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僧人的日常生活有哪些

聖凱法師  2012/09/26  大字體  護眼色

寺院僧人的生活在許多人的心目中,一定是非常清靜而悠閑的,晨鐘暮鼓,青燈黃卷,令多少世人羨慕不已。但是,真正的寺院生活其實十分清苦,同時也十分有規律和節奏。僧人們聞鐘而起,聞鼓而眠,聞板上殿,聞梆過堂,日日如此,月月如此,年年依舊。在這裡,向大家介紹寺院僧人日常進行的幾項活動,如朝暮課誦、布薩誦戒、上供、過堂、普佛等。

一、朝暮課誦

朝暮課誦,又稱為「課誦」,是佛教寺院定時念持經咒、禮拜三寶及梵唄歌讚等法事的總稱。因為課誦是佛教寺院僧眾日常最基本的宗教修行,是每天早晚必修的,所以稱為「朝暮課誦」。

早課

早殿時全寺僧眾於每日清晨(約在寅丑之間)齊集大殿,念誦《楞嚴咒》、《大悲咒》、《十小咒》、《心經》各一遍,在念誦的起止都配有梵唄讚偈。其中,《楞嚴咒》為一堂功課,《大悲咒》、《十小咒》等為一堂功課,有些寺院輪流念這兩堂功課。

晚課

晚殿有三堂功課,即誦《佛說阿彌陀經》和念佛名;禮拜八十八佛和誦《大懺悔文》;放蒙山施食。誦《佛說阿彌陀經》和念佛名是祈願自己往生淨土。八十八佛都可以為眾生作懺悔主,因此向八十八佛禮拜、申述自己改悔罪惡的願望,是可以滅罪的。蒙山施食儀是宋代外國甘露法師所作,他依據《救拔焰口餓鬼經》以及《水陸施食法》,以「威德光明如來咒」及「甘露咒」為主,集中各種密教的咒語,製定《施食儀》。在施食時,先準備一杯淨水及一些米。行者(放蒙山者)作一定的觀想,口中念誦一定的咒語,雙手作一定的手勢,三密相應,就能成就施食。

明清以來,早晚課成為寺院共同修行的必修課。但是,由於具體情況的不同,有些寺院五堂功課全部念完,有些寺院則沒有。而且,在腔調上也有所差別,但總體上是統一的。

二、布薩誦戒

布薩,又稱為布沙他、布薩陀婆、逋沙他,意譯為長淨、長養、增長、善宿、淨住、共住,說戒。即比丘每半月齊集布薩堂,請精熟律法的比丘說波羅提木叉戒本,以反省過去半月內的行為是否合乎戒本;如果有犯戒者,應該在大眾前懺悔,使比丘都能長住於淨戒中,長養善法,增長功德。另外,在家信徒於六齋日受持八關戒齋,也稱為布薩,謂能增長善法。

關於布薩的儀軌,一般律寺都是依照《四分律》的作法。但是,禪宗則簡化了一些儀軌。下面,我們介紹一下禪宗寺院的誦戒儀軌:

首先,打板繞寺院一週,大眾聞板聲,集合於大殿。其次,煞板,大眾頂禮三拜。然後,維那起腔,大眾唱懺悔偈:「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今對佛前求懺悔」。每唱一遍,禮佛一拜,總共三次。誦戒者進入大殿,先拈香,然後禮佛三拜。唱完懺悔偈後,大眾合掌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等誦戒者進入齋堂後,維那起腔唱「爐香讚」,誦戒者拈香三拜,然後上座。大眾唱「雲來集菩薩」三稱,第三遍加「海會」二字,班首出位,展具三拜後歸位。維那師呼:「展具,頂禮和尚」。大眾三拜,一拜敲一鐘,三拜後,煞鐘收尾四下,維那師呼:「鐘聲傳三千界內,佛法揚萬億國中,功勳祈世界和平,利益報檀那厚德。」呼畢,大眾唱:「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接著唱:「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維那煞鐘尾四下,呼:「眾沙彌進堂,排班三拜,長跪合掌」。沙彌三拜後,長跪合掌,誦戒者鳴尺云:「諸沙彌諦聽,人身難得,戒法難聞,時光易度,道業難成,爾等既已出家,嚴謹身口意,勤學經律論,謹慎莫放逸。」眾沙彌回答:「依教奉行」。誦戒者云:「既能依教奉行,作禮而退。」眾沙彌就地一拜,起立退步而行出齋堂。最後,開始讀誦戒本。

誦畢,誦戒者鳴尺一下,下位,維那舉迴向偈:「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同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唱完後,維那呼:「展具」,誦戒者云:「不展具」;維那云:「禮謝法師」,誦戒者云:「不為禮」;維那師云:「同寮師打引磬送法師回寮」,誦戒者云:「不消送」,問訊出堂。

布薩誦戒是佛教的優良傳統,有利於維持僧團的清淨與和合,所以現代中國佛教寺院仍然遵循著這一古老的制度。

三、過堂

過堂,是出家人吃飯的別名。因為出家人原則上過午不食,只吃早餐與午餐,所以又可以稱為「二時臨齋」。「齋」從廣義來說,指清淨身心,謹防身心之懈怠;從狹義來說,則指八關戒齋,或特指過午不食的戒法。所以,能持守過午不食的戒法,稱為「持齋」;持齋期間所吃的食物,或法會時所供養的食物,稱為「齋食」。另外,以食物供養僧侶,也稱為齋,這類法會則稱為「齋會」。

