。

「又如來悉知一切群萌,往來進止諸原根本,悉觀其心而隨示現,各為名號,亦不滅度而說泥洹,順諸眾生瑕穢善惡,則為解演若干種法。諸族姓子,見無數品心性各異,所行不同德本淺薄,多所壞破而不信樂,故為說言,告諸比丘:『這度終始方今出家,成平等覺從來未久,甫乃逮得無上正真道成最正覺。』

「又如來成佛已來甚久,故佛說言,得佛未久。所以者何?欲化眾生故。諸可說經皆已度脫,所可講詔自現其身,為一切故建示所行,皆為天人喜造罪福,以故如來諸所講演,皆實至誠非是虛妄。如來皆見一切三界,隨其化現亦無所行,亦復不生亦不周旋,亦不滅度不實不有,亦不本無不知不爾,亦無虛實亦不三界。如來所行不見三處,如來普觀一切諸法,在於某處不失諸法,一切所說至誠不虛。眾生苦惱不可稱限,行若干種志性各異,思想諸念各各差別,欲令眾生殖眾德本,故為分別說若干法。又如來所當作者皆悉作之,現這得佛,成平等覺已來大久,壽命無量常住不滅度。

「又如來不必初始所說,前過去世時行菩薩法,以為成就壽命限也。又如來得佛已來,復倍前喻億百千姟,然後乃於泥洹而般泥曰。所以者何?為眾生故而教化之,故而示現行來久遠。為無德類離於福祚,為貧窶行著於愛慾,纏諸見網而自覆蓋,驅馳不定,如來故為現,發忨忨疾獲之想,不起懈怠難得之慮。如來善權告諸比丘,勤苦作行乃得佛道,誠諦不虛。以諸眾生從無央數億百千姟,乃見如來,以其怱怱所作不當故,恇汲恇汲無寧息故,言法難值、如來難遇聞見,是已怪之難及興難遭想,悲喜孜孜知佛希有,便多發意,樂在閑居而行精進。這不見佛而懷渴仰,見如來已,歡喜稽首造眾德本,其不滅度者教令滅度,開化黎庶。緣是如來出現,說經而宣斯言,誠諦不虛。

「譬如士夫而為醫術,聰明智慧工巧難及,曉練方藥知病輕重藥所應療,多有兒子若十至百,其醫遠行諸子皆在,不解誼理、不別醫藥、不識毒草,被病困篤皆服毒藥,毒藥發作悶愊反覆。父從遠來,子在城中腦發邪想。父見諸子被病,起想這見父來,悉皆喜悅白言:『父來,安隱甚善,我等自為食,任信他言而服毒藥。惟願大人救濟我命。』時父見子遭苦惱患婉轉在地,尋勅從人持大藥來。藥色甚好味美且香,和合眾藥與諸兒子,而告之曰:『速服上藥甘香芬馥。假使諸子時服此藥,其毒消滅病得瘳除,身體安隱氣力康強。』諸子不隨顛倒[怡-台+龍]悷想者,見藥嗅香,嘗知其味,尋便服之,病即得愈毒藥消滅。子性悷者,不肯服之。毒藥除者,皆白父母:『與我等藥,病悉瘳愈,而蒙安隱。』其邪想者,不肯服也,得見藥色不憙香味。父醫念言:『今我此子愚冥不解,志性顛倒不肯服藥,病不除愈或恐死亡。寧可以權飲諸子藥。』則設方便欲令速服,便告諸子:『今我年老羸穢無力,如是當死。汝輩孚起,若吾命盡,可以此藥多所療治,服藥節度汝等當學,假使厭病欲得安隱,宜服斯藥。』教諸子已舍詣他國,猶如終沒。諸子聞父潛逝發哀,啼哭悲哀不能自勝:『我等之父智慧聰明,慠不服藥今者薨殪。』兄弟孤露思慕慇勤,乃自剋責存不順教,甫便遵崇父之餘業,諦觀眾藥形色香味,自當攻療不可輕戲,尋便服藥深自消息,病即除愈。時父見子服藥病癒,便復還現。」

