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中觀派

【佛光大辭典】  大字體  護眼色

梵名 Mādhyamaka, Mādhyamika。系以龍樹(梵 Nāgārjuna)之中論為基礎,宣揚空觀之學派。認為由世俗之名言概念所獲得之認識,皆屬於戲論範圍,稱為俗諦;唯有依照佛理而直覺現觀,方能證得之諸法實相,則稱為真諦。從俗諦而言,因緣所生法,一切皆有;由真諦而言,一切皆無自性,皆畢竟空。然世俗有即是畢竟空,畢竟空即存在於世俗有中,若不依俗諦,則不得第一義,不得第一義,則不得涅槃。即在理論上,統一性空與方便;在認識上和方法上,統一名言與實相、俗諦與真諦;在宗教實踐上,統一世間與出世間、煩惱與涅槃,即所謂假有性空,不著有、無二邊之觀點,即稱中觀。與瑜伽派對立。迄印度大乘教末期,此派一直為二大潮流之一。

此派以龍樹為始祖,歷經提婆(梵 ārya-deva)、羅睺羅跋多羅(梵 Rāhulabhadra)、青目、婆藪開士等人。至六世紀初,有佛護(梵 Buddhapālita)、清辨(梵 Bhāvaviveka, Bhavya)二論師出而作中論之註釋。其後中觀派分裂為佛護系之具緣派(梵 Prāsavgika)與清辨系之依自起派(梵 Svātantrika)。前者之月稱(梵 Candrakīrti)論師曾對清辨之中論註釋,予以激烈抨擊,其思想並傳入西藏而廣泛流傳;後者則以觀誓(梵 Avalokitavrata)等論師為代表人物。

七、八世紀之際,中觀派與瑜伽派有交互流通之趨勢,終於形成寂護(梵 ?āntaraksita)、蓮華戒(梵 Kamalasīla)等之中觀瑜伽派(梵 Mādhyamakayogācāra),與密教同時流傳,直至印度佛教之滅亡為止。

在我國方面,此派之學說由鳩摩羅什開始系統地介紹至中國後,發生極大之影響,如隋唐之時,三論宗、天台宗、華嚴宗及禪宗等諸大宗派,均以此派之創始者及其經典為立宗之重要根據。[大智度論卷三十八、佛性論卷一、大唐西域記卷十、南海寄歸內法傳序、成唯識論述記卷一本、華嚴經探玄記卷一、多羅那他印度佛教史、W. Wassiljew:Der Buddhismus; Th. Stcherbatsky: The Conception of Buddhist Nirvāna](參閱「印度佛教」2215、「空有論爭」3473、「瑜伽派」5530) p1037

上篇:中觀心論註思擇焰 下篇:中觀莊嚴論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光大辭典

事重過失及猛利纏過失

【事重過失及猛利纏過失】 p0802   瑜伽九十九卷三頁...

九無學

梵語 navā?aiksāh。即無學位之人有九種優劣差別,又...

默理

(術語)默然無言之妙理,謂維摩之入不二法門也。五教...

五事生人中

據辯意長者子問經載,諸眾生若能行此五事,則得於人中...

阿唎多羅

(菩薩)Ārya-tāra,觀音之別名。常略曰多羅觀音。...

無邊音聲佛頂

無邊音聲,梵名 Ananta-svaraghosa,西藏名 Sgra-dby...

正法炬

正法,即佛所說之教法。正法炬,即謂佛法猶如火炬,能...

素饌

與素食同。素者,潔白、粗略之義。指不雜魚肉滋味之食...

世羅

(雜語)Śaila又作勢羅,施羅,譯言石,山。玄應音義...

體空無生觀法

指直接體達一切諸法當體即空,無實生實滅之觀法。如金...

智鏡

(譬喻)智慧之照了譬如鏡也。因明大疏序曰:明懸智鏡...

大般涅槃經後分

凡二卷。唐代若那跋陀羅譯。又作大般涅槃經荼毗分、大...

【大藏經】佛說施燈功德經

佛說施燈功德經 高齊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如是我聞:...

【大藏經】佛說佛名經

佛說佛名經卷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婆提城祇樹給...

【大藏經】佛說月光菩薩經

佛說月光菩薩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卿明教...

【大藏經】佛說法滅盡經

佛說法滅盡經 僧祐錄中失譯經人名今附宋錄 聞如是:...

眾經之王--華嚴經的不思議功德

如果我們跟全圓的華嚴經比較就會發現無量壽經也全體具...

念佛乃諸法之要,孝養為百行之先

念佛乃諸法之要,孝養為百行之先。孝心即是佛心,孝行...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而成功

人有競爭之心,絕非錯誤。競爭之心,至少能夠體現人的...

敦倫盡分的人生

【須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婦順,主仁,僕忠...

衍慈法師:明辨善知識

善知識這三個字,聞名為知,見面為識。善是好的意思,...

是否自己真正的皈依了

每天都有很多人到寺院裡來燒香拜佛,他們在形體上也十...

念佛必須得定量定時

念阿彌陀佛,你必須得定量定時。如果你不定量不定時,...

做人的四個基本條件

應笑而不笑,應喜而不喜,應慈而不慈,聞惡而不改,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