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第二十二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第二十二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道樹品第七十一(丹種樹品)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是般若波羅蜜甚深。世尊!諸菩薩摩訶薩不得眾生,而為眾生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為甚難。世尊!譬如人欲於虛空中種樹,是為甚難。世尊!菩薩摩訶薩亦如是,為眾生故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眾生亦不可得。」

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諸菩薩摩訶薩所為甚難,為眾生故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度著吾我顛倒眾生。須菩提!譬如人種樹,不識樹根莖枝葉華果而愛護溉灌,漸漸長大華葉果實成就,皆得用之。如是,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為眾生故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漸漸行六波羅蜜,得一切種智成佛樹,以葉華果實益眾生。須菩提!何等為葉益眾生?因菩薩摩訶薩得離三惡道,是為葉益眾生。何等為華益眾生?因菩薩得生剎利大姓、婆羅門大姓、居士大家,四天王天處乃至非有想非無想處,是為華益眾生。何等為果益眾生?是菩薩得一切種智,令眾生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辟支佛道、佛道,是眾生漸漸以三乘法於無餘涅槃而般涅槃,是為果益眾生。是菩薩摩訶薩不得眾生實法,而度眾生令離我顛倒著。作是念:『一切諸法中無眾生,我所為眾生求一切種智,是眾生實不可得。』」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當知是菩薩為如佛。所以者何?是菩薩因緣故,斷一切地獄種、一切畜生種、一切餓鬼種,斷一切諸難,斷一切貧窮下賤道,斷一切欲界、色界、無色界。」

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當知是菩薩摩訶薩如佛。須菩提!若菩薩摩訶薩不發心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世間則無過去未來現在諸佛,世間亦無辟支佛、阿羅漢、阿那含、斯陀含、須陀洹,三惡趣及三界亦無斷時。須菩提!汝所說:『是菩薩摩訶薩當知如佛。』如是,如是!須菩提!當知是菩薩實如佛。何以故?以如故說如來,以如故說辟支佛、阿羅漢、一切賢聖,以如故說為色乃至識,以如故說一切法乃至有為性、無為性。是諸如如實無異,以是故說名為如。諸菩薩摩訶薩學是如得一切種智,得名如來。以是因緣故,說菩薩摩訶薩當知如佛,以如相故。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應學如般若波羅蜜。菩薩學如般若波羅蜜,則能學一切法如。學一切法如,則得具足一切法如。具足一切法如已,住一切法如得自在。住一切法如得自在已,善知一切眾生根。善知一切眾生根已,知一切眾生根具足。知一切眾生根具足已,亦知一切眾生業因緣。知一切眾生業因緣已,得願智具足。得願智具足已,淨三世慧。淨三世慧已,饒益一切眾生。饒益一切眾生已,淨佛國土。淨佛國土已,得一切種智。得一切種智已,轉法輪。轉法輪已,安立眾生於三乘,令入無餘涅槃。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欲得一切功德自利利人,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是諸菩薩摩訶薩能如說行深般若波羅蜜,一切世間天及人、阿修羅應當為作禮。」

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菩薩摩訶薩能如說行般若波羅蜜,一切世間天及人、阿修羅應當為作禮。」

「世尊!是初發意菩薩摩訶薩為眾生故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幾所福德?」

佛告須菩提:「若千世界中眾生,皆發聲聞、辟支佛意,於汝意云何,其福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無量。」

佛告須菩提:「其福不如初發意菩薩摩訶薩,百倍千倍巨億萬倍,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何以故?發聲聞、辟支佛意者,皆因菩薩出故。菩薩終不因聲聞、辟支佛出;二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中亦如是。置是三千大千世界中發意求聲聞辟支佛者。若三千大千世界中眾生皆住乾慧地,其福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無量。」

佛言:「不如初發意菩薩,百倍千倍巨億萬倍,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置是住乾慧地眾生。若三千大千世界中眾生,皆住性地、八人地、見地、薄地、離欲地、已辦地、辟支佛地。是一切福德,欲比初發意菩薩,百倍千倍巨億萬倍,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初發意菩薩,不如入法位菩薩,百倍千倍巨億萬倍,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若三千大千世界中入法位菩薩,不如向佛道菩薩,百千萬倍巨億萬倍,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若三千大千世界中向佛道菩薩,不如佛功德,百千萬倍巨億萬倍,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初發心菩薩摩訶薩當念何等法?」

