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說菩薩本行經

失譯人名今附東晉錄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說菩薩本行經卷下

失譯人名今附東晉錄

爾時,如來說是正真微妙語時,諸疫鬼輩皆走去向摩竭國,毘舍離國病盡除差。時,佛復還摩竭國中,疫鬼復還毘舍離國。爾時,世尊往來七返,即便說言:「我從無數劫以來,所作功德作大誓願,我今以此正真之行,除去一切眾生身病並除意病。」

佛言:「我為尸毗王時,為一鴿故割其身肉,興立誓願除去一切眾生危險。摩訶薩埵太子時,為餓虎故放捨身命。捨尸王時,自以身肉供養病人經十二年。阿彌陀加良王時,病自合藥而欲服之。時有辟支佛病,與王同來從乞藥,王自不服,即便持藥施辟支佛,自作誓願,使一切病皆悉除愈。修陀素彌王時,百王臨死而濟其命,令迦摩沙颰王使入正見,十二年惡誓使得銷除。須大拏太子時,二兒及婦持用佈施。摩休沙陀太子時,以藥除眾生病,復入大海得摩尼珠,復除眾生貧困。摩訶婆利王時,二十四日自以身肉以供病人。羼提婆羅仙人時,割截手足不起恚意。迦尸王時,人民疫病,王受八關齋,起大慈心念於眾生,人民病者皆悉除差。毗婆浮為解咒師時,人民疫病,以身血肉持用解除與鬼啖之,人民眾病皆悉除差。梵天王時,為一偈故自剝身皮而用寫經。毗愣竭梨王時,為一偈故於其身上而啄千釘。優多梨仙人時,為一偈故剝身皮為紙、折骨為筆、血用和墨。跋彌王時,國中人民盡有瘡病,王自行見毒樹,此毒樹葉墮於水中,人飲此水令人有病,即拔毒樹根株盡隨以火燒之,人民瘡病半得除差。其中故有不差者。王問醫言:‘眾生瘡病何以不差?’醫答王言:‘此瘡病重,當得魚肉食之乃差。’王聞其言,即到水邊上樹求願作魚:‘今我以身除眾生病,持此功德用求佛道,普除一切眾生無量身病意病。審如所願,其有眾生食我肉者病盡除差。’即從樹上投身水中,便化成魚而有聲言:‘其有病者來取我肉啖,病當除差。’人民聞聲,皆來取魚肉食之,病盡除愈。」

於是世尊自說:「前世宿行所作,結於誓願今皆得之。今我以此正真之教,除去一切眾生災禍。」時,佛便自化身作兩頭,一頭看毘舍離國,一頭看摩竭國,疫鬼盡去還於大海,人民眾病皆悉除差。五穀豐熟人民安樂,以法廣化,並使意中諸欲之病,悉得清淨,立之於道,一切人民皆大歡喜。於是諸比丘異口同音讚歎:「如來無量功德,甚奇甚特不可思議。」

佛告諸比丘:「我不但今除眾生病飢渴之患,過去世時,亦復如是。乃往過去無數世時,此閻浮提有大國王名曰梵天,典閻浮提八萬四千諸小國王,有二萬夫人、婇女一萬,無有太子。晝夜愁憂,禱祠神祇,梵天天帝、摩訶霸梨天諸大神、日月天地,因乃得兒。時,子生皆端正殊好有大人相,名大自在天。為人慈仁聰明智慧,世之典籍星宿變運日月博蝕,一切技術莫不通達,復學醫術和合諸藥,宣令國中:‘諸有病者悉來詣我,當給醫藥飲食佔視。’人民聞令,諸有病者盡詣太子,國中大小皆悉歡喜莫不嘆德,更不向餘醫輕慢餘醫;諸醫師輩盡皆瞋恚妒忌太子。

「當於是時,舉閻浮提人民疫病加復谷貴,集諸醫藥不能令差,人民死者日日甚多。王大愁憂,命召諸醫問其方藥。時,有一醫妒王太子者,心自念言:‘今此太子是我怨家,今乃得便。’即白王言:‘更有一方試盡推覓,王便可之。’即時便去,明日乃還,前白王言:‘推得一方,若使大王得服之者,眾病必除。’王即告言:‘須何等藥,便試說之?’醫答王言:‘當得從生以來仁慈愍眾生未曾起於瞋恚意者,當用其血和藥服之,得其兩眼用解遣鬼,眾病乃差。’王即答言:‘從生以來不起瞋恚,此實難有。此事甚難,不可得也。’

