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百七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百七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五

「世尊!以何無二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以何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

「世尊!以何無二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無忘失法、恆住捨性?以何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無忘失法、恆住捨性?

「世尊!以何無二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以何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

「世尊!以何無二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一切陀羅尼門、一切三摩地門?以何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一切陀羅尼門、一切三摩地門?

「世尊!以何無二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菩薩摩訶薩行?以何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菩薩摩訶薩行?

「世尊!以何無二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無上正等菩提?以何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無上正等菩提?」

佛言:「慶喜!汝今當知以色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佈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以受、想、行、識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佈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

「慶喜當知!以色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安住內空、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以受、想、行、識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安住內空乃至無性自性空。

「慶喜當知!以色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安住真如、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以受、想、行、識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安住真如乃至不思議界。

「慶喜當知!以色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安住苦、集、滅、道聖諦;以受、想、行、識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安住苦、集、滅、道聖諦。

「慶喜當知!以色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以受、想、行、識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

「慶喜當知!以色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八解脫、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以受、想、行、識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八解脫、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

「慶喜當知!以色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四念住、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以受、想、行、識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四念住、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

「慶喜當知!以色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空解脫門、無相解脫門、無願解脫門;以受、想、行、識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空解脫門、無相解脫門、無願解脫門。

「慶喜當知!以色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五眼、六神通;以受、想、行、識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五眼、六神通。

「慶喜當知!以色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以受、想、行、識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

「慶喜當知!以色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無忘失法、恆住捨性;以受、想、行、識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無忘失法、恆住捨性。

「慶喜當知!以色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以受、想、行、識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

「慶喜當知!以色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一切陀羅尼門、一切三摩地門;以受、想、行、識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一切陀羅尼門、一切三摩地門。

「慶喜當知!以色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菩薩摩訶薩行;以受、想、行、識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菩薩摩訶薩行。

「慶喜當知!以色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無上正等菩提;以受、想、行、識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無上正等菩提。

「慶喜當知!以眼處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佈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以耳、鼻、舌、身、意處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佈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

「慶喜當知!以色處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佈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以聲、香、味、觸、法處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佈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

「慶喜當知!以眼處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安住內空、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以耳、鼻、舌、身、意處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安住內空乃至無性自性空。

「慶喜當知!以色處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安住內空、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以聲、香、味、觸、法處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安住內空乃至無性自性空。

「慶喜當知!以眼處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安住真如、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以耳、鼻、舌、身、意處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安住真如乃至不思議界。

「慶喜當知!以色處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安住真如、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以聲、香、味、觸、法處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安住真如乃至不思議界。

「慶喜當知!以眼處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安住苦、集、滅、道聖諦;以耳、鼻、舌、身、意處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安住苦、集、滅、道聖諦。

「慶喜當知!以色處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安住苦、集、滅、道聖諦;以聲、香、味、觸、法處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安住苦、集、滅、道聖諦。

「慶喜當知!以眼處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以耳、鼻、舌、身、意處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

「慶喜當知!以色處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以聲、香、味、觸、法處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

「慶喜當知!以眼處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八解脫、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以耳、鼻、舌、身、意處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八解脫、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

「慶喜當知!以色處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八解脫、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以聲、香、味、觸、法處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八解脫、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

「慶喜當知!以眼處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四念住、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以耳、鼻、舌、身、意處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四念住、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

「慶喜當知!以色處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四念住、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以聲、香、味、觸、法處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四念住、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

「慶喜當知!以眼處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空解脫門、無相解脫門、無願解脫門;以耳、鼻、舌、身、意處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空解脫門、無相解脫門、無願解脫門。

「慶喜當知!以色處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空解脫門、無相解脫門、無願解脫門;以聲、香、味、觸、法處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空解脫門、無相解脫門、無願解脫門。

「慶喜當知!以眼處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五眼、六神通;以耳、鼻、舌、身、意處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五眼、六神通。

「慶喜當知!以色處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五眼、六神通;以聲、香、味、觸、法處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五眼、六神通。

「慶喜當知!以眼處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以耳、鼻、舌、身、意處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

「慶喜當知!以色處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以聲、香、味、觸、法處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

「慶喜當知!以眼處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無忘失法、恆住捨性;以耳、鼻、舌、身、意處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無忘失法、恆住捨性。

「慶喜當知!以色處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無忘失法、恆住捨性;以聲、香、味、觸、法處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無忘失法、恆住捨性。

