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住持佛法 律為共學

界詮法師  2024/05/03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住持佛法 律為共學

佛法大要,總為戒定慧三學;法海浩瀚,無出經、律、論三藏。通而為言,經、律、論各有詮釋戒、定、慧三學;別而分之,經解定學,律釋戒學,論詮慧學。

戒、定、慧稱為「三無漏學」,又稱「三增上學」,是修學佛法所必須依循的次第,因戒生定,因定發慧,由慧而得解脫。欲知三學,當習三藏。古時稱博通三藏者為「三藏法師」,或有通經為經師,通論為論師,解律為律師。通經並非不通論和律,解律亦非不通經論,經論所詮,定慧法門;律所明者,戒學法門。

佛法在印度,無論學經或學論,必當學律。有專擅律部的律師,未有專學律典而成為「律宗」。從部派佛教看,所分裂為部派的,皆是在戒律上產生異議,於是每個部派各自有誦習的律典。大乘學人,必在小乘部派中出家受戒。無論大乘、小乘,若顯、若密,都應學戒、持戒。由此可知,戒、定、慧三學是能學大小乘佛法最主要的方法和步驟。

佛弟子之所以分為七眾,是由於各自所受的戒法不同,而有七眾的差異。在家二眾,在皈戒上分為三種:三皈、五戒、八戒;出家五眾,戒為三位,沙彌(沙彌尼)受十戒法,式叉(十戒外)學六法,比丘及比丘尼(受體相同、戒相有別)秉具足戒。七眾中,任何一眾都有持守的戒相,故戒是共學。

當今,人們常嘆:教門不振,戒律鬆弛。其原因何在?就是佛弟子們對戒律的尊重與遵守不夠嚴謹。佛教興衰在人,若能深崇律制,佛法必興;淺識不學,教門定衰!佛垂滅度,教誨弟子「以戒為師」。戒是佛制,尊重戒律,即是尊重佛陀。

《華嚴經》云:「戒是無上菩提本」。三乘皆以戒為基,戒法不得離宗派而獨立;中國各宗祖師對所宗的教義和戒律的弘揚,各有偏重而已,並非棄戒而不學。

至於後來宗派門人,除了遵儀受戒取得資格外,將學戒、持戒、弘戒視為與己不相干涉,或成為專宗學律者的事了,戒學自然被「崇」為「律宗」了。律應該恢復其本,稱之為「戒學」,為三學之首,為修學佛法通道的不變之次第——由戒得定,由定發慧。

《四分戒本》云:「如過去諸佛,及以未來者,現在諸世尊,皆共尊敬戒。」

《遺教經》云:「若無淨戒,諸善功德皆不得生。」

《涅槃經·梵行品》云:「欲見佛性,證大涅槃,必須深心修持淨戒。」

戒律是住持佛法的根本保障,佛門的莊嚴在於戒律的尊嚴;戒律衰微,教門自然不振。《善見律》云:「毗尼藏者,佛法壽命;毗尼若住,佛法亦住。」《十誦律》云:「佛法幾時住世(優波離三問,初問過去佛法,次問未來,三問今佛)?佛答言:隨清淨比丘說戒法不壞,名法住世,乃至三世佛亦爾。」由此證知,健全律制,嚴淨僧品,方可(以期)達到正教之久住。

佛制戒本意,為攝僧而至令正法久住,聲聞律制是住持佛法的命脈。進學大乘菩薩的大乘學士,皆係受七眾律儀而轉趣大乘的。大乘人依然尊崇聲聞的出家律儀,三聚淨戒的攝律儀戒,自然包括小乘的出家律儀,出家菩薩不捨比丘律儀。有大乘學人,執意大乘空理,以貶持戒為著相。

其實,要使三業清淨,不容過非,方能定靜慧明,不墮塵欲。若欲不墮塵欲,必先當清淨戒行。戒雖為事相,但為修定慧之方便。因我等畢竟是生活在事相世界,若執理廢事,又如何分別諸法之相?又如何引導眾生漸次修證?

