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二十三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二十三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第二分無邊際品第二十三之四

爾時,具壽善現白佛言:「世尊!若時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觀察諸法,是時,菩薩摩訶薩於色無受無取無住無著,亦不施設為我;於受、想、行、識無受無取無住無著,亦不施設為我。何以故?世尊!是菩薩摩訶薩當於爾時不見色乃至識故。

「於眼處無受無取無住無著,亦不施設為我;於耳、鼻、舌、身、意處無受無取無住無著,亦不施設為我。何以故?世尊!是菩薩摩訶薩當於爾時不見眼處乃至意處故。

「於色處無受無取無住無著,亦不施設為我;於聲、香、味、觸、法處無受無取無住無著,亦不施設為我。何以故?世尊!是菩薩摩訶薩當於爾時不見色處乃至法處故。

「於眼界無受無取無住無著,亦不施設為我;於耳、鼻、舌、身、意界無受無取無住無著,亦不施設為我。何以故?世尊!是菩薩摩訶薩當於爾時不見眼界乃至意界故。

「於色界無受無取無住無著,亦不施設為我;於聲、香、味、觸、法界無受無取無住無著,亦不施設為我。何以故?世尊!是菩薩摩訶薩當於爾時不見色界乃至法界故。

「於眼識界無受無取無住無著,亦不施設為我;於耳、鼻、舌、身、意識界無受無取無住無著,亦不施設為我。何以故?世尊!是菩薩摩訶薩當於爾時不見眼識界乃至意識界故。

「於眼觸無受無取無住無著,亦不施設為我;於耳、鼻、舌、身、意觸無受無取無住無著,亦不施設為我。何以故?世尊!是菩薩摩訶薩當於爾時不見眼觸乃至意觸故。

「於眼觸為緣所生諸受無受無取無住無著,亦不施設為我;於耳、鼻、舌、身、意觸為緣所生諸受無受無取無住無著,亦不施設為我。何以故?世尊!是菩薩摩訶薩當於爾時不見眼觸為緣所生諸受乃至意觸為緣所生諸受故。

「於佈施波羅蜜多無受無取無住無著,亦不施設為我;於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無受無取無住無著,亦不施設為我。何以故?世尊!是菩薩摩訶薩當於爾時不見佈施波羅蜜多乃至般若波羅蜜多故。

「於內空無受無取無住無著,亦不施設為我;於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無散空、本性空、自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無受無取無住無著,亦不施設為我。何以故?世尊!是菩薩摩訶薩當於爾時不見內空乃至無性自性空故。

「於四念住無受無取無住無著,亦不施設為我;於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無受無取無住無著,亦不施設為我。何以故?世尊!是菩薩摩訶薩當於爾時不見四念住乃至八聖道支故。

「如是乃至於佛十力無受無取無住無著,亦不施設為我;於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無受無取無住無著,亦不施設為我。何以故?世尊!是菩薩摩訶薩當於爾時不見佛十力乃至十八佛不共法故。

「於一切三摩地門無受無取無住無著,亦不施設為我;於一切陀羅尼門無受無取無住無著,亦不施設為我。何以故?世尊!是菩薩摩訶薩當於爾時不見一切三摩地門、一切陀羅尼門故。

「乃至於一切智無受無取無住無著,亦不施設為我;於道相智、一切相智無受無取無住無著,亦不施設為我。何以故?世尊!是菩薩摩訶薩當於爾時不見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故。