「太子聞之白父王言:‘此事易耳,不為難得。’太子白王言:‘我是父王之子,我從生以來不曾恚瞋加害於人,常慈愍一切初無惡相。我身非常而無堅固,不久會亦當死;唯願大王聽我為藥,除眾生病。’王便答言:‘我無子息,禱祠諸天日月星辰四山五嶽,因乃得子。今寧亡身失國,終不聽汝。’太子便白父王言:‘我求佛道,今我以血施與眾生,持此功德,佛諸經法盡當解了。我今以此肉眼施與眾生,以此功德,當得如來智慧之眼,當為一切而作正導。大王雖無太子,故得為王;若使國土無有人民,為誰作王?使諸人民眾病悉除,亦使父王無有憂愁。’王復悲泣答太子言:‘今我寧棄國王位,可哀之子實不能捨。’於是太子長跪叉手,白父王言:‘今我求於無上正真之道,若使愛惜臭穢之身,云何得解如來智慧深妙之法?云何當得一切慧眼?唯願父王莫得卻我無上道心。’父王默然更無所說。

「醫白王言:‘我試取血持用和藥與諸病人,若便得差乃出其眼,若不差者不須出眼。’於是太子刺臂出血,作誓願言:‘我以此血除眾生病,持此功德用成無上正真之道,審成佛者,一切眾生服此藥者,病當除差。’便以血和藥與諸病人,病皆除愈。醫便白王:‘其有病人服此藥者皆悉除差,目前現事可不信也。’時,閻浮提八萬四千諸小王臣民,聞大王太子自出其眼愍救一切,莫不悲泣,皆悉來集,長跪叉手白太子言:‘唯願大王太子!我曹寧自放捨身命,不使太子毀其眼目。汝之慈愍一切眾生,不久成佛,願莫自毀壞其眼目。’於是太子諫謝諸王臣民:‘今我以此血肉之眼除眾生病,持此功德用求佛道。我成佛時,當除汝等身病意病,莫得卻我無上道心。’爾時,諸王一切臣民,聞是語已默然而住。於是太子便敕左右:‘設施解具,欲挑其眼。’語左右人言:‘誰能挑我眼者?’左右人民皆辭不能。時,醫妒太子者,答言:‘我能。’太子歡喜,報言:‘甚快!’持刀授之,語醫者言:‘挑眼著我掌中。’便挑一眼著太子掌中。於是太子便立誓言:‘今我以此肉眼施與眾生,不求轉輪聖王,不求魔王,不求梵王、色聲香味細滑之樂,持此功德,用求無上正真之道,使我得成一切智眼,普為十方無量眾生作大醫王,除去一切眾生身病意病,施眾生智慧之眼。’作是語已即便持眼著於桉上:‘審如我心所願者,一切眾生病皆除愈。’父母見之即便悶絕,良久乃穌;諸王臣民舉聲啼哭,動於天地宛轉自撲,或有迷悶絕者。

「適欲舉刀更挑一眼,應時三千大千世界為大震動,三界諸天皆悉來下,見於菩薩為眾生故,自挑其眼而血流出,無數諸天皆悉悲泣淚如盛雨。時,天帝釋到太子前問太子言:‘汝今慈愍為眾生故,不惜身命出其肉眼,如是勤苦實為甚難。所作功德欲求何等?求轉輪王、天帝、魔王、梵天?王子求何等願耶?’太子答言:‘不求聖王、天帝、魔王、梵天王也,不求三界色聲香味細滑之樂,持此功德,用求無上正真之道,為十方一切眾生作大醫王,普除一切眾生身病意病,施與眾生智慧之眼,普離生死一切諸患。’時,天帝釋一切諸天讚言:‘善哉善哉!甚快難及!如汝所願成佛不久。’時,天帝釋即取其眼,還用持著太子眼中,於時,太子眼即平復,絕更明好逾倍於前。無量諸天即以天花而散其上,莫不歡喜。父王及母、夫人婇女、諸王臣民,皆大歡喜踴躍無量。

