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舍利弗的啟示

2012/06/17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釋迦牟尼佛十大弟子:優波離、目犍連、阿難、羅睺羅等等,他每一個都第一嘛,為什麼每個都第一呢?優波離持戒第一,目犍連神通第一,阿難多聞第一,羅睺羅密行第一,舍利弗智慧第一……這位弟子,在這方面最突出;那位弟子在那方面最優秀,第三位,在另外一個特長上最好——舍利弗從小就非常聰明,長相呢,也非常莊嚴。他很小的時候,對印度的各種學說,都非常精通。十六歲的時候,同人家辯論,大家都比不上他,都是認輸了,他從小就跟自己的鄰居目犍連很要好、好朋友。他們兩個有一天到王舍城,去參加祭祀的時候,看到很多人,非常混亂、嘈雜,在開玩笑,舍利弗和目犍連,他們就產生了無常這樣子的一種感受,世間無常,那麼他們兩個就在六師外道那裡出家,僅僅過了七天七夜,六師外道當中的這些學說他們都精通了。當時,六師外道那邊有兩百五十個人,舍利弗最精通——七天的時間,就非常的精通。但是呢,舍利弗還感到自己不滿足——還沒有究竟解脫。

當時釋迦牟尼佛成道不久,他在王舍城,有一天,釋迦牟尼佛的一個弟子,叫做阿說示,他在城裡托缽乞食的時候,舍利弗看到他威儀具足,步行非常穩重,就深深被折服了。舍利弗就問阿說示說,你的師父是什麼人?你學的是什麼法?阿說示就告訴他,我的師父是釋迦牟尼佛,我學的是因緣所生法。這樣子呢,舍利弗、目犍連,各個帶了兩百五十個人,就到竹林精舍去皈依釋迦牟尼佛,舍利弗皈依佛陀以後,就經常親近、追隨佛陀,幫助佛陀弘揚佛法。在所有的弟子當中,智慧第一、聰明、才智,又非常有能力。

佛陀晚年的時候,有一個提婆達多,他另立僧團,帶領五百個比丘,到伽耶山當中去。那舍利弗、目犍連,知道這件事情以後,就到提婆達多的另立僧團當中去勸導,慢慢慢慢他們悟到所做的錯誤,重新皈依了佛陀。舍利弗起初在外道當中,他能夠帶這些外道來皈依佛門;進佛門以後,提婆達多另立僧團,他也能夠勸導復歸到僧團當中去,復歸到釋迦牟尼佛門下,這都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非常有智慧的表現。而不是說舍利弗自己去另立僧團,自己去另外搞一套,舍利弗這樣子的所作所為,在僧團當中,備受大家的尊重,同時也受到佛陀的讚歎。

當時有一個比丘,羅睺羅,他剛剛出家的時候,釋迦牟尼佛就委派舍利弗,為他受沙彌戒,就是拜舍利弗為師,就是讓羅睺羅拜舍利弗為師。羅睺羅是佛陀的兒子,他沒有拜佛陀為師,而是拜舍利弗為師,讓舍利弗為他受沙彌戒。有一次,羅睺羅他到外邊去托缽回來,釋迦牟尼佛看到羅睺羅有點不高興的樣子,他就問羅睺羅,到底是怎麼回事,釋迦牟尼佛就知道了,因為那些信眾們對羅睺羅,以及對那些比丘、大比丘,佛陀的大弟子,有分別心,供養得不一樣:小沙彌供養得比較差一點,供養得比較少一點;那些上座弟子,就供養得比較好,佛陀知道這個事情以後,就告訴舍利弗,僧團是六和敬、六和,那麼六和僧團,作為長者,作為上座,作為佛陀的大弟子,應該如何來關懷、照顧、愛護年少的比丘和剛剛出家的沙彌。舍利弗聽以後,非常受教育,他也沒有一點的情緒——他對佛陀的教法感恩戴德。

