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住持佛法 律為共學

界詮法師  2024/05/03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住持佛法 律為共學

佛法大要,總為戒定慧三學;法海浩瀚,無出經、律、論三藏。通而為言,經、律、論各有詮釋戒、定、慧三學;別而分之,經解定學,律釋戒學,論詮慧學。

戒、定、慧稱為「三無漏學」,又稱「三增上學」,是修學佛法所必須依循的次第,因戒生定,因定發慧,由慧而得解脫。欲知三學,當習三藏。古時稱博通三藏者為「三藏法師」,或有通經為經師,通論為論師,解律為律師。通經並非不通論和律,解律亦非不通經論,經論所詮,定慧法門;律所明者,戒學法門。

佛法在印度,無論學經或學論,必當學律。有專擅律部的律師,未有專學律典而成為「律宗」。從部派佛教看,所分裂為部派的,皆是在戒律上產生異議,於是每個部派各自有誦習的律典。大乘學人,必在小乘部派中出家受戒。無論大乘、小乘,若顯、若密,都應學戒、持戒。由此可知,戒、定、慧三學是能學大小乘佛法最主要的方法和步驟。

佛弟子之所以分為七眾,是由於各自所受的戒法不同,而有七眾的差異。在家二眾,在皈戒上分為三種:三皈、五戒、八戒;出家五眾,戒為三位,沙彌(沙彌尼)受十戒法,式叉(十戒外)學六法,比丘及比丘尼(受體相同、戒相有別)秉具足戒。七眾中,任何一眾都有持守的戒相,故戒是共學。

當今,人們常嘆:教門不振,戒律鬆弛。其原因何在?就是佛弟子們對戒律的尊重與遵守不夠嚴謹。佛教興衰在人,若能深崇律制,佛法必興;淺識不學,教門定衰!佛垂滅度,教誨弟子「以戒為師」。戒是佛制,尊重戒律,即是尊重佛陀。

《華嚴經》云:「戒是無上菩提本」。三乘皆以戒為基,戒法不得離宗派而獨立;中國各宗祖師對所宗的教義和戒律的弘揚,各有偏重而已,並非棄戒而不學。

至於後來宗派門人,除了遵儀受戒取得資格外,將學戒、持戒、弘戒視為與己不相干涉,或成為專宗學律者的事了,戒學自然被「崇」為「律宗」了。律應該恢復其本,稱之為「戒學」,為三學之首,為修學佛法通道的不變之次第——由戒得定,由定發慧。

《四分戒本》云:「如過去諸佛,及以未來者,現在諸世尊,皆共尊敬戒。」

《遺教經》云:「若無淨戒,諸善功德皆不得生。」

《涅槃經·梵行品》云:「欲見佛性,證大涅槃,必須深心修持淨戒。」

戒律是住持佛法的根本保障,佛門的莊嚴在於戒律的尊嚴;戒律衰微,教門自然不振。《善見律》云:「毗尼藏者,佛法壽命;毗尼若住,佛法亦住。」《十誦律》云:「佛法幾時住世(優波離三問,初問過去佛法,次問未來,三問今佛)?佛答言:隨清淨比丘說戒法不壞,名法住世,乃至三世佛亦爾。」由此證知,健全律制,嚴淨僧品,方可(以期)達到正教之久住。

佛制戒本意,為攝僧而至令正法久住,聲聞律制是住持佛法的命脈。進學大乘菩薩的大乘學士,皆係受七眾律儀而轉趣大乘的。大乘人依然尊崇聲聞的出家律儀,三聚淨戒的攝律儀戒,自然包括小乘的出家律儀,出家菩薩不捨比丘律儀。有大乘學人,執意大乘空理,以貶持戒為著相。

其實,要使三業清淨,不容過非,方能定靜慧明,不墮塵欲。若欲不墮塵欲,必先當清淨戒行。戒雖為事相,但為修定慧之方便。因我等畢竟是生活在事相世界,若執理廢事,又如何分別諸法之相?又如何引導眾生漸次修證?