「時,天帝釋敕比婆芩(丹嗒)摩大將軍,逐諸疫鬼盡還大海,一切病者皆悉除愈。天帝便雨種種飲食,次雨谷米,次雨衣服,次雨七寶,一切眾生病盡除差,皆悉飽滿無飢渴者,人民歡喜國遂興隆。卻後數年父王命終,便登王位,坐於正殿七寶自至,為轉輪王主四天下,莫不蒙慶,所作功德現世獲之。」

佛告諸比丘:「爾時太子大自在天者,則我身是。爾時父王梵天者,則今父王白淨是。爾時母者,今我母摩耶是。爾時醫挑我眼者,今調達是。爾時閻浮提人民者,今毘舍離國、摩竭國人民是。而我爾時亦除其病飢渴之困,我今亦復除去眾生身病意病,亦使眾生普得慧眼立於道證。菩薩行檀波羅蜜,勤苦如是。」

時,諸比丘聞佛所說,皆大歡喜,為佛作禮。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與千二百五十沙門俱,欲入城分衛。其佛欲入城之時,五百天人先放香風,吹於道路及諸里巷,悉令清淨,不淨瑕穢糞除臭處自然入地,悉令道路淨潔。五百天人雨於香汁,道路街巷悉令潤澤,而散天花。國王臣民見其瑞應,知佛當來,悉捨所好諸事緣務,皆悉馳走來迎世尊。人民見佛,中有掃地者,散花者,燒香者,持衣布地者,中有解發佈地欲令佛蹈上而過者,以身投地四布令佛蹈上者,有持幡蓋者,有作伎樂者,一心叉手以清淨意而視佛;一切眾生各各種種恭敬世尊。

時,有一婆羅門至為貧窮,無有花香供養之調,用自慚恥:「更無餘計,唯當一心淨意視佛。」即便恭肅敬意,以踴躍心叉手而住視於如來,以偈嘆佛,而說頌曰:

「表容紫金耀,  三十二相明,
 一切眾生類,  睹者莫不歡。
 見佛心踴躍,  憂愁皆銷除,
 永度生死海,  稽首禮大安。」

爾時,世尊欣然而笑,五色光從口中出,有千百奇,一一光頭出無數明,一一光端有七寶蓮花,一一花上皆有化佛遍照十方。下至諸大地獄,上至三十三天,遍照五道幽冥之處,極佛境界莫不大明,三千世界諸天人民,見佛光明莫不踴躍,各離宮殿捨其所樂,咸至佛所。聽說經法而得度者,見其光明而得度者,或聞化佛所說經法而得度者,或有尋光來至佛所而得度者。無量地獄拷治之處悉得休息,壽終之後盡得生天。一切畜生禽獸之處善心自生,慈心相向不相傷害,壽終之後亦得生天。餓鬼之中都悉自然得百味食,無有飢渴之想,歡喜踴躍無復慳心,壽終之後盡得生天。無量眾生,盲者得視,聾者得聽,啞者能語,僂者得伸,拘躄能行,癃殘百病皆悉除愈,牢獄系閉悉皆放解。當爾之時,大千世界諸天人民,一切大眾莫不歡喜,心皆清淨無復三垢,其中或有得生天者,得道跡者、往來者、不還者,得羅漢者,得辟支佛道者,有發無上正真道意者,或有堅住不退轉者,各各如是不可稱計。世尊光明照十方已,還繞身三匝從眉間入。

於是阿難更整衣服,長跪叉手前白佛言:「世尊今笑必有所因,唯願說之。」

佛告阿難:「見此婆羅門不?」

阿難對曰:「唯然已見。」

佛告阿難:「此婆羅門以清淨心一偈嘆佛,從是以後十三劫中,天上人中封授自然,常得端正言辭辯慧,人所讚歎,不墮三塗八難之處,卻後皆當成辟支佛,名曰歡悅。」一切眾會聞佛所說,皆悉歡喜歌嘆佛德。

阿難白佛言:「如來功德不可思議。此婆羅門一偈嘆佛,所得功德不可限量,快乃如是。」

佛告阿難:「此婆羅門非但今日而讚歎我而得善利。乃往過去世,波羅奈國王名婆摩達多,而出遊獵,象兵馬兵車兵導從前後。遊獵於山得一白象,身白如雪光澤可愛而有六牙。王得此象大用歡喜,即付象師令使調之。於時,象師即著枷鞅靽大杖閉之。於時,其象悲泣淚出,不欲飲食經於七日。象師怖懅:‘此王家象,若不飲食不久便死。’即白王言:‘所得白象不肯飲食,悲泣淚出。’王聞其言即往看之。王問象言:‘何以不食?’象便作人語而白王言:‘我心愁憂,唯願大王當去我愁。’王復問言:‘有何等愁?’象答王言:‘我有父母,年老朽邁不能行來,更無供養者,唯我供養採取飲食。若我在此拘繫無供養者,便當俱歿。用為悲愁。大王若有大慈。放我使去,供養父母畢其年命,自當來還供養大王,不違此誓。’王聞其言愴然不樂,即讚歎言:‘汝雖畜生修於人行,我雖為人作畜生行。’王即長跪解像令去。