本來這些問題是信眾的問題,是居士們分別心所產生的問題。但是釋迦牟尼佛,他沒有去批評信眾,他只是告訴僧團當中的上座比丘說,你要好好照應初出家的沙彌,照顧好年幼的比丘,這什麼意思呢?釋迦牟尼佛——人天師表、三界導師,他怎麼去管這些這麼小的事情、這麼微細的事情呢?在我們看來,微不足道的事情。從這點,恰恰說明佛陀的偉大。羅睺羅回來的時候,臉色有點不好看,佛陀他就能夠覺察得出來,就知道說信眾以及僧團當中的六和敬有問題。那麼有問題,我們要怎麼去改進呢?我們在不同的層面,要如何來認識這個問題?而不是說,我們所有的問題,都要讓佛陀去處理。因為我們下面很多的問題,是我們下面人造成的,是我們下面的人引起的,那我們要不要想辦法去解決呢?我們要想辦法去改進,我們要想辦法去突破。

又有一次,舍利弗受到另外一個比丘的誹謗,當釋迦牟尼佛要那個誹謗的比丘進行懺悔的時候,舍利弗非常客氣地說,「佛陀,我從小到大,到今天已經活了快到八十歲了,在我自己的記憶當中,從來沒有起過殺生的念頭,沒有說過假話,沒有因為自己的利害得失和他人說長論短,去跟人家比較,去嫉妒別人,去給別人過不去,我自己只有天天懺悔,根據佛陀的言教修心、用功,這就猶如大地一樣,大地能夠承載一切……」所謂承載一切,是好的,他能夠承受;是不好的,他也能夠承受;是輕的物品,他能夠承載;非常重的東西,它也能夠承載……他是不分的,所有的境界,對大地來講,他都甘受如飴。舍利弗以大地的這樣子的一個境界,來比喻自己,所以呢,他就對誹謗他的那個比丘說,他說,「比丘,懺悔在佛陀的教法當中效果是最大的,也是最好的。沒有任何一個法,可以同悔過相比,如果知道改往修來,就是很大的善根、很大的功德,我自己呢,也願意接受你的懺悔,只要你以後不再犯這樣的錯誤就好。這個比丘,對舍利弗也非常地感動,覺得舍利弗確實非常了不起,對同行這樣子地接納、關照、愛護,那麼舍利弗對其它的比丘,都是一樣地照顧,一樣地付出,一樣地給大家幫助。

有一次,舍利弗回來的時候,他的住處被六群比丘佔了,精舍裡面所有住的地方都滿了。如果照我們來講,會很不高興的——這本來是自己的床位,被六群比丘住了。他沒有不高興,舍利弗獨自一個人,在樹下靜坐、打坐,風餐露宿,然後慢慢引起了生病、咳嗽,釋迦牟尼佛知道這個事情以後就召集所有的比丘,為他們講法,講什麼法呢?講了一個故事,猴子、大象、小鳥,這樣子一個故事,釋迦牟尼佛說,有一天,大象、小鳥、猴子,他們一起出去遊玩,他們三個動物在說話、討論、,問候啊,就引起一個問題,什麼問題呢?他們三個都說,誰的年齡大誰應該走在前面——年紀大的走前面,年紀小的走後面。大象就說我從小的時候,這顆大樹和我一樣高,現在這顆大樹已經非常高、非常高了,就說明我這個歲數大;猴子就說,我小孩的時候,這顆大樹才剛剛發芽;那個小鳥說,這顆種子呢,就是過去我在森林裡面吃了水果然後叨過來的,丟在這裡,長成今天的大樹。這樣子呢,大象、猴子就說,小鳥伯伯,確實你的歲數最大,你應該走在前面領導我們,所以呢,猴子就騎在大象的背上,小鳥就騎在猴子的頭上,然後他們一起非常快樂地去遊玩。那麼旁邊的其他的動物啊,其他的人啊,看到後也覺得很奇怪。釋迦牟尼佛說,禽獸,它也是有倫理的,他也知道尊重長輩。他說怎麼我們僧團的比丘,連禽獸都不如呢?我們的佛弟子,連動物都不如呢?

