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六祖慧能大鑒禪師

【五燈會元】  大字體  護眼色

  六祖慧能大師者,俗姓盧氏,其先范陽人。父行[王*舀],武德中左官於南海之新州,遂佔籍焉。三歲喪父,其母守志。鞠養及長,家尤貧簍,師樵采以給。一日負薪至市中,聞客讀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有所感悟,而問客曰:「此何法也?得於何人?」客曰:「此名金剛經,得於黃梅忍大師。」祖遽告其母以為法尋師之意。直抵韶州,遇高行士劉志略,結為交友。尼無盡藏者,即志略之姑也。常讀涅槃經,師暫聽之,即為解說其義,尼遂執卷問字。祖曰:「字即不識,義即請問。」尼曰:「字尚不識,曷能會義?」祖曰:「諸佛妙理,非關文字。」尼驚異之,告鄉里耆艾曰:「能是有道之人,宜請供養。」於是居人競來瞻禮。近有寶林古寺舊地,眾議營緝,俾祖居之。四眾霧集,俄成寶坊。祖一日忽自念曰:「我求大法,豈可中道而止。」明日遂行,至樂昌縣西山石室間遇智遠禪師。祖遂請益。遠曰:「觀子神姿爽拔,殆非常人。吾聞西域菩提達磨傳心印於黃梅,汝當往彼參決。祖辭去,直造黃梅之東山,即唐咸亨二年也。
  忍大師一見,默而識之。後傳衣法,令隱於懷集四會之間。至儀鳳元年丙子正月八日,屆南海,遇印宗法師於法性寺講涅槃經。祖寓止廊廡間,暮夜,風颺剎幡。聞二僧對論,一曰幡動,一曰風動。往覆酬答,曾未契理。祖曰:「可容俗流輒預高論否?直以風幡非動,動自心耳。」印宗竊聆此語,竦然異之。明日,邀祖入室,征風幡之義。祖具以理告,印宗不覺起立曰:「行者定非常人。師為是誰?」祖更無所隱,直敘得法因由。於是印宗執弟子之禮,請授禪要。乃告四眾曰:「印宗具足凡夫,今遇肉身菩薩。」乃指座下盧居士曰:「即此是也。因請出所傳信衣,悉令瞻禮。至正月十五日,會諸名德,為之剃髮。二月八日,就法性寺智光律師授滿分戒。其戒壇,即宋朝求那跋陀三藏之所置也。三藏記云:「後當有肉身菩薩在此壇受戒。」又梁末真諦三藏於壇之側手植二菩提樹,謂眾曰:「卻後一百二十年,有大開士於此樹下演無上乘,度無量眾。」祖具戒已,於此樹下開東山法門,宛如宿契。明年二月八日,忽謂眾曰:「吾不願此居,欲歸舊隱。」即印宗與緇白千餘人,送祖歸寶林寺。韶州刺史韋據,請於大梵寺轉妙法輪,並受無相心地戒。門人紀錄,目為壇經,盛行於世。後返曹溪,雨大法雨,學者不下千數。
  中宗神龍元年降詔云:「朕請安秀二師宮中供養,萬機之暇,每究一乘。二師並推讓曰:『南方有能禪師,密受忍大師衣法,可就彼問。』今遣內侍薛簡馳詔迎請,願師慈念,速赴上京。」祖上表辭疾,願終林麓。簡曰:「京城禪德皆云,欲得會道,必須坐禪習定。若不因禪定而得解脫者,未之有也。未審師所說法如何?」祖曰:「道由心悟,豈在坐也。經云:『若見如來,若坐若臥,是行邪道。』何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若無生滅,是如來清淨禪。諸法空寂,是如來清淨坐。究竟無證,豈況坐邪?簡曰:「弟子回,主上必問,願和尚慈悲,指示心要。」祖曰:「道無明暗,明暗是代謝之義。明暗無盡,亦是有盡,相待立名。故經云:『法無有比,無相待故。』簡曰:「明喻智慧,暗況煩惱。修道之人,儻不以智慧照破煩惱,無始生死,憑何出離?」祖曰:「煩惱即是菩提,無二無別。若以智慧照煩惱者,此是二乘小見,羊鹿等機。大智上根,悉不如是。」簡曰:「如何是大乘見解?祖曰:「明與無明,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實性。實性者,處凡愚而不減,在賢聖而不增,住煩惱而不亂,居禪定而不寂,不斷不常,不來不去,不在中間,及其內外,不生不滅,性相如如,常住不遷,名之曰道。」簡曰:「師說不生不滅,何異外道?」祖曰:「外道所說不生不滅者,將滅止生,以生顯滅,滅猶不滅,生說無生。我說不生不滅者,本自無生,今亦無滅,所以不同外道。汝若欲知心要,但一切善惡都莫思量,自然得入清淨心體,湛然常寂,妙用恆沙。」簡蒙指教,豁然大悟。禮辭歸闕,表奏祖語。有詔謝師,並賜磨衲袈裟、絹五百匹、寶缽一口。十二月十九日,敕改古寶林為中興寺。三年十一月十八日,又敕韶州刺史重加崇飾,賜額為法泉寺。祖新州舊居為國恩寺。
