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五百弟子自說本起經
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蓋阿耨達龍王者(晉名無焚),佛在世時受別菩薩也,有神勐之德,據於崑崙之墟。斯龍所居宮舘寶殿,五河之源則典覽焉,有八味水池,華殖七色,服此水者即識宿命。於時龍王請佛世尊及五百上首弟子,進饍畢訖坐蓮華上,追講本起所造罪福,皆由纖微轉受報應,彌劫歷紀莫能自濟,僥值正覺乃得度世。各自撰歌而達頌曰:
大迦葉品第一(十九偈)
佛人中上為法御, 斷除結獄游舍衛,
諸根為寂德巍巍, 如來自告其比丘:
「有諸鬼神所娛樂, 種種眾華無央數,
四瀆湧出向四方, 彼諸流河歸江海。
私頭那提伯師子, 人不能至神足到,
飛行疾矣乃越耳, 疾共詣彼淵流池。」
比丘曰:「善唯從命。」 大通安住上弟子,
聞尊教勅乘神足, 譬如鴈王導眾鴈,
行詣進游於江河, 悅觀輩類相娛樂,
佛天中天亦如是, 與弟子俱而飛騰。
佛至告諸弟子曰: 「寧識前世所更歷,
為我各說誰行步, 而獲其福不可量。」
彼迦葉仁佛弟子, 譬如師子歷深山,
設有所歷無敢當, 則說前世所作行。
「採取於野燕麥耳, 少所施與辟支佛,
解脫心樂無有漏, 奉於空行意寂寞。
彼時心念有此願, 尋即思惟於上法,
與如是人俱合會, 於此終生欝單曰。
用彼因緣福所致, 更歷千反欝單曰,
然後生於勝命天, 於中最特無有雙。
吾用彼福所造德, 亦復千反生忉利,
著種種華香寶瓔, 身微妙好而自在。
既於天上壽終已, 便復則生欝單曰,
用彼前世願所致, 以作是福因緣故。
生於富家梵志種, 財產眾業無央數,
在五樂中而不貪, 其於是佛無等倫。
大哀所可講說法, 諸力一心定眾根,
七覺之意八道行, 以為獲致於此法。
便盡諸漏手執燈, 與此眾等最後俱,
合會行正直離邪, 佛者如來所說善。
奉禁戒人所志得, 如其意念所欲求,
最後我身以具滿, 為盡生死拔根株。
我皆絕除諸愛結, 則為是佛法王子,
第一止足常思道, 心空清淨無所著,
其志堅固無能轉, 譬如大山不可動。」
如是迦葉尊, 在諸比丘僧,
阿耨達大池, 自說本福緣。
舍利弗品第二(十偈)
「吾為仙閑居, 於彼見沙門,
辟支佛之尊, 身著絳衣被。
覩之心歡喜, 為之浣衣服,
復為縫袈裟, 數數為作禮。
彼則愍念我, 便飛虛空中,
上下出水火, 須臾忽不見。
我即時叉手, 自心作是願:
『令我得如是, 聰明大智慧。
莫令生豪家, 亦勿生賤種,
常生於中家, 志多作沙門。』
用是功德故, 吾以五百世,
常獲致人身, 世世作沙門。
於是最後世, 復還得人種,
以值見正覺, 導師無有上。
則辦為沙門, 於釋師子所,
成就阿羅漢, 清涼而滅度。
今世尊目前, 於比丘僧眾,
論我智慧上, 轉於正法輪。」
舍利弗智慧, 於比丘眾前,
阿耨達大池, 自說本宿行。
摩訶目揵連品第三(十五偈)
「吾為仙閑居, 處於林樹間,
於彼有人來, 求我作沙門。
吾除其鬚髮, 為浣其衣服,
縫之而染之, 心中自歡喜。
彼退在一面, 而結跏趺坐,
則得辟支佛, 便飛於虛空。
我時即興願: 『令身得神足,
使吾得如是, 大力大神足。』
用是福德故, 在在所生處,
天上及人中, 照燿所造福。
於時最後世, 以逮得人身,
如值見正覺, 導師無有上。
以為作沙門, 於釋師子所,
則成阿羅漢, 清涼而滅度。
所作善甚少, 得安隱無量,
我復作不善, 今說且聽之。
東出羅閱祇, 生為尊者子,
出捨外遊戲, 人家求飲食。
即見其父母, 二人共相娛,
見之即撾我, 罵詈而逐我。
但以正命耳, 其身不施行,
墮於黑繩獄, 受苦不可計。
其彼餘殃故, 於是最後世,
諸外異道學, 撾碎身如葦。
吾當以是疾, 壽終而滅度,
彼所作餘殃, 爾乃滅盡耳。
是故當悅心, 至孝事父母,
用歡悅心故, 人得勝天上。」
如是拘律尊, 在於比丘眾,
阿耨達大池, 自說本因緣。
輪提陀品第四(淨除十七偈)
「我昔往詣寺, 見地不淨處,
即取其掃箒, 便掃彼寺舍。
竟覩寺清淨, 心中甚忻踴,
令我無垢塵, 如此寺舍淨。
用是功德故, 在在所生處,
面色和悅姝, 端正難可比。
其餘之福祚, 於是最後世,
父母則名吾, 號曰為淨除。
我於親族中, 生時亦清淨,
一切所愛敬, 見者無厭極。