佛語諸族姓子:「如是醫者善權方便,令子病癒,寧可誹謗,彼醫所處為不審乎?」

諸菩薩白佛言:「不也。世尊!不也。安住!」

佛言:「吾從無數不可計限億百千劫,發無上正真道意,勤苦無量每行權便,示現教化發起群生。其父醫者,謂如來也。諸兒子者,謂五道生死人也。父他行而不在者,謂如來未出於世。諸子入城服毒藥婉轉者,謂在三界三毒所縛,婉轉五道不能自濟。父聞來還,謂佛如來行大悲哀,見三界人,或流五趣不能自出,故現世間,廣說經法開化黎庶。服藥病癒,謂發無上正真道意,立不退轉無所從生,或得聲聞、緣覺乘,不至究竟。視藥形色香味不肯服者,謂六十二見諸墮邪者。見父年老留藥教子舍之去者,謂諸黎庶疑受道教,故現滅度,留諸經法以教後世,四輩弟子諷誦學問,思佛功德發大道意,或得羅漢或得緣覺,佛見如是復還出世,一切眾生皆是吾子,諸族姓子,如來行權非徒虛妄。」於是世尊,欲重解誼顯揚其事,而嘆頌曰:

「不可思議,  億百千劫,  欲得限量,
 莫能知數。  得佛已來,  至尊大道,
 常講說經,  未曾休懈,  勸助發起,
 無數菩薩,  皆建立之,  於佛道慧。
 無數億劫,  開道眾生,  億千姟數,
 不可思議,  而為示現,  立於滅度,
 以教化誼,  導利眾生。  用權方便,
 而現滅度,  故為眾人,  演斯法典。
 吾已自立,  一切黎庶,  分別群萌,
 於彼之誼。  其心顛倒,  而不覺了,
 欲立是等,  佛宣暢說。  設見於佛,
 滅度之後,  以若干物,  而用供養,
 又覩吾沒,  愁悒憂慼,  若復見佛,
 歡喜踴躍。  假使質直,  說至誠言,
 眾生之類,  朽棄身體,  然後如來,
 合集眾音,  能自示現,  顯大佛道。
 而於後世,  分別此語,  吾在於斯,
 不為滅度。  比丘欲知,  佛權方便,
 數數堪忍,  現壽於世,  及與異人,
 眷屬圍繞,  因而宣揚,  於尊佛道。
 諸賢得聞,  佛出世間,  又復導師,
 餘國滅度,  觀察眾生,  愁憂懊惱,
 倉卒不見,  其身相好。  望想饑虛,
 欲得見佛,  然後乃為,  分別經典。
 不可思議,  億百千劫,  吾常建立,
 如此像誼。  佛來至於,  靈鷲之山,
 自然床座,  無量姟數。  設使眾生,
 見是世界,  水火災變,  劫燒天地。
 當斯之時,  吾此佛土,  具足微妙,
 柔軟安雅,  歌舞戲笑,  無量安隱,
 講堂精舍,  樓閣室宅,  校飾莊嚴,
 皆以七寶,  藥草樹木,  華實茂好,
 自然雨華,  心華眾色,  以散於佛,
 及弟子上。  諸人皆坐,  館室雷震,
 或復好樂,  發道意者。  吾之國土,
 建立常然,  餘人有見,  劫如燒盡。
 覩其世界,  火甚可異,  本以權便,
 示現斯變。  如來諮嗟,  無央數億,
 佛之法尊,  其為若茲。  眾生品類,
 不肯聽聞,  然而憙造,  殃釁之罪。
 假使人民,  柔軟中和,  其時佛興,
 出於人間。  已見世尊,  經法所詔,
 則為顯揚,  清淨誼理。  佛來為人,
 分別誡誨,  說斯所造,  往返之事。
 假使如來,  久久而現,  然後乃為,
 講是經典。  吾智慧力,  聖達光明,
 如是所見,  不為薄少。  前世所行,
 無量劫數,  慈心之品,  平坦無求。
 智慧明者,  無得狐疑,  棄捐猶豫,
 勿懷結滯。  所當列露,  未曾班宣,
 佛今散告,  無復餘誼。  如醫所建,
 善權方便,  開闡分別,  示子方術。
 現衰老死,  其身續存,  神變音聲,
 不終不始。  受諸等友,  而自由用,
 世吼療治,  眾生之病。  開導癡騃,
 令離愚冥,  而現泥洹,  亦不滅度。
 何故慇勤,  欲得現已,  人常闇弊,
 使意信樂,  以放逸故,  墜墮三處,
 其心踴躍,  欲令覺了。  如來所詔,
 常以知時,  為其眾生,  而行智慧。
 以何方便,  而受道法?  何因令獲,
 從佛經教?」

