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世俗智初中後際生起差別

【法相辭典】  大字體  護眼色

【世俗智初中後際生起差別】 p0517

此聲聞所有世俗。瑜伽六十九卷十五頁云:謂世俗智、初異生位,起如先說五染污見及與貪等相應邪智。是染污等諸世俗智,應斷應知。為欲生起彼對治故;復起世間信所攝受無顛倒見。是善有漏世俗智攝。以此正見為依止故;次起聞思所成妙慧。於諸念住,勤修觀行。亦善有漏世俗智攝。以此為依,次於順抉擇分方便道中,由修所成慧,於諸念住,勤修觀行。亦善有漏世俗智攝。以此為依,次起見道方便順抉擇分俱行修所成慧。於諸念住,勤修觀行。亦善有漏世俗智攝。以此為依,次起世第一法見道無間道所攝正見。亦善有漏世俗智攝。如是名為初異生地諸世俗智,生起次第。又即以彼世第一法所攝俗智為依止故;能入見道。升見道時,即先所修善世俗智所有種子,由彼熏修,皆得清淨。亦名為修。此則名為諦現觀邊諸世俗智。出見道已;生起此智,證見所斷諸法解脫。昔來於彼,曾未解脫。由此生故;是諸聖者,於見所斷煩惱斷中,能正分別。謂那落迦、我已永盡;乃至不復墮諸惡趣。又能了知我今已證得預流果。又能了知我今已斷如是如是所有煩惱。又隨所欲、應可為他所記別者,當為建立。又審觀察而記別之。又能於諸聖諦現觀,以無倒慧,而正建立。復於此上,隨其所應,未離欲處,以世間道,漸次修習,能離彼欲;乃至能於無所有處,離欲作證。此諸聖者,以出世間智後所得諸世俗智,離諸欲時,當知同彼非聖道者所作離欲,但能損伏煩惱種子;非謂永斷。此世俗智、是出世間智後所得。應言此智、亦是世間,亦出世間。不應一向名為世間。又修此智、略有四道。一、方便道。二、無間道。三、解脫道。四、勝進道。於一切地修道所斷耎中上等九品煩惱,隨其品數,各各差別,能隨順斷。是名初道。能無間斷,是第二道。無間斷已;是第三道。次後於斷,是第四道。此勝進道,復有二種。或有無間為斷餘品修方便道。此於前品,名勝進道;於後所斷,名方便道。或有無間不修方便,但於前品、生知足想,不求勝進;或住放逸;或於已斷、以觀察智而更觀察;或有但以伺察作意而伺察之。當知此道、唯名勝進。除未至定,所餘一切近分地中,唯有俗智;無出世智。何以故?由未至地、是初定心。初靜慮上所有定心,皆先有定。故聖弟子、從此以上、但依根本,修出世智;不依近分。第一有中所有諸智,皆俗智攝。何以故?彼處作意,與出世間聖智作意,不同分故。但作非想非非想行。出世作意,有想諸定所攝受故。始從學地、乃至於此諸世俗智,當知皆名中際俗智。於阿羅漢身中所有一切清淨無漏解脫一切結縛煩惱盡智無生智、及餘一切神通等功德所攝諸世俗智,皆是後際世俗智攝。

上篇:世俗見如來及勝義見如來 下篇:世間道離欲與出世道離欲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法相辭典

後夜

(雜語)晝夜六時之一。夜間區分初中後三時,此為其後...

分別我執

【分別我執】 我執又作人執、生執,即執著實我之意,是...

一名

名即名字,謂理雖是一,假言施設,種種不同。如經中只...

無記心犯戒

子題:無記感報 行事鈔·篇聚名報篇:「無記心犯者。(...

過去業

【過去業】 p1221 瑜伽九卷八頁云:過去業者:謂住習氣...

喜德女

(人名)此女往昔愛敬妙光菩薩,發願世世為其婦,後化...

舍利弗阿毗曇論

梵名 ?āriputrābhidharma-?āstra。凡三十卷。又稱舍...

一實無相

(術語)一實之妙體,絕待不二而離諸虛妄之相,是曰一...

色境

【色境】 又作色處,為五境之一,是眼根所對之境,為眼...

供養恭敬

【供養恭敬】 p0796   大毗婆沙論三十卷一頁云:云何...

金剛藏

(一)菩薩處胎經卷七出經品所說八藏之第七。此藏明示等...

教體

釋迦佛一代教法的本體。關於教體諸師所說略有不同,有...

【大藏經】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天台止觀有四本:一曰《圓頓止觀》,大師於荊州玉泉寺...

【大藏經】百喻經

百喻經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蕭齊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譯...

【大藏經】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訶羅譯 如是我...

【大藏經】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序 朝議大夫直龍圖閣權江淮荊淛等路...

念佛如何才能培養出真正的定力

問: 如何念佛才能培養出內心真正的定力? 慧律法師答...

「八風」是如何引發煩惱的

八風中的譏、毀、衰、苦本身就是煩惱,我們想大家比我...

生命的長短到底能否控制

死亡是任何人都繞不過去的,從出生之日起,我們無時無...

了幻法師:看黃色影片是否犯戒

問: 看黃色、色 情影片、閱覽不良網站算不算犯戒?...

念佛法門原則:寧可少、不可草

我要老實告訴大家,念佛法門一個原則:寧可少、不可草...

當願眾生,得入佛乘,三世平等

今天我們學習《淨行品》偈頌的第一〇七願: 入其家已 ...

遠離邪淫十法

一、清心地: 心地能清,淫念就不會生。一般人心地常...

渡河

佛陀在世時,有一次在河的對岸講法。有許多比丘想渡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