「慶喜當知!以眼處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以耳、鼻、舌、身、意處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

「慶喜當知!以色處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以聲、香、味、觸、法處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

「慶喜當知!以眼處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一切陀羅尼門、一切三摩地門;以耳、鼻、舌、身、意處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一切陀羅尼門、一切三摩地門。

「慶喜當知!以色處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一切陀羅尼門、一切三摩地門;以聲、香、味、觸、法處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一切陀羅尼門、一切三摩地門。

「慶喜當知!以眼處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菩薩摩訶薩行;以耳、鼻、舌、身、意處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菩薩摩訶薩行。

「慶喜當知!以色處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菩薩摩訶薩行;以聲、香、味、觸、法處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菩薩摩訶薩行。

「慶喜當知!以眼處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無上正等菩提;以耳、鼻、舌、身、意處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無上正等菩提。

「慶喜當知!以色處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無上正等菩提;以聲、香、味、觸、法處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無上正等菩提。

「慶喜當知!以眼界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佈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以色界、眼識界及眼觸、眼觸為緣所生諸受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佈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

「慶喜當知!以耳界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佈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以聲界、耳識界及耳觸、耳觸為緣所生諸受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佈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

「慶喜當知!以鼻界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佈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以香界、鼻識界及鼻觸、鼻觸為緣所生諸受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佈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

「慶喜當知!以舌界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佈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以味界、舌識界及舌觸、舌觸為緣所生諸受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佈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

「慶喜當知!以身界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佈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以觸界、身識界及身觸、身觸為緣所生諸受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佈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

「慶喜當知!以意界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佈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以法界、意識界及意觸、意觸為緣所生諸受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佈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

「慶喜當知!以眼界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安住內空、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以色界、眼識界及眼觸、眼觸為緣所生諸受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安住內空乃至無性自性空。

「慶喜當知!以耳界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安住內空、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以聲界、耳識界及耳觸、耳觸為緣所生諸受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安住內空乃至無性自性空。

「慶喜當知!以鼻界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安住內空、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以香界、鼻識界及鼻觸、鼻觸為緣所生諸受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安住內空乃至無性自性空。

「慶喜當知!以舌界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安住內空、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以味界、舌識界及舌觸、舌觸為緣所生諸受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安住內空乃至無性自性空。

「慶喜當知!以身界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安住內空、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以觸界、身識界及身觸、身觸為緣所生諸受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安住內空乃至無性自性空。

「慶喜當知!以意界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安住內空、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以法界、意識界及意觸、意觸為緣所生諸受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安住內空乃至無性自性空。

「慶喜當知!以眼界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安住真如、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以色界、眼識界及眼觸、眼觸為緣所生諸受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安住真如乃至不思議界。

「慶喜當知!以耳界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安住真如、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以聲界、耳識界及耳觸、耳觸為緣所生諸受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安住真如乃至不思議界。

「慶喜當知!以鼻界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安住真如、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以香界、鼻識界及鼻觸、鼻觸為緣所生諸受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安住真如乃至不思議界。

「慶喜當知!以舌界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安住真如、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以味界、舌識界及舌觸、舌觸為緣所生諸受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安住真如乃至不思議界。

「慶喜當知!以身界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安住真如、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以觸界、身識界及身觸、身觸為緣所生諸受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安住真如乃至不思議界。

「慶喜當知!以意界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安住真如、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以法界、意識界及意觸、意觸為緣所生諸受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安住真如乃至不思議界。

「慶喜當知!以眼界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安住苦、集、滅、道聖諦;以色界、眼識界及眼觸、眼觸為緣所生諸受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安住苦、集、滅、道聖諦。

「慶喜當知!以耳界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安住苦、集、滅、道聖諦;以聲界、耳識界及耳觸、耳觸為緣所生諸受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安住苦、集、滅、道聖諦。

「慶喜當知!以鼻界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安住苦、集、滅、道聖諦;以香界、鼻識界及鼻觸、鼻觸為緣所生諸受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安住苦、集、滅、道聖諦。

「慶喜當知!以舌界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安住苦、集、滅、道聖諦;以味界、舌識界及舌觸、舌觸為緣所生諸受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安住苦、集、滅、道聖諦。

「慶喜當知!以身界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安住苦、集、滅、道聖諦;以觸界、身識界及身觸、身觸為緣所生諸受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安住苦、集、滅、道聖諦。