佛言:「應念一切種智。」

須菩提言:「何等是一切種智?一切種智何等緣?何等增上?何等行?何等相?」

佛告須菩提:「一切種智,無所有、無念、無生、無示。如須菩提所問:『一切種智何等緣?何等增上?何等行?何等相?』須菩提!一切種智無法緣,念為增上,寂滅為行,無相為相。須菩提!是名一切種智緣、增上、行、相。」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但一切種智無法?色受想行識亦無法、內外法亦無法、四禪、四無量心、四無色定,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聖道分,空三昧、無相三昧、無作三昧,八背捨、九次第定,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初神通、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神通,有為相無為相亦無法。」

佛告須菩提:「色亦無法,乃至有為相無為相亦無法。」

須菩提言:「世尊!何因緣故,一切種智無法,色無法乃至有為無為相亦無法?」

佛言:「一切種智自性無故,若法自性無是名無法。色乃至有為無為相亦如是。」

「世尊!何因緣故,諸法自性無?」

佛言:「諸法和合,因緣生法中無自性。若無自性,是名無法。以是故,須菩提!菩薩摩訶薩當知一切法無性。何以故?一切法性空故。以是故,當知一切法無性。」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若一切法無性,初發意菩薩以何等方便力,能行檀那波羅蜜淨佛國土、成就眾生,能行尸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那波羅蜜、般若波羅蜜,行初禪乃至第四禪,行慈心乃至捨心,行空處乃至非有想非無想處,內空乃至無法有法空,四念處乃至八聖道分,空三昧、無相三昧、無作三昧,八背捨、九次第定,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能行一切種智,淨佛國土、成就眾生?」

佛告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能學諸法無性,亦能淨佛國土、成就眾生。知國土眾生亦無性,即是方便力。須菩提!是菩薩摩訶薩行檀那波羅蜜修學佛道,行尸羅波羅蜜修學佛道,行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那波羅蜜、般若波羅蜜修學佛道,乃至行一切種智修學佛道,亦知佛道無性。是菩薩摩訶薩行六波羅蜜修學佛道,乃至未成就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一切種智,是為修學佛道。能具足是佛道因緣已,以一念相應慧得一切種智,爾時一切煩惱習永盡,以不生故。是時以佛眼觀三千大千世界,無法尚不可得,何況有法?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應行無性般若波羅蜜。須菩提!是名菩薩摩訶薩方便力,無法尚不可得,何況有法?須菩提!是菩薩摩訶薩若佈施時,佈施無法尚不可知,何況有法?受者及菩薩心,無法尚不可知,何況有法?乃至一切種智,得者、得法、得處,無法尚不可知,何況有法?何以故?一切法本性爾,非佛作,非聲聞、辟支佛作,亦非餘人作,一切法無作者故。」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諸法、諸法性離耶?」

佛言:「如是,如是!諸法、諸法性離。」

「世尊!若諸法、諸法性離,云何離法能知離法若有若無?何以故?無法不能知無法,有法不能知有法,無法不能知有法,有法不能知無法。世尊!如是一切法無所有相,云何菩薩摩訶薩作是分別,是法若有若無?」

佛言:「菩薩摩訶薩以世諦故,示眾生若有若無,非以第一義。」

「世尊!世諦、第一義諦有異耶?」

「須菩提!世諦、第一義諦無異也。何以故?世諦如,即是第一義諦如。以眾生不知不見是如故,菩薩摩訶薩以世諦示若有若無。復次,須菩提!眾生於五受陰中有著相故,不知無所有,為是眾生故,示若有若無,令知清淨無所有。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應當作是行般若波羅蜜。」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道行品第七十二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世尊說菩薩行。何等是菩薩行?」

