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冬瓜和尚的往生故事

大安法師  2025/07/06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冬瓜和尚的往生故事

為什麼淨土法門要用苦樂對比這樣的明顯地把他表現出來?就是通過這種苦,讓我們生厭離心,折服我們的剛強。這種樂,讓我們生起嚮往之心、欣求之心,他就符合著這種眾生的生命需求。所以他來引導就很順利,於是我們帶著這個厭苦求樂的心來執持名號,得彌陀願力,彌陀願力加持就在當下。

所以,為什麼叫萬修萬人去呀。那麼這種比較讓我們生起深信切願之心,厭離娑婆欣求極樂之心,阿彌陀佛救度又在當下,所以凡夫優入而從容。大家看看這個優入,優就有點不是很緊張的,不是很逼迫的,是非常瀟灑的。優入,優遊從容啊。他為什麼能夠優入呀?這裡面你體會到,阿彌陀佛悲心太重,他組四十八大願,主要是針對凡夫,就是業障深重、生命輪轉的凡夫來救度的。雖然也救度聲聞菩薩,但是悲心偏愍罪惡生死凡夫。所以他的加持力也是非常大,只要我們凡夫信願持名,不需要我們談什麼條件,不需要我們什麼功夫,你只要願去,那就優入。

這種優入我們從古往今來往生的例子來看,那真的是很多人往生之前預知時至,跟大家告辭一下,然後大家來助念,然後面帶笑容,非常輕鬆愉快地就走了,而且還有種種的瑞相,這方面例子很多。有的優入從容,那種不緊張,不逼迫,他不像那個豎出法門,你一定要到什麼功夫,才能夠解脫生死,他就比較緊張了:我能不能有這個功夫啊?比如你就一念,我臨終這一念,能不能正念哪?都很麻煩。你只要信願持名,你已經交給阿彌陀佛了,阿彌陀佛保證我們往生,是他老人家令我們往生,這時候我們完全放心了,他就能夠優入而從容。這裡是靠信願來感通的。

這個我們看《淨土聖賢錄》,說那個冬瓜和尚,這個人就有點優入而從容的味道。他為什麼叫冬瓜和尚?他喜歡吃冬瓜,有這個愛好,大家就叫他冬瓜和尚。他出家在一個華嚴庵,平時也不講什麼話,但有個特點,他喜歡逛街,每天在街市里面,不管天晴,這個冬天還是夏天,他都喜歡到街上去遊走。他有一個同參道友,是他旁邊的一個寺院的,一個叫慧照比丘,是他的道友同參。

這冬瓜和尚他有一天在圓寂之前,要往生之前,就告訴這個慧照比丘,說我在正月初六我要往生了,到時候你有時間來給我送一送。好,到了初六那一天,這個慧照比丘就去了,因為這是一樁大事啊,這個一個道友要往生,那自己再重大事情也放一放,去送他一程。結果一到華嚴庵呢,還沒有見到這個冬瓜和尚,他就在等。

這冬瓜和尚正好是有個居士請他赴齋,請他用齋,他才回來,回到寺院看到那個慧照比丘在寺院,他就說:哎,今天你怎麼來了?他問人家今天來了。慧照說:你不是跟我約好了,今天要往生,我來送你的嗎?嘿,這個冬瓜:哎呀,不是你這說,我都忘了這個事了。他都忘了這個事了。哦,既然都有約,他就沐浴沐浴洗好洗好,就拜佛。他說:好了,我現在就準備走了。

我要走不可不留一句偈子,他說:你就給我寫下來吧。就讓那個慧照比丘給他寫了一個偈。這個偈子一寫完,他就帶著笑容就這麼走了。他的那個偈子也很大白話,像打油詩一樣的,把他的一種形狀表達一下,叫:「終日走街坊,心中念佛忙,世人都不識,別有一天堂。」

你看看這個人還不簡單呢,他每天在街面上,人家看到他閑逛,實際上他心裡在念佛還不間斷呢,這個心中念佛忙,世間人都不知道,但自己通過念佛就有他的境界,別有一天堂。所以預知時至,那麼從容地走。

所以這些都是阿彌陀佛給我們的恩賜。橫超而度越,這樣就能夠橫超三界,度脫越過生死的苦海。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大安法師文章列表

到達心佛雙忘時,才會會得真實義

在理和事的圓融方面,真正要了解,一定要到達心佛雙忘...