釋迦牟尼佛講的這個比喻,使僧團當中的那些六群比丘們,感到非常慚愧,就是他不知道去用功修行,只知道佔小便宜,只知道來爭論到底誰的資歷老,到底誰學佛法的時間比較長,到底誰比較高,誰比較低……這本身就是不對的,這沒有意義的,是與道相違背的。所以六和敬的僧團,他的表現,是在每一個人的身上都能夠體現的,他是一個表率的作用,他所有的行為是符合規範的。這種規範,不是說我自己認為說自己的行為是符合戒律的,自己的行為是符合佛法的;更重要的是,自己的行為是不是符合團體的行為;整個團體是不是依法辦事了;整個團體是不是根據法在走了;根據法存在的,根據佛法在發展。而不是說你自己認為佛法應該怎麼樣子,他認為佛法應該怎麼樣子,另外一個人認為佛法應該怎麼樣子,這是錯的。如果你佛法確實學得很好,那麼你在僧團當中,就有責任去幫助後學的人、初學的人,讓他去進步;你就有責任去幫助那些走邪道的人,把他們拉回來,這才能顯示出有智慧的,才能夠說明是代佛揚化、助佛弘化,才是佛的弟子,才是符合善知識的心願。所以呢,舍利弗非常的了不起呢。如果從依師法上面來講,他真正是能夠按照佛陀的意願來辦事。

舍利弗的老朋友目犍連,在有一次弘法的途中,被裸行外道害死了。那個時候,釋伽牟尼佛也知道,自己三個月以後,將要入滅了、要涅槃。舍利弗他也知道,有神通,他就跪在釋伽牟尼佛的面前,他說自己不願意看到佛陀入滅的情景,如果佛陀入滅了,自己會非常的難過悲哀,所以他自己就決定,比釋伽牟尼佛早滅度,他一直在請求,最後得到佛陀的允許——舍利弗比釋迦牟尼佛還更早滅度,舍利弗滅度七天以後他所有的衣、缽等等,他的舍利啊,都建成寶塔,供以後的人朝拜。我們這次去印度,也看到了舍利弗、目犍連入涅槃以後所建起來的塔、墓。

我們從舍利弗的這個故事上,應該得到啟示,應該得到啟發。什麼啟示呢?啟發什麼呢?就是我們這麼多人聚在一起,究竟我們是為了什麼呢?為了什麼我們大家要來到寺院裡頭,我們這麼多人,究竟我們要怎麼樣把他組織起來呢?有序地組織起來,才能夠更加有效地來學習佛法,而不是說,我們這些人在同一個道場當中學法,然後呢?來論高低了,來比長短了,來比一比,到底誰更有能力啊,誰更有學問啊,誰更會辦事啊……用一種世間的心態,都是不對的了。

我們在道場當中,我們都是替三寶做事,替師長做事的,不是自己給自己做事的,這個地方,不是自己給自己做事的地方,自己給自己做事,你自己的業跟共業不融合。不是說聽不聽誰的問題,不是說,如法不如法的問題,是不符合共業了,不符合整個業的走向,就不相應了。怎麼我們這麼多人,就是你一個人如法,其他所有的人都不如法呢?這是很大的問題——這肯定如法了,他不如法,怎麼能夠有這麼大的效果呢?我們這麼多人,能夠從那麼遠的地方,不畏嚴寒,一次又一次來到這裡,條件如此的簡陋,我們法師也沒很好地款待大家、招待大家、幫助大家,但是大家的學法的熱情依然有增無減,在這邊長住的義工,更是如此了,一直在這邊護持。如果在佛法上面沒有一定的收穫和體會,是不容易堅持得下去的。因為我們只有真正得到佛法的快樂,才不會去追逐世間上面的五欲的快樂,他們兩頭絕對只能有一頭,不可能說既要有佛法的快樂,又會有五欲的快樂,這絕對不可能的事情。如果同五欲相應就遠離佛法;如果同佛法相應,就遠離了世間的五欲,這是不一樣的。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須菩提-解空第一

空生的吉兆 大聖佛陀對宇宙人生所發表的言說,其數之...