佛言:「菩薩行者,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行,是名菩薩行。」

「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行,是名菩薩行?」

佛言:「若菩薩摩訶薩行色空,行受想行識空,行眼空乃至意,行色空乃至法,行眼界空乃至意識界,行檀那波羅蜜、尸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那波羅蜜、般若波羅蜜,行內空,行外空,行內外空,行空空,行大空、第一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始空、散空、諸法空、性空、自相空、無法空、有法空、無法有法空,行初禪第二第三第四禪,行慈悲喜捨,行無量虛空處、無量識處、無所有處、非有想非無想處,行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聖道分,行空三昧,行無相三昧,行無作三昧,行八背捨、九次第定,行佛十力,行四無所畏,行四無礙智,行十八不共法,行大慈大悲,行淨佛國土,行成就眾生。行諸辯才,行文字入無文字,行諸陀羅尼門,行有為性,行無為性,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作二。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名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行,是名菩薩行。」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說言佛,何義故名佛?」

佛告須菩提:「知諸法實義故名為佛。復次,得諸法實相故名為佛。復次,通達實義故名為佛。復次,如實知一切法故名為佛。」

須菩提言:「何義故名菩提?」

「須菩提!空義是菩提義,如義、法性義、實際義是菩提義。復次,須菩提!名相言說是菩提義,菩提實義不可壞。不可分別是菩提義。復次,須菩提!諸法實相不誑不異是菩提義,以是故名菩提。復次,須菩提!是菩提是諸佛所有故名菩提。復次,須菩提!諸佛正遍知故名菩提。」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菩薩摩訶薩為是菩提行六波羅蜜,乃至行一切種智,於諸法何得何失、何增何減、何生何滅、何垢何淨?」

佛告須菩提:「若菩薩摩訶薩為菩提行六波羅蜜,乃至行一切種智,於諸法無得無失、無增無減、無生無滅、無垢無淨。何以故?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不為得失、增減、生滅、垢淨故出。」

須菩提言:「世尊!若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若不為得失乃至不為淨垢故出。菩薩摩訶薩云何行般若波羅蜜,能取檀那波羅蜜、尸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那波羅蜜、般若波羅蜜?云何行內空乃至無法有法空?云何行禪、無量心、無色定?云何行四念處乃至八聖道分?云何行空、無相、無作解脫門?云何行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云何行菩薩十地?云何過聲聞、辟支佛地,入菩薩位中?」

佛告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不以二法故,行檀那波羅蜜、尸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那波羅蜜、般若波羅蜜。不以二法乃至行一切種智。」

須菩提言:「世尊!若菩薩摩訶薩不以二法故,行檀那波羅蜜乃至般若波羅蜜,不以二法故乃至行一切種智。菩薩從初發意乃至後意,云何善根增益?」

佛告須菩提:「若行二法者,善根不得增益。何以故?一切凡夫人皆依二法,不得增益善根。菩薩摩訶薩行不二法,從初發意乃至後意,於其中間增益善根。以是故,菩薩摩訶薩,一切世間天及人、阿修羅,無能伏、無能壞其善根,令墮聲聞、辟支佛地。及諸眾惡不善法,不能制菩薩,令不能行檀那波羅蜜增益善根,乃至般若波羅蜜亦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應如是行般若波羅蜜。」

「世尊!菩薩摩訶薩為善根故行般若波羅蜜不?」

佛言:「不也,須菩提!菩薩亦不為善根故行般若波羅蜜,亦不為非善根故行般若波羅蜜。何以故?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法,未供養諸佛,未具足善根,未得真知識,不能得一切種智。」

須菩提言:「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供養諸佛,具足善根,得真知識,能得一切種智?」

佛告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從初發意供養諸佛,諸佛所說十二部經,修妬路乃至憂波提舍,是菩薩聞持誦利心觀了達。了達故得陀羅尼,得陀羅尼故能起無礙智,起無礙智故所生處乃至薩婆若終不忘失。亦於諸佛所種善根,為是善根所護,終不墮惡道諸難。以是善根因緣故,得深心清淨。得深心清淨故,能淨佛國土、成就眾生。以善根所護故,常不離真知識,所謂諸佛、諸菩薩摩訶薩,及諸聲聞、能讚歎佛法眾者。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應供養諸佛、種善根、親近善知識。」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三善品第七十三(丹本種善根品)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若不供養諸佛、不具足善根、不得真知識,當得薩婆若不?」