  一日,祖謂眾曰:「諸善知識,汝等各各淨心,聽吾說法。汝等諸人,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外無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萬種法故。經云:『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若欲成就種智,須達一相三昧,一行三昧。若於一切處而不住相,彼相中不生憎愛,亦無取舍,不念利益成壞等事,安閑恬靜,虛融澹泊,此名一相三昧。若於一切處,行住坐臥,純一直心,不動道場,真成淨土,名一行三昧。若人具二三昧,如地有種,能含藏長養,成就其實。一相一行,亦復如是。我今說法,猶如時雨溥潤大地。汝等佛性,譬諸種子,遇茲沾洽,悉得發生。承吾旨者,決獲菩提。依吾行者,定證妙果。」先天元年告諸四眾曰:「吾忝受忍大師衣法,今為汝等說法,不付其衣。蓋汝等信根淳熟,決定不疑,堪任大事。聽吾偈曰:『心地含諸種,普雨悉皆生。頓悟華情已,菩提果自成。』」說偈已,復曰:「其法無二,其心亦然。其道清淨,亦無諸相。汝等慎勿觀淨及空其心。此心本淨,無可取舍。各自努力,隨緣好去。」嘗有僧舉臥輪禪師偈曰:「臥輪有伎倆,能斷百思想。對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長。」祖聞之曰:「此偈未明心地,若依而行之,是加繫縛。因示一偈曰:「慧能沒伎倆,不斷百思想。對境心數起,菩提作麼長!﹝」臥輪非名即住處也。﹞祖說法利生,經四十載,其年七月六日,命弟子往新州國恩寺,建報恩塔,仍令倍工。又有蜀僧,名方辯,來謁曰:「善捏塑。」祖正色曰:「試塑看。」方辯不領旨,乃塑祖真,可高七尺,曲盡其妙。祖觀之曰:「汝善塑性,不善佛性。」酬以衣物,辯禮謝而去。先天二年七月一日,謂門人曰:「吾欲歸新州,汝速理舟楫。」時大眾哀慕,乞師且住。祖曰:「諸佛出現,猶示涅槃。有來必去,理亦常然。吾此形骸,歸必有所。」眾曰:「師從此去,早晚卻回。」祖曰:「葉落歸根,來時無口。」又問:「師之法眼,何人傳受?」祖曰:「有道者得,無心者通。」又問:「後莫有難否?」祖曰:「吾滅後五六年,當有一人來取吾首。聽吾記曰:『頭上養親,口裡須餐,遇滿之難,楊柳為官。』」又曰:「吾去七十年,有二菩薩從東方來,一在家,一出家。同時興化,建立吾宗,締緝伽藍,昌隆法嗣。言訖,往新州國恩寺,沐浴跏趺而化,異香襲人,白虹屬地。即其年八月三日也。時韶新兩郡,各修靈塔,道俗莫決所之。兩郡刺史,共焚香祝曰:「香煙引處,即師之欲歸焉。」時爐香騰湧,直貫曹溪。以十一月十三日入塔,壽七十六。
  時韶州刺史韋據撰碑,門人憶念取首之記,遂先以鐵葉漆布固護師頸。塔中有達磨所傳信衣。﹝西域屈眴布也,緝木綿華心織成。後人以碧絹為里﹞。中宗賜磨衲寶缽,以辯塑真道具等,主塔侍者尸之。開元十年壬戌八月三日,夜半,忽聞塔中如拽鐵索聲,僧眾驚起,見一孝子從塔中走出,尋見師頸有傷,具以賊事聞於州縣。縣令楊侃、刺史柳無忝得牒,切加擒捉。五月於石角村捕得賊人,送韶州鞠問。云:「姓張名淨滿,汝州梁縣人,於洪州開元寺受新羅僧金大悲錢二十千,令取六祖大師首,歸海東供養。」柳守聞狀,未即加刑,乃躬至曹溪,問祖上足令韜曰:「如何處斷?」韜曰:「若以國法論,理須誅夷;但以佛教慈悲,冤親平等,況彼欲求供養,罪可恕矣。」柳守嘉嘆曰:「始知佛門廣大。」遂赦之。﹝爾後,甚有名賢讚述,檀施珍異,文繁不錄。﹞
  上元元年肅宗遣使就請師衣缽,歸內供養。至永泰元年(公元七六五年)五月五日,代宗夢六祖大師請衣缽。七日,敕刺史楊瑊曰:「朕夢感禪師請傳法袈裟卻歸曹溪。今遣鎮國大將軍劉崇景頂戴而送,朕謂之國寶。卿可於本寺如法安置。專令僧眾,親承宗旨者,嚴加守護,勿令遺墜。」後或為人偷竊,皆不遠而獲,如是者數四。憲宗謚大鑒禪師,塔曰元和靈照。皇朝開寶初,王師平南海劉氏,殘兵作梗,祖之塔廟,鞠為煨燼,而真身為守塔僧保護,一無所損。尋有制興修,功未竟,會太宗皇帝即位,留心禪宗,頗增壯麗焉。

