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洪報恩禪師

【五燈會元】  大字體  護眼色

  隨州大洪山報恩禪師,衛之黎陽劉氏子,世皆碩儒。師未冠舉方略,擢上第。後厭塵境,請於朝,乞謝簪紱為僧。上從其請,遂遊心祖道。至投子未久,即悟心要。子曰:「汝再來人也。宜自護持。」辭謁諸名宿,皆蒙印可。丞相韓公縝請開法於西京少林。未幾,大洪革律為禪,詔師居之。上堂:「五五二十五。案山雷,主山雨。明眼衲僧,莫教錯舉。」僧問:「九鼎澄波即不問,為祥為瑞事如何?」師曰:「古今不墜。」曰:「這個且拈放一邊,向上還有事也無?」師曰:「太無厭生。」曰:「作家宗師。」師曰:「也不消得。」上堂:「如斯話會,誰是知音?直饒向一句下,千眼頓開,端的有幾個是迷逢達磨!諸人要識達磨祖師麼?」乃舉手作捏勢,曰:「達磨鼻孔在少林手裡,若放開去,也從教此土西天,說黃道黑,欺胡謾漢。若不放過,不消一捏。有人要與祖師作主,便請出來與少林相見,還有麼?」良久,曰「果然。」上堂,拈起拄杖曰:「昔日德山臨濟,信手拈來,便能坐斷十方,壁立千仞。直得冰河焰起,枯木花芳。諸人若也善能橫擔豎夯,遍問諸方;苟或不然,少林倒行此令去也。」擊禪床一下。僧問:「一箭一群即不問,一箭一個事如何?」師曰:「中也。」曰:「還端的也無?」師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曰:「恁麼則石鞏猶在。」師曰:「非但一個兩個。」曰:「好事不如無。」師曰:「穿卻了也。」問:「三玄三要即不問,五位君臣事若何?」師曰:「非公境界。」曰:「恁麼則石人拊掌,木女呵呵。」師曰:「杓卜聽虛聲,熟睡饒譫語。」曰:「若不上來伸此問,焉能得見少林機?」師曰:「放過即不可,隨後便打。」上堂,橫按拄杖曰:「便與麼休去,已落二三更。若忉忉,終成異見。既到這裡,又不可弓折箭盡去也。且衲僧家遠則能照,近則能明。」乃拈起拄杖曰:「穿卻德山鼻孔,換卻臨濟眼睛,掀翻大海,撥轉虛空,且道三千里外,誰是知音?於斯明得,大似杲日照天。苟或未明,不免雲騰致雨。」卓一下,問:「祖師西來,九年面壁,最後一句,請師舉唱。」師曰:「面黑眼睛白。」師嘗設百問,以問學者。其略曰:「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忘,為甚麼一稱南無佛,罪滅河沙劫?」又作此○相,曰:「森羅萬象,總在其中。具眼禪人,試請甄別。」上堂,拈拄杖曰:「看!看!大地雪漫漫,春來特地寒。靈峰與少室,料掉不相干。休論佛意祖意,謾謂言端語端,鐵牛放去無蹤跡,明月蘆花君自看。」卓拄杖,下座。師素與無盡居士張公商英友善,無盡嘗以書問三教大要。曰:「清涼疏第三卷,西域邪見,不出四見,此方儒道,亦不出此四見。如莊老計自然為因,能生萬物,即是邪因。易曰:太極生兩儀,太極為因,亦是邪因。若謂一陰一陽之謂道,能生萬物,亦是邪因。若計一為虛無,則是無因。今疑老子自然與西天外道自然不同。何以言之?老子曰:常無慾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無慾則常,有徼則已,入其道矣。謂之邪因,豈有說乎?易曰: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不測之謂神。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今乃破陰陽變易之道為邪因,撥去不測之神,豈有說乎?望紙後批示,以斷疑網故也。」師答曰:「西域外道宗多途,要其會歸,不出有無四見而已。謂有見、無見、亦有亦無見、非有非無見也。蓋不即一心為道,則道非我有,故名外道。不即諸法是心,則法隨見異,故名邪見。如謂之有,有則有無。如謂之無,無則無有。有無則有見競生,無有則無見斯起。若亦有亦無見,非有非無見,亦猶是也。夫不能離諸見,則無以明自心。無以明自心,則不能知正道矣。故經云,言詞所說法,小智妄分別。不能了自心,云何知正道。又曰,有見即為垢,此則未為見。遠離於諸見,如是乃見佛。以此論之,邪正異途,正由見悟殊致故也。故清涼以莊老計道法自然,能生萬物。易謂太極生兩儀,一陰一陽之謂道。以自然太極為因,一陰一陽為道,能生萬物,則是邪因。計一為虛無,則是無因。嘗試論之,夫三界唯心,萬緣一致,心生故法生,心滅故法滅。推而廣之,彌綸萬有而非有,統而會之,究竟寂滅而非無。非無亦非非無,非有亦非非有。四執既亡,百非斯遣。則自然因緣,皆為戲論,虛無真實,俱是假名矣。至若謂太極陰陽,能生萬物。常無常有,斯為眾妙之門。陰陽不測,是謂無方之神。雖聖人設教,示悟多方。然既異一心,寧非四見。何以明之?蓋虛無為道,道則是無。若自然,若太極,若一陰一陽為道,道則是有。常無常有,則是亦無亦有。陰陽不測,則是非有非無。先儒或謂妙萬物謂之神,則非物,物物則亦是無。故西天諸大論師,皆以心外有法為外道,萬法唯心為正宗。蓋以心為宗,則諸見自亡。言雖或異,未足以為異也。心外有法,則諸見競生。言雖或同,未足以為同也。雖然,儒道聖人,固非不知之,乃存而不論耳。良以未即明指一心,為萬法之宗,雖或言之,猶不論也。如西天外道,皆大權菩薩示化之所施為。橫生諸見,曲盡異端,以明佛法是為正道。此其所以為聖人之道,順逆皆宗,非思議之所能知矣。故古人有言,緣昔真宗未至,孔子且以繫心;今知理有所歸,不應猶執權教。然知權之為權,未必知權也。知權之為實,斯知權矣。是亦周孔老莊設教立言之本意,一大事因緣之所成始、所成終也。然則三教一心,同途異轍。究竟道宗,本無言說。非維摩大士,孰能知此意也?」