「世尊!諸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不見色,亦不見受、想、行、識。何以故?色等性空,無生滅故。不見眼處,亦不見耳、鼻、舌、身、意處。何以故?眼處等性空,無生滅故。不見色處,亦不見聲、香、味、觸、法處。何以故?色處等性空,無生滅故。不見眼界,亦不見耳、鼻、舌、身、意界。何以故?眼界等性空,無生滅故。不見色界,亦不見聲、香、味、觸、法界。何以故?色界等性空,無生滅故。不見眼識界,亦不見耳、鼻、舌、身、意識界。何以故?眼識界等性空,無生滅故。不見眼觸,亦不見耳、鼻、舌、身、意觸。何以故?眼觸等性空,無生滅故。不見眼觸為緣所生諸受,亦不見耳、鼻、舌、身、意觸為緣所生諸受。何以故?眼觸為緣所生諸受等性空,無生滅故。不見佈施波羅蜜多,亦不見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何以故?佈施波羅蜜多等性空,無生滅故。不見內空,亦不見外空乃至無性自性空。何以故?內空等性空,無生滅故。不見四念住,亦不見四正斷乃至八聖道支。何以故?四念住等性空,無生滅故。如是乃至不見佛十力,亦不見四無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何以故?佛十力等性空,無生滅故。不見一切三摩地門,亦不見一切陀羅尼門。何以故?一切三摩地門等性空,無生滅故。不見法界,亦不見真如、實際、不思議界、安隱界等。何以故?法界等性空,無生滅故。不見一切菩薩摩訶薩行,亦不見諸佛無上正等菩提。何以故?一切菩薩摩訶薩行等性空,無生滅故。不見一切智,亦不見道相智、一切相智。何以故?一切智等性空,無生滅故。

「世尊!色不生不滅即非色,受、想、行、識不生不滅亦非受、想、行、識。所以者何?以色等與不生不滅無二、無二處。何以故?以不生不滅法非一、非二、非多、非別。是故色不生不滅即非色,受、想、行、識不生不滅亦非受、想、行、識。

「世尊!眼處不生不滅即非眼處,耳、鼻、舌、身、意處不生不滅亦非耳、鼻、舌、身、意處。所以者何?以眼處等與不生不滅無二、無二處。何以故?以不生不滅法非一、非二、非多、非別。是故眼處不生不滅即非眼處,耳、鼻、舌、身、意處不生不滅亦非耳、鼻、舌、身、意處。

「世尊!色處不生不滅即非色處,聲、香、味、觸、法處不生不滅亦非聲、香、味、觸、法處。所以者何?以色處等與不生不滅無二、無二處。何以故?以不生不滅法非一、非二、非多、非別。是故色處不生不滅即非色處,聲、香、味、觸、法處不生不滅亦非聲、香、味、觸、法處。

「世尊!眼界不生不滅即非眼界,耳、鼻、舌、身、意界不生不滅亦非耳、鼻、舌、身、意界。所以者何?以眼界等與不生不滅無二、無二處。何以故?以不生不滅法非一、非二、非多、非別。是故眼界不生不滅即非眼界,耳、鼻、舌、身、意界不生不滅亦非耳、鼻、舌、身、意界。

「世尊!色界不生不滅即非色界,聲、香、味、觸、法界不生不滅亦非聲、香、味、觸、法界。所以者何?以色界等與不生不滅無二、無二處。何以故?以不生不滅法非一、非二、非多、非別。是故色界不生不滅即非色界,聲、香、味、觸、法界不生不滅亦非聲、香、味、觸、法界。

「世尊!眼識界不生不滅即非眼識界,耳、鼻、舌、身、意識界不生不滅亦非耳、鼻、舌、身、意識界。所以者何?以眼識界等與不生不滅無二、無二處。何以故?以不生不滅法非一、非二、非多、非別。是故眼識界不生不滅即非眼識界,耳、鼻、舌、身、意識界不生不滅亦非耳、鼻、舌、身、意識界。

「世尊!眼觸不生不滅即非眼觸,耳、鼻、舌、身、意觸不生不滅亦非耳、鼻、舌、身、意觸。所以者何?以眼觸等與不生不滅無二、無二處。何以故?以不生不滅法非一、非二、非多、非別。是故眼觸不生不滅即非眼觸,耳、鼻、舌、身、意觸不生不滅亦非耳、鼻、舌、身、意觸。

「世尊!眼觸為緣所生諸受不生不滅即非眼觸為緣所生諸受,耳、鼻、舌、身、意觸為緣所生諸受不生不滅亦非耳、鼻、舌、身、意觸為緣所生諸受。所以者何?以眼觸為緣所生諸受等與不生不滅無二、無二處。何以故?以不生不滅法非一、非二、非多、非別。是故眼觸為緣所生諸受不生不滅即非眼觸為緣所生諸受,耳、鼻、舌、身、意觸為緣所生諸受不生不滅亦非耳、鼻、舌、身、意觸為緣所生諸受。