佛教認為早晨是天人進食,日中是佛陀進食,下午是傍生進食,夜晚是餓鬼進食。因為在夜晚進食,餓鬼聽了飲食碗筷的聲音,咽中起火,又不得飲食,倍增痛苦,為了慈愍餓鬼,所以不應夜晚進食。

佛教傳到中國後,由於社會條件和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印度佛教流行的乞食制度在中國未能通行。南北朝以後,隨著寺院經濟的發展,僧人們不再依靠乞食來維持生活。唐代以後,禪宗成為中國佛教的主流,提倡「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要求寺院僧眾參加一定的生產勞動,所以除了少數僧人能堅守「過午不食」的傳統律制以外,大多數僧眾則變成一日三餐。但是,只在早餐與午餐,舉行一定的儀式,即「過堂」,這就是「二時臨齋儀」。

在過堂吃飯時,碗筷都不許發出聲音,更不許講話,所以添加食物,靠筷子來示意。如果出去辦事,應將兩個碗疊起來,行堂師父便知道此人不在;如果在寺院中,則將兩個碗分開放。盛飯時,菜飯兩碗,橫置在桌邊,筷子橫置於面前;在吃飯時,先以左手取飯碗,置於右邊,次以右手取菜碗,置於左邊,再取飯碗就食。需要添加飯時,將飯碗伸出,筷子放在碗中所擱的位置,表示需要添加的數量;需要加菜時,筷子在碗中豎著,表示需要幹的菜;筷子在碗口處平放時,表示要喝湯。吃完後,兩碗放在桌邊,筷子直置於兩碗中間。過堂雖僅是吃飯,但是佛教認為過堂是一堂法事,前面有供佛、施食,後面有結齋,整個過程顯得非常莊嚴、肅靜。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知識文章列表

法誠師父的二三事

據說,很多師父出家前都遇到過一些不思議事。我與法誠...

宋仁宗皇帝讚僧賦

夫世間最貴者,莫如舍俗出家。若得為僧,便受人天供養...

生活中到底什麼是禪

一。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壇經》中記載,昔日六祖慧能...

弘一大師:我在西湖出家的經過

杭州這個地方,實堪稱為佛地,因為那邊寺廟之多,約有...

出家人必須能節儉,乃能安其淡泊之生活

雪竇寺寺訓:儉勤誠公 今夜召集諸位職事茶話,特拈四字...

佛教反對的五種邪命

大家要明白,佛教反對五種邪命,哪五種? 第一種乍現奇...

在生活中實現禪的超越

【在生活中實現禪的超越】 所謂生活禪,即將禪的精神、...

達照法師的出家因緣

有人問我:為什麼要出家? 我告訴他:為求佛道,了脫...

【大藏經】佛說長阿含經

長阿含經序 長安釋僧肇述 夫宗極絕於稱謂,賢聖以之沖...

【大藏經】佛說療痔病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園中,與大苾芻...

【大藏經】【註音版】普賢菩薩行願讚

普賢菩薩行願讚...

【大藏經】教觀綱宗

教觀綱宗 (原名一代時教權實綱要圖。長幅難看。今添四...

佛門戒律中的「三聚淨戒」

《菩薩戒義疏》云三聚戒:聚、集也,戒、禁戒。此三種...

何謂「中陰身」

人死之後,到哪裡去呢?人死之後,在還沒有投胎轉世之...

敲木魚的由來

僧人誦經時用木錘敲擊木魚,便發出清脆的聲音,用於掌...

【推薦】50個淨土宗常用名詞解釋

1.一心不亂: 專注一事,使心不散亂,即是一心不亂。修...

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熾盛世間

我們看佛陀對末法時代的一個預言。下一段。 預記末法:...

父母恩 你報了嗎

有一位輕生者被寺裡的一位僧人救起後,仍然堅定地說:...

《觀無量壽佛經》第一觀:日觀

【經文】 佛告韋提希,汝及眾生,應當專心繫念一處,想...

任憑風浪驟起,閑看花開花落

世事繁雜,良莠不齊,許多事情惹人不得清淨。或許生氣...

【推薦】您也一樣很渺小

父親有位朋友,是位知名畫家。幾乎每次去他家,總能遇...

唯此一法,皆於現生往生西方

《西方路》書中,權、實、頓、漸辨疑之文,須先明權、...

大安法師:不要怕自己根機愚鈍淺陋

省庵大師是非常苦口婆心的,對這些正面來勸勉,不要怕...

無論打了多少妄想,我們的心都是清淨的

什麼是真如呢?它的體性,經典上給它兩句話,叫清淨本...

素食是一種綠色慈善

素食對動物是一種慈善 今天的肉、牛奶和奶製品都已經...

龍樹菩薩的故事

龍樹菩薩大約出生於公元二至三世紀,是南天竺的婆羅門...

用賺來的暴利做功德是否如法

問: 用賺來的暴利做功德是否如法? 大安法師答: 佛...

為什麼不把貧窮賣掉

佈施好品德,幫助眾親眷,行為無瑕疵,是為最吉祥。 我...

【佛教詞典】形色

(一)梵語 sajsthāna-rūpa。有形之色。「顯色」之對稱...

【佛教詞典】有暴流

【有暴流】 p0543   如四暴流中說。   二解 集異...

【視頻】宏海法師《明末高僧蕅益大師》

宏海法師《明末高僧蕅益大師》

【視頻】淨界法師《解門與行門》

淨界法師《解門與行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