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乘義章

【佛光大辭典】  大字體  護眼色

(一)凡三卷。東晉廬山慧遠(334~416)問,鳩摩羅什(344~413)答。又稱大乘大義章、鳩摩羅什法師大義、法問大義、問大乘中深義十八科。民國十九年(1930),中國佛教歷史博物館重刊,題名「遠什大乘要義問答」。收於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共分十八條:問答真法身、重問答法身、問答法身像類、問答法身壽量、問答修三十二相、問答受決、問答法身感應、問答法身佛盡本習、問答造色法、問答羅漢受決、問答念佛三昧、問答四相、問答如法性真際、問答實法有、問答分破空、問答後識追憶前識、問答遍學、問答住壽義。據僧佑(445~518)之出三藏記集卷十二所載劉宋陸澄之法論目錄第一帙,及隋代費長房所編歷代三寶紀卷七慧遠條之記載,可推知隋代以前已將羅什、慧遠兩師往來問答之文疏編纂成書,亦為三卷十八章之形式,以便利當世學者,惟其條目內容與今本略有出入。羅什於本書中直接闡明對於大乘佛教教義及信仰之理念,並將龍樹、提婆一系之中觀佛教思想介紹至我國,促成般若等大乘經典之翻譯與研究。又書中反覆論述有關佛、菩薩法身之問題,顯示此為慧遠及當世佛教界所共同矚目之焦點。此外,由慧遠、羅什之問答,亦可作一中、印思想、文化之比較。[法苑珠林卷一○○、大唐內典錄卷三、出三藏記集卷十二、三論宗章疏]

(二)凡二十卷。隋代淨影寺慧遠(523~592)撰。收於大正藏第四十四冊。本書系一部佛教類書,類聚佛書要目並詳釋之,以詮顯大乘深義。要目分:教法聚、義法聚、染法聚、淨法聚、雜法聚等五聚。各聚概依增數法立義門,總揭二百二十二門(缺雜法聚),更設細段而詳釋之。本書引證賅博,義旨明晰,相當於佛教百科辭書之性質,故歷來佛教術語之說明大多引用本書。依續高僧傳卷八慧遠條載,本書原為十四卷,二四九科。現行本有二十卷本與二十八卷本(義天錄)兩種。

本書對染法聚中煩惱義之闡釋,從二障義至八萬四千煩惱義共分為三十門。又各篇之法數多從小數逐漸增至大數,每篇分為四門以至八門來解說。此種將佛教術語以法之數別排列說明而成為辭典體裁之作法,不知起自何時。然慧遠之師法上即曾著有大乘義章六卷及增數法門(內法數林)四十卷,此事載於續高僧傳卷十。此外,天台智顗亦撰有法界次第初門一書,由修禪之立場而建立六十科之法數。上列所述大多與大乘義章之項目相符,准此觀之,此種類書頗流行於六世紀前後之佛教界。本書五聚之分類或系根據成實論之發聚、苦諦聚、集諦聚、滅諦聚、道諦聚等觀念而來者。[新編諸宗教藏總錄卷三、佛典疏鈔目錄卷上、大乘義章書後(陳寅恪先生論文集下)] p829

上篇:大乘經典 下篇:大乘賊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光大辭典

內護摩

(修法)密教所修之護摩,有內外二法,如六種護摩法,...

因緣觀

為五停心觀之一。又作緣起觀、觀緣觀。謂觀順逆之十二...

大淫戒闕緣

亦名:淫戒闕緣 戒本疏·四波羅夷法:「闕緣,亦有通別...

綺語

【綺語】 p1295 瑜伽八卷十六頁云:云何綺語?謂起綺語...

識處定

行人得空定已,訶責空處多諸過失,便舍空處,一切系緣...

佉盧

【佉盧】   十佉盧為一佉梨。...

波頗

(人名)Prabhākaramitra,三藏法師名。續高僧傳三曰...

中立

(?~1115)北宋僧。明州鄞縣人,俗姓陳。賜號「明智...

三十種外道

(名數)一時外道,以時為生因者。二五大外道,以地水...

一物不將來

禪宗公案名。指不持任何物來;亦即赤裸裸的本來面目。...

隨一

謂多數中之一。順正理論卷五十(大二九·六二二中):...

俱毗羅

(天名)Kumbīra(鳩鞞羅,俱尾羅),一作金毗羅(俱...

【大藏經】解深密經

解深密經卷第一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序品第一...

【大藏經】佛說無量壽經

佛說無量壽經卷上 我聞如是,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

【大藏經】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序 古筠比丘德異撰 妙道虛玄不可思議...

【大藏經】無量義經

無量義經序 蕭齊荊州隱士劉虯作 無量義經者,取其無相...

淨土行人什麼程度才算得上真信切願

問: 請問師父,淨土宗的宗旨是信、願、行,我相信阿彌...

南懷瑾:我每天晚上一定施食

我學佛幾十年,這裡的同學都知道,我每天晚上一定施食...

臨終時身不由己,鬼神引你入惡道

《地藏菩薩本願經》這一段就是說鬼神能使你墮惡道,因...

要生起厭離心,須作七種不淨觀

對於往生淨土的行人來說,他很關心一個問題,就是在家...

黃金賊

一天,佛陀與弟子們在外行化後,準備返回精舍。途中,...

佛法為什麼不靈

一個居士問:師父,佛經說念佛誦經可以消災健康,為什...

【推薦】12個經典禪意故事

【一】 禪師問:你覺得是一粒金子好,還是一堆爛泥好呢...

吃素跟忍辱關係很大

【若諸有情,心多懈怠,勸修精進。】 若諸有情,心多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