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空(三)

【佛學次第統編】  大字體  護眼色

  因緣所生之法,究竟而無實體曰空。又謂理體之空寂。維摩經弟子品曰:‘諸法究竟無所有是空義。’小乘觀法緣起內無真主為空義。雖能觀空,而於空未能都泯,故不究竟。大乘在有不有,在空不空,理無不極,所以究竟空義也。大乘義章曰:‘空者就理彰名,理寂名空。’又曰:‘空者理之別目,絕眾相故名為空。’ 萬善同歸集曰:‘教所明空,以不可得故,無實性故,是不斷滅之無。’
  一、‘一空’言一空者,如寂調音所問經明一空。法數云:‘一空者,謂一切諸法,皆無自性。若色若心,若依若正,乃至聖凡因果之法,雖種種不同,求其體性畢竟皆空。’經云:‘如瓦器中空,寶器中空,俱同一空,無二無別是也。’
  二、‘人法二空’ 法藏般苦心經略疏雲二空。
   一、人空 即我空也,亦曰生空。謂凡夫妄計五蘊是我,強立主宰,引生煩惱,造種種業。佛為破此計故,說五蘊無我。二乘悟之,入無我理,是名人空。
   二、法空 謂二乘之人,未達法空之理,猶計五蘊之法實有。佛為破此執故,說般若深慧,徹見五蘊自性皆空。菩薩悟之,入法空理,是名法空。
  三、‘內外二空’ 內外二空者:
   一、內空 言內身之空無。
   二、外空 言外器之空無。
  四、‘但不但二空’:
   一、但空 小乘之空但見空也。
   二、不但空 大乘之空,不但見空,見空亦為空,即歸於中也。
  五、‘我法俱三空’ 我法俱三空者:
   一、我空      二、法空     三、俱空
  我法二空如前說,言俱空者,謂我法二執既遣,能空之空亦除,空執兩亡,方契本性,是名俱空。
  六、‘空無相無作三空’ 空無相無作三空即三解脫門,義已見前,茲不複述。
  七、‘法相等四空’ 四空者:
   一、法相空 言有法之空無。  三、自法空 言自性之空無。
   二、無法空 言無法之空無。  四、他法空 言他法之空無。
  八、‘六空’ 仁王經曰:‘色受想行識十二入十八界空,六大法空,四諦十二因緣空,列之為六空。’:
   一、果報空 五蘊空是也。   四、遍到空 六大空是也。
   二、受用空 十二入空是也。  五、境空 四諦空是也。
   三、性別空 十八界空是也。  六、義空 十二因緣空是也。
  九、‘七空’入楞伽經云七空,法數云:‘由凡夫執著妄想自性故,如來為說空法以破之。’諸經所說空義不一。今言七種者,乃赴一時之機,如應病與藥也。
   一、相空 謂一切諸法之性,自他共離之相皆空,是為相空。
   二、性自性空 謂於當念觀一切所生之法,悉由因緣和合而成。本無自生之性,是為性自性空。
   三、行空 謂五陰之身,本無有我,亦無我所。眾生不了,執陰成我,從我起行。若能順性推求,則五陰之法,了不可得,是為行空。
   四、無行空 謂不離前所作行,而能了達諸陰展轉緣起,無有自性可得,亦無所作之行,是為無行空。
   五、一切法離言說空 謂一切法,皆是妄想而成,本無自性,離諸言說,是為一切法離言說空。
   六、第一義聖智大空 謂佛自覺聖智能空一切見過習氣,所空既空,能空亦空,是為第一義聖智大空。
   七、彼彼空 謂彼外道所計之空,但能空於彼而不能空於此,是為彼彼空‘空於彼而不能空於此者,謂能空於境而不能空於心也。’
  十、‘智度論之七空’廣說十八空,略說七空:
   一、性空         五、無法空
   二、自相空、       六、有法空
   三、諸法空        七、無法有法空
   四、不可得空
  十一、‘十三空’ 仁王經十三空:
   一、內空     六、無始空     十一、波羅密空
   二、外空     七、性空      十二、因空
   三、內外空    八、第一義空    十三、佛果空
   四、有為空    九、空空
   五、無為空    十、大空
  十二、‘十六空’:
   一、內空   五、大空   九、畢竟空   十三、自性空
   二、外空   六、勝義空  十、無際空   十四、一切法空
   三、內外空  七、有為空  十一、散空   十五、無性空
   四、空空   八、無為空  十二、本性空  十六、無性自性空
  十三、‘十八空’
   一、內空   六、勝義空  十一、散空   十六、無性空
   二、外空   七、有為空  十二、一切法空 十七、自性空
   三、內外空  八、無為空  十三、本性空  十八、無性自性空
   四、空空   九、畢竟空  十四、自相空
   五、大空   十、無際空  十五、共相空
  但智度論則分:
   一、內空   六、第一義空   十一、散空   十六、無法空
   二、外空   七、有為空    十二、性空   十七、有法空
   三、內外空  八、無為空    十三、自性空  十八、無法有法空
   四、空空   九、畢竟空    十四、不可得空
   五、大空   十、無始空    十五、諸法空
  真諦法師十八空論,亦同此,惟名稱略有一二不同耳。
  十四、‘二十空’ 大品二十空:
   一、內空 內即內六入,謂眼空,無我無我所等。
   二、外空 外即外六入,謂色空,無我我所等。
   三、內外空 合內外入,謂十二入中無我我所等。
   四、空空 以空破前三空,謂三空亦空也。
   五、大空 即十方空,不可思量故,一切處有故。
   六、真實空 亦名第一義空,不可得無受無著故。
   七、有為空 因緣和合生,無自性故。
   八、無為空 若離有為,無為不可得故。
   九、畢竟空 破一切法令無遺餘,亦無虛實相待故。
   十、無際空 亦名無始空,一切諸法無初際故。
   十一、散空 如五陰離散,人不可得故。
   十二、無變異空 謂一切法如如不變,了不可得故。
   十三、本性空 謂一切法本性清淨,離性離相故。
   十四、自相空 謂一切法虛幻不實,了無自相故。
   十五、共相空 謂一切諸法彼此之相,本來空寂故。
   十六、一切法空 一切法皆由心生,無自體故。
   十七、不可得空 一切法乃至無餘涅槃,皆不可得故。
   十八、無性空 亦名無法空,謂法既滅已,是滅無故。
   十九、自性空 亦名有法空,謂諸法因緣故有,實性無故。
   二十、無性自性空 亦名無法有法空,合無法有法皆不可得故。

