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光大辭典】  大字體  護眼色

梵語 ?amatha,巴利語 samatha,音譯作奢摩他、舍摩他。又作止寂、等觀。為禪定之另一稱謂。即止息一切想念與思慮,而心歸於專注一境之狀態。天台宗以止配於空、假、中三觀,而分為三止:(一)體真止,體得一切皆空之止。為對應於空觀之止。(二)方便隨緣止,又作系緣守境止。即菩薩以方便隨應眾生諸場合,安住假諦之理而不動之止。為對應於假觀之止。(三)息二邊分別止,兼有第二與第一之義,但不偏於空有二邊(兩極端),係住於中道之止。為對應於中觀之止。

摩訶止觀卷三上載,止有三義:(一)息之義,即令一切惡覺惡觀寂然不起之相;此係就「所破」之觀點而言。(二)停之義,即令心緣於諦理之中,繫念現前而停住不動之狀態;此係就「能止」之觀點而言。(三)對不止止之義,即以非生非滅、非垢非淨之「法性」而稱為止;此係就「諦理」之觀點而言。

此外,一般常將「止」與「定」(即三摩地)視為同一者,然若據瑜伽論略纂卷五所說,則兩者仍有其相異之處,即三摩地通於定、散,復通於染、淨。奢摩他僅於定位中有,而於散心中則無;僅於淨位中有,而於不淨中則無;僅於「有心位」中有,而於「無心位」中則無。又通常將止、觀二者併稱為止觀,謂攝持心念,歸止一處,以防止神識飛颺散動,並遮止邪念妄想之生起,此稱為止;若能進一步開啟正智以觀照諸法,則稱為觀。故知雖將二者併舉為一詞,然相形之下,前者(止)之意義偏向消極性、防遮性,後者(觀)則具積極性、建設性之意義。[雜阿含經卷二十一、北本大般涅槃經卷三十一、大方等大集經卷二十二、大乘起信論、瑜伽師地論卷四十五、法界次第卷上](參閱「止觀」1476) p1473

上篇:木欒子 下篇:止犯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光大辭典

一切智船

(譬喻)乘人而運於一切智地岸之船。即佛也。教行信證...

波羅蜜多有六種果異熟

【波羅蜜多有六種果異熟】 p0793   瑜伽七十八卷十頁...

無學見智能雜不雜相

【無學見智能雜不雜相】 p1094 大毗婆沙論九十八卷六頁...

往來八千返

梵網經說,釋迦佛來我們此世界度化眾生,已經來去八千...

【醝】   大品醝字門,入諸法醝字不可得故。論曰:即...

三相建立緣起差別

【三相建立緣起差別】 p0219 瑜伽九十三卷一頁云:略由...

水器

即灑水器。為密教於護摩之修法或作灌頂法時,盛裝灑水...

三種示導

(名數)菩薩見地獄之苦而救之,有三種之示導:一、神...

聲聞相應作意修

【聲聞相應作意修】 p1394 顯揚十六卷一頁云:一、聲聞...

真解脫

(術語)斷一切煩惱障而證得佛之涅槃也。離縛雲解,自...

大轉輪佛頂

梵名 Mahosnīsa-cakra-vartin。又作大轉佛頂、廣生佛...

青龍疏

(一)指御注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宣演,凡六卷,今存二卷。...

【大藏經】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序 古筠比丘德異撰 妙道虛玄不可思議...

【大藏經】無量義經

無量義經序 蕭齊荊州隱士劉虯作 無量義經者,取其無相...

【大藏經】大方廣佛華嚴經(80卷)

大周新譯大方廣佛華嚴經序 天冊金輪聖神皇帝製 蓋聞:...

【大藏經】大般涅槃經

大般涅槃經序 後秦釋道朗撰 大般涅槃經者,蓋是法身之...

如何讓心養成專注的習慣

問: 在企業工作結果是導向的,需要高效率,而且很多...

人生三論

人生三不斗:不與君子斗名,不與小人斗利,不與天地斗...

一個人會著魔不能完全怪魔王

在整個大家庭三界當中的魔王,看到你修行,他非常不歡...

不發願不迴向不誦經咒,只念六字洪名可以嗎

問: 每天一不發願,二不迴向,三不誦經咒,不上早、晚...

遇到逆境你會用哪種思想去面對

這個思想,剛開始比較不堅固叫思想,當這個思想堅固了...

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讀誦大乘。 對淨業行人來說,主要是讀誦淨土五經。此外...

略論「一心不亂」

淨土法門是一代時教之特別法門。千經萬論皆讚淨土,獨...

宏海法師:勸發菩提心文

(第一講) 好,各位大覺世間正法學堂的學子們,大家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