佛告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供養諸佛、種善根、得真知識,一切種智尚難得;何況不供養諸佛、不種善根、不得真知識?」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供養諸佛、種善根、得真知識。何以故不能得一切種智?」

佛告須菩提:「是菩薩摩訶薩遠離方便力,不從諸佛聞方便力,所種善根不具足,不常隨善知識教。」

「世尊!何等是方便力?菩薩摩訶薩行是方便力,得一切種智?」

佛言:「菩薩摩訶薩從初發意,行檀那波羅蜜,應薩婆若念,佈施佛、若辟支佛、若聲聞、若人、若非人。是時不生佈施想、受者想。何以故?觀一切法自相空,無生、無定相、無所轉,入諸法實相,所謂一切法無作、無起相。菩薩以是方便力故,增益善根。增益善根故,行檀那波羅蜜,淨佛國土、成就眾生。佈施不受世間果報,但欲救度一切眾生故行檀那波羅蜜。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從初發意,行尸羅波羅蜜,應薩婆若念,持戒時不墮淫怒癡中,亦不墮諸煩惱纏縛及諸不善破道法,若慳貪、破戒、瞋恚、懈怠、亂意、愚癡、慢、大慢、慢慢、我慢、增上慢、不如慢、邪慢,若聲聞心,若辟支佛心。何以故?是菩薩摩訶薩觀一切法自相空,無生、無定相、無所轉,入諸法實相,所謂一切法無作、無起相。菩薩成就是方便力故,增益善根。增益善根故,行尸羅波羅蜜,淨佛國土、成就眾生。持戒不受世間果報,但欲救度一切眾生故行尸羅波羅蜜。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從初發意,行羼提波羅蜜,應薩婆若念,方便力成就故,行見諦道、思惟道,亦不取須陀洹果,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果。何以故?是菩薩摩訶薩知諸法自相空,無生、無定相、無所轉,雖行是助道法而過聲聞,辟支佛地。須菩提!是名菩薩無生法忍。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從初發意,行毘梨耶波羅蜜,入初禪乃至入第四禪,入四無量心、四無色定。雖出入諸禪而不受果報。何以故?是菩薩成就是方便力故,知諸禪定自相空,無生、無定相、無所轉,淨佛國土、成就眾生,精進不受世間果報,但欲救度一切眾生故行毘梨耶波羅蜜。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從初發意,行禪那波羅蜜,應薩婆若念,入八背捨、九次第定,亦不證須陀洹果乃至不證阿羅漢果。何以故?是菩薩摩訶薩知諸法自相空,無生、無定、相無所轉。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從初發意,行般若波羅蜜,學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乃至未得一切種智,未淨佛國土,未成就眾生,於其中間應如是學。何以故?是菩薩摩訶薩知諸法自相空,無生、無定相、無所轉。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應如是行般若波羅蜜,不受果報。」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遍學品第七十四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是菩薩摩訶薩大智慧成就,行是深法,亦不受果報?」

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菩薩摩訶薩大智慧成就,行是深般若波羅蜜,亦不受果報。何以故?是菩薩摩訶薩諸法性中不動故。」

「世尊!何等諸法性中不動?」

佛言:「於無所有性中不動。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色性中不動,受想行識性中不動;檀那波羅蜜性中不動,尸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那波羅蜜、般若波羅蜜性中不動;四禪性中不動,四無量性中不動,四無色定性中不動;四念處性中不動,乃至八聖道分性中不動;空三昧、無相三昧、無作三昧,乃至大慈大悲性中不動。何以故?須菩提!是諸法性即是無所有。須菩提!以無所有法不能得所有法。」

須菩提言:「世尊!所有法能得所有法不?」

佛言:「不也。」

「世尊!所有法能得無所有法不?」

佛言:「不也。」

「世尊!無所有法能得無所有法不?」

佛言:「不也。」

「世尊!若無所有不能得所有,所有不能得所有,所有不能得無所有,無所有不能得無所有。將無世尊不得道耶?」

佛言:「有得。」

「不以此四句,世尊!云何有得?」

佛言:「非所有、非無所有,無諸戲論是名得道。」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是菩薩摩訶薩戲論?」