本來,事理業惑,是相對而言,義無偏學。若是執事廢理,則有昧於道,不異凡流;執理忘事,卻入道無門。佛教不執一法,亦不捨一法。所以住持佛法,由尊重戒律,便能生善利他;個人修行,由事向理,定慧等持,便能斷惑自利。

如此,三學次第而修,自利利他,功德圓成。弘揚律儀,光大佛門儀則,定慧具足,而證悟佛法。若行不依律,善法不生,舉止語默,不免與俗同流;若但執戒相,不修定慧,不但不能體道,也只是人天福報而已。唯有三學具修,才能具足圓滿。

《南山律學教程》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界詮法師文章列表

在家居士的三種戒

戒、定、慧三無漏學是學佛的全部內涵,由戒生定,由定...

戒香

仙人山中,微風徐徐,空氣中瀰漫著淡淡的草香味。在樹...

沙曷比丘飲酒醉臥樹下,為何世尊還讚歎他

過去,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時,有一千二百五...

持戒念佛,萬緣放下

今天講:持戒念佛。 因為《觀無量壽佛經》講過,若人...

受持五戒,它有兩層含義

我們前面講義大科,講到五戒的法門。受持五戒,它有兩...

沒有受菩薩戒就不可以看《梵網經》嗎

問: 有同修說戒律不是隨便學的,犯盜法戒、犯盜法罪...

星雲大師《持戒的開示》

有的人因為怕持戒不自由,怕犯戒,就不敢受戒。其實,...

持戒近善、轉短命為長壽之法

僧不二將投師受戒。菩薩曰:惜哉惜哉!堂堂相貌,表表...

【大藏經】地藏菩薩本願經

覺林菩薩偈 華嚴第四會,夜摩天宮,無量菩薩來集,說...

【大藏經】【註音版】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普門品(日誦式版本)...

【大藏經】【註音版】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大藏經】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

去除蔬菜農藥的六個絕招

絕招1、去皮: 蔬菜表面有蠟質,很容易吸附農藥。因此...

不吃藥光念經,病就能好嗎

時不時聽病友說:醫生,我這個病就是靠念經才慢慢好起...

煩惱這麼重應該怎麼修

天台宗把菩薩道的修行分成二個次第:第一個叫做緣修(...

如何看待「無奸不成商」

問: 對於無奸不成商這句話,法師有什麼看法與見解呢...

菠菜的營養與功效

菠菜的營養價值 1、通腸導便、防治痔瘡:菠菜含有大量...

鬼道的十類

在《楞嚴經》的思想,是地獄受報以後,轉為鬼道繼續受...

淨土法門是否可以即淨即密

問: 我是專修蓮師心咒得大利益,不知淨土法門是否即淨...

可怕的黃金

一位僧人驚慌失措地從樹林中跑出來,剛好碰到一對在林...

妙境法師:如何得觀音菩薩感應

三惡道眾生的苦惱是很多很多的,他們很難念觀世音菩薩...

【推薦】汝已七十多歲,不久就要死了

汝已七十多歲,不久就要死了。現在就要把一切事,通安...

淨界法師:修淨土,臨終時天界現前該怎麼辦

問: 如果佛弟子在修淨土法門的時候,也積集了善業,...

淨土宗祖師對戒律是非常重視的

淨土宗祖師們傳承的第三個特點就是注重戒律! 念佛求生...

把曲折的人生看做是一種常態

父親端詳著兒子手裡拿著的一幅世界河流分佈示意圖,若...

天乘四空定之非想非非想處定

看第四個,非想非非想處定。這個是整個三界裡面最高的...

每臨大事有靜氣

每臨大事有靜氣。這是晚清兩代帝師翁同龢教導弟子時所...

菩提心修法的七因果和自他相換

宗喀巴大師在《菩提道次第略論》的上士道菩提心修法中...

【佛教詞典】道號

僧為表示其自身之願望,或自身悟道之機緣,或以所居之...

【佛教詞典】迦羅鎮頭

(譬喻)迦羅與鎮頭皆果名。迦羅果有毒,鎮頭無毒,而...

【視頻】慧律法師《飲食跟睡眠是業力也是習氣》

慧律法師《飲食跟睡眠是業力也是習氣》

【視頻】天因法師《侵損常住物的兩則故事》

天因法師《侵損常住物的兩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