四種佈施時的想法,果報各不相同

世尊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時,有一位名為四姓的居...

本煥老和尚簡介

本煥禪師生平 本煥禪師(公元一九零七年 ),俗姓張,...

五大心咒專破天魔外道的一切咒術

叱陀你、阿迦囉、蜜唎柱、般唎怛囉耶、儜揭唎。 這五句...

本煥老和尚喜慶105歲壽誕

昨日是佛門泰斗本煥長老105歲壽辰,弘法寺舉行賀壽盛...

佛馱跋陀羅尊者畫傳

一、初露神異 覺賢,梵語佛馱跋陀羅,古印度迦維羅衛國...

打佛七不是「打佛吃」

1977年,第一次見到廣欽老和尚,當時老人家沒別的開示...

念阿彌陀佛而成就的古月禪師

佛教裡面佛法是心法,你心能體會到的話,一切法都在運...

【大藏經】永嘉證道歌

君不見。絕學無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無明實性...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大吉祥天女十二名號經

佛說大吉祥天女十二名號經...

【大藏經】佛遺教經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亦名遺教經) 釋迦牟尼佛初轉法...

【大藏經】肇論

肇論序 小招提寺沙門 慧達 作 慧達率愚,通序長安釋...

打濕自己的人生

有一段時間,弟子感到活得很痛苦,甚是煩惱。 師父把弟...

除虎記

平日為人在懂得縮小自己, 時時謙虛,以禮待人,則所...

琉璃王與釋迦族

從前佛陀在舍衛國時,波斯匿王的次子琉璃,於二十歲時...

參不到主旨

一個心猿意馬、六神不定的沙彌,問釋修禪師:你天天打...

前進需要勇氣,拐彎需要智慧

從每個人成長的軌跡來看,人生天地間,路路九曲彎,從...

猴子在佛法中的故事

各位騰訊佛學的網友們,大家好,今天非常高興,能夠借...

【推薦】妙蓮老和尚《吃素增福壽》

1.素食少病又健康 我們佛家吃飯,完全都是素食;這在...

什麼是菩提

菩提,梵語,此雲覺、智、道。廣義而言,即三乘聖人能...

應該一門深入還是深入經藏

問: 一門深入和深入經藏是否矛盾,我們到底應該一門...

怎樣從生活中落實看破放下

問: 師父慈悲,弟子不知怎樣從生活中落實看破放下,...

若念佛人患有癡呆,臨終時如何補救

問: 若念佛人患有癡呆,臨終時請人助念,他有何方便...

蕅益大師《淨土玄門》

○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十六卷云:寧受地獄苦,得聞諸佛...

極樂六塵皆說法

又,若據法所顯義,則無非佛事。如香飯光明等,當知法...

「索命」的甲魚

我只有一個堂哥,比我大不了多少,由於他父母死得早,...

十根手指都不一樣長,為什麼老是要計較比較呢

每一個人都應該要不斷地陶冶鍛煉自己成長、進步,因此...

什麼叫「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問: 什麼叫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大安法師答...

【佛教詞典】弟子隨師行法

行事鈔·師資相攝篇:「善見,弟子隨師行,不得去師七...

【佛教詞典】有法於法全非四緣

【有法於法全非四緣】 p0558   俱舍論七卷五頁云:頗...

【視頻】界詮法師《居士來山參學-初結法緣》

界詮法師《居士來山參學-初結法緣》

【視頻】守財狗

守財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