「世尊!佈施波羅蜜多不生不滅即非佈施波羅蜜多,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不生不滅亦非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所以者何?以佈施波羅蜜多等與不生不滅無二、無二處。何以故?以不生不滅法非一、非二、非多、非別。是故佈施波羅蜜多不生不滅即非佈施波羅蜜多,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不生不滅亦非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

「世尊!內空不生不滅即非內空,外空乃至無性自性空不生不滅亦非外空乃至無性自性空。所以者何?以內空等與不生不滅無二、無二處。何以故?以不生不滅法非一、非二、非多、非別。是故內空不生不滅即非內空,外空乃至無性自性空不生不滅亦非外空乃至無性自性空。

「世尊!四念住不生不滅即非四念住,四正斷乃至八聖道支不生不滅亦非四正斷乃至八聖道支。所以者何?以四念住等與不生不滅無二、無二處。何以故?以不生不滅法非一、非二、非多、非別。是故四念住不生不滅即非四念住,四正斷乃至八聖道支不生不滅亦非四正斷乃至八聖道支。

「世尊!如是乃至佛十力不生不滅即非佛十力,四無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不生不滅亦非四無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所以者何?以佛十力等與不生不滅無二、無二處。何以故?以不生不滅法非一、非二、非多、非別。是故佛十力不生不滅即非佛十力,四無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不生不滅亦非四無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

「世尊!一切三摩地門不生不滅即非一切三摩地門,一切陀羅尼門不生不滅亦非一切陀羅尼門。所以者何?以一切三摩地門等與不生不滅無二、無二處。何以故?以不生不滅法非一、非二、非多、非別。是故一切三摩地門不生不滅即非一切三摩地門,一切陀羅尼門不生不滅亦非一切陀羅尼門。

「世尊!法界不生不滅即非法界,真如、實際、不思議界、安隱界等不生不滅亦非真如、實際、不思議界、安隱界等。所以者何?以法界等與不生不滅無二、無二處。何以故?以不生不滅法非一、非二、非多、非別。是故法界不生不滅即非法界,真如、實際、不思議界、安隱界等不生不滅亦非法界真如、實際、不思議界、安隱界等。

「世尊!一切菩薩摩訶薩行不生不滅即非一切菩薩摩訶薩行,諸佛無上正等菩提不生不滅亦非諸佛無上正等菩提。所以者何?以一切菩薩摩訶薩行等與不生不滅無二、無二處。何以故?以不生不滅法非一、非二、非多、非別。是故一切菩薩摩訶薩行不生不滅即非一切菩薩摩訶薩行,諸佛無上正等菩提不生不滅亦非諸佛無上正等菩提。

「世尊!一切智不生不滅即非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不生不滅亦非道相智、一切相智。所以者何?以一切智等與不生不滅無二、無二處。何以故?以不生不滅法非一、非二、非多、非別。是故一切智不生不滅即非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不生不滅亦非道相智、一切相智。