值得見正覺, 導師而無上,
已成阿羅漢, 清涼而滅度。
我之所志願, 使吾無垢塵,
今無垢羅漢, 無漏所作辦。
假令掃除是, 普天下使淨,
不如為離欲, 除掃所經行。
假掃除天下, 道人經行處,
不如四方僧, 掃除一步地。
設復掃除是, 滿天下精舍,
不如於佛寺, 掃除一步地。
我身所造福, 以是知差特,
當掃除佛寺, 其心懷欣踴。
以此曉知之, 等覺道德高,
當供事佛寺, 獲其祚甚大。
唯君吾識念, 昔曾所作善,
以致彼果實, 可意安隱樂。
是故為佛寺, 好淨心供事,
唯仁此第一, 福田無有上。
於是能供事, 得安而無量,
皆為破壞除, 一切淫怒癡。
不輕空心悅, 得福薄少乎,
向如來正覺, 及諸佛弟子。」
如是輪提陀, 在諸比丘前,
阿耨達大池, 自說本所因。
須蔓品第五(善念十四偈)
「昔者出遊觀, 時與親友俱,
頭上戴傅飾, 耳著須蔓花。
惟衛神通佛, 於彼立大寺,
遙見眾庶人, 共住而奉事。
親友俱發家, 各共齎好華,
悉以清淨心, 供散彼佛寺。
我時見廣施, 亦復初發意,
便取林中華, 以用上佛寺。
所生不墮餘, 昇天下為人,
因是德本故, 所作善照見。
後值等正覺, 無上之導師,
果證阿羅漢, 清涼得滅度。
唯施一華耳, 更得百千歲,
天上自娛樂, 餘福得泥洹。
假令我素知, 佛功德無量,
便即起塔寺, 其福無有極,
未必心歡喜, 其福猶為少。
如來等正覺, 及諸佛弟子,
唯我憶念此, 身所作功德,
今已得實報, 可意快安隱。
緣是所作行, 終始斷不生,
無漏無所著, 清涼得滅度。
五道為已盡, 不復更胞胎,
是為最後世, 然則不復起。
解脫生死本, 已度所有海,
今我以是緣, 得號曰須蔓。」
時長者須蔓, 會在眾僧中,
於阿耨達池, 自說本所作。
輪論品第六(明聽十一偈)
「惟衛佛世時, 槃頭摩國土,
本為四方僧, 興立一房室。
加以床臥具, 皆用持佈施,
既與心歡喜, 應時發是願:
『我見等正覺, 令得作沙門,
逮無上無為, 清涼正滅度。』
是因功德本, 九十一劫安,
既得自然見, 在天上世間。
其餘功德福, 於今最後世,
生[敖/力]長者家, 憍貴無兄弟。
生為父所敬, 即聞垂言教,
吾以子施與, 寶藏億種種。
足底生異毛, 自然長四寸,
身體柔軟好, 穩安得無害。
過去九十劫, 其餘復如一,
我身不識念, 舉足蹈地時。
於今最後世, 已還得人身,
成就無所著, 清涼為滅度。
佛普見說我, 精進尊第一,
解脫盡無漏, 已得不動句。」
如是拘梨種, 在眾僧中央,
於阿耨達池, 自說本功德。
凡耆品第七(取善八偈)
「我不了福德, 本亦不識義,
見惟衛佛寺, 供養而奉侍。
金寺紫磨色, 幡繖以香華,
見供養塔寺, 而得生善處。
常在天人間, 所作得照見,
過九十一劫, 未曾歸惡道。
作少功德已, 獲安甚眾多,
已得無所著, 滅度清且涼。
假使我本知, 佛功德如是,
常當供塔寺, 所得福踰此。
是故用知明, 正覺德弘泰,
當供養塔寺, 其福無終極。
佛普見說我, 經樂為第一,
多聞若干種, 辯才德至真。」
時長者凡耆, 曾在眾僧中,
於阿耨達池, 自說本所作。
賓頭盧品第八(乞閉門十一偈)
「我本經父母, 生為子中尊,
謹敬事其父, 亦孝養於母。
二親及妹弟, 奴客僮僕使,
吾為父母說, 飲食以時節。
時起貪嫉意, 不當食父母,
瞋恚謗於語, 能得飯食財。
緣是所作罪, 墮大山地獄,
燒炙黑繩中, 更苦不可計。
從地獄中出, 世世所生處,
常患大餓渴, 勤苦而饑死。
於今最後世, 已還得人身,
值見等正覺, 導師無有上。
於釋師子所, 已得作寂志,
成為無著道, 清涼而滅度。
唯仁我於是, 神足能飛行,
還入坎窟中, 爾乃得食耳。
是故當歡喜, 供事於父母,
一心稽首禮, 保祚無有量。
唯仁我識念, 削所作惡行,
皆受所種實, 罪福不可離。」
賓頭盧閉門, 時會在僧中,
於阿耨達池, 自說本所作。
貨竭品第九(善來二十一偈)
「曾為尊者子, 在般頭摩國,
族姓多財寶, 眷屬所圍繞。
周匝在王邊, 快樂無有極,
端正見者喜, 顏色難為比。
時我嚴駕出, 諸眾導前後,
欲行遍遊觀, 並從眾婇女。
於彼遊觀時, 見相寂沙門,
奉行安定儀, 身服赤絳衣。
時我見沙門, 興發起惡意,
憎惡其形像, 瞋恚不歡喜。
為何下鬚髮, 顏姿黑丑陋,
癰疽疥身體, 羸疲身意俱?