「慶喜當知!以意界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安住苦、集、滅、道聖諦;以法界、意識界及意觸、意觸為緣所生諸受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安住苦、集、滅、道聖諦。

「慶喜當知!以眼界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以色界、眼識界及眼觸、眼觸為緣所生諸受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

「慶喜當知!以耳界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以聲界、耳識界及耳觸、耳觸為緣所生諸受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

「慶喜當知!以鼻界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以香界、鼻識界及鼻觸、鼻觸為緣所生諸受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

「慶喜當知!以舌界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以味界、舌識界及舌觸、舌觸為緣所生諸受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

「慶喜當知!以身界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以觸界、身識界及身觸、身觸為緣所生諸受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

「慶喜當知!以意界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以法界、意識界及意觸、意觸為緣所生諸受無二為方便、無生為方便、無所得為方便,迴向一切智智,修習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百七

 

上篇:大般若波羅蜜多經(600卷)

下篇: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般若部目錄

【註音版】普賢菩薩行願品

(根據印光大師校定本校對)...

【註音版】禮佛大懺悔文

禮佛大懺悔文...

佛說九橫經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便告比丘:「有九輩九因緣...

【註音版】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

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

佛母寶德藏般若波羅蜜經

佛說佛母寶德藏般若波羅蜜經卷上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

大明度經

大明度經卷第一 南吳月支國居士支謙譯 行品第一 聞如...

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

文殊師利所說般若波羅蜜經

文殊師利所說般若波羅蜜經 梁扶南國三藏僧伽婆羅譯 如...

三聖圓融觀門

三聖圓融觀門 沙門澄觀述 夫上聖觀人設教,言不虛陳,...

淨土神珠

淨土神珠 幽溪傳法後裔 古昆 集 淨土神珠者何。現前...

譔集百緣經

譔集百緣經卷第一 菩薩授記品第一 (一)滿賢婆羅門遙...

佛說戒香經

佛說戒香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明教大師臣...

分別業報略經

分別業報略經 大勇菩薩撰 宋天竺三藏僧伽跋摩譯  最...

遊心安樂道

遊心安樂道 釋元曉撰 遊心安樂,略開七門:初、述教起...

私呵昧經

私呵昧經(一名菩薩道樹) 吳月氏優婆塞支謙譯 聞如是:...

佛說大乘日子王所問經

佛說大乘日子王所問經 西天中印度摩伽陀國那爛陀寺三...

大明度經

大明度經卷第一 南吳月支國居士支謙譯 行品第一 聞如...

【佛教詞典】臨壇

(儀式)僧尼之戒壇,為授戒之作法,謂之臨壇。其僧尼...

【佛教詞典】錢有八種

亦名:八種錢 行事鈔·隨戒釋相篇:「四分,錢者有八種...

生老病死時如何放下心身

問: 生老病死有很多痛苦,我們應如何放下心身。 答:...

妙湛老和尚法語開示集

1、勿忘世上苦人多。 2、於平常處見禪境。 3、為人要真...

西蘭花和胡蘿蔔比豬肝更護眼

很多人為了明目而經常攝入豬肝,還有不少幼兒園規定每...

各個月最該吃的12種水果

一月:柿子、獼猴桃 柿子的營養價值很高。成熟的柿子...

四種惡法能夠令菩薩忘失菩提心

什麼樣的情況會導致曾經發過菩提心又忘了、失去這個菩...

皈依後在行為上要注意哪些

問: 皈依之後在行為上要注意哪些?《地藏經》上說:...

吃對食物就能減少得癌症的風險

推行健康食物的學者們,在好幾年以前,就提出了一句格...

把不妄語作為口業的最高準繩

口業,我們第一句話是病從口入,吃很多肉,吃很多不應...

勸人不可遽指其過,必須先美其長

凡勸人不可遽指其過,必須先美其長。蓋人喜則言易入,...

若有病苦纏身者,當持念藥師咒

藥師咒是《佛教念誦集》中十小咒之一,來自《藥師琉璃...

親自去咀嚼

有這麼一個學生,他向老師請教,怎樣才能夠學會老師所...

往生極樂世界九品蓮位圖文詳解

上品上生: 往生之因 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三者迴向...

【視頻】《心經》王菲演唱

《心經》王菲演唱

【視頻】地藏占察懺儀軌(50分鐘)

地藏占察懺儀軌(5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