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波羅提木叉

【南山律學詞典】  大字體  護眼色

亦名:木叉、別解脫、別別解脫、處處解脫

子題:律教無非佛旨、律是佛敕唯聖制立、隨分果、戒障有二、戒淨業非惑待智亡、戒是正順解脫之本、十段修多羅、道戒、事戒、無漏戒、勝義律儀、第一義真實僧、結使毗尼、戒經

含注戒本·戒經序:「波羅提木叉者,戒也。」(含注戒本卷上·三·五)

戒本疏·釋戒經序:「(一、明佛解)注中佛自解雲,木叉者,戒也。(二、斥非義)有人言,斯非佛解,乃法正之言。今解不爾。五部十八乃是人分;至於律教無非佛旨。何得無學妄敢錯辭?縱有披解,自為卷帙;可以尋也。所以斯戒必有隱相,唯佛自通;下重有疑,如法聚條部,有問為解。豈非戒為眾善之宗,非佛餘聖故不達也?」

行宗記釋云:「解名中,初文。佛自解者,顯示律文出自金口也。次科,初出古判。今下,正斥,初立理顯非。謂部類雖分,教旨不易;即前序雲賢聖緘默,但知祇奉是也。錯音醋,置也。自為卷者,如多、伽、見、母,諸戒論等。若許擅加,何須別解?於義自顯,故曰可尋。所下,彰佛獨說,上文證定。豈下,示意。私釋,大千界內,佛為法王,律是佛敕唯聖制立;自餘下位,但可依承。良以如來行果極圓,窮盡眾生重輕業性。等覺已下,猶非所堪;況餘小聖,輒敢擬議?有如國家,賞罰號令,必從王出;臣下僭越,庶人失信,亡敗無日。佛法亦爾;若容他說,群生不奉,法不久住故也。」(戒疏記卷三·一二·一三)

戒本疏·解開名義:「(一,翻名)波羅提木叉,此翻別解脫也。(二,釋義)(一、約道事二戒分)如論所引道戒名解脫也,事戒名別脫也。隨分果得,寄以明之。以道性虛通,舉法類遣;不隨緣別,但名解脫。事戒不爾,緣別而生。緣通萬境,行亦隨遍;持行陵犯,則名得脫,餘非未行,不名解脫。(二、約業惑兩義辨)(一、正示)或有解雲,戒障有二:一者業非,二者煩惑。戒淨業非惑待智亡。望分所除,故云別脫。後智除惑,乃稱究竟,名解脫也。(二、釋疑)問:『戒止業非,定伏事亂,慧淨無明;如何云戒能除煩惑?』答:『前已言之,戒為定慧之基也。故律雲,結使毗尼縛著由解。餘如文說。』(三、引經律互說)(一、標指)然諸經律互說木叉,不同上解;此隨義說。(二、引示)何以知之?如律雲,木叉者,戒也。據能克果,用目本因;因實是戒,非木叉也。故經云,戒是正順解脫之本,故名木叉,明知是果。如五分說,分別名句木叉者,舉果目教也。僧祇雲,木叉者,十段修多羅,即戒本文,同說為教。(三、結顯)以此多證,文雖博現,隨相得名;不妨據本木叉為果。」行宗記釋云:「木叉中,翻名,可見。有云別別,或云處處。……道戒即道俱七支;事戒謂從緣所受。隨下,別釋,前釋道戒,初約位顯體。斯據初果斷惑證真,方具此戒;而不從緣受,隨得果處,附位明戒,四果方極。今望初果以去,故云隨分等。以下,約義示名。道即空理,故言虛通。由入聖位,理觀破惑,業根既除,豈容身口更有非惡?故云舉法類遣;法謂觀智,類猶通也。此即八正中語、業、命三,四聖諦中道諦所攝;名無漏戒,亦名勝義律;具此戒者,即第一義真實僧也。事下,次釋事戒,初標示相反。緣下,約相顯名。境別行遍,反上虛通;持此非彼,反上類遣;持行陵犯,對治勝也。業惑分中,初文,前列二障。惑為業本,通障戒善。戒下,次明對治,初二句別對。望下,會名,上二句結上戒淨業非。以業因惑起,持戒破業,惑亦隨損,故名分除。望下究竟,故名別也。下三句結上惑待智亡。亦約初果已上,例受斯名;是知在聖不彰別號。釋疑中,問答語意,大略同前。但前明戒唯伏業,慧方破惑;今明戒行即分除惑,故重問之。答中,初指前者,即教興中。故下,引證。彼具雲,除結無罣礙,縛著由此解。疏家變語,除結既由於律,故云結使毗尼等。……如下,次列三律,前明本宗,初約義正決。故下,引遺教轉證。正順者,因能克果故。解脫本者,果從因生故。後決二律。名句修多,並是能詮;亦由隨順解脫,故彰果號。十段者,八篇戒條,並前別序,及四重後四隨順法,或可指後略教。修多羅此翻為經,經訓常法,義通三藏;即如戒序稱為戒經是也。……三、中(結顯中),名雖多別,大約不出教、行及果。但果是正名,餘並隨義,故云不妨等。」(戒疏記卷一·三一·六)