用是所造罪, 口說惡語故,
於彼壽終後, 便墮地獄中。
從獄得脫出, 容色黑丑惡,
癰疽疥身體, 羸疲身意俱。
捉瓦器乞匃, 著棄死人衣,
衣弊服麤穢, 所住無安處。
所欲往至詣, 乞欲係餬口,
執杖見驅叱, 為人所嫉辱。
如是五百世, 在在所生處,
窮困常饑餒, 勤苦而餓死。
時見等正覺, 比丘僧圍繞,
與大眾會俱, 講說甘露句。
適見大眾會, 即疾奔走趣,
意欲於彼中, 希望飲食具。
到見大眾會, 皆坐欲聽法,
不獲副本願, 未有餼施者。
時彼大慈哀, 如來告之言:
『仁者善來此, 便來坐此座。』
我應時喜踴, 則一心叉手,
稽首世尊足, 卻在一面坐。
於是尊大哀, 瞿曇極慈悲,
次第分別說, 為我講四諦。
能仁除鬚髮, 因是見道跡,
佛令作寂志, 於彼得神通。
用是故號字, 名曰為茶竭,
緣此佛說我, 正受為第一。
佛勇勐大尊, 世雄為最勝,
神通無極哀, 度脫我眾苦。」
善來尊如是, 在於眾僧中,
於阿耨達池, 自說本所作。
難陀品第十(欣樂十二偈)
「王捨國城東, 曾為富尊者,
時世穀饑貴, 有道士游彼。
時我坐獨食, 有好道士來,
壞破緣一覺, 自在得無漏。
興起貪嫉意, 其心志於惡,
今此比丘來, 焉得同太歲。
於是念飲食, 雜糅以馬通,
道人食之已, 應時即命過。
我身壽終已, 墮地獄甚久,
合會及叫喚, 世世見脯煮。
從地獄得出, 便還得人身,
身常多疾病, 懊惱而命盡。
如是五百世, 在在所生處,
抱病常窮厄, 懊惱乃命過。
於是最後世, 已得生人中,
還見等正覺, 導師無有上。
出家為沙門, 受釋師子法,
已得羅漢道, 清涼取滅度。
吾於是仁者, 神足無有漏,
身體多疾病, 所在不安隱。
於是悉識念, 我本所作行,
皆獲其果實, 罪福不可離。」
如是難陀尊, 在比丘眾中,
於阿耨達池, 自說本所作。
夜耶品第十一(名聞二十六偈)
「昔有一道人, 入聚落乞匃,
見死亡女人, 青膖甚臭惡。
結跏趺而坐, 觀視無常變,
省察敗不淨, 一志學定心。
便於彼坐上, 有微細音響,
聞聲用恐怖, 則從一心起。
見死腹潰壞, 惡露而不淨,
眾孔自流出, 臭處難可當。
腸胃五臟見, 心肝皆散絕,
若干無數蟲, 觀已還靜心。
察於外死身, 內省自己軀,
彼爾我如是, 計本皆虛無。
自從三昧起, 修行不懈怠,
亦不出分衛, 亦不思飲食。
設我入聚落, 而行求飲食,
雖見端正色, 當作惡露觀。
瞻彼諸形色, 如死人無異,
察眾壞敗本, 一切無所樂。
我思行如是, 而得離愛慾,
奉遵四梵行, 深惟不輕戲。
於彼壽終後, 便得昇梵天,
於梵壽命盡, 下生波羅奈。
為勢貴長者, 生其家作子,
為眾所見敬, 正受度無極。
晝日常修行, 於夜不睡眠,
見女人眾多, 等觀如腐積。
枕鼓臥眠者, 執箜篌伎人,
伎樂器散地, 夢想為寱語。
於彼退思念, 宿本功德行,
想識不淨處, 前世所更歷。
適觀覩此已, 志求無慾意,
我時逼迫是, 仁者我捨去。
即從床上起, 下殿避之逝,
諸天愍念我, 其門自然開。
時出於國城, 往詣流水側,
遙視見彼岸, 見沙門寂根。
又見大寂志, 舉聲而大叫,
告之我窮厄, 神通我捨欲。
世尊深軟音, 用我辛苦言:
『童子來莫懼, 於此無窮厄,
心捨眾苦惱, 轉度於彼岸。』
往詣大哀所, 世尊無比人,
絕妙無等倫, 譬如飢渴者,
倒解識其義, 即解識其義。
於彼見道諦, 從佛求捨家,
瞿曇大慈哀, 聽我作沙門。
應時一夜中, 天時將向曉,
一切諸漏盡, 清涼得滅度。
是我前世時, 所更作善行,
是我最後世, 逮得甘露跡。」
如是賢夜邪, 尊者子神通,
於阿耨達池, 自說本所作。
尸利羅品第十二(二十偈)
「昔波羅奈城, 迦葉佛泥洹,
機惟王起塔, 七寶造甚大。
爾時王所作, 有最大太子,
我時為佛尊, 第一建剎柱。
以是功德故, 世世所生處,
在天上人間, 其福自然見。
在在所生處, 於國甚殷富,
財數不可計, 常喜大佈施。
我於五百世, 惠施無所惜,
給贍眾庶人, 寂志及梵志。
緣一覺之行, 離愛慾無漏,
清淨歡喜心, 供養五百眾。
由是功德故, 在此最後世,
生勢貴釋種, 應時口說言:
『家中寧有寶, 錢財及於物,
我當以施與, 救足諸貧窮。
我與無厭憊, 救濟眾下劣,
孚善見答報, 豈能有所惠?』
家中聞吾言, 愁憂用惶懅,
馳散赴八方, 乳母悉避去。
母以恩愛故, 便即告我言:
『為天人鬼神, 何以言大疾?』