一心念佛就具足六度

蓮池大師在《彌陀疏鈔》裡面說,無量的諸菩薩眾,在修...

心微起惡念,即便憶佛,以佛力故,惡念自息

原文: 凡公臨私養,歷涉緣務,雖造次而常內心不忘於佛...

何故阿彌陀佛來了,為何不把此人接走

問: 有位信士,一次她病重,可能是她過去世種過善根...

淨土宗善知識的標準

淨業善知識首先要知見正確,具足信、願、行三資糧。對...

【推薦】阿彌陀佛接引臨終人事蹟三則

阿彌陀佛憐念悲憫我等罪業眾生,如慈母對待獨生子女一...

蓮宗教起所因十重法義

序文 如上別中十義,復以前九為通,後一為別,兼前總義...

【推薦】今日方閑,成辦大事

蓮池大師在他的《竹窗隨筆》裡面寫了一個他同時代的故...

【大藏經】過去莊嚴劫千佛名經

三劫三千佛緣起(出《觀藥王藥上經》) 宋畺良耶舍譯 爾...

【大藏經】【註音版】佛前上供儀

出自弘化社《日誦經咒簡要科儀》...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大藏經】【註音版】延生普佛儀規

延生普佛儀規...

以德報怨的國王

佛陀時代有一段故事――佛陀來到舍衛國的只園精舍,摩...

吵鬧著炫耀一番

寺院裡接納了一個年方16歲的流浪兒。這個流浪兒頭腦非...

佛為優陂夷說齋戒法

昔日,佛在舍衛國弘化。當時,城東有一位婦女的孩子名...

生死長遠,厭患捨離

佛在古印度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之時,有一日,一位...

前來助念的人越多越好嗎

問: 弟子所在的小城鎮念佛人極少,很難組建助念團,...

人生到底是苦是樂

佛教認為,三界沒有究竟永恆的快樂,苦才是人生的主旋...

虛雲老和尚山居詩六首

稍得清幽處。頭頭總自然。 一間茅草屋。半畝藕花田。 ...

所有一切法還是回歸到這一念心

如意默容,十方三世一切世間出世間法,唯聖與凡,無不...

【推薦】何妨大肚包容

鎮江定慧寺的彌勒殿有這樣一副對聯:眼前都是有緣人,...

怎樣改善不如意的婚姻

問: 我學佛之前婚姻並不如意;現有心與丈夫和好,但...

印光大師:安胎保胎的禁忌

保胎以絕欲為第一義。 故保產心法,首戒交媾,婦一有...

阿底峽尊者的臨別教言

朋友們! ◎在沒有證得菩提之前,是需要上師的。所以,...

鳩摩羅什大師--七佛譯經師,凡情難測度

大師從弘始三年入關到弘始十一年圓寂只有短短八年的時...

不信淨土的人有這四種特點

那怎麼樣才能信淨土法門呢?前面的偈頌談到多生多劫以...

臨終十念是十聲念佛嗎

問: 印光法師十念法,是十口氣念佛還是念十聲?臨終十...

出家修行應如何選擇道場

出家(梵語pravrajya),音譯作波吠儼耶。即出離家庭生...

【佛教詞典】有漏無漏法

【有漏無漏法】 p0549   瑜伽一百卷十六頁云:言有漏...

【佛教詞典】最勝知

【最勝知】 p1154 大毗婆沙論一百八十一卷十頁云:云何...

【視頻】宏海法師《印光大師文鈔》(二)MP3

宏海法師《印光大師文鈔》(二)MP3

【視頻】惠空法師《學佛是看心還是看紙》

惠空法師《學佛是看心還是看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