本來,事理業惑,是相對而言,義無偏學。若是執事廢理,則有昧於道,不異凡流;執理忘事,卻入道無門。佛教不執一法,亦不捨一法。所以住持佛法,由尊重戒律,便能生善利他;個人修行,由事向理,定慧等持,便能斷惑自利。

如此,三學次第而修,自利利他,功德圓成。弘揚律儀,光大佛門儀則,定慧具足,而證悟佛法。若行不依律,善法不生,舉止語默,不免與俗同流;若但執戒相,不修定慧,不但不能體道,也只是人天福報而已。唯有三學具修,才能具足圓滿。

《南山律學教程》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界詮法師文章列表

受菩薩戒要發起三種決定的信心

受菩薩戒是一件非常殊勝的事情。要發起三種決定的信心...

開飯店僱人殺生,同時要說假話,這樣犯戒嗎

問: 弟子開一個飯店,開飯店當然以贏利為目的,弟子...

菩薩戒是盡未來際永為道種

盡未來際,不是盡形壽。盡形壽是指聲聞戒。 盡未來際,...

捨身護戒之旃陀羅

佛陀開示大眾:修行寧願捨身命終,也要勤修四不壞淨,...

持戒對念佛往生的意義

若人無善心,不得聞此經,清淨有戒者,乃獲聞正法。 曾...

自己所跟的師父是邪見之師該怎麼處理

問: 請問師父,我之前跟一位法師學法,後來發現這位...

受持八關齋戒時間短,但功德利益非常大

受八分齋戒,你可以不受五戒,但是應該還是要先受三皈...

學佛從受戒開始

修行了生死,除了持戒,莫說了生死的話;除了求生淨土...

【大藏經】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告諸比丘:...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四十二章經

(龍藏本)...

【大藏經】【註音版】僧伽吒經

僧伽吒經...

【大藏經】大智度論

大智度論卷第一 大智度論卷第二 大智度論卷第三 大智...

人生有二件事我們要學會

有二件事我們要學會:一者感恩。二者奉獻。 別人對我們...

即心是佛,云何識自心

洪州黃檗希運禪師。上堂云:即心是佛,上至諸佛,下至...

香欲的過患

庚三、明香欲過患 這個香是鼻根所對的境界。 三、訶香...

只有事修沒有理觀,你不是妄想的對手

你臨終肯定有很多很多的妄想,過去打的妄相、今生打的...

以物藥治身病,以法藥治心病

疾病,是誰也不能倖免的,在佛法中說人生有老病死,把...

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法門

不論地藏法門、觀音法門、念佛法門等等法門,都是提供...

老和尚與小和尚的對話

完美 小和尚坐在地上哭,滿地都是寫了字的廢紙。 「怎...

一切法門六字全收

專念南無阿彌陀佛一佛,十方諸佛自然護念。 護念即是...

莊嚴自己,也要莊嚴世界

「莊嚴」這兩個字,我們常常都會聽到許多佛弟子在說,...

自己要把握好自己的命運

當年,一男子落水,呼救,拿破侖聞聲過去,見男子正在...

藏傳佛教的吉祥八寶

吉祥八寶即八吉祥,又稱八瑞吉祥,八寶吉祥,藏語稱紮...

十不善業的果報

【一】花報: 《了凡四訓》:然人之過惡深重者,亦有效...

聖嚴法師《人間淨土對現代人的重要性》

淨土是佛教的專有名詞,不曾在其他學術和其他宗教裡提...

不是遺傳,這是共業,就是自作自受

這個無明呢,就是微細的愚癡,微細的愚癡就是對於一切...

投生到施主家

宗門下常常有些公案。比如宋代的草堂青禪師。草堂青禪...

遇事最有水平的處理方法

1.學會沉默 有時候,你被人誤解,你不想爭辯,所以選...

【佛教詞典】乏道

沙門自謙的話,義與貧道同。...

【佛教詞典】大淫戒三趣同犯

亦名:淫戒三趣同犯 子題:三趣 戒本疏·四波羅夷法:...

【視頻】妙境法師《大修行人不昧因果》

妙境法師《大修行人不昧因果》

【視頻】湖南衡陽南台寺

湖南衡陽南台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