我時即啟曰: 『我是人非鬼,
追識宿命施, 好欲見惠人。』
時母聞其言, 踴躍無所畏,
然許勸助之, 恣意所佈施。
家中眷屬多, 母勅供養我,
為眾所敬愛, 見者莫不喜。
我爾時適生, 其家即興熾,
緣是諸寂志, 名我尸利羅。
於彼便佈施, 給足諸貧陋,
得值等正覺, 便捨家為道。
初生家興熾, 墮地能語言,
是故號尸利, 其名自然流。
生家無所貪, 亦不用恐懼,
緣信出家學, 神通一切具。
為國主所欽, 大臣眾人民,
多獲衣食供, 床臥諸所安。」
如是尸利羅, 在比丘僧中,
於阿耨達池, 自說本所作。
薄拘盧品第十三(賈姓十二偈)
「我昔曾賣藥, 於槃曇摩國,
在惟衛佛世, 敬諸比丘僧。
時有病瘦者, 行藥療其疾,
供給諸根藥, 以惠諸比丘。
一歲諸眾僧, 令無所乏少,
時施諸沙門, 與一呵梨勒。
於九十一劫, 未曾歸惡道,
在天上人間, 其福自然見。
所作德少耳, 受福不可量,
施一呵梨勒, 長久生善處。
其餘所有福, 今還得人身,
值見平等覺, 導師無有一。
未曾自識念, 郡縣受施處,
唯仁我二夜, 證通三達智。
常衣麤惡服, 五納之震越,
棄家行學道, 願樂在閑居。
其年百六十, 於此無垢濁,
未曾有疾病, 所生處常安。
佛普見說法, 少欲無睡眠,
觀佈施藥者, 其福廣如是。
今我悉識念, 本殖少功德,
悉獲其果實, 可意而安隱。」
時賢薄拘盧, 在眾比丘僧,
於阿耨達池, 自說本所作。
摩呵[酉*且]品第十四(大長十二偈)
「昔作韋皮師, 本生亦安隱,
時國大穀貴, 柔皮以為韋。
時得好殷皮, 煮熟令大美,
時有沙門來, 乞匃欲求食。
見之即歡喜, 則分用佈施,
其寂志食已, 尋飛在虛空。
見道人踴躍, 應時叉手向,
恭敬普所在, 所游輒追隨。
欣喜廣大心, 便自發願言:
『令我逮如是, 常與尊者俱。
如此道人法, 所逮得法身,
令我身如是, 疾成正願義。』
所施無形色, 其氣亦穢惡,
無香亦無味, 我所施如是。
所作德少耳, 獲福安無極,
在天上人間, 其福自然見。
於是最後世, 還得於人身,
值見等正覺, 道師無有上。
我本所求願, 見世尊上人,
於是悉如意, 清涼得滅度。
於是悉識知, 本所作功德,
悉獲其果實, 可意歡喜受。」
如是彼大尊, 名[酉*且]羅大通,
於阿耨達池, 自說本所作。
優為迦葉品第十五(八偈)
「導師有二人, 同類悉兄弟,
見迦葉佛塔, 搪揬崩壞落。
合集眾賈人, 更補治起塔,
時兄弟二人, 俱扶竪剎柱。
緣是功德本, 生天上甚久,
來還生人間, 在於勢族種。
未見等正覺, 捨家學異道,
在泥蓮水邊, 久習編發志。
世尊無等倫, 愍念哀我等,
在於恆水側, 感動見變化。
我等見變化, 從佛求下發,
大尊念愍傷, 聽我等出家。
供養佛塔寺, 前稽首作禮,
用是眾庶等, 清涼而滅度。」
優為迦葉尊, 及江河迦葉,
於阿耨達池, 自說本所作。
迦耶品第十六(捉取十五偈)
「昔為賣香者, 既獲香賣之,
有一童女人, 來到香肆上。
容貌端正好, 見彼趣我所,
適捉與調戲, 欲意察著之。
身亦不犯觸, 亦不與合會,
唯但執其臂, 為嬈他女人。
用是過惡故, 壽終墮地獄,
來還得人身, 右臂自然枯。
如是五百世, 所生處皆然,
右臂常枯藁, 苦痛甚不便。
仁者識念是, 作罪薄少耳,
獲殃甚眾多, 善惡不可離。
值見等正覺, 捨家為沙門,
已得阿羅漢, 清涼入滅度。
仁者吾於是, 有神足自在,
於今一右臂, 不如左臂便。
假使有男子, 喜犯他人者,
壽終墮地獄, 苦痛甚酷毒。
不當外犯色, 如捐棄盛火,
智者覺了人, 已每知止足,
設見他婦女, 當作不淨觀。
我更泥犁中, 受苦不可計,
我犯是罪時, 自謂不足言,
悉獲是果實, 罪福不可離。
值見等正覺, 導師無有上,
已得無所著, 清涼得滅度。
是為最後生, 逮得甘露句,
已解一切苦, 清涼得滅度。」
迦耶尊如是, 在比丘僧中,
於阿耨達池, 自說本所作。
樹提衢品第十七(三十偈)
「惟衛佛世尊, 槃頭摩國城,
時有富長者, 名阿能乾那。
時佛之眷屬, 六十二百千,
請惟衛佛尊, 及眾供三月。
我主槃頭摩, 我供人中尊,
飯食日珍異, 供養佛弟子。
飯食佛如是, 在槃頭摩國,
彼時最後施, 槃頭王欲興。
供養好飯食, 衣被及床臥,
作微妙祠壇, 是王之所起。
奉上諸所安, 床座眾百千,
於一一比丘, 惠施令可意。
彼國王最後, 所供養如是,
奉事無極雄, 神通尊導師。