「世尊!色不二即非色,受、想、行、識不二亦非受、想、行、識;眼處不二即非眼處,耳、鼻、舌、身、意處不二亦非耳、鼻、舌、身、意處;色處不二即非色處,聲、香、味、觸、法處不二亦非聲、香、味、觸、法處;眼界不二即非眼界,耳、鼻、舌、身、意界不二亦非耳、鼻、舌、身、意界;色界不二即非色界,聲、香、味、觸、法界不二亦非聲、香、味、觸、法界;眼識界不二即非眼識界,耳、鼻、舌、身、意識界不二亦非耳、鼻、舌、身、意識界;眼觸不二即非眼觸,耳、鼻、舌、身、意觸不二亦非耳、鼻、舌、身、意觸;眼觸為緣所生諸受不二即非眼觸為緣所生諸受,耳、鼻、舌、身、意觸為緣所生諸受不二亦非耳、鼻、舌、身、意觸為緣所生諸受;佈施波羅蜜多不二即非佈施波羅蜜多,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不二亦非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內空不二即非內空,外空乃至無性自性空不二亦非外空乃至無性自性空;四念住不二即非四念住,四正斷乃至八聖道支不二亦非四正斷乃至八聖道支。如是乃至佛十力不二即非佛十力,四無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不二亦非四無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一切三摩地門不二即非一切三摩地門,一切陀羅尼門不二亦非一切陀羅尼門;法界不二即非法界,真如、實際、不思議界、安隱界等不二亦非真如、實際、不思議界、安隱界等;一切菩薩摩訶薩行不二即非一切菩薩摩訶薩行,諸佛無上正等菩提不二即非諸佛無上正等菩提;一切智不二即非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不二亦非道相智、一切相智。

「世尊!色入無二法數,受、想、行、識入無二法數;眼處入無二法數,耳、鼻、舌、身、意處入無二法數;色處入無二法數,聲、香、味、觸、法處入無二法數;眼界入無二法數,耳、鼻、舌、身、意界入無二法數;色界入無二法數,聲、香、味、觸、法界入無二法數;眼識界入無二法數,耳、鼻、舌、身、意識界入無二法數;眼觸入無二法數,耳、鼻、舌、身、意觸入無二法數;眼觸為緣所生諸受入無二法數,耳、鼻、舌、身、意觸為緣所生諸受入無二法數;佈施波羅蜜多入無二法數,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入無二法數;內空入無二法數,外空乃至無性自性空入無二法數;四念住入無二法數,四正斷乃至八聖道支入無二法數;如是乃至佛十力入無二法數,四無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入無二法數;一切三摩地門入無二法數,一切陀羅尼門入無二法數;法界入無二法數,真如、實際、不思議界、安隱界等入無二法數;一切菩薩摩訶薩行入無二法數,諸佛無上正等菩提入無二法數;一切智入無二法數,道相智、一切相智入無二法數。」

第二分遠離品第二十四之一

爾時,具壽舍利子問善現言:「如仁者所說,若時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觀察諸法者,云何菩薩摩訶薩?云何般若波羅蜜多?云何觀察諸法?」

爾時,具壽善現對曰:「尊者所問『云何菩薩摩訶薩?』者,舍利子!勤求無上正等菩提利樂有情故名菩薩,具如實覺能遍了知一切法相而無所執故復名摩訶薩。」

時,舍利子又問善現:「云何菩薩摩訶薩能遍了知一切法相而無所執?」

善現對曰:「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如實了知一切色相而無所執,如實了知一切受、想、行、識相而無所執;如實了知一切眼處相而無所執,如實了知一切耳、鼻、舌、身、意處相而無所執;如實了知一切色處相而無所執,如實了知一切聲、香、味、觸、法處相而無所執;如實了知一切眼界相而無所執,如實了知一切耳、鼻、舌、身、意界相而無所執;如實了知一切色界相而無所執,如實了知一切聲、香、味、觸、法界相而無所執;如實了知一切眼識界相而無所執,如實了知一切耳、鼻、舌、身、意識界相而無所執;如實了知一切眼觸相而無所執,如實了知一切耳、鼻、舌、身、意觸相而無所執;如實了知一切眼觸為緣所生諸受相而無所執,如實了知一切耳、鼻、舌、身、意觸為緣所生諸受相而無所執;如實了知一切佈施波羅蜜多相而無所執,如實了知一切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相而無所執;如實了知一切內空相而無所執,如實了知一切外空乃至無性自性空相而無所執;如實了知一切四念住相而無所執,如實了知一切四正斷乃至八聖道支相而無所執;如是乃至如實了知一切佛十力相而無所執,如實了知一切四無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相而無所執;如實了知一切三摩地門相而無所執,如實了知一切陀羅尼門相而無所執;如實了知一切法界相而無所執,如實了知一切真如、實際、不思議界、安隱界等相而無所執;乃至如實了知一切一切智相而無所執,如實了知一切道相智、一切相智相而無所執。」