上篇:芙蓉道楷禪師 下篇:洞山雲禪師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五燈會元

方等懺悔

指方等三昧之懺法。又作方等懺。即行方等三昧時,誠心...

師檀

(雜語)師僧與檀越也。說法明眼論曰:一日師檀,百劫...

印度哲學

印度稱哲學為「見解」(梵 dar?ana),其特色是不受自...

法身甚深相有十二種

【法身甚深相有十二種】 p0766   攝論三卷十九頁云:...

古帆未掛

禪宗公案名。為唐代岩頭全禪師接引學人之公案。據五...

齋時

(術語)吃齋食之時也。自明相現至正午之間。僧祇律曰...

教益

(術語)教法之利益,由教法而受之功德利益也。...

七事隨身

(名數)常持者。三衣,缽,香合,拂子,尼師檀,紙被...

金剛鎖菩薩

(菩薩)Vajra-śrinkhalā,金剛界三十七尊中,四攝菩...

取果與果

取果,梵語 phalaj pratigrhnāti;與果,梵語 phalaj...

順不定受業

四業之一。又稱不定受業、不定業。謂所造作之善惡業,...

戒蘊略義有三種相

【戒蘊略義有三種相】 p0694   瑜伽二十二卷六頁云:...

【大藏經】百喻經

百喻經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蕭齊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譯...

【大藏經】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訶羅譯 如是我...

【大藏經】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序 朝議大夫直龍圖閣權江淮荊淛等路...

【大藏經】佛說施燈功德經

佛說施燈功德經 高齊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如是我聞:...

這些行為根本稱不上是「精進」

每天念佛多少萬聲是不是精進呢?每天拜佛多少拜、打坐...

一個人不聽經會有什麼缺點

佛在世的時候,有一個強大的國家就是舍衛國的波斯匿王...

為何女眾一生只能出家一次

佛教經典中,明確記載女眾一生只能出家一次,而男眾能...

主導六道輪迴的親因緣、增上緣

情想合離,更相變易,所有受業,逐其飛沉,以是因緣眾...

小孩念佛可以消災解難

小兒甫能言,即教以念南無阿彌陀佛及南無觀世音菩薩名...

如何對孩子進行佛學教育

問: 弟子是學前班老師,如何對孩子進行佛學教育,而...

不信佛念佛,自恃聰明者可悲

有些人信佛,但是並不常常念佛。有些人信佛,平常不念...

【東林原創漫畫】念佛度冤

念佛度冤,選自《紀文達公筆記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