我時見彼供, 床臥諸所安,
衣被飲食施, 床座悉具足。
時諸天中尊, 帝釋來詣我,
彼天帝謂我: 『我當為汝伴。』
即時化祠壇, 可意嚴如天,
施設天上座, 供以天飲食。
彼時佛世尊, 惟衛無等人,
請供滿一月, 尊人及弟子。
我以天飲食, 供養於導師,
奉以天衣被, 大人並弟子。
用是功德故, 受恩不可量,
從九十一劫, 未曾歸惡道。
所作福照見, 天上及世間,
我奉侍大聖, 惟衛無極尊。
於今最後世, 生羅閱祇城,
蓱沙王之宮, 富家無量寶。
為蓱沙國王, 一切所愛敬,
眾人見供奉, 諸臣及人民。
我在天伎樂, 於是世自恣,
生世得人身, 天伎樂自娛。
於是佛大智, 導師無有上,
來詣羅閱祇, 導師加愍傷。
我聞大智慧, 佛詣王舍城,
心歡喜踴躍, 往詣仁世尊。
遙見世光[火*僉], 光明出普照,
即從車乘下, 步行往詣佛。
欣然我前行, 稽首最勝足,
禮如來畢竟, 卻在一面坐。
我久思正雄, 今乃見大人,
導師人中明, 降伏魔羅網。
世尊無有上, 應時愍傷我,
解說四諦事, 如應為講本。
彼曰無極哀, 世尊說如是,
大通欲出家, 願得受大戒。
即時大智慧, 佛者無等倫,
說言比丘來, 具足成沙門。
以是無放逸, 堅精進定意,
遭遇甘露處, 無為興無動。
逮見等正覺, 導師無有上,
以成阿羅漢, 清涼而滅度。
唯仁我追念, 身本所作惡,
悉受是果實, 可意樂安隱。
廣行有周旋, 離生老病死,
脫於一切惱, 愁憂及啼哭。」
如是樹提尊, 在比丘僧中,
於阿耨達池, 自說本所作。
賴吒惒羅品第十八(二十六偈)
「有王修惟尼, 其王有一子,
名賴吒拔檀, 是王最小子。
迦葉佛吉祥, 興起大塔寺,
欲護父王意, 為作剎柱頭。
心歡喜踴躍, 建立承露槃,
願我作沙門, 等正覺共會。
用是功德故, 世世所生處,
於天上人間, 其德自然見。
是為最後生, 在投樓吒國,
生於尊者家, 獨有一女耳。
一切所愛敬, 如是狗獵王,
是我親裡家, 國土亦如是。
端正甚姝好, 顏貌如敷踰,
在人中娛樂, 一切欲自恣。
可意敬世尊, 來詣投樓吒,
我見心歡喜, 便求作沙門。
本功德所致, 化變難比倫,
慈哀愍傷我, 口便發是言:
『諸佛之正教, 父母不樂者,
不得為沙門; 族姓子自報。』
即時還歸家, 前白父母言:
『父母願聽我, 出家為沙門。』
父母聞我言, 愁憂不可勝,
子雖命時終, 不欲相遠離。
我時不飲食, 一心無所樂,
志於清白法, 欲求為沙門。
我時不飲食, 萎臥於空地,
假令不聽我, 便當死於是。
六日不飲食, 一心無所樂,
志於清白法, 欲求為沙門。
時親厚知識, 往謂父母言:
『善哉聽之去, 用死人身為?
假令能樂者, 為沙門續在,
命存可數見, 死者當奈何。』
時父母知識, 共出悲好音,
設使作沙門, 來見我當聽。
時親厚知識, 便往謂之言:
『父母已聽汝, 明者為沙門。』
父母共結約: 『假使為沙門,
數來相見者, 子聽汝出家。』
彼聞善哉言, 自養有勢力,
往詣世尊所, 便前白佛言:
『唯然已聽我。』 便受佛尊教。
世尊下我發, 令我作沙門。
施承露槃故, 受安甚眾多,
於天上世間, 功德自然見。
佛普見說我, 樂閑居第一,
已得阿羅漢, 清涼而滅度。
是故當歡喜, 悅心向大哀,
當供養塔寺, 得脫大恐懼。」
賴吒惒大尊, 閑居五納衣,
於阿耨達池, 自說本所作。
貨提品第十九(二十七偈)
「曾在王舍城, 為富大尊者,
有五百道士, 住我家一年。
五百諸長者, 一切皆往詣,
彼時諸道人, 各就一家食。
譬如我等故, 家中所炊食,
一一諸比丘, 供養亦如是。
聽年長道士, 彼分與長者,
無上尊道人, 其心念如是。
飯食五百人, 豆羹以灌上,
我所作供具, 飼比丘如是。
如是連二日, 佈施彼比丘,
我時輒興意, 貪嫉恶心意:
『尚難飼我子, 婦女及姊妹,
兄弟諸親屬, 是飯食供養。
何況此比丘? 當供養三月;
供養五百人, 大減損我家。』
我欲令比丘, 作方便令死,
『假使命過者, 不損用我物。』
心自念惡已, 馬通糅飯中,
持用飯食之, 謂殺無所苦。
噉此飯食已, 得病甚困厄,
結刮其腸胃, 傷絕於五臟。
樂法得道人, 則為已命過,
諸天及鬼神, 俱共發聲言:
『是長者大惡, 傷害殺道人,
緣一覺之尊, 清涼無所漏。』
我聞知所語, 思念苦惱愁,
我等罪無量, 坐害善道人。
親屬聞是言, 悉共愁憂念,
皆會諸道人, 對悔過自首。
