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陀的十號

2011/08/11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一切佛都具有十大名號,又稱如來十號、十種通號。出自《佛說十號經》,歷代祖師所闡述,皆依此經義。此十號為:

(一) 如來,音譯多陀阿伽陀,無有虛妄,名如來。謂乘如實之道而來,而成正覺之意。如來之義有三:謂法身、報身、應身也。《金剛經》云:「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此法身如來也。《轉法 輪論》云:「第一義諦名如,正覺名來」。此報身如來也。《成實論》云:「乘如實道,來成正覺」。此應身如來也。

(二) 應供,音譯阿羅漢。名應供,意指應受人天之供養。應供謂萬行圓成,福慧具足,應受天上人間供養,故號應供。

(三) 正遍知,音譯三藐三佛陀,知法界名正遍知,能正遍了知一切之法。正遍知(亦名正等覺),謂具一切智,於一切法無不了知,故號正遍知。以一切法平等,開覺一切眾生成無上覺,故號正等覺。

(四) 明行足,具三明(天眼明、宿命明、漏盡明),名明。身口意業正真清淨,於自願力一切之行,善修滿足,名行足。明行足,即天眼、宿命、漏盡三明及身口意之行業悉圓滿具足。

(五) 善逝、世間解,妙去,名善逝。跟「如來」相對,去而不去,不去而去,乃為善去(逝)。乃以一切智為大車,行八正道而入涅槃。善逝者,即妙往之義也。謂以無量智慧,能斷諸惑,妙出世間,趣證佛果,故號善逝。

世間解,知國土眾生,名世間解。了知眾生、非眾生兩種世間,故知世間滅及出世間之道。世間解者,謂對世間出世間因果諸法,無不了解也。

(六) 無上師,無與等,名無上士。如諸法中,涅槃無上;在一切眾生中,佛亦無上。無上士者,謂業惑淨盡,更無所斷。於三界天人凡聖之中,第一最上無等,故號世間解無上士。

(七) 調御丈夫,調他心,名調御丈夫。佛大慈大智,時或軟美語,時或悲切語等,以種種方便調御修行者(丈夫),使往涅槃。

調御丈夫謂具大丈夫力用,而說種種諸法,調伏制御一切眾生,令離垢染得大涅槃。故號調御丈夫。

(八) 天人師,為眾生眼,名天人師。示導眾生何者應作何者不應作、是善是不善,令彼等解脫煩惱。天人師謂非獨與四眾為師,所有天上人間魔王外道釋梵天龍,悉皆歸命,依教奉行,俱作弟子,故號天人師。(四眾者,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也。)

(九) 佛,知三聚,名佛。(三聚者,正定聚、邪定聚、不定聚也),即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知見三世一切諸法。佛梵語具雲佛陀,華言覺。謂智慧具足,三覺圓滿,故號為佛。(三覺者,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也。)

(十) 世尊,具玆十德,名世間尊。即具備眾德而為世人所尊重恭敬。世尊謂以智慧等法,破彼貪瞋癡等不善之法,滅生死苦,得無上覺。天人凡聖。世間出世間,咸皆尊重,故號世尊。

佛陀的果位是菩薩道的究竟位,所以也可將佛陀稱為究竟菩薩;佛陀的果位也是解脫道的究竟位,故又可將佛陀稱為究竟阿羅漢。

釋迦牟尼佛是賢劫第四尊佛,佛滅度後500年稱為正法時期,之後1000年稱為像法時期,以後一萬年稱為末法時期。無論是國內或國外的說法,我們現在都是處於末法時期。過此末法後,佛法在世界上消失。世間將會多災多難,眾生生活非常痛苦。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知識文章列表

念「阿彌」也比念「彌陀」要好

阿彌陀佛的核心意思是無量壽、無量光。阿是一個否定性...

佛教中的「稱謂」有哪些

稱謂是一種禮儀,也是身份的代表。在佛門裡,稱謂代表...

十方諸佛的功德都在這個名號裡面

我若成正覺,立名無量壽,眾生聞此號,俱來我剎中。 這...

聞彼佛名號歡喜踴躍,當知此人唯得大利

往生者頓然跟佛的境界相同。這個淨土法門它很強調一念...

透過彌陀名號無量光的德能,馬上就獲得了三種利益

由於這個名號裡面具足著無量光的義理、境界、德能,那...

為何居士互稱師兄,而不稱師姐

男女平等,意指佛性上的平等,人人均有佛性。然而,我...

莫把「師父」稱「師傅」

有人說,現在很多詞語都被糟蹋了。 比如說,小姐一詞...

十二光佛度眾生,一句洪名攝十二光

阿彌陀佛又稱為十二光如來,其光明威神,欲廣嘆述,雖...

【大藏經】佛說八關齋經

聞如是:一時,婆伽婆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四十二章經

(龍藏本)...

【大藏經】【註音版】僧伽吒經

僧伽吒經...

【大藏經】【註音版】文殊師利菩薩除淫慾神咒

文殊師利菩薩除淫慾神咒...

五戒與十善

松贊干布時期,大臣吞彌桑布紮最初翻譯的幾部佛經中有...

日光菩薩的聖號由來

農曆十一月十九是日光菩薩的聖誕。 日光菩薩的名號,是...

拜佛姿勢圖解

第一.站立姿勢.輕輕合起雙掌,手指併攏,手肘自然彎...

何謂「六即佛」

【六即】又名六即佛,天台智者大師,立六即佛義,以示...

佛陀的十八種殊勝功德

在《大般若經》等大乘經典中,談到了佛的十八種殊勝功...

遭到譭謗應做如是思維

修道者如果遭遇到讒害和誣謗,不可嗔怨,不必計較。應...

弘一法師的悲欣交集

弘一法師 (1880-1942年),俗姓李,名息,學名文濤,...

這個身體不是「我」

我們過於重視我們這個色身,把這個我的當成我,把我的...

只有求生西方最為可靠

印祖云:念佛亦無奇特奧妙法則,但將一個死字,貼到額...

春季補身的九君子

春季氣候乾燥,乍暖還寒,所謂冬藏春捂是民間普遍的觀...

求生西方淨土與唯心淨土本性彌陀,互相矛盾嗎

問:淨土法門攝受各類不同根機的眾生,果然是很廣大的...

修藥師法門為什麼能讓戒律清淨

我們要明白兩個問題,這樣子對第五大願就更容易理解。...

歲月年華,不與人期

為何不能棲心道業呢? 我們有種種執著,雖修學佛法亦不...

凡聖兩忘

南塔的光湧禪師初參仰山禪師時,仰山問他:你來做什麼...

撇不乾淨,臨命終時就是障礙

如果你在生死在你還在這個世間生存的時間,就能夠在意...

臨終十聲念佛與一生五逆十惡孰輕孰重

臨終念佛十聲就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他一生都在造五逆...

【佛教詞典】般若跋摩

(人名)Prajāvarman,高僧名。譯曰慧甲。見求法高僧...

【佛教詞典】五欲

(名數)色聲香味觸之五境也。是為起人之欲心者,故名...

【視頻】佛寺巡禮-香港湛山寺

佛寺巡禮-香港湛山寺

【視頻】宏海法師《莫到老來方修道6-一心四種淨土》

宏海法師《莫到老來方修道6-一心四種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