上篇:五祖弘忍大滿禪師 下篇:牛頭山法融禪師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五燈會元

於微小罪見大怖畏

【於微小罪見大怖畏】 p0750   瑜伽二十二卷五頁云:...

餓鬼道

(界名)道者道路之義。造餓鬼業因者所行之道路,故曰...

十七群比丘

(名數)止持會集音義云:時羅閱城中,有十七群童子,...

通慧

(術語)神通與智慧。又諸神通以慧為體,故云通慧,通...

舊譯

(術語)唐代已下之諸譯為新譯,以前者為舊譯。舊譯家...

甘露

梵語阿密裡多,華譯甘露,其味甘如蜜,佛教以之形容涅...

死想轉時七想隨轉

【死想轉時七想隨轉】 p0620   大毗婆沙論一百六十六...

不善言說想

【不善言說想】 p0332 雜集論一卷九頁云:不善言說想者...

鏡像

梵語 ādar?a,pratibimba。鏡中之影像。般若經十喻之一...

雨眾三德

(術語)數論派立二十五諦。其第一曰自性冥諦。此有薩...

釋門

又作釋家。即奉行釋尊教法之門派。與「佛門」同義。集...

天尊

(術語)佛之異名。涅槃經謂天有五種,佛為第一義天,...

【大藏經】佛說出家功德經

佛說出家功德經 失譯人今附東晉錄 如是我聞: 一時佛...

【大藏經】地藏菩薩本願經

覺林菩薩偈 華嚴第四會,夜摩天宮,無量菩薩來集,說...

【大藏經】過去莊嚴劫千佛名經

三劫三千佛緣起(出《觀藥王藥上經》) 宋畺良耶舍譯 爾...

【大藏經】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唐大薦福寺翻經沙門法藏述 夫滿...

為諸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

為諸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佛說阿彌陀經》 為...

「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的含義

問: 請開示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的...

【推薦】在日常生活中,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的方法

如果我們想在臨終時順利地往生,那就必須在平時做好充...

《阿彌陀經》三種註疏的特點

第三個結構段是談《阿彌陀經》三種註疏的特點。 古聖先...

莫問前程不求回報,這是最好的

什麼叫佛,佛一開始叫佛陀耶,到了中國3000年,就把陀...

阿那律-天眼第一

無憂的童年生活 在《阿彌陀經》裡記載著十六位大阿羅...

文殊菩薩出生時的十種瑞相

文殊師利菩薩出生的時候,由於他無量劫以來積功累德,...

趙州和尚的耳刮子

趙州禪師,與他的侍者文遠對話: 師因與文遠行次,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