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不說最後一句話

2013/12/25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有位高傲的富婆,在一家非常昂貴的餐廳裡,一直抱怨這樣不對,那樣不好。侍者耐著性子直賠不是。

但這位富婆的氣焰反而越發囂張,隨而指著一道菜對侍者說,「你說,這叫做食物?我看連豬都不會吃!」

侍者終於按捺不住,對這位富婆說:「太太,真的是這樣嗎?那麼,我去替你弄點豬吃的來。

一個是「心中無半點善意」,一個是「胸中無半分寬容」,真是道盡現代人典型的交往模式,再看看下面二則夫妻的對白。

丈夫:「聽你講話就像是一個白癡。」

太太:「你難道不曉得只有這樣,你才會懂?」

「拿去洗衣店的襯衫拿回來了嗎?」丈夫問

「我是你什麼人,女佣嗎?」妻子回答

「當然不是,」他頂了回去,「你如果是女佣的話,至少應該懂得怎樣洗衣服。」

我們經常掉進一個陷阱,就是爭論必有輸贏,在所有的爭吵事件中,大家都堅持自己的觀念,將之視為金科玉律,不肯退讓。

我常開玩笑說,這就是所謂的「禮讓」…不管自己有沒有「禮」(理),別人都要「讓」。

更重要的是雙方都不願意放棄說「最後一句話」。

似乎誰說了最後一句? 不管有理無理,誰就是勝利者,以致爭吵不休。

想解開纏繞在一起的絲線時,是不能用力去拉的,因為你愈用力去拉,纏繞在一起的絲線必定會纏繞得更緊。

不說最後一句話

人與人的交往不也一樣,很多人只知道「得理不饒人」、「火上加油」,卻不曉得「逢人只說三分話」、「順風扯蓬、見好就收」的道理,結果關係纏繞糾結,常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是非對錯並沒有快樂來得重要。快樂的秘訣就是「退一步」,先向別人伸出友善的手。讓對方做「對」的人,並不代表你就「錯」了。

因為,當一切都好轉後,你會發現你將獲得放下的平安,也會感到讓別人「對」的喜悅。由此,你也做「對」了。

丘吉爾在退出政壇後,有一次騎著一輛腳踏車在路上閑逛。

這時,也有一位女士騎著腳踏車,從另一個方向急駛而來,由於煞車不住,最後竟撞到了丘吉爾。

「你這個糟老頭到底會不會騎車?」這位女士惡人先告狀地破口大罵:「騎車不長眼睛嗎?」

「對不起!對不起!我還不太會騎車」丘吉爾對那位女士的惡行惡狀並不介意,只是不斷地向對方道歉,「看來你已經學會很久了,對不對?」

這位女士的氣立刻消了一半,再仔細一看,他竟然是偉大的首相,只好羞愧地說道:「不好意思…不好意思…你知道嗎?我是半分鐘之前才學會的,而教我騎的就是閣下您。」

有位智者即說:「幾分容忍,幾分度量,終必能化干戈為玉帛。」

曾有一對父子坐火車外出旅遊,途中有位查票員來檢查乘客的車票,父親因為找不到車票而受查票員怒言以對。

事後,兒子就問父親,為什麼剛才不反目以對呢?

父親說:「兒子,倘若這個人能忍受他自己的脾氣一輩子,為何我不能忍受他幾分鐘呢?」

「不說最後一句話,則可以避免紛爭。」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因小拂逆便生瞋恚,豈非自小其量

【原文】 我若因小拂逆,便生瞋恚。豈非自小其量,自喪...

要平息憤怒,必須捨去對他人的懷恨

常常一件事情發生的時候,不要一味地認為自己就是對的...

怎樣調控自己的情緒

問: 弟子工作特忙,暫時還未入佛門。這次來參加夏令營...

生氣是一種無能的表現

人與人打交道,免不了碰上不對脾氣的人,於是便出現其...

生氣的烏龜

有一天,佛陀對比丘們開示:很久以前,在阿練若池水邊...

生氣時會有七件事情降臨在他身上

俗語說:一個憤怒的人只會破口大罵,卻看不見任何東西...

盎覆不吉蟲喻

過去有三兄弟,都說自己高大健壯,某次三人一起守夜,...

天人瞋罵夜叉

一則佛典故事教導,瞋怒詈罵只會造成對立、衝突,應該...

【大藏經】【註音版】往生論註

往生論註...

【大藏經】【註音版】梵網經菩薩戒本(東林寺版)

梵網經菩薩戒本(東林寺版)...

【大藏經】最上乘論

凡趣聖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論若其不護淨者。一切行無由...

【大藏經】佛說法滅盡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拘夷那竭國如來三月當般涅槃與諸比丘...

以惡言罵詈,比丘墮為水牛

佛陀在驕薩羅國境內,帶領著比丘們,將前往勒那樹下。...

念珠的數目就是你將來往生淨土的日期

明朝有位名叫道隆,他的母親李氏,年到四十歲,吃長齋...

上當之人大多心有倒惑

據《大莊嚴論經》第十五卷記載,釋迦牟尼佛說過這樣一...

「索命」的甲魚

我只有一個堂哥,比我大不了多少,由於他父母死得早,...

炒股障礙修行

張居土學佛很精進,十幾年如一日,嚴持戒律,誦經拜懺...

我們可以不接納傷害

我們要歡歡喜喜地去面對一切,因為我們的人生就像一條...

苦水育青蓮

有人說,進入佛門的人一般分兩種:一種是善根深厚,一...

積極人生莫後悔

佛教經常讓我們講身心無憂,身無憂,心無憂。那我們就...

職場從「倒水」開始

大學畢業前,我覺得堂堂大學生,做一個公司的文秘,應...

俯提劣機曲護初心,唯此法門最為第一

原文: 倘惑業未盡,道果未成。縱有修持,不能自主。久...

認識緣起法而發起菩提心

大乘佛法的特色菩提心 我們如果通達了佛法,必定會發...

何謂「四重二諦」

第一重:以有為俗諦,以空為真諦。 第二重:說空說有皆...

萬物皆可為師

在印度,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古魯即將去世,一弟子向他求...

聖嚴法師《情緒從哪裡來》

在混亂、緊張匆忙的時代裡,人的情緒時時刻刻都在浮動...

四大

佛教中的四大主要指佛教術語。指地、水、火、風為四種...

地藏如意寶,能滿眾生一切願

在《地藏十輪經》中,說地藏王菩薩就是法界的如意寶、...

【佛教詞典】善知心住

【善知心住】 p1143 瑜伽七十七卷十八頁云:云何善知心...

【佛教詞典】四諦論

梵名 Catuhsatya-nirde?a。凡四卷,婆藪跋摩(梵 Vasu...

【視頻】耀一法師《南無阿彌陀佛聖號》

耀一法師《南無阿彌陀佛聖號》

【視頻】行善可以改變命運

行善可以改變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