時,舍利子問善現言:「復何名為一切法相?」

善現對曰:「舍利子!若由如是諸行、相、狀表知諸法是色、是聲、是香、是味、是觸、是法、是內、是外、是有漏、是無漏、是有為、是無為,此等名為一切法相。

「復次,舍利子!尊者所問『云何般若波羅蜜多?』者,舍利子!有勝妙慧遠有所離故名般若波羅蜜多。」

舍利子言:「此於何法而能遠離?」

善現答言:「此於諸蘊、諸處、諸界、諸煩惱見及六趣等皆能遠離故名般若波羅蜜多。又,舍利子!有勝妙慧遠有所到故名般若波羅蜜多。」

舍利子言:「此於何法而能遠到?」

善現答言:「此於佈施波羅蜜多乃至般若波羅蜜多皆能遠到故名般若波羅蜜多,此於內空乃至無性自性空皆能遠到故名般若波羅蜜多,此於四念住乃至八聖道支皆能遠到故名般若波羅蜜多,如是乃至此於佛十力乃至十八佛不共法皆能遠到故名般若波羅蜜多,乃至此於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皆能遠到故名般若波羅蜜多。舍利子!由此因緣說為般若波羅蜜多。

「復次,舍利子!尊者所問『云何觀察諸法?』者,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觀察色乃至識,非常非無常、非樂非苦、非我非無我、非淨非不淨、非空非不空、非有相非無相、非有願非無願、非寂靜非不寂靜、非遠離非不遠離。

「觀察眼處乃至意處,非常非無常、非樂非苦、非我非無我、非淨非不淨、非空非不空、非有相非無相、非有願非無願、非寂靜非不寂靜、非遠離非不遠離。

「觀察色處乃至法處,非常非無常、非樂非苦、非我非無我、非淨非不淨、非空非不空、非有相非無相、非有願非無願、非寂靜非不寂靜、非遠離非不遠離。

「觀察眼界乃至意界,非常非無常、非樂非苦、非我非無我、非淨非不淨、非空非不空、非有相非無相、非有願非無願、非寂靜非不寂靜、非遠離非不遠離。

「觀察色界乃至法界,非常非無常、非樂非苦、非我非無我、非淨非不淨、非空非不空、非有相非無相、非有願非無願、非寂靜非不寂靜、非遠離非不遠離。

「觀察眼識界乃至意識界,非常非無常、非樂非苦、非我非無我、非淨非不淨、非空非不空、非有相非無相、非有願非無願、非寂靜非不寂靜、非遠離非不遠離。

「觀察眼觸乃至意觸,非常非無常、非樂非苦、非我非無我、非淨非不淨、非空非不空、非有相非無相、非有願非無願、非寂靜非不寂靜、非遠離非不遠離。

「觀察眼觸為緣所生諸受乃至意觸為緣所生諸受,非常非無常、非樂非苦、非我非無我、非淨非不淨、非空非不空、非有相非無相、非有願非無願、非寂靜非不寂靜、非遠離非不遠離。

「觀察佈施波羅蜜多乃至般若波羅蜜多,非常非無常、非樂非苦、非我非無我、非淨非不淨、非空非不空、非有相非無相、非有願非無願、非寂靜非不寂靜、非遠離非不遠離。

「觀察內空乃至無性自性空,非常非無常、非樂非苦、非我非無我、非淨非不淨、非空非不空、非有相非無相、非有願非無願、非寂靜非不寂靜、非遠離非不遠離。

「觀察四念住乃至八聖道支,非常非無常、非樂非苦、非我非無我、非淨非不淨、非空非不空、非有相非無相、非有願非無願、非寂靜非不寂靜、非遠離非不遠離。

「如是乃至觀察佛十力乃至十八佛不共法,非常非無常、非樂非苦、非我非無我、非淨非不淨、非空非不空、非有相非無相、非有願非無願、非寂靜非不寂靜、非遠離非不遠離。

「觀察一切三摩地門、一切陀羅尼門,非常非無常、非樂非苦、非我非無我、非淨非不淨、非空非不空、非有相非無相、非有願非無願、非寂靜非不寂靜、非遠離非不遠離。

「如是乃至觀察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非常非無常、非樂非苦、非我非無我、非淨非不淨、非空非不空、非有相非無相、非有願非無願、非寂靜非不寂靜、非遠離非不遠離。

