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被草所縛的比丘

2012/10/02  大字體  護眼色

隨著太陽逐漸升高,龜裂的泥土路愈來愈炙熱,比丘們一早結伴到村裡托缽行化,但是都一無所獲。‘好久沒下雨了,農作物欠收,我們走遠一點去化緣吧。’這群比丘走著走著來到郊外,殊不知草叢間竟埋伏著半路打劫的盜賊。

賊人遠遠看見一路威儀庠序的沙門釋子,禁不住有些失望:‘唉呀,還以為肥羊上門呢!你看他們,窮得只披著一塊布了。’但有人還是不死心地說:‘搞不好,這群沙門剛才化緣到金銀財寶咧!’於是群匪沈默下來、虎視耽耽地等著沙門經過,便擎著刀杖一擁而上。

‘連一口飯、一毛錢都沒有,運氣真差!’有的賊人惡狠狠地扯下他們唯一蔽體的僧服:‘好歹也做幾件衣服吧!’一時間,這群沙門只得蹲踞遮身,生死就在懸念之間了……

有個小賊臨機一動說道:‘老大,我們根本不用費力收拾他們。聽說釋族沙門有個戒律──不得損傷踐踏一切草木,如果我們用茅草、藤蔓把他們捆綁起來,他們不敢亂動,就不會跑到村落裡向官府告狀了。’於是比丘們就被五花大綁於荒湮漫草之中。

賊人得意地揚長而去,比丘們面面相覷,肚子咕嚕嚕地叫著,已經一整天沒吃到一點東西了,然而草叢中蚊虻蠅蚤正興奮地逼近他們,爭相吸吮著溫熱的一餐。被反綁著的雙手既酸又麻,又被蚊蟻咬得奇癢無比,小沙彌禁不住微微發出呻吟,但是仍然不敢肆意亂動。

一旁的年長比丘慈愛地開導:‘軀命無常,如流水一去不復返,即使有幸得生天界,終有天福享盡的一天。生死隨緣,既不可愛,亦不可念,豈可為了這具臭皮囊而違犯戒律!人身雖然難得,佛法更是難遭難遇,我們得以六根具足、聽聞佛法而正信出家,就好像百年浮出水面一次的盲龜,剛好得遇大海中一塊浮木的小小孔洞,那麼稀有難得、不可思議!’

‘世尊曾經開示,伊羅缽羅龍王過去生為比丘時,因嗔心故意損傷伊羅樹葉,久劫墮入龍身,頭上還長出一棵伊羅樹,飽受膿血交流、蛆蟲嚼食之痛。幸而聽聞佛陀開示,得以了知因果、安忍懺悔,但如此業報一直要到彌勒佛出世才得以脫離。因緣果報真實不虛,不可不慎,所以諸佛以慈悲為懷,律定一草一木皆不得損傷。’

比丘、沙彌們聽了以後信心更加堅固:‘我們寧願持戒而死,絕不違戒苟活。’於是個個端身正坐,不動不搖。

此時正好國王率眾出門遊獵,遠遠地聽見獵犬一陣狂吠,好像有赤身裸體者藏匿在草叢間……,國王有些納悶:‘難道是裸形外道嗎?過去看看吧!’士衛長回報:‘大王,他們只有右肩明顯曬黑了,應該是偏袒右肩的沙門釋子,不是裸形行者。’國王更加好奇了,立刻前去探個究竟。

‘怎麼可能有人被草木所縛,坐著等死呢?難道你們被咒術迷惑了,沒有絲毫力量掙脫區區藤蔓?還是你們也修苦行,希望早日脫離這無常之身?’

聽到國王殷殷詢問,老比丘懇切地回答:‘正因為這些草莖如此脆弱,我們才不敢貿然扯動,深怕傷害了任何草葉新芽。世尊告誡我們,草木是鬼神村,許多眾生依附於此,不得任意踐踏、殺生違仁。出家修行以持戒為力、以持戒為良田,得以圓滿福德、智慧、禪定,永斷生死、常住涅槃,並不是修苦行求生天、求神通。’

聽了比丘一席話,國王深受感動:‘沙門釋子如此慈悲,令人肅然起敬!’立刻請隨從們小心翼翼地把草蔓鬆開,並且找些衣物給釋子蔽體,準備了水漿食物,一起送回精舍,並供養佛陀及弟子們。國王也發至誠懇切之心皈依三寶門下。

