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何謂「五毒心」

2014/12/16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何謂「五毒心」

佛門把貪、嗔、癡、慢、疑叫做「五毒心」。因為有了它們的存在,修行人的本心本覺將會被遮蔽,就無法明心見性。現簡述如下:

①貪:貪有很多種,普通來講我們有財、色、名、食、睡五欲之貪。人一輩子就是在這其中打滾,從而度過我們的一生。因為我們貪著五欲,所以心甘情願被它束縛,成為它的奴隸,甚致心安理得地讓它牽著鼻子走。我們除了晚上睡覺,從早到晚為生活奔波,忙工作,忙於發財、享樂,同時又追求種種名譽、地位,有的還不擇手段,不講道德。到了某一段年齡有對色慾(淫慾)有種種的貪求,為了追求感觀享樂,可以不講家庭責任和社會道德。如果再廣泛一點講,修行過程中執著、沉迷於某一狀態或境界也為貪。

②嗔:就是生氣的意思,生氣有很多種類,比如人家罵我們,不能忍受,起嗔心,繼而將矛盾升級。雖然有時我們表面上不聲張,內心不舒服了也是一種嗔。嗔與貪剛好相反,貪是遇到快樂的境,我們拚命追求和貪戀;嗔是遇到不快樂、不喜歡的境,我們要拋棄它,但又丟不了,所以嗔。

③癡:癡也稱之為愚癡。不明事理,是非不分,稱為癡。不明事理就是對世間的因果道理不知不覺,比如人是怎樣來的?死後怎樣去?我們統統不理會,不以為然,甚致嘲弄他人對此有興趣等都是癡。對於真理、自己與他人能修行解脫等不相信,感到好笑或無知,都是癡的表現。還有一種愚癡就是對是非不分明,人家跟我們講對的,我們以為是錯;人家跟我們講錯的,我們卻以為講對。總之,自以為是,過於執迷於自我的一切都為癡。

④慢:慢就是傲慢、我慢。自己內心高舉,看不起別人,稱為慢。比如兒子做了官發了財後,做母親的就覺得了不起,到處向人炫耀、賣弄。或是有人養了一隻漂亮的狗,覺得了不起,帶著那只漂亮的狗招搖過市;或是向人炫耀自己的名、利、能力和財產等,都稱為慢。有些人很有能力,地位、才華洋溢,高人一等,結果看輕別人也是慢。虛榮心強,愛攀比,當自己比別人差又不認輸,卻認為他人沒什麼了不起,這也是慢。凡有自我膨脹的都是慢,比如修行人中也有「慢」,以為自己已有證悟,有了一定的智慧神通,瞧不起別人等都是慢。

⑤疑:毫無道理和根據就懷疑、否定一切,自以為是、想當然地下結論,迷信自己的一切都為疑。對於佛法因果道理與見地有懷疑或迷惑也為疑。從修行的角度看,主要有以下一些情形:

a、身見:執著五蘊的身心裡面有一個真我。日常生活中或打坐入靜時非常在意自己的身心狀況或發應,執著於覺受等等都是身見。

b、邊見:執著於斷、常二見即為邊見。認為「我」是永恆的,就是執著「常」;認為人死後一了百了,什麼都完了沒有了,這就是執著「斷」。這兩種錯誤見解就是邊見。另外,由於缺乏足夠的智慧與覺悟,不能正確地洞悉一切事物的本質或義理,無法正確理解「萬法唯識、緣起性空、妙有真空」等的道理,不是執著於空,就是執著於有,不是執著於「真」,便執著於「幻」等等都為邊見。

c、邪見:各種不正確的導至惡業生起的思想念頭等都叫邪見。比如「無毒不丈夫」就是邪見。

d、見取見:執著於只有自己的見解是對的,稱為見取見。

e、戒禁取見:對於修言人而言,凡執著信持不正確的戒律,不能正確地看待戒律等都稱為戒禁取見。現在尤其在家居士戒禁取見的問題比較突出,比如五戒中有一戒為「不飲酒」,此戒律設立的初衷,是預防過量飲酒後亂性造諸惡業,而且經常飲酒會導致身心不清明妨礙我們開智慧。正因為我們往往定慧力不夠,所以才需要持戒。