「時,象便去,供養父母經十二年,父母終亡,即便來還詣於王宮。王見象還益加歡喜,七寶莊嚴瓔珞其身。王欲出時,像在前導,王愛此象過逾太子,眾象中最,因名象幡。時,有貧婆羅門欲詣王乞,便問人言:‘作何方便可得財賄?’有人語之:‘王有白象甚為敬愛,汝若能嘆此象者,乃可大得。’時,婆羅門伺王出時,在路傍住,即嘆白象而說偈言:

「‘汝身甚姝好,  猶若天帝象,
  眾象相具足,  福德甚巍巍。
  形影無雙比,  猶若白雪光,
  身體甚難及,  奇特不可量。’

「爾時,國王聞嘆白象,大用歡喜,賜婆羅門金錢五百,便用致富。」

佛告阿難:「爾時象幡者,則我身是。時婆羅門者,今此婆羅門是。爾時嘆我而得益利,用濟窮乏。今我成佛而復嘆我,獲其福報不可限量,因得濟度生死之難。」

阿難長跪前白佛言:「若使有人四句一頌讚嘆如來,當得幾許功德之報?」

佛告阿難:「正使億百千那術無數眾生皆得人身,悉得成就辟支佛道,設使有人供養是等諸辟支佛,衣被飲食醫藥床臥敷具滿百歲中,其人功德寧為多不?」

阿難白佛言:「甚多甚多,不可計量。」

「若使有人四句一偈,以歡喜心讚歎如來,所得功德,過於供養諸辟支佛得福德者,上百千萬倍億億無數倍,無以為喻。」

賢者阿難、一切大會,聞佛所說、皆大歡喜,繞佛三匝頭面作禮。

聞如是:

一時,佛在波羅奈國精舍中止。諸佛之法,晝三時、夜三時以正覺眼觀於眾生,誰應度者輒往度之。時,波羅奈王有輔相婆羅門,新取婦,甚為愛敬。其婦白夫:「與我一願。」輔相答曰:「欲求何等,恣隨汝意。」婦即報言:「聽我施佛及比丘僧,手自斟酌,聽說經法。」夫即可之:「從汝所欲。」

爾時,世尊知其應度,明旦晨朝著衣持缽往詣其家。輔相夫婦聞佛在外,歡喜踴躍即出奉迎,稽首佛足施設床座,請佛入坐供施甘饌。世尊食畢,輔相夫婦手自執水灌世尊手。於是如來洗手漱口已訖為說經法,讚施之德、持戒之福,天上人中封授自然,尊榮豪貴富樂無極。雖復高尊,諸欲自恣,不能得免三塗之苦。地獄之中火燒湯煮,刀山劍樹火車爐炭,刀鋸解析甚酷甚痛,不可具陳,餓鬼中苦,身瘦腹大咽細如針孔,骨節相敲共相切磨舉身火然,百千萬歲不聞水谷之名,飢渴甚困不可具說。畜生中苦,虎狼師子蛇蟒蝮蚖,更相殘害互相啖食,三塗之中恶心熾盛,無有善意大如毛髮,宛轉苦毒無有出期。唯捨諸欲,思惟正諦,爾乃得離眾苦毒耳。受三界身悉皆有苦,一切眾苦皆從習生,由習諸欲三毒之垢,諸行之報便有眾苦。斷絕三毒銷然諸欲則無諸行,眾行已盡則不受身,已無有身眾苦便滅。欲盡諸行一切縛者,唯當思惟八正之道。

佛為輔相夫婦說此法已,應時,夫婦歡喜踴躍入四正諦,即於佛前得須陀洹道。於是夫婦觀家如獄、見欲如火,不樂恩愛,長跪白佛:「願為沙門。」佛即可之。鬚髮自墮,法衣在身,其夫便成沙門,婦即成比丘尼,俱隨佛後到於精舍。

