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教徒進寺廟要注意的九個問題

2014/01/28  大字體  護眼色

佛教徒進寺廟要注意的九個問題

佛教寺院是清淨的聖地,所以,非佛教徒進入寺廟一定要注意以下九個問題:

一,衣服要整潔,不能只穿背心、短褲、打赤膊、穿拖鞋。

二,當寺內舉行宗教儀式時,不能高聲喧嘩干擾。

三,未經寺內執事人員允許,不可隨便進入僧人寮房(宿舍)等地方。

四,為了保持佛地清淨,嚴禁將一切葷腥及其製品帶入寺院。

五,對僧尼稱呼,可稱「師父」,或在他們的職稱後加「師」字,如當家師、維那師、知客師等。習慣上可稱法師或師太,如需書寫,一定不能寫成「師傅」,應該是「師父」。

六:不能問僧尼的尊姓大名。因僧尼出家後一律姓釋,出家入道後,由師父賜予法名。受戒時,由授戒師賜予戒名。因此,問僧尼名字時,可問:「法師(師父)德號上下?」上就是他的派別,下就是他的名字。恭敬師父不敢直接稱名,就用上下。

七,寺院的鐘、鼓等法器,是做法事或者集眾專用的,絕不可私自隨意敲擊,旅遊景點的那些敲一下收費的那是喪鐘,寺院的鐘鼓是則是喚醒蒙昧眾生的神聖法器,不可褻瀆。

八,如果要在寺院齋堂用齋,要聽從過齋義工或者寺院師父的安排,整齊有序,不可出聲,齋前隨眾念誦,不會念可以雙手合十聆聽,加菜時不能出聲只能用手勢,具體手勢可以請教身邊的佛教居士,飯菜吃多少加多少,不可浪費,用齋完畢,亦應隨眾念誦,不會念可以雙手合十,萬勿以為吃個飯還這麼繁瑣,這是佛教尊重勞動、愛惜糧食的優秀傳統,可以增長我們感恩他人、明瞭付出的意義。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臨終十念是十聲念佛嗎

問: 印光法師十念法,是十口氣念佛還是念十聲?臨終十...

羅漢鞋的鞋洞有什麼含義

平時在與信眾的接觸中,有很多信眾對出家人穿的羅漢鞋...

衍慈法師:敲鐘與燒頭炷香

寺院每日早晚都有敲鐘,早上先敲鐘後敲鼓,晚上先敲鼓...

星雲大師《為什麼》

各位法師、各位來賓、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為什麼?...

佛學常見辭彙(二畫)

【二入】 理入和行入。理入是由理性著手,覓求真本,...

因家庭不如意而想出家可以嗎

家,其實就是道場;家,也是真正好用功的地方。可是很...

不要以為建廟功德很大,功德大是因為有人修道

人們做著種種苦力,才能夠造一個房子。所以建廟造伽藍...

為何寺院大門叫「山門」或「三門」

山門又作三門,乃大乘佛教及叢林之象徵。本義為寺院正...

【大藏經】【註音版】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弘化社32分本)...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盂蘭盆經

佛說盂蘭盆經...

【大藏經】未來星宿劫千佛名經

未來星宿劫千佛名經(亦名集諸佛大功德山) 闕譯人名今...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療痔病經

佛說療痔病經...

業障並不是障礙我們的關鍵

其實我們不能怪業力給我們痛苦,業力它只做了一件事情...

吃東西吃飽就好,別為嘴巴做奴才

在吃的方面,出家人是人家佈施什麼就吃什麼,不執著、...

學會用感恩心對待人和事

佛教認為,世間一切事物都不能久住,都處於生滅成壞中...

常在燃燒中,何喜何可笑

我們在修學菩薩道的過程當中,我們第一個工作就是要發...

不論是否已經明心見性,都可以體驗這四句話

不論是否已經明心見性,都可以體驗以下的四句話:一切...

【推薦】佛法不在遠求,即依現前世間事

佛法不在遠求,即依現前世間事,能作得條條是理,事事...

染塵容易出塵難,不斷塵勞總是閑

憨山大師(1546-1623),名德清,字澄印,明金陵全俶人...

攝取大量蔬果,能增強記憶力

最近一項研究調查了2533名45至60歲的健康男性及女性,...

慧律心語

◆人因怕死而祈求長生不老,怕容貌改變而濃妝艷抹,因...

四依法之「依義不依語」

前面講過第一依法不依人,現在來看看第二依義不依語。...

聖嚴法師:苦與樂只是主觀的感受

行菩薩道的人,心中沒有任何度眾生的念頭,也不計較自...

長者不在於年邁耆老,而在於修行的成就

昔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一日,摩訶迦旃延...

學佛人既要修福也要修慧

佛陀住世時,經常開示弟子修行要福慧雙修,才可有成就...

慧律法師《佛教與人生》

【我(們)擁有什麼?】 今天,來到新加坡這個地方,看...

捐獻血小板的德超法師:有什麼事比挽救生命更重要呢

有這麼一位佛教僧人:從2009年7月起,他在廣州、佛山、...

一句戲言墮獼猴身

佛在世時,有一群婆羅門教徒行於樹林、溪邊(婆羅門教...

【佛教詞典】優多

(術語)陷人於暗坑之法。戒疏與咸注中曰:優多者,律...

【佛教詞典】粗重散亂

【粗重散亂】 p1473 集論一卷九頁云:云何麁重散亂?謂...

【視頻】靈隱寺的陀羅尼石經幢

靈隱寺的陀羅尼石經幢

【視頻】懺公老和尚的生平與往生記要

懺公老和尚的生平與往生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