世尊說是如來壽限時,則無央數不可思議眾生,皆獲利誼解脫至道。

正法華經卷第七

 

上篇:正法華經

下篇:添品妙法蓮華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法華部目錄

晚課(暮時課誦)

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三稱) 佛說阿彌陀經 姚秦龜茲三...

龍舒增廣淨土文

龍舒淨土文序 華嚴經云。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

【註音版】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佛說無量壽佛名號利益大事因緣經

我聞如是: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千...

妙法蓮華經

妙法蓮華經弘傳序(唐終南山釋道宣述) 妙法蓮華經者...

佛說廣博嚴淨不退轉輪經

佛說廣博嚴淨不退轉輪經卷第一 宋涼州沙門智嚴譯 如是...

金剛三昧經

金剛三昧經序品第一 北涼失譯人名 如是我聞: 一時佛...

佛說菩薩行方便境界神通變化經

佛說菩薩行方便境界神通變化經卷上 宋天竺三藏法師求...

佛說是法非法經

佛說是法非法經(出《中阿含》)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

【註音版】大方廣佛華嚴經修慈分

大方廣佛華嚴經修慈分...

學菩薩戒法

佛前自誓受戒。肇於梵網。詳於地持瓔珞等經。今參以諸...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夫滿教難思,窺一塵而頓現;圓宗叵測,覩纖毫以齊彰。...

虛空藏菩薩經

虛空藏菩薩經 姚秦罽賓三藏佛陀耶舍譯 如是我聞: 一...

淨土警語

淨土警語 菩薩苾芻 行策 截流 勸發真信 念佛三昧。...

妙法蓮華經

妙法蓮華經弘傳序(唐終南山釋道宣述) 妙法蓮華經者...

佛說輪轉五道罪福報應經

佛說輪轉五道罪福報應經 劉宋三藏法師求那跋陀羅譯 聞...

正法念處經

正法念處經敘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萬殊,名蓋眾...

【佛教詞典】去來實有宗

(流派)外道十六宗之一。計過去未來亦如現在實有之外...

【佛教詞典】權謀

(雜語)方便之異名。應於便宜而假施設事物也。文句記...

一代高僧玄高法師:願生惡世中度人出苦海

前秦弘始三年(公元401年),馮翊萬年(今陝西西安一帶...

學佛為何要讀誦大乘經典

一切大乘經典都是由佛的大慈悲心、實相般若所流現出來...

大安法師:萬法唯心

這個鳩摩羅什大師七歲,他看到佛缽就很高興啊,他就過...

及時行孝

單位組織了一次旅遊。快到海邊時,我們見到了這樣一對...

為什麼要提倡念《地藏經》

我提倡念《地藏經》也有我的原因 我提倡念《地藏經》也...

積不善之家

上個月,有位沾了點遠親的老人找到我家中,請我們為他...

佛法的修學是由內而外,先端正其心

我們在修行當中,有發心、修行、證果。發心就是成佛的...

鳳凰衛視與蘇州弘化社採訪傳印長老

2011年5月9日下午3點,鳳凰衛視《智慧東方》欄目記者...

我是個好人,為何還會得癌症

為什麼會得癌症?很多人一聽到醫生宣佈自己得了重病時...

大安法師:選什麼經來做早晚課

問: 選擇什麼經來做早晚課? 答: 在家居士選擇早晚...

佈施之道

俗話說,鳥為食亡,人為財死。這是說衣食錢財這些身外...

懷孕時,誦這部經對孩子非常好

我們全家剛剛從馬里蘭州搬到萬佛聖城附近,由於我學佛...

【視頻】《大乘入楞伽經》聆志居士念誦

《大乘入楞伽經》聆志居士念誦

【視頻】《大方等大集經》男聲念誦(音頻)

《大方等大集經》男聲念誦(音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