爾時,世尊重為說法,三十七品諸禪三昧。思惟意解諸欲永盡,俱成羅漢六通清徹。時,諸比丘讚歎如來神力智慧,並復讚歎二阿羅漢:「甚奇甚特!在於尊豪便能放捨尊貴榮祿,其婦少壯棄欲捨樂,甚為難及。」

佛告諸比丘:「此阿羅漢,乃前世時亦有好心,今意亦好。乃往過去無量世時,波羅奈國婆羅摩達王,王有輔相名比豆梨,為人慈仁,聰明博達靡所不通,唯以十善而用教化,王及臣民莫不諮受,王甚敬愛。時,海龍王名波留尼,王有夫人名摩那斯,王甚愛敬。於時,龍王欲至天上會於釋所,龍王持婦囑宮中五百婇女,無得嬈惱觸誤其意。龍王去後,於時,夫人坐自思惟宿命之事,憶念前世為人之時,毀失禁戒今墮龍中,即便不樂悲泣淚出。諸侍女輩見其不樂,咸共問之:‘何以不樂?’夫人答言:‘憶念先世本為人時,坐犯禁戒,今作龍身,受此毒惡丑穢之形。用為不樂。’問諸侍女:‘作何方便,得脫龍身生於天上?’諸侍女言:‘以龍之形含毒熾盛,求脫龍身生於天上,甚難甚難!求索人身尚不可得,況生天上?’中有一女而便答言:‘我曾聞於閻浮提波羅奈國婆羅達王有一輔相,至為慈仁智慧無比,一切經典靡不通達,生天人中五道所趣悉皆知之,五戒十善而用教化。能往問之,乃知生天所行之法脫龍之行。’

「龍王來還,見於夫人顏色不樂,即便問言:‘何以不樂?’夫人答言:‘閻浮提波羅奈國婆羅達王,有一輔相名比豆梨,至為慈仁憐愍眾生,智慧無比,一切經籍靡不通達,欲得此心而用食之,欲得其血而欲飲之,若得此者我愁乃除。’龍王答言:‘莫得憂愁,我當求索。’於是龍王有親友夜叉,名曰不那奇,語夜叉言:‘而我夫人聞閻浮提波羅奈國王有輔相名比豆梨,為人慈愍智慧第一,一切經籍莫不通暢,欲得此心並及其血而飲食之,為我索來。’持兩明珠而用與之,於是夜叉即便受教取明珠去,到閻浮提化作賈客,入波羅奈城捉摩尼珠,行人問之言:‘汝持此珠欲賣之不?’答言:‘不賣,欲用博戲。’即便白王:‘外有賈客持二明珠,欲用博戲。’其王聞之大用歡喜,王自恃巧博必定得勝。王言:‘將來。’即喚入宮。時,王問言:‘欲願何等?’夜叉答言:‘我得勝者,持比豆梨與我;王若得勝,此珠屬王。’王便可之。諸臣左右咸皆難之。王利明珠,自恃巧博我必得勝,不用臣語,即便共博。夜叉得勝,得比豆梨。於時,夜叉捉比豆梨徑飛虛空。王失比豆梨大用愁憂,諸臣皆言:‘王行五事亡國失位:一者博戲,二者嗜酒,三者耽荒女色惑於音樂,四者好出遊獵,五者不用忠諫。行此五事,王不得久。’

「於是夜叉擔比豆梨,到於山間便欲殺之。時,比豆梨問夜叉言:‘何以殺我?’夜叉答言:‘龍王夫人聞汝聰明智慧第一,為人慈仁,欲得汝血並及其心。是以殺汝。’比豆梨言:‘汝之愚癡不解意趣。聞我智慧欲得我血者,欲得我法;欲得我心者,而欲得我心中智慧。共往見之,欲須何等,我盡與之。’時,比豆梨即為夜叉說:‘人作惡有五事:一者作事倉卒而不審諦,二者後常多悔,三者多懷瞋恚無有慈心,四者惡名遠聞人所憎嫉不欲見之,五者死墮地獄、畜生、餓鬼。修善之人有五事好。何等為五?一者所作審諦,以法自御而不卒暴,後無所悔;二者多慈愍心,無所加害;三者好名流佈聲震四遠;四者人皆敬愛猶若師父;五者死生天上及與人中,快樂無極。’