佛告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觀色若常、若無常,是為戲論。觀受想行識若常、若無常,是為戲論。觀色若苦、若樂,受想行識若苦、若樂,是為戲論。觀色若我、若非我,受想行識若我、若非我;色若寂滅、若不寂滅,受想行識若寂滅、若不寂滅,是為戲論。苦聖諦應見、集聖諦應斷、滅聖諦應證、道聖諦應修,是為戲論。應修四禪、四無量心、四無色定,是為戲論。應修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聖道分,是為戲論。應修空解脫門、無相解脫門、無作解脫門,是為戲論。應修八背捨、九次第定,是為戲論。我當過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辟支佛道,是為戲論。我當具足菩薩十地,是為戲論。我當入菩薩位,是為戲論。我當淨佛國土,是為戲論。我當成就眾生,是為戲論。我當生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十八不共法,是為戲論。我當得一切種智,是為戲論。我當斷一切煩惱習,是為戲論。須菩提!是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色若常、若無常,不可戲論故不戲論。受想行識若常、若無常,不可戲論故不戲論。乃至一切種智,不可戲論故不戲論。何以故?性不戲論性,無性不戲論無性。離性、無性,更無法可得所謂戲論者、戲論法、戲論處。以是故,須菩提!色無戲論,受想行識乃至一切種智無戲論。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應行無戲論般若波羅蜜。」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色不可戲論?乃至一切種智不可戲論?」

佛告須菩提:「色性無,乃至一切種智性無。須菩提!若法性無,即是無戲論。以是故,色不可戲論,乃至一切種智不可戲論。須菩提!若菩薩摩訶薩能如是行無戲論般若波羅蜜,是時得入菩薩位。」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諸法無有性,菩薩行何等道入菩薩位?為用聲聞道?為用辟支佛道?為用佛道?」

佛告須菩提:「不以聲聞道、不以辟支佛道、不以佛道得入菩薩位,菩薩摩訶薩遍學諸道,得入菩薩位。須菩提!譬如八人先學諸道然後入正位,未得果而先生果道。菩薩亦如是,先遍學諸道然後入菩薩位,亦未得一切種智而先生金剛三昧,爾時以一念相應慧,得一切種智。」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菩薩摩訶薩遍學諸道入菩薩位者,八人,向須陀洹、得須陀洹,向斯陀含、得斯陀含,向阿那含、得阿那含,向阿羅漢、得阿羅漢,辟支佛道、佛道,是諸道各各異。世尊!若菩薩摩訶薩遍學諸道然後入菩薩位者,是菩薩若生八道應作八人,生見道應作須陀洹,生思惟道應作斯陀含、作阿那含、作阿羅漢,若生辟支佛道作辟支佛。世尊!若菩薩摩訶薩作八人然後入菩薩位,無有是處。不入菩薩位得一切種智,亦無是處。作須陀洹乃至作辟支佛然後入菩薩位,亦無是處。不入菩薩位得一切種智,亦無是處。世尊!我云何當知菩薩摩訶薩遍學諸道得入菩薩位?」

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若菩薩摩訶薩作八人、得須陀洹果,乃至得阿羅漢果、得辟支佛道,然後入菩薩位,無有是處。不入菩薩位當得一切種智,無有是處。須菩提!若菩薩摩訶薩從初發意行六波羅蜜時,以智觀過八地。何等八地?乾慧地、性地、八人地、見地、薄地、離欲地、已辦地、辟支佛地。直過,以道種智入菩薩位。入菩薩位已,以一切種智斷一切煩惱習。須菩提!是八人若智若斷,是菩薩無生法忍。須陀洹若智若斷、斯陀含若智若斷、阿那含若智若斷、阿羅漢若智若斷、辟支佛若智若斷,皆是菩薩無生忍。菩薩學如是聲聞、辟支佛道,以道種智入菩薩位。入菩薩位已,以一切種智斷一切煩惱習,得佛道。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遍學諸道具足,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以果饒益眾生。」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世尊所說道,聲聞道、辟支佛道、佛道。何等是菩薩道種智?」

