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六種性

【佛光大辭典】  大字體  護眼色

(一)阿羅漢之六種性。阿羅漢依根性之利鈍分為六種,即:(一)退法(梵 parihāna-dharman),謂遇小惡緣即退失其所得者。(二)思法(梵 cetanā-dharman),謂恐懼退失其所得之證果,而常思自害者。(三)護法(梵 anuraksanā-dharman),謂於所得之法,歡喜而能自作守護者。(四)安住法(梵 sthitākajpya-dharman),又作住法、住不動法。謂不退亦不進,安住於其位者。(五)堪達法(梵 prativedhanā-dharman),又作升進法。謂堪能修練根,速達不動法者。(六)不動法(梵 akopya-dharman),謂於所得之法絕無退動者。

此六種性自四善根位以來即已有之,故至無學位亦產生六種不同。其中,前五者為鈍根,第六不動法為利根,在見道,前五者稱為信解,不動法稱為見至;在修道,前五者稱為隨信行,不動法稱為隨法行;在無學道,前五者稱為時愛心解脫、時解脫,不動法稱為不時解脫、不動心解脫。又退法與思法二者在見修二道之學位中,缺恆時及尊重二種加行,護法僅有恆時之加行,安住法僅有尊重之加行,堪達法與不動法二者則具有恆時、尊重二種加行。又據大毗婆沙論卷六十二載,此六種性得配於下下、下中、下上、中下、中中、中上、上下、上中、上上等九品。[大毗婆沙論卷七、雜阿毗曇心論卷五、俱舍論卷二十五、順正理論卷六十八、顯揚聖教論卷三、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卷十三](參閱「九無學」147)

(二)菩薩之六種性。又作六性、六慧。出於菩薩瓔珞本業經卷上賢聖學觀品。就菩薩從因至果之行位而言,分六種性,即:(一)習種性,指十住位,此位之菩薩研習空觀,破除見思之惑。(二)性種性,指十行位,此位之菩薩不住於空,而能教化眾生,分別一切法性。(三)道種性,指十迴向位,此位之菩薩修中道之妙觀,因而通達一切佛法。(四)聖種性,指十地位,此位之菩薩依中道之妙觀,破一分無明而證入聖位。(五)等覺性,指等覺位,此位之菩薩於妙覺雖遜一等,而勝於前四十位,得稱為覺,故稱等覺性。(六)妙覺性,指妙覺位,此位乃佛果之地位,妙極覺滿,故稱妙覺性。同經復說六堅、六忍、六慧、六定、六觀、六瓔珞等,分別依次配於六種性。[菩薩地持經卷一種性品、仁王經疏卷中本(圓測)、四教義卷五、天台四教儀集註卷下](參閱「種性」5870) p1302

上篇:六種供具 下篇:六種法師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光大辭典

中國佛教音樂(Buddhist music in China)

Zhongguo Fojiao yinyue   中國佛教寺院和信眾在舉行...

事觀

二觀之一,即觀因緣所生的事相。...

南中三教

(名數)齊朝已後,江南諸師,立左之三教以判一代所說...

鬼趣

(界名)又曰鬼道。鬼神所趣之境土也。五趣之一。俱舍...

精室

(雜名)修法之道場也。精妙之壇場也。又為精練者之室...

不請之友

(雜語)謂眾生不請求,而菩薩以大悲為我之友與我利益...

利樂有情

(術語)利益有情而使之樂也。見菩薩利他之行。...

真現觀

真現觀者,謂已得見道十六心剎那位所有聖道,又於見道...

玄策

(人名)六祖慧能大師得法弟子也。傳燈錄五曰:婺州玄...

得意忘言

(術語)不拘泥於文句以味其真意也。僧肇之寶藏論曰:...

識緣名色

【識緣名色】 p1435 瑜伽九卷十三頁云:又五色根、若根...

六因

1、指大乘別教所立之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

【大藏經】優婆塞戒經

優婆塞戒經卷第一 北涼中印度三藏曇無讖譯 集會品第一...

【大藏經】淨土十疑論

淨土十疑論序 宋、無為子楊傑述 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大藏經】解深密經

解深密經卷第一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序品第一...

【大藏經】佛說無量壽經

佛說無量壽經卷上 我聞如是,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

高談玄妙撥無淨土之失

世有專於參禪者云:唯心淨土,豈復更有淨土?自性阿彌...

大安法師:求往生是否先要做個善人

問: 如果我們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是否應該先要做個善...

沒有好好念經修行,最後能靠願力往生嗎

問: 如果皈依了,但是沒有好好念經修行,最後靠自己...

【推薦】九種「作觀」戒淫法

念佛法門可以帶業往生,但聰明人總是不敢僥倖。台灣妙...

懺悔,有三種力量現前

很多學佛人糾結於自己業障深重,其實順逆皆方便,就看...

願諸人以淨業而為急務

蓮池大師(一五三五-一六一五)是明末中興念佛法門的...

聖嚴法師《話夢人生》

古代中國曾有一則做夢的故事,描述一位年輕人,在赴京...

信願與持名之間的關係

這個信、願、持名是本經的修學綱要,一個人能夠往生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