歸命諸道人, 悔過自首已,
請五百道人, 供養以飯食。
重悔過自首, 歸命眾道人,
供養飯食已, 心自發願言:
『令我與是等, 諸尊者合會,
如是等得度, 我心脫如是。
世世所生處, 勿令在貧窮,
莫令我興起, 貪嫉恶心意。』
害辟支佛已, 犯是惡罪殃,
於彼壽終已, 墮太山地獄。
苦痛無數千, 懊惱不可言,
來還得人身, 短命速疾過。
所在得勢富, 眾人所供養,
腸胃每燋爛, 然後乃命過。
棄捐家居去, 沙門無所慕,
精進修佛教, 斷除一切欲。
假令我捨身, 向般泥洹時,
諸腸胃五臟, 各各崩壞爛。
我所作過惡, 惡意害比丘,
所作餘罪殃, 最後當畢了。
我身所起惡, 及所行善行,
悉還受果實, 善惡俱前獲。」
舍衛城裡生, 茶提大神足,
於阿耨達池, 自說本所作。
禪承迦葉品第二十(十一偈)
「有諸比丘僧, 終竟於七歲,
時國穀米貴, 飢餓大恐懼。
我分得一人, 摩竭妙道人,
緣一覺之尊, 清涼無有漏。
彼時我興發, 起意之為惡,
『我當持何用, 施飼是比丘?』
時停置飯食, 令生蟲臭惡,
往觀諸作使, 然後供養之。
以是所作罪, 壽終墮地獄,
合會燒炙之, 苦痛不可言。
從地獄得出, 世世所生處,
作若干方便, 求飯食難得。
是為最後世, 來還生人間,
逮見等正覺, 無上之導師。
以信故出家, 除害諸漏盡,
已得無所著, 清涼而滅度。
仁者吾於是, 神足常自在,
求食設方便, 若干不能得。
遠行避道路, 疲勞不可言,
既乃得所僥, 飯食諸供具。」
承伽迦葉尊, 大通名所作,
於阿耨達池, 自說本所作。
朱利般特品第二十一(八偈)
「昔我先世時, 曾為養豬者,
在於江水傍, 系[打-丁+絜]眾豬口。
欲濟至江半, 身獨由得渡,
豬不得喘息, 中流皆溺死。
爾時我治生, 亡遺無所依,
仙人來至彼, 從頂有慈哀。
便勸教化我, 剃除吾鬚髮,
解喻誨善律, 行無相三昧。
於彼壽終後, 便得生天上,
天壽復竟盡, 即還為道人。
逮見等正覺, 捨家為寂志,
所在意曚暝, 受經尋輒忘。
我諷學一偈, 三月乃諳知,
習讀誦四句, 斷絕諸愛慾。」
世尊時問之, 朱利般特說,
從來善惡事, 於阿耨達池。
醍醐施品第二十二(二十七偈)
「迦葉佛滅度, 我為後弟子,
博聞知三世, 常祕惜經法。
不為比丘說, 不肯示與人,
儻餘乞本知, 便當與我等。
設有比丘來, 至我所問事,
吾則欺詐之, 不解意結恨。
眾道人恚還, 憂恚罵詈言:
『何嫉不說法? 仁者豈為往?』
臨欲壽終時, 心即自悔責,
未曾講論法, 是為大不善。
自知壽向盡, 餘過有七日,
聚會眾僧類, 應時為說法。
晝夜講諸要, 蠲除貪嫉妬,
說法未竟畢, 於彼便命過。
如我所分別, 聞者極妙快,
受教思惟義, 展轉相勸化。
所說法尠少, 聚會人七日,
用是得生天, 天伎以自娛。
天上壽終下, 來還受人身,
在迦惟羅衛, 生釋國王家。
端正見者敬, 為眾所愛樂,
大財無極寶, 普以度無極。
見諸族姓子, 來者皆棄家,
我羨為寂志, 捐家愛慾財。
世尊無等人, 慈念愍哀我,
屢數率勵我, 勸導令出家。
吾便敬遵佛, 無上之喜教,
唯仁者我身, 七年行佈施。
於是惠與已, 終竟於七歲,
然後作寂志, 受勝智慧誨。
七年為長久, 人命為甚短,
今日便佈施, 誰能保身命?
用尊是往故, 即時作寂志,
唯仁我七日, 出家除鬚髮。
信故為沙門, 修行佛法身,
二十五歲中, 寂定心如水。
於是弊惡道, 起念著家事,
奉行捐損業, 亦不用甘露。
於彼甚慚愧, 發求無極利,
毀辱於親屬, 悉當見仇憎。
作是為不可, 亦不所僥恨,
已出志守寂, 豈復返懷居?
興家種姓意, 財利之所欲,
當能斷斯著, 終不捨離戒。
寧令我身沒, 其壽所憎惡,
我當捉大刀, 安用此命為?
便執利刀劍, 除割所因緣,
刈截垢濁已, 然後心解脫。
一心便解度, 稍數令人寂,
我於慈果實, 速值法光明。
我壽向終時, 講說尊妙法,
緣是所可行, 定意度無極。」
釋子大神足, 弱根薩波達,
於阿耨達池, 自說本所作。
阿那律品第二十三(無獵九偈)
「昔我曾不食, 彼世時施與,
遭遇見沙門, 大通和蒞吒。
以故生釋種, 號曰阿那律,
功德自娛樂, 俳伎之所娛。
時見等正覺, 即喜慕世尊,
覩之心踴躍, 捨家為寂志。
宿世行精進, 方便常堅彊,
已脫三達智, 具足如佛教。
自識本宿命, 造行所更歷,
於忉利天上, 積七世在彼。
七返還人間, 人間轉勢尊,