還有,有人放生,放雞時說以後不能再吃雞;放烏龜就說以後不能再吃烏龜等,不能明白這其中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所以這也是戒禁取見。甚至有人認為吃素就一定能開慧證果,所以他吃素,這也是戒禁取見。行菩薩道者,是為了避免因他吃肉而要殺害眾生,因為這不僅會使眾生痛苦,自己造殺業,促成輪迴受報的動因,同時還會增加自己在修持上的障礙。所以戒殺、放生和吃素等,都是一種慈智雙運的表現。因此放生、戒殺和素食都是有功德的,但並非是吃素本身就等於解脫證果。如果單純吃素就能解脫的話,所有的草食性動物早都解脫了。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知識文章列表

一個人開始內觀時,他就是在開顯寶藏

中道又分為二: 一者、但中 ─ 唯有理性,不具諸法。見...

無形的三千億財產

世間最富有的人生,就是心中有佛:人人心中常憶念佛陀...

一心念佛的「一心」是什麼含義

在無量劫的輪迴當中,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淨土難信。...

時時存著一顆善良與慈悲的心

早齋時,僧值師表堂說:最近一段時間,有一男子在寺院...

知心無念,這個概念很重要

這個地方重點在這四個字,知心無念。我們一念心,每個...

要改造內心,就要培養這三種力量

應該怎麼改造我們內心世界呢?我們應該要成就三種力量...

為靈魂沐浴

俗世喧囂,紅塵擾攘,我們在其中摸爬滾打,難免會讓靈...

捉賊啊

寺院裡剛來了一批小沙彌。有天夜裡,當新來的小沙彌們...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大藏經】佛說百佛名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

【大藏經】雜譬喻經

(一) 昔有比丘聰明智慧,時病危頓,弟子問曰:成應...

【大藏經】【註音版】供燈儀軌

供燈儀軌...

打坐的姿勢與方法

最理想的坐姿為七支坐法。所謂七支是指對身體要求的七...

菩薩因何名「觀世音」

菩薩因何名觀世音 阿縛盧枳多濕伐羅。漢譯觀自在,指菩...

出家人托缽乞食的含義與由來

乞食,又稱為托缽、分衛、行乞,是比丘為資養自己色身...

四念處

四念住是佛教的人生觀,即時時刻刻要保持的四種正念:...

怎樣品出年味裡的菜根香

農曆新年臨近,開始進入了中國味道的倒計時。記憶中過...

聖嚴法師:忍辱並非忍氣吞聲

忍辱是六度中的第三度,度是度過煩惱苦海之意,而忍辱...

財富寶要

以世間法來說,吃飯穿衣要錢,有病看病要錢,出外乘車...

【推薦】這個法門是滅罪解脫最好的法門

得疾解脫者,《智論》云:有諸菩薩,自念謗大般若,墮...

牛奶不易於人體健康

牛奶和其他乳製品並不有益於人體健康。它們包含飽和脂...

皈依三寶,如苦海茫茫中有了舟航

能積集廣大福德,得大富貴,如為人生前途造了平坦的道...

什麼才是成功的標準

我對當今所謂的成功,從來比較淡泊。日前,一位朋友擬...

前念無去,現念無住,後念無來

當我們的心靜下來的時候,再迴光返照此心的起心動念,...

過失與功德能否相抵呢

功過是不能抵銷的,我們用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來做比喻...

懂得付出才能收穫快樂

佛經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位善生長者,一個偶然的機...

幸遇大乘諸經,方知衣珠固在,佛性仍存

原文: 經云:人身難得,佛法難聞。若非宿有因緣,佛經...

貧窮老母布施臭米汁

大迦葉尊者喜歡向貧窮的人乞食,而不向有錢人乞食。一...

【佛教詞典】真見道

【真見道】 指如實證得生、法二空所顯的真理,與如實斷...

【佛教詞典】不受食戒受食處

亦名:受食處 資持記釋云:「空中不成,謂能受在空;若...

【視頻】南無阿彌陀佛(萬佛禪寺)

南無阿彌陀佛(萬佛禪寺)

【視頻】妙境法師《結草報恩的故事》

妙境法師《結草報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