「於是夜叉聞其所說心即開解,頭面作禮稽首其足,即從比豆梨求受教誨。時,比豆梨為說十善生天之法。夜叉聞法,歡喜踴躍奉而行之。即將比豆梨至龍王所,夫人見比豆梨歡喜無量,頭面作禮稽首歸命,設施寶座供百味饌。於是比豆梨便為龍王及夫人,說於五道所行罪福:‘攝身三惡,慈愍眾生無所傷害,除捨慳貪義讓不盜,觀欲瑕穢離於女色貞潔不淫;言常至誠無有虛欺,言常柔軟無粗獷辭,和其斗諍不訟彼此,語則應律不加綺飾;心常慈忍不起瞋恚,見人快善代用歡喜無嫉妒心,一心奉信佛法聖眾及至真式,明瞭罪福意無狐疑。行此十善具足無缺,便得生天,七寶宮殿所欲自然。不殺、不盜、不淫、不欺、絕酒不醉,五事具足生於人中,國王大姓長者之家,尊榮豪貴富樂無極。無有慈心殘害眾生,強劫人財盜竊非道,淫犯他妻愛慾情態無有厭足;妄言,兩舌,惡口罵詈,瞋恚嫉妒;不孝父母,不信三尊,背正向邪;行此諸惡死入地獄,燒炙榜笞,萬毒皆更痛不可言。負債不償,借貸不歸,抵突無信,憍慢自大,謗毀三寶,死墮畜生,驢馬駱駝、豬羊狗犬、師子虎狼、蚖蛇蝮蠍[蟲*(打-丁+片)]蝪及餘禽獸,更相殘害毒心熾盛,宛轉受苦無有出期。慳貪嫉妒,不肯佈施不知衣食,不信三尊,慳火所燒,死墮餓鬼形體羸瘦,骨節相[敲-高+亭]舉身火然,百千萬歲無有解時,晝夜飢渴初不曾聞水谷之名。唯行十善攝身口意,長得生天快樂無極。’

「於是龍王及與夫人、一切諸龍、悚然心驚毛豎,皆奉十善攝身口意持八關齋,諸龍歡喜。

「當於是時,金翅鳥王欲來啖龍,盡其神力而不能近。於是諸龍甚自欣慶怪未曾有。龍王,夫人,大海諸龍、一切夜叉、盡奉十善,莫不歡喜作禮稽首。龍王即問比豆梨言:‘大師欲還閻浮提不?’答言:‘欲還。’於是龍王即以栴檀摩尼明珠,及諸妙寶貢上菩薩;夫人、婇女、一切諸龍及諸夜叉,各各奉上異妙珍奇,還送比豆梨至波羅奈,稽首作禮歡喜辭去。大海諸龍及諸夜叉,毒心銷滅死皆生天。

「婆羅達王及諸群臣、一切人民,還得覲見師比豆梨,皆大歡喜,頭面作禮問訊起居。時,比豆梨為王具說本末如是。王及臣民,莫不歡喜嘆未曾有。於是比豆梨以摩尼珠舉著幢頭,至心求願,即雨七寶衣被飲食遍閻浮提,無量臣民皆悉豐樂。

「時,天帝釋及與人王,大海龍王迦留金翅鳥王,各捨諸欲來在山澤,持齋坐禪自守身心,各各自言:‘我得福多。’天王自言:‘我捨天上諸欲之樂,今來在此攝身口意,我得福多。’人王復言:‘我捨宮中諸欲之娛,來在此間守身口意,我得福多。’龍王復言:‘我捨大海七寶宮殿諸欲之樂,今來在此守身口意,我得福多。’金翅鳥王亦復說言:‘今此龍王是我之食,我今持齋攝身口意,無傷害心而不食之,我得福多。’於是四王各自嘆說意不決了,便相謂言:‘今當共往問師比豆梨。’即往比豆梨所,頭面作禮,各白如是:‘誰得福多?’菩薩答言:‘汝等各豎四幢幡,青色白色黃色赤色。’即便受教豎四幢幡。菩薩問言:‘其影異耶?一種色乎?’四王答言:‘幡色各異,其影一色而無有異。’菩薩答言:‘汝等四王各捨所欲,而來在此持戒自守,所得功德皆悉同等而無差特,如四色幡其影一類而無有異。’於時,四王聞其所言,各各意解歡喜踴躍。時,天帝釋即以天上劫波育衣奉上菩薩。於時,人王即以雜妙之寶,上於菩薩。大海龍王即以髻中摩尼寶珠,以上菩薩。金翅鳥王天金[巾*弗]飾以貢菩薩。於時,四王皆大歡喜作禮而去。時,閻浮提一切民人、龍及夜叉,盡行十善。當是之時,世有壽終者盡皆生天,無有墮於三塗中者。」

