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變化身非卽自性身

【法相辭典】  大字體  護眼色

【變化身非即自性身】 p1466

攝論三卷二十二頁云:何因變化身非即自性身?由八因故。謂諸菩薩、從久遠來,得不退定。於睹使多及人中生,不應道理。又諸菩薩、從久遠來,常憶宿住。書算數印工巧論中、及於受用欲塵行中,不能正知;不應道理。又諸菩薩、從久遠來,已知惡說善說法教;往外道所,不應道理。又諸菩薩、從久遠來,已能善知三乘正道;修邪苦行,不應道理。又諸菩薩、舍百拘胝諸贍部洲,但於一處成等正覺、轉正法輪,不應道理。若離示現成等正覺,唯以化身於所餘處施作佛事;即應但於睹史多天成等正覺。何不施設遍於一切贍部洲中、同時佛出。既不施設;無教無理。雖有多化;而不違彼無二如來出現世言。由一四洲、攝世界故。如二輪王,不同出世。此中有頌。佛微細化身、多處胎平等。為顯一切種,成等覺而轉。為欲利樂一切有情,發願修行,證大菩提;畢竟涅槃、不應道理。願行無果,成過失故。世親釋十卷十九頁云:今當顯示佛變化身即自性身、不應正理。由八因故。此中最初不應理者:謂諸菩薩、從久遠來,已無量劫得不退定;尚不應生睹史多天;況於人中。然此世間現受生者:是變化身。非自性身。又諸菩薩、從久遠來,常憶宿住;於書算等,不能正知;不應道理。但為調伏諸有情故;化為此事。又諸菩薩、三無數劫、勤修福慧,不能正知惡說善說邪苦行事;於最後身證菩提時,何能頓悟。由此道理,是變化身,非自性身。又諸菩薩、舍百拘胝諸贍部洲,但於一處成等正覺轉正法輪;不應道理。若變化身、遍一切處,同時現化;應正道理。故變化身、非自性身。若諸異部作如是執:佛唯一處真證等覺,餘方現化、施作佛事。若爾;何故不許但住睹史多天真證等覺,遍於一切四大洲渚,示現化身,施作佛事。又於一切四大洲中,不現等覺,無教無理;故不應說此佛土中有四洲渚不現成佛。若有說言:縱有是事,便違契經;故經中說無二如來俱時出現。應知此經同轉輪王。如說輪王無二幷出,依一四洲,非一佛土。無二如來俱時出現,當知亦爾。此中意說一四大洲名一世界。今復以頌顯示諸佛化現等覺。佛微細化身等者:此中義說:若於爾時,佛現安住睹史多天,示從彼,沒入母胎等;即於彼時,化作尊者舍利子等,無量眷屬,亦現入胎出生等事。安立如是變化眷屬,當知為顯一切種覺殊勝佛事。今當顯示如來畢竟入般涅槃,不應道理。謂為化度一切有情,先發大願及修大行;常自誓言:我當利樂一切有情,勤修正行。若始成佛已,便般涅槃;即所修願行、空無有果。由此非理,是變化身,非自性身。

上篇:變似了 下篇:顯揚論中四論可得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法相辭典

行望識為三種緣

【行望識為三種緣】 p0609   瑜伽十卷九頁云:問:雲...

於斷遮止

【於斷遮止】 p0748   集異門論二卷十六頁云:於斷遮...

阿闍世

【阿闍世】   此雲未生怨。妙樂云:母懷之日,已有惡...

愛敬法

(修法)又曰敬愛法。為愛敬神佛之修法也。又使人起愛...

慧眼清淨

【慧眼清淨】 p1319 瑜伽八十六卷一頁云:復次由二種相...

央崛產難

(公案)禪之公案。殃崛摩羅入城托缽,到一長者家,值...

內行

【內行】 p0365 集異門論十一卷九頁云:云何內行?答:...

差別理趣

【差別理趣】 p0929   顯揚二十卷四頁云:此中差別理...

一切如來所說義智

【一切如來所說義智】 p0015   瑜伽八十八卷二十一頁...

應庵

(人名)明州天章應庵禪師。名曇華。嗣法於虎丘隆禪師...

毗嵐風

毗嵐,梵語 vairambhaka 之音譯。又作吠嵐婆風、毗藍婆...

重擔

(術語)眾生以煩惱為重擔,菩薩以眾生為重擔。無量壽...

【大藏經】佛遺教經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亦名遺教經)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

【大藏經】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唐大薦福寺翻經沙門法藏述 夫滿...

【大藏經】優婆塞戒經

優婆塞戒經卷第一 北涼中印度三藏曇無讖譯 集會品第一...

【大藏經】解深密經

解深密經卷第一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序品第一...

石頭變成佛

有一個沙彌耐不得禪院的寂寞,老覺著修行得太慢,感覺...

遇到不如意的境界,起煩惱也沒用

我們今天身為一個菩薩,我們內心要面對很多的境緣,你...

如何改掉不孝頂撞父母的惡習

問: 請問師父:如何才能打開心量,改掉不孝順、頂撞父...

如何消除怕鬼的心理

問: 請問如何消除怕鬼的心理?我很怕自己一個人的時...

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

經文:復有三種眾生,當得往生。何等為三。一者慈心不...

四種毫無意義的修行

岡波巴大師在《勝道寶鬘論》中用十四個比喻來說明什麼...

全佛是心,心外無有佛為心所念

徹悟禪師說【一句阿彌陀佛,具足四句宗旨。一、以唯心...

【推薦】為何平時就要常念佛

自性堅定、清淨,是西方義 自性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