典故摘自《大莊嚴論經·卷三》

省思:

‘戒’字從‘廾、戈’,即斬斷無明草、斷除煩惱根,故說‘戒為無上菩提本’、‘戒為得聖之橋津’,因戒生定、因定發慧,無明分分斷則法身份分現,日常實踐要期‘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因此比丘們寧願為柔軟草莖所繫,持戒而得解脫,不願增長一絲絲嗔愛煩惱心草。

經云:‘有德慧命存,無德喪慧命’,正如同孔子所說:‘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佛法以戒為本,滋長心地的慈悲、平等、智慧,遠離身、受、心、法之妄執,得‘常、樂、我、淨’慧命無窮,祈願志士仁人皆能領受佛陀法乳深恩,以有限之軀命,上求佛道下化眾生,永斷生死長河、愛憎苦輪。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宣化上人:小心守戒

學佛的人一切一切都要很謹慎、很小心,所謂差之絲毫,...

世間三種最勝香

過去,佛陀居住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天,阿難...

《梵網經》和《優婆塞戒經》的菩薩戒有區別嗎

問: 請問師父,《梵網經》菩薩戒和《優婆塞戒經》菩...

為什麼佛陀要制戒

為什麼佛陀要制戒?為什麼這個戒是十方三世諸佛都要去...

戒是一切善法之階梯

佛涅槃前,阿難尊者問佛:佛滅度後,以誰為師?佛告阿...

弘一大師:初發心者在家律要

凡初發心人,既受三皈依,應續受五戒。倘自審一時不能...

印光大師對《梵網經》的開示

《梵網經》者,如來陶煉一切若聖若凡,俾其究竟斷除三...

受戒沒學戒,犯了戒算「真犯戒」嗎

問: 在多年前我受過菩薩戒,可戒場對戒條隻字不提,從...

【大藏經】【註音版】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大藏經】佛說無量壽佛名號利益大事因緣經

我聞如是: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千...

【大藏經】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卷第一 佛在王舍國靈鷲山中,與...

【大藏經】佛說出家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毘舍離國。食時到,入城乞食。時毘...

佛說持八支淨戒的功德果報

有一次,佛陀在王舍城靈鷲山上為大眾說法,一千兩百五...

困境即是賜予

一個障礙,就是一個新的已知條件,只要願意,任何一個...

功名威赫歸掌上

布袋戲的歷史起源有一則動人的故事。相傳在明朝,有一...

人生最美的心境

一位老先生懷抱「我家門前清潔,別人家門也該乾淨」的...

【推薦】祈願正法重現

【前言】 本光碟所提建言絕非針對任何道場或個人,純...

【推薦】一言折盡平生福

王陽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有一次他跟學生出遊,路旁...

青年們的煩惱

青少年朋友們,經常聽到你們吶喊著:一大堆的煩心事,...

念佛法門的五個要訣

憨山大師:此種法門:第一要決定志;第二要放得下;第...

西方極樂世界超越了壞苦

我們這個世間會感覺到壞苦,就是你在快樂的時候它也是...

為小狗念的經

宋朝新羅的高僧元曉,年輕的時候曾跟隨大安禪師修行。...

若明一切境界都有前因,則自然能夠放下

釋迦如來說法四十九年,談經三百餘會,歸攝在三藏十二...

認知的三個境界

人對事物的認知有三個境界。要想提升生活的境界,就要...

淨土宗的人,低估了妄想的勢力

從佛陀的預言,我們現在是在一種下坡的階段,叫末法時...

找到一切痛苦的根源

這個地方為什麼講勤修加行呢?古德批註上說:一個菩薩...

修行是否進步的五個參考標準

一、智慧有沒有增長、煩惱有沒有減少? 果然有進步,...

現生讀誦楞嚴咒,永受好命安樂福

現生讀誦楞嚴咒,永受好命安樂福。我們所要改造的命運...

【佛教詞典】一夏

(術語)修夏時九十日安居之行也。本行經曰:作一房與...

【佛教詞典】二種譏嫌

指譏嫌之名與譏嫌之體。天親之淨土論謂體有三種,即二...

【視頻】《准提神咒》善音居士念誦

《准提神咒》善音居士念誦

【視頻】《印光大師說佛教圓滿的慈善》有聲書

《印光大師說佛教圓滿的慈善》有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