富貴君子家, 金珠寶自然。
於是七彼七, 生死凡十四,
本悉識知之, 前世之所行。
如是所與果, 曾無慳嫉意,
世世所生處, 常求不生死。」
時尊阿那律, 處於眾僧中,
於阿耨達池, 自說本所作。
彌迦弗品第二十四(鹿子十四偈)
「昔我逐勇狗, 往詣藥肆上,
緣一覺之尊, 身體得不豫。
給之以醫藥, 瞻養至七日,
尊人過七日, 便飛昇虛空。
我時見告語, 家之僕童客,
眾祐已來臻, 如是出家學。
我聞僕所說, 辟支佛飛行,
其志踴躍喜, 一意叉手向。
緣是喜悅意, 佈施醫藥故,
在天上人間, 功德自然見。
於今最後世, 復還得人身,
值見等正覺, 導師無有上。
於釋師子所, 出家為寂志,
已得無所著, 清涼而滅度。
於昔吾於是, 得供甚眾多,
衣被及飲食, 床臥所安具。
為其縫衣服, 從施醫藥故,
四方給諸藥, 所安無所乏。
天人往告語, 蓱沙之國王,
卿當以醫藥, 施與彌迦弗。
仁國當興利, 眾藥大熾盛,
遣耆域醫王, 擎藥與鹿子。
四面醫藥來, 皆悉歸趣我,
彼時王蓱沙, 施遣大神通。
於是來授我, 具足柔軟堂,
悉遍比丘僧, 千二百五十。」
其鹿子比丘, 六通大神足,
於阿耨達池, 自說本所作。
羅雲品第二十五(十偈)
「我昔曾為王, 典主摩竭國,
人民甚眾多, 決事以義理。
爾時有仙人, 飲他溝中水,
即來詣我所, 前語我如是:
『大王我為賊, 乏飲不與水,
便當謫罰我, 如拷盜竊者。』
我時即報言: 『仙人持法藥,
我恣聽仁者, 便去隨其欲。』
『大王我狐疑, 咎結不得除,
便當謫罰我, 今乃消殃罪。』
即勅著後園, 忘之至六日,
過六日已後, 亦不得飲食。
坐是因緣故, 未曾有惡意,
墮燒炙黑繩, 更歷六萬歲。
畢是有餘殃, 於今最後生,
處在母腹中, 六年乃得生。
未曾起亂意, 身口不犯罪,
乃值得果實, 罪福不可離。」
如是羅雲尊, 在於比丘僧,
於阿耨達池, 自說本所作。
難提品第二十六(十四偈)
「昔惟衛佛世, 我施煖浴室,
一洗比丘僧, 便自發願言:
『令我與是等, 尊眾共集會,
世世得清涼, 離欲無垢塵。
端正常徐好, 清淨若妙花。』
於彼壽終後, 便得生天上。
在天上人間, 顏色好端正,
世世所生處, 所住大勢尊。
於彼壽終後, 來還生人間,
諸天及人民, 見我無厭足。
見辟支佛塔, 繕治泥整頓,
聖飾令鮮白, 於上懸幡蓋。
我時自發願, 欲求得相好,
金體紫磨色, 端嚴無有比。
因是所作福, 生波羅[木*奈]國,
於脂惟尼生, 作子無恚害。
見迦葉佛塔, 其心為歡喜,
輒詣其寺中, 竪立承露槃。
用是施塔故, 及治聖飾塔,
興建剎柱槃, 受福不可量。
從彼有餘福, 於是最後世,
生釋氏王家, 便為佛之弟。
我身自然有, 大人之相好,
莊嚴成羅羼, 平等布三十。
佛普見說我, 端正最第一,
已除盡諸漏, 逮得甘露句。」
難提父母子, 於比丘僧中,
於阿耨達池, 自說本所作。
颰提品第二十七(十九偈)
「昔世穀米貴, 飢餓大恐懼,
比丘有五百, 求食則施與。
一切諸長者, 惠施眾道術,
分衛得飯食, 便持來授我。
雖得粗細食, 常分以與身,
亦不能知我, 每隨用我語。
諸人民來趣, 行求飯食具,
我爾時自力, 從彼便出去。
是時各馳走, 孚遠相求索,
盡力從後追, 不能及逮我。
即渡於流河, 便卻坐一面,
周匝四向視, 得靜無來人。
『我今日獨食, 柔軟美且香,
飽滿意盈足, 終慕獲安隱。』
於是有比丘, 則緣覺世尊,
威神大巍巍, 生死除無餘。
意慮常念言, 窮賤甚苦劇,
本不修功德, 是故令我貧。
即興清淨心, 歡踴意念言,
當施與比丘, 是本眾祐者。
時世尊便受, 則於彼飯食,
用憐愍傷我, 便飛在虛空。
我時即發願: 『莫復令我貧,
後生勢富家, 端正如妙華。
與如是等尊, 世世共會遇,
使我承此法, 如仁者所得。』
緣是所作德, 受安長且久,
於天上人間, 所作德自見。
亦得為國王, 天人無數反,
未曾墮惡道, 亦無有罪殃。
從彼有餘福, 於是最後世,
來生勢富家, 釋種大姓生。
爾時佛世尊, 來詣所生地,
我即為寂志, 並與親屬俱。
我本所立願, 輒如意具足,
已得無所著, 清涼且滅度。」
捨勢為沙門, 颰提受佛教,
於阿耨達池, 自說本所作。
羅槃颰提品第二十八(十四偈)
「拘樓秦佛時, 昔有起塔者,
我時在彼住, 其寺甚高大。
興造此塔寺, 我口呵譴之:
『是塔甚太大, 何日當成就?