「舍利子!此等名為觀察諸法。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應作如是觀察諸法。」

爾時,具壽舍利子問善現言:「仁者何緣作如是說:色不生不滅即非色,受、想、行、識不生不滅亦非受、想、行、識,如是乃至一切智不生不滅即非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不生不滅亦非道相智、一切相智?」

善現對曰:「舍利子!色色性空,受、想、行、識受、想、行、識性空,此性空中無生無滅亦無色乃至識。由斯故說:色不生不滅即非色,受、想、行、識不生不滅亦非受、想、行、識。舍利子!如是乃至一切智一切智性空,道相智、一切相智道相智、一切相智性空,此性空中無生無滅亦無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由斯故說:一切智不生不滅即非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不生不滅亦非道相智、一切相智。」

爾時,具壽舍利子問善現言:「仁者何緣作如是說:色不二即非色,受、想、行、識不二亦非受、想、行、識,如是乃至一切智不二即非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不二亦非道相智、一切相智?」

善現對曰:「舍利子!若色若不二,若受、想、行、識若不二,如是一切皆非相應非不相應,無色、無見、無對、一相,所謂無相。由斯故說:色不二即非色,受、想、行、識不二亦非受、想、行、識。舍利子!如是乃至若一切智若不二,若道相智、一切相智若不二,如是一切皆非相應非不相應,無色、無見、無對、一相,所謂無相。由斯故說:一切智不二即非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不二亦非道相智、一切相智。」

爾時,具壽舍利子問善現言:「仁者何緣作如是說:色入無二法數,受、想、行、識入無二法數,如是乃至一切智入無二法數,道相智、一切相智入無二法數?」

善現對曰:「舍利子!色不異無生無滅,無生無滅不異色,色即是無生無滅,無生無滅即是色;受、想、行、識不異無生無滅,無生無滅不異受、想、行、識,受、想、行、識即是無生無滅,無生無滅即是受、想、行、識。由斯故說:色入無二法數,受、想、行、識入無二法數。舍利子!如是乃至一切智不異無生無滅,無生無滅不異一切智,一切智即是無生無滅,無生無滅即是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不異無生無滅,無生無滅不異道相智、一切相智,道相智、一切相智即是無生無滅,無生無滅即是道相智、一切相智。由斯故說:一切智入無二法數,道相智、一切相智入無二法數。」

爾時,具壽善現白佛言:「世尊!若時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觀察諸法,是時菩薩摩訶薩見我無生,畢竟淨故,乃至見見者無生,畢竟淨故;見色無生,畢竟淨故,乃至見識無生,畢竟淨故;見眼處無生,畢竟淨故,乃至見意處無生,畢竟淨故;見色處無生,畢竟淨故,乃至見法處無生,畢竟淨故;見眼界無生,畢竟淨故,乃至見意界無生,畢竟淨故;見色界無生,畢竟淨故,乃至見法界無生,畢竟淨故;見眼識界無生,畢竟淨故,乃至見意識界無生,畢竟淨故;見眼觸無生,畢竟淨故,乃至見意觸無生,畢竟淨故;見眼觸為緣所生諸受無生,畢竟淨故,乃至見意觸為緣所生諸受無生,畢竟淨故;見佈施波羅蜜多無生,畢竟淨故,乃至見般若波羅蜜多無生,畢竟淨故;見內空無生,畢竟淨故,乃至見無性自性空無生,畢竟淨故;見四念住無生,畢竟淨故,乃至見八聖道支無生,畢竟淨故;如是乃至見佛十力無生,畢竟淨故,乃至見十八佛不共法無生,畢竟淨故;見一切三摩地門無生,畢竟淨故,見一切陀羅尼門無生,畢竟淨故;如是乃至見一切智無生,畢竟淨故,見道相智、一切相智無生,畢竟淨故;見異生法無生,畢竟淨故,見異生無生,畢竟淨故;見預流法無生,畢竟淨故,見預流無生,畢竟淨故;見一來法無生,畢竟淨故,見一來無生,畢竟淨故;見不還法無生,畢竟淨故,見不還無生,畢竟淨故;見阿羅漢法無生,畢竟淨故,見阿羅漢無生,畢竟淨故;見獨覺法無生,畢竟淨故,見獨覺無生,畢竟淨故;見一切菩薩法無生,畢竟淨故,見一切菩薩無生,畢竟淨故;見諸佛法無生,畢竟淨故,見諸佛無生,畢竟淨故;見一切有情法無生,畢竟淨故,見一切有情無生,畢竟淨故。」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二十三