佛告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應生一切道種淨智。須菩提!何等是道種淨智?若諸法相貌所可顯示法,菩薩應正知。正知已,為他演說開示,令諸眾生得解。是菩薩摩訶薩應解一切音聲語言,以是音聲說法,遍滿三千大千世界如響相。以是故,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應先具足學一切道。道智具足已,應分別知眾生深心,所謂地獄眾生、地獄道、地獄因、地獄果,應知應障。畜生、餓鬼道,畜生、餓鬼因,畜生、餓鬼果,應知應障。諸龍、鬼神、犍闥婆、緊陀羅、摩睺羅伽、阿修羅道因果,應知應障。人道因果應知。諸天道因果應知,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梵天、光音天、遍淨天、廣果天、無想天、阿婆羅呵天、無熱天、易見天、憙見天、阿迦尼吒天道,因果應知。無邊虛空處、無邊識處、無所有處、非有想非無想處道,因果應知。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聖道分,因果應知。空解脫門、無相解脫門、無作解脫門,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因果應知。菩薩以是道,令眾生入須陀洹道,乃至阿羅漢、辟支佛道,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道。須菩提!是名菩薩摩訶薩淨道種智。菩薩學是道種智已,入眾生深心相。入已,隨眾生心如應說法,所言不虛。何以故?是菩薩摩訶薩善知眾生根相,知一切眾生心、心數法生死所趣。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如是應行般若波羅蜜。何以故?一切諸助善道法皆入般若波羅蜜中,諸菩薩摩訶薩、聲聞、辟支佛所應行。」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若四念處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一切法皆不合不散、無色無形無對,一相所謂無相。世尊!云何是助道法能取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世尊!是不合不散、無色無形無對、一相所謂無相法,無所取、無所捨。譬如虛空無取無捨。」

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諸法自相空,無所取、無所捨。須菩提!有眾生不知諸法自相空,為是眾生故,顯示助道法。令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復次,須菩提!所有色受想行識,所有檀那波羅蜜、尸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那波羅蜜、般若波羅蜜,所有內空、外空乃至無法有法空,初禪乃至非有想非無想處,四念處乃至八聖道分,三解脫門、八背捨、九次第定,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一切種智等諸法,於是聖法中皆不合不散、無色無形無對,一相所謂無相。以世俗法故,為眾生說令解,非以第一義。須菩提!於是一切法中,菩薩摩訶薩以智見如法應學。學已分別諸法應用、不應用。須菩提言」

「世尊!何等法菩薩分別已,應用、不應用。」佛言:「聲聞、辟支佛法,分別知不應用。一切種智,分別知應用。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於是聖法中,應學般若波羅蜜。」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何以故說名聖法?何等是聖法?」

佛告須菩提:「諸聲聞、辟支佛法,諸菩薩摩訶薩及諸佛,於欲瞋癡不合不散,身見、戒取疑不合不散,欲染瞋恚不合不散,色染、無色染、悼慢、無明不合不散,初禪乃至第四禪不合不散,慈悲喜捨、虛空處乃至非有想非無想處不合不散,四念處乃至八聖道分不合不散,內空乃至大悲、有為性無為性不合不散。何以故?是一切法皆無色無形無對,一相所謂無相。無色法與無色法不合不散,無形法與無形法不合不散,無礙法與無礙法不合不散,一相法與一相法不合不散,無相法與無相法不合不散。須菩提!是無色無形無礙,一相所謂無相。般若波羅蜜,諸菩薩摩訶薩應學,學已不得諸法相。」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不學色相耶?不學受想行識相耶?不學眼相乃至意相,不學色相乃至法相;不學地種相乃至識種相;不學檀那波羅蜜相,尸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那波羅蜜、般若波羅蜜相;不學內空乃至無法有法空;不學初禪相乃至第四禪相;不學慈相乃至捨相;不學無邊空相乃至非有想非無想相;不學四念處相乃至八聖道分相;不學空三昧相,無相、無作三昧相;不學八背捨、九次第定相;不學佛十力相、四無所畏相、四無礙智相、十八不共法相、大慈大悲相;不學苦聖諦相,集、滅、道聖諦相;不學逆順十二因緣相;不學有為性相、無為性相耶?世尊!若不學諸法相,菩薩摩訶薩云何學諸法相若有為、若無為,學已過聲聞、辟支佛地?若不過聲聞、辟支佛地,云何入菩薩位?若不入菩薩位,云何當得一切種智?若不得一切種智,云何當轉法輪?若不轉法輪,云何以三乘度眾生生死?」