上篇:波羅提提舍尼篇釋名 下篇:波羅提木叉禪無漏三戒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南山律學詞典

肉髻

(術語)梵名烏瑟膩沙Uṣṇīṣa,佛頂上有一肉團,如...

四緣不畏長時生死大苦

【四緣不畏長時生死大苦】 p0468 瑜伽三十五卷十三頁雲...

骨婁草

(植物)草名。又作屈屢草,屈婁草,或骨露草。如如法...

神王形

佛教塑像之一。為威嚴的護法神之形像。通常著有甲冑。...

法性三昧

指體得法性之理。即日常行為與法性絕對之理一致。馬祖...

阿遮一睨

指不動明王閉左眼、開右眼之睥睨貌。不動明王之梵名為...

羅闍

【羅闍】   大論:秦言垢。大品云:羅字門,一切法離...

三圓滿

【三圓滿】 p0174 瑜伽八十五卷二十一頁云:復次於善說...

安居受日隨緣長短

亦名:受日隨事不同、夏中夏末受日法 子題:七日十五日...

大慈大悲

一大慈 二大悲 次十八不共法而辯大慈大悲者。諸佛得十...

七系付法傳

《七系付法傳》,又名《寶源錄》,是明末西藏的佛教學...

教令輪

教令,指如來為教化利益眾生所發出之教敕。輪,原為武...

【大藏經】般舟三昧經

般舟三昧經卷上(一名十方現在佛悉在前立定經) 後漢月...

【大藏經】普賢行願品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罽賓國三藏般若奉 詔譯 入不...

【大藏經】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

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卷上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序品第...

【大藏經】佛遺教經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亦名遺教經)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

不落因果與不昧因果

百丈懷海禪師是禪宗一個非常有代表性的重要人物。著名...

想持齋,但美味佳餚總忍不住要吃,怎麼辦

問: 我很想持齋,但面前擺著美味佳餚,總忍不住要吃...

同性戀的原因和解決辦法

《大乘造像功德經》: 彌勒!復有四緣,令諸男子,其...

世界眾多,分四大種類

土,即世界,為眾生所依居處。眾生為正報,世界(土)...

淨界法師:淨心與淨土

第1講 第2講 第3講 第4講 第5講 第6講   第1講 這次...

摩訶迦葉度化貧婦

佛陀在舍衛國弘化之時,國王、臣民、出家比丘、比丘尼...

佛視病人如親子

佛住在舍衛國時,有一位長者,請佛及眾僧去受供養。那...

世有諸天鬼神其數甚多,何唯供養此十二天

在不空大師譯《供養十二大威德天報恩品》中有這樣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