 

上篇:大般若波羅蜜多經(600卷)

下篇: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般若部目錄

【註音版】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

【註音版】大佛頂首楞嚴經五十陰魔章

楞嚴經五十陰魔章...

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佛在舍衛國祇洹阿難邠坻阿藍。時佛傷哀諸所有生死之類...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

佛說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佛說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唐三藏沙門義淨譯 如是我...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唐上都大興善寺三藏沙門智慧輪奉 ...

佛說遍照般若波羅蜜經

佛說遍照般若波羅蜜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

佛說頂生王因緣經

佛說頂生王因緣經卷第一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

佛說鐵城泥犁經

佛說鐵城泥犁經 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佛在舍衛祇洹...

大乘百福莊嚴相經

大乘百福莊嚴相經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訶羅再譯 如是我聞...

【註音版】佛說佛地經

佛說佛地經...

華嚴經內章門等雜孔目章

華嚴經內章門等雜孔目卷第一 終南太一山至相寺沙門釋...

寶女所問經

寶女所問經卷第一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問慧品第一...

淨業痛策

淨業痛策附刻序 淨業痛策者。乃涔陽空靈大師。諱照瑩...

佛說法印經

佛說法印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鴻臚卿傳法大師臣...

觀念阿彌陀佛相海三昧功德法門

觀念阿彌陀佛相海三昧功德法門一卷 比丘善導集記  依...

【佛教詞典】止觀雙修

【止觀雙修】 p0390 瑜伽九十七卷二十頁云:復次有諸苾...

【佛教詞典】四安樂行

法華文句雲四安樂行:謂身無危險故安,心無憂惱故樂,...

印順法師《財富的積聚與消散》

一、敘起 財富,包括一切動產不動產,國有的和私有的...

莫待老來方學道,孤墳多是少年人

古人說:莫待老來方學道,孤墳多是少年人!人到年老時...

從妄想躁動歸回於平靜

人常常有一種衝動:我一定要到什麼地方去看看!實際去...

堪比牛奶的花椰菜

花椰菜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食物纖維、維生...

八宗共祖的龍樹菩薩

一、被佛陀點名出生 龍樹(梵文:Nāgārjuna),可譯...

略說佛法大意

佛法以大菩提心為主,菩提者:即是利益眾生之心,故信...

佛教十宗略述

釋迦世尊住世之時,說法四十九年,皆隨眾生根機,方便...

「潛伏」在我們生命中的菩薩和大善知識

印光法師告訴我們:看一切人都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

錯綜複雜的業因果報

佛教講的三世因果的法則,是我們佛教徒最起碼要認知的...

惟賢長老《五戒、懺悔、發願》

一、五戒十善是基本 菩薩戒,以五戒為基礎,什麼是戒...

宏海法師:淨土或問

第一講 好,各位正法學堂的同修,請大家合掌。 南無本...

廚師的懺悔:寧死也絕不再殺生

我是一個廚師,從業二十餘年來殺生無數,如今學佛,深...

【視頻】《華嚴經》女聲讀誦

《華嚴經》女聲讀誦

【視頻】《佛說大如意寶珠輪牛王守護神咒經》聆志居士

《佛說大如意寶珠輪牛王守護神咒經》聆志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