佛告須菩提:「若諸法實有相,菩薩應學是相。須菩提!以一切法實無相無色無形無礙,一相所謂無相。以是故,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不學相、不學無相。何以故?有佛無佛,諸法一相性常住。」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若一切法非有相、非無相,菩薩摩訶薩云何修般若波羅蜜?若不修般若波羅蜜,不能過聲聞、辟支佛地;若不過聲聞、辟支佛地,不能入菩薩位;若不入菩薩位、不得無生法忍;若不得無生法忍,不能得諸菩薩神通;若不得菩薩神通,不能淨佛國土、成就眾生;若不淨佛國土、成就眾生,不能得一切種智;若不得一切種智、不能轉法輪;若不轉法輪,不能令眾生得須陀洹果,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果,辟支佛道;不能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不能令眾生得佈施福,亦不能令得持戒、修定福。」

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諸法無相,非一相、非異相。若修無相,是修般若波羅蜜。」

須菩提言:「世尊!云何修無相是修般若波羅蜜?」

佛言:「修諸法壞,是修般若波羅蜜。」

「世尊!云何修諸法壞是修般若波羅蜜?」

佛言:「修色壞,是修般若波羅蜜,修受想行識壞,是修般若波羅蜜。修眼壞、耳鼻舌身意法壞,是修般若波羅蜜。修色法壞、聲香味觸法壞,是修般若波羅蜜。修不淨觀壞,是修般若波羅蜜。修初禪壞、第二第三第四禪壞,是修般若波羅蜜。修慈悲喜捨壞,是修般若波羅蜜。修無邊空處、無邊識處、無所有處、非有想非無想處壞,是修般若波羅蜜。修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捨、念天、念滅、念阿那般那壞,是修般若波羅蜜。修無常相、苦相、無我相、空相,集相、因相、生相、緣相,閉相、滅相、妙相、出相,道相、正相、跡相、離相壞,是修般若波羅蜜。修十二因緣壞,修我相,眾生、壽命相壞,乃至修知者、見者相壞,是修般若波羅蜜。修常相、樂相、淨相、我相壞,是修般若波羅蜜。修四念處乃至修八聖道分壞,是修般若波羅蜜。修空三昧、無相三昧、無作三昧壞,是修般若波羅蜜。修八背捨、九次第定壞,是修般若波羅蜜。修有覺有觀三昧、無覺有觀三昧、無覺無觀三昧壞,是修般若波羅蜜。修苦聖諦、集聖諦、滅聖諦、道聖諦壞,是修般若波羅蜜。修苦智、集智、滅智、道智壞,是修般若波羅蜜。修盡智、無生智壞,是修般若波羅蜜。修法智、比智、世智、他心智壞,是修般若波羅蜜。修檀那波羅蜜壞,是修般若波羅蜜;修尸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那波羅蜜、般若波羅蜜壞,是修般若波羅蜜。修內空、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第一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始空、散空、性空、諸法空、自相空、不可得空、無法空、有法空、無法有法空壞,是修般若波羅蜜。修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十八不共法壞,是修般若波羅蜜。修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辟支佛道壞,是修般若波羅蜜。修一切智壞,是修般若波羅蜜。修斷一切煩惱習壞,是修般若波羅蜜。」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修色壞,乃至修斷一切煩惱習壞,是修般若波羅蜜?」

佛告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不念有色法,是修般若波羅蜜。不念有受想行識,乃至不念有斷一切煩惱習法,是為修般若波羅蜜。何以故?有法念者,不修般若波羅蜜。須菩提!有法念者,不修檀那波羅蜜、尸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那波羅蜜、般若波羅蜜。何以故?須菩提!是人著法,不行檀那波羅蜜乃至般若波羅蜜。如是著者,無有解脫、無有道、無有涅槃。有法念者,不修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聖道分,不修空三昧乃至不修一切種智。何以故?是人著法故。」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是有法?何等是無法?」