佛告諸比丘:「爾時國師比豆梨者,今我身是。爾時龍王波留尼者,今輔相是。龍王夫人摩那斯者,今此輔相婦是。昔為龍時,從我聞法歡喜入心,得脫龍身生於天上。今我得佛,從我聞法歡喜意解,即便出家思惟智慧,諸欲永盡俱得羅漢。過去世時其心亦好,至於今世其心亦好。」時,諸比丘聞佛所說,皆大歡喜,為佛作禮。

佛說菩薩本行經卷下


上篇:生經

下篇:大方便佛報恩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本緣部目錄

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

【註音版】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佛遺教經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亦名遺教經) 釋迦牟尼佛初轉法...

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

斷際心要 河東裴休集並序 有大禪師。法諱希運。住洪州...

雜寶藏經

雜寶藏經卷第一(有九緣)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曇曜譯...

佛說德光太子經

佛說德光太子經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

雜譬喻經

雜譬喻經卷上 (一) 菩薩度人,譬若巧乳母養子,有四...

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

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 失譯人名今附秦錄 如...

無量義經

無量義經序 蕭齊荊州隱士劉虯作 無量義經者,取其無相...

禪關策進

禪關策進序 禪曷為有關乎。道無內外。無出入。而人之...

【註音版】金光明最勝王經

金光明最勝王經...

請觀世音菩薩消伏毒害陀羅尼三昧儀

請觀世音菩薩消伏毒害陀羅尼三昧儀(金光明最勝懺儀同...

雜寶藏經

雜寶藏經卷第一(有九緣)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曇曜譯...

阿闍世王授決經

阿闍世王授決經 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聞如是: 一時,佛...

【註音版】大悲咒修持儀軌

大悲咒修持儀軌...

大方廣佛華嚴經(80卷)

大周新譯大方廣佛華嚴經序 天冊金輪聖神皇帝製 蓋聞:...

佛說法集名數經

佛說法集名數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卿傳法...

【佛教詞典】欲界獨覺

【欲界獨覺】 p0985 顯揚三卷十五頁云:十、欲界獨覺。...

【佛教詞典】諸法寂滅相

(術語)諸法之實相,為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故謂之寂...

救了婦女一命,相貌命運也都改變了

免死得元(《感應篇箋註》)。這也是談怎麼幫助人。就...

如何將佛法融入於生活

將佛法融於生活可以從小的事情開始做起。 譬如:早上起...

亡者助念後,遺體顯相由劣轉好,能往生嗎?

問: 弟子前幾天在寺院裡給一個朋友助念,他臨走前幾...

處境並不是最糟糕的

有一則故事說,一個窮人與妻子,六個孩子,還有女兒女...

對治美色淫慾的《九相圖》

人們窮盡一生珍愛自己的肉身,抹脂塗膏,百般呵護。同...

定課多少不重要,但堅持很重要

當我們能夠修忍辱,把既有的功德保持住以後,不能夠得...

古佛應世名震十方,尋聲救苦娑婆緣重

娑婆世界,苦事最多;娑婆眾生,耳根最利。維我觀音大...

堅持為什麼這麼可貴

很小的時候,就聽說滴水穿石的故事。一滴水,看起來微...

凡事適可而止,把握好人生方向

有一個小孩,大家都說他傻,因為如果有人同時給他5毛和...

古人的禍福觀:過分求福反得禍

光緒皇帝的親生父親醇親王曾寫過一副對聯,禍福觀念非...

聖嚴法師《人,為何而活》

問:如何在生命的逆境中,將受傷、瞋恨的心轉為感恩心...

把這十種障礙轉成助道因緣

十不求行:一念身不求無病,二處世不求無難,三究心不...

【視頻】《諸德福田經》聆志居士念誦

《諸德福田經》聆志居士念誦

【視頻】《僧伽吒經》善音居士讀誦

《僧伽吒經》善音居士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