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五祖弘忍大滿禪師

【五燈會元】  大字體  護眼色

  五祖弘忍大師者,蘄州黃梅人也。先為破頭山中栽松道者。嘗請於四祖曰:「法道可得聞乎?」祖曰:「汝已老,脫有聞,其能廣化邪?儻若再來,吾尚可遲汝。」乃去,行水邊,見一女子浣衣。揖曰:「寄宿得否?」女曰:「我有父兄,可往求之。」曰:「諾,我即敢行。」女首肯之,遂回策而去。女周氏季子也。歸輒孕,父母大惡,逐之。女無所歸,日佣紡裡中,夕止於眾館之下。已而生一子,以為不祥,因拋濁港中。明日見之,溯流而上,氣體鮮明,大驚,遂舉之。成童,隨母乞食,里人呼為無姓兒。逢一智者,嘆曰:「此子缺七種相,不逮如來。」後遇信大師,得法嗣,化於破頭山。
  咸享中有一居士,姓盧名慧能,自新州來參謁。祖問曰:「汝自何來?」盧曰:「嶺南。」祖曰:「欲須何事?」盧曰:「唯求作佛。」祖曰:「嶺南人無佛性,若為得佛?」盧曰:「人即有南北,佛性豈然?」祖知是異人,乃訶曰:「著槽廠去。」盧禮足而退,便入碓坊,服勞於杵臼之間,晝夜不息。經八月,祖知付授時至,遂告眾曰:「正法難解,不可徒記吾言,持為己任。汝等各自隨意述一偈,若語意冥符,則衣法皆付。」時會下七百餘僧。上座神秀者,學通內外,眾所宗仰,咸推稱曰:「若非尊秀,疇敢當之?」神秀竊聆眾譽,不復思惟,乃於廊壁書一偈曰:「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祖因經行,忽見此偈,知是神秀所述,乃讚歎曰「後代依此修行,亦得勝果。」其壁本欲令處士盧珍繪楞伽變相,及見題偈在壁,遂止不畫,各令念誦。盧在碓坊,忽聆誦偈,乃問同學:「是何章句?」同學曰:「汝不知和尚求法嗣,令各述心偈?此則秀上座所述。和尚深加嘆賞,必將付法傳衣也。」盧曰:「其偈云何?」同學為誦。盧良久曰:「美則美矣,了則未了。」同學訶曰:「庸流何知,勿發狂言!」盧曰:「子不信邪?願以一偈和之。」同學不答,相視而笑。盧至夜,密告一童子,引至廊下,盧自秉燭,請別駕張日用於秀偈之側,寫一偈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祖後見此偈曰:「此是誰作,亦未見性。」眾聞師語,遂不之顧。逮夜,祖潛詣碓坊,問曰:「米白也未?」盧曰「白也,未有篩。」祖於碓以杖三擊之。盧即以三鼓入室。祖告曰:「諸佛出世為一大事,故隨機大小而引導之,遂有十地、三乘、頓漸等旨,以為教門。然以無上微妙、秘密圓明,真實正法眼藏付於上首大迦葉尊者,展轉傳授二十八世。至達磨屆於此土,得可大師承襲以至於今,以法寶及所傳袈裟用付於汝。善自保護,無令斷絕。聽吾偈曰:『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既無種,無性亦無生。』」盧行者跪受衣法,啟曰:「法則既受,衣付何人?」祖曰:「昔達磨初至,人未之信,故傳衣以明得法。今信心已熟,衣乃爭端,止於汝身,不復傳也。且當遠隱,俟時行化,所謂受衣之人,命如懸絲也。盧曰:「當隱何所?」祖曰:「逢懷即止,遇會且藏。盧禮足已,捧衣而出。是夜南邁,大眾莫知。五祖自後不復上堂。大眾疑怪,致問。祖曰:「吾道行矣!何更詢之?」復問:「衣法誰得邪?」祖曰:「能者得。」於是眾議盧行者名能,尋訪既失,潛知彼得,即共奔逐。五祖既付衣法,復經四載,至上元二年忽告眾曰:「吾今事畢,時可行矣。」即入室,安坐而逝。壽七十有四。建塔於黃梅之東山。代宗謚大滿禪師、法雨之塔。

上篇:四祖道信大醫禪師 下篇:六祖慧能大鑒禪師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五燈會元

肉食十過

(名數)眾生己親。見生驚怖。壞他信心。行人不應食。...

異口同音

謂多人於同時發同一語。觀普賢菩薩行法經(大九·三八...

一切行無常

【一切行無常】 指一切有漏法,皆不具有恆常之性,故曰...

五緣見所夢事

【五緣見所夢事】 p0279 大毗婆沙論三十七卷十五頁云:...

印度佛教史

Yindu Fojiaoshi   印度佛教史籍。藏傳佛教覺囊派學...

受業院

指初出家時所在之寺院。學者出家從師學道,稱為受業;...

白傘蓋神咒

(真言)又曰佛頂咒。白傘蓋者,佛頂尊之名也。白傘蓋...

忍位

(術語)七善根中忍法之位也。【又】總謂證真理之位,...

優多羅摩納

(人名)Uttaramanas,婆羅門名。譯曰上志。大梵志之貴...

三淨頭

(雜名)僧堂床前之一尺為三淨頭。以一展缽,二安袈裟...

頓教一乘

(術語)唐善導判淨土之法門,為頓教一乘,速疾成佛,...

(物名)響板也。為報時間之板。...

【大藏經】八十八佛大懺悔文

八十八佛大懺悔文: 大慈大悲憫(mǐn)眾生,大喜大舍...

【大藏經】十小咒註音版

1、如意寶輪王陀羅尼 南(nan)無(mo)佛(fo)馱(tuo)耶(...

【大藏經】佛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佛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阿難說...

【大藏經】阿彌陀經要解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西有沙門蕅益智...

發自內心的禮貌

人與人的關係是建立在禮貌之上,但是今天社會上懂禮貌...

菩提心

菩提心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的簡稱。菩提二字,是古...

范蠡人生的八智慧

范蠡是春秋時代的奇人,他輔佐越王勾踐籌劃20餘年,最...

一則禪宗公案的啟示

兒子大學畢業,在一家台資公司找到了工作。當他第一次...

戒律是萬善的根本,能夠決定我們的成就

戒律,是萬善的根本。持戒品位的高下,能夠決定我們的...

佛陀關於末法時代邪欲盛行的開示

《禪秘要法經》: 千五百歲後,若有比丘、比丘尼,優...

尊重對方,檢討自己

見到在一起共事的人,埋怨對方不能和自己溝通。是別人...

廚師的懺悔:寧死也絕不再殺生

我是一個廚師,從業二十餘年來殺生無數,如今學佛,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