佛告須菩提:「二是有法,不二是無法。」

「世尊!何等是二?」

佛言:「色相是二,受想行識相是二;眼相乃至意相是二,色相乃至法相是二;檀那波羅蜜乃至佛相、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相,有為無為性相是二。須菩提!一切相皆是二,一切二皆是有法,適有有法便有生死,適有生死不得離生老病死憂悲苦惱。以是因緣故,須菩提!當知二相者,無有檀那波羅蜜乃至般若波羅蜜,無有道、無有果乃至無有順忍,何況見色相乃至見一切種智相。若無修道,云何得須陀洹果乃至阿羅漢果、辟支佛道,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及斷一切煩惱習。」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第二十二

 

上篇: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下篇:光讚般若波羅蜜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般若部目錄

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

爾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是時世尊思惟觀察。愍未...

唯識三十論頌

唯識三十論頌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 奉詔譯 護...

【註音版】十善業道經

十善業道經...

佛說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

佛說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卷上 佛在羅閱...

佛說遍照般若波羅蜜經

佛說遍照般若波羅蜜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600卷)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二 大般...

聖八千頌般若波羅蜜多一百八名真實圓義陀羅尼經

聖八千頌般若波羅蜜多一百八名真實圓義陀羅尼經 西天...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

大唐新翻護國仁王般若經序 代宗皇帝製 皇矣至覺,子於...

佛說忠心經

佛說忠心經 東晉天竺三藏竺曇無蘭譯 聞如是: 一時佛...

佛說摩登女解形中六事經

佛說摩登女解形中六事經 失譯附東晉錄 佛在舍衛祗阿難...

毗耶娑問經

毘耶娑問經翻譯之記 菩薩方便攝化眾生,必以大悲引邪...

【註音版】大輪金剛陀羅尼

大輪金剛陀羅尼...

【註音版】佛說造塔功德經

佛說造塔功德經...

淨土法語

夫修行法門,乃如來對病之良藥也。藥隨病廣,數逾恆沙...

得道梯橙錫杖經

得道梯橙錫杖經 失譯人名今附東晉錄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註音版】戒賢論師祈禱觀音文

戒賢論師祈禱觀音文...

略法華三昧補助儀

略法華三昧補助儀並序 (由此懺法隨事觀想。並指法華三...

【佛教詞典】願人坊主

原指向神佛許願、訴願之人;引申指徘徊市井,挨戶行乞...

【佛教詞典】冥

【冥】 p0947   瑜伽十三卷十八頁云:云何冥?謂無明...

你福報大,智慧不大,有什麼用

希望我們的道友你讀哪部經的時候,哪部經都告訴你修行...

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是發心,名之為小

觀三界如牢獄,視生死如冤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

男女之情讓我們脫離不了輪迴的苦海

世間最讓人流連癡迷、割捨不下的就是男女癡情。男歡女...

五濁惡世,非念佛法門不能得度

我們要深信在這個五濁惡世,捨去念佛法門,絕對不可能...

如何供養出家人

僧者為眾生之良友福田,所以稱為福田僧,能令眾生植福...

哪些供品不能吃

問: 齋跟素? 夢參老和尚答: 吃素就是不吃葷,不吃...

從工作中創造人生意義和喜悅

有時候我會想,如果我沒有做和尚,說不定已經做了木匠...

因果同時,念佛當下成佛

我們一般講因果,都是講異熟的因果,但下一段就講到因...

「遠離顛倒夢想」中的四種顛倒

若如大火能燒盡一切執著,不僅對有為法不應起執著,對...

在醫院往生沒有道友助念怎麼辦

前面那品,我們講過,人臨命終的時候,不問他有罪無罪...

淨土豈有十萬億之遙耶

然娑婆穢土,全是眾生染想感結,純一穢惡;而蠡髻梵王...

不吃肉能獲得足夠的營養嗎

許多人在考慮要吃素時總會擔心:如果不吃肉,能獲得足...

【視頻】《金剛經》養德禪寺唱誦

《金剛經》養德禪寺唱誦

【視頻】心經台語(妙蓮華唱片)

心經台語(妙蓮華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