可稍作功德, 如是自立辦,
既不多勞煩, 塔寺亦速訖。』
用口說窶言, 坐犯語罪報,
命盡壽終後, 便墮地獄中。
從地獄得出, 短小身玄丑,
世世所生處, 為眾所輕邈。
迦葉佛世時, 為烏鳥赤[口*(隹/乃)],
波羅[木*奈]中道, 翱翔叢樹間。
瞻見世光曜, 比丘所圍繞,
即順佛為禮, 口出悲音聲。
佛世尊所游, 波羅[木*奈]國時,
每隨行出入, 常繞向悲鳴。
緣是所作德, 來還得人身,
逮見等正覺, 無上之導師。
得出為寂志, 於釋師子所,
已為無所著, 清涼而滅度。
羅漢得自在, 六通大神足,
名曰為持法, 正真有辯才。
一切眾聚會, 聽聞我音聲,
諸天及人民, 一切皆歡喜。
我作罪少耳, 作福亦不多,
皆獲其果實, 所為二罪福。」
羅槃颰提尊, 在於比丘僧,
於阿耨達池, 自說本所作。
摩頭惒律致品第二十九(二十一偈)
「昔於惟耶離, 身為大獼猴,
趣往取佛缽, 比丘見被呵:
『得無壞佛缽。』 世尊告比丘:
『比丘勿得呵, 是終不壞缽。』
我時取佛缽, 徐徐持上樹,
盛以滿缽蜜, 便則從樹下。
手擎滿缽蜜, 以奉上世尊,
蜜中有蟲穢, 正覺不肯受。
佛見其缽中, 死蜂與蜜雜,
尋好擇出之, 復擎重上佛。
時佛世光[火*僉], 復更不聽受,
我以水淨洗, 仍前稽首上。
以水灑其上, 更盛異缽中,
供養佛尊已, 心踴躍歡喜。
世尊無等人, 彼時度死蜂,
受此一缽蜜, 服食及弟子。
我時甚踴悅, 叉手而向佛,
專住法王前, 其心常精進。
在彼發願言: 『令我得人身,
來值世尊世, 使得最上義。』
緣是所作德, 因用得人身,
逮得等正覺, 無上之導師。
得出為沙門, 給侍釋師子,
已為無所著, 清涼而滅度。
得自在羅漢, 六通大神足,
名曰為出蜜, 諸比丘亦知。
知前所作福, 於今得恭敬,
與數百比丘, 共遊行周旋。
設在窮乏路, 比丘僧飢渴,
心適自發願: 『我欲得蜜漿。』
知我心所念, 眾人即遠來,
齎持蜜美食, 以用奉上我。
我尋便受之, 自然極美多,
以施比丘僧, 可意甚飽滿。
我應時生已, 獼猴所作行,
度脫無徑路, 便得甘露句。
如我本所願, 輒得如其意,
供養佛世尊, 所求則具足。
唯仁每悉念, 我所作功德,
悉獲其果實, 可意安隱吉。」
如是出蜜尊, 在比丘僧中,
於阿耨達池, 自說本所作。
世尊品第三十(五十偈)
一切勝普明, 一切世間最,
得除盡諸垢, 降一切眾會。
諸通慧普見, 大人一切暢,
度諸怨恐懼, 法船濟彼岸。
曉了眾所化, 欣然愍世間,
矜傷脫眾生, 以義一切救。
除去一切人, 悉解諸繫縛,
一切人中最, 說法為眾眼。
大人無極慧, 大雄極名聞,
大光無極法, 以度於最法。
大力化無黠, 開化大明慧,
歡勸大眾人, 大醫多所兼。
世尊壞眾恐, 無上除諸憂,
佛仁為度脫, 大牢獄閉系。
大龍大師子, 無著大比丘,
大智慧世尊, 救濟眾塵勞。
精進有大力, 方便大堅彊,
降伏眾天民, 大道寂靜安。
佛大天中天, 一切諸鬼神,
悉禮智慧足, 佛出哀世間。
恆在大生死, 壞決羂羅網,
神通無極哀, 度脫大牢獄。
大龍大天人, 於眾會最先,
廣施無極施, 已逮弘寂跡。
尊長士仙人, 已度諸尊法,
成就大弟子, 導師德極尊。
眾祐中最上, 無上除愁憂,
諸所度脫勝, 一切相好尊。
斷絕諸色慾, 拔濟諸恩愛,
時游在龍王, 阿耨達大池。
一切所作辦, 踴在虛空中,
弟子眾圍繞, 寂然有五百。
愍傷有極哀, 慈護一切人,
觀察比丘眾, 便自說是言:
「明聽我所語, 前世之所造,
身始有所作, 今所獲餘殃。
吾昔宿命時, 作人名文羅,
誹謗無瑕穢, 善妙辟支佛。
眾人大來會, 縛束善妙士,
著杻械閉系, 須出如死囚。
吾時見沙門, 得縛束苦惱,
其心發慈哀, 身則為救解。
用是罪殃故, 墮地獄甚久,
後來生人間, 常為人所謗。
用是有餘殃, 於此最後世,
須陀利異道, 共議誣謗我。
曾為婆羅門, 博聞持道術,
有五百學志, 講術藂樹間。
時有大神力, 五通比丘來,
我見道人至, 誹謗揚其惡。
仙人深愛慾, 自高處樹間,
諸摩納聞之, 便共效我宣。
時一切學志, 家家行乞匃,
大眾中誹謗, 仙人有垢欲。
緣是所犯罪, 須陀利女人,
佛五百弟子, 悉共被誹謗。
佛為一切明, 有虛妄之謗,
知世吒弟子, 是為沙門耶?
犯是罪殃已, 便墮惡道中,
生在太山獄, 勤苦甚酷毒。
以此有餘殃, 旃遮摩尼女,
在大眾會中, 虛妄掩殺佛。
曾為三兄弟, 而共諍錢財,
推撲墜深谷, 石抬以殺之。
以是所犯罪, 墮太山地獄,
燒炙在黑繩, 毒痛甚酷苦。
以此有餘殃, 調達石所抬,
於是石墮落, 中傷佛足指。
乘船入江海, 俱欲渡深水,
時共載船上, 拔刀殺賈人。
用犯此罪故, 身墮地獄中,
以是餘殃故, 鐵刺見佛前。
曾在捕魚肆, 生為漁者子,
有捕殺魚者, 我爾時生心。
從是所犯罪, 墮太山地獄,
燒炙在黑繩, 勤苦甚毒痛。
隨樓勒國王, 傷殺釋子時,
以是有餘殃, 於今得頭痛。
惟衛世尊時, 罵詈其弟子,
不應食粳米, 當令噉生麥。
用是所犯罪, 坐口出惡言,
墮於黑繩獄, 受苦不可計。
以此有餘殃, 怨結婆羅門,
請我終一時, 三月中噉麥。
曾為治病醫, 時療尊者子,
合藥分倒錯, 令疾轉增劇。
用犯此罪故, 墮地獄甚苦,
以此有餘殃, 是故得下利。
吾昔前世時, 曾為手搏師,
與力士相撲, 害殺有佛子。
用犯此罪故, 受苦難訾量,
以此餘殃故, 脅肋為之痛。
謂難提和羅, 輕毀迦葉佛,
用見此沙門, 言不得佛道。」
佛五百弟子自說本起經
上篇:佛說義足經
下篇:譔集百緣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