上篇:二諦 下篇:觀因緣門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學次第統編

攝受因

【攝受因】 p1458 瑜伽五卷十頁云:依無間滅因依處,及...

(雜名)量日晷也。三德指歸曰:那爛陀僧吉祥月云:西...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經名)Laṅkāvatāra-sūtra,四卷,劉宋求那跋陀羅...

蘊義

【蘊義】 p1452 瑜伽五十三卷十六頁云:復次蘊義云何?...

名句文身

【名句文身】 p0587   瑜伽五十二卷十二頁云:又於一...

降三世真言

(真言)常稱曰蘇婆你蘇婆(降三世)吽(破壞)縛曰羅...

釋門章服儀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於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

色界

問色界何相?答諸色眼曾現見,及眼界於此增上,是色界...

三假觀

(名數)一、法假虛實觀,色陰之法是也。二、受假虛實...

七種魔惑品力

【七種魔惑品力】 p0062   瑜伽十四卷二十二頁云:又...

不正知

(術語)誤解所觀之境也。唯識論六曰:不正知於所觀境...

身心符順想

【身心符順想】 p0678   瑜伽三十三卷十七頁云:身心...

【大藏經】大般涅槃經

大般涅槃經序 後秦釋道朗撰 大般涅槃經者,蓋是法身之...

【大藏經】梵網經

梵網經序 夫宗本湛然,理不可易,是以妙窮於玄原之境...

【大藏經】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天台止觀有四本:一曰《圓頓止觀》,大師於荊州玉泉寺...

【大藏經】八十八佛大懺悔文

八十八佛大懺悔文: 大慈大悲憫(mǐn)眾生,大喜大舍...

哪怕往生邊地疑城,也從此與輪迴絕緣

我們在這個世間修行是進進退退,一生好不容易修了點功...

積極人生莫後悔

佛教經常讓我們講身心無憂,身無憂,心無憂。那我們就...

弘一大師法語擇要

目中有人助緣多,心中有德福報多, 耳中清靜和諧多,心...

裝死的野狐狸

佛經裡面有一個比喻,很貼切野狐狸的比喻。說有一隻野...

增長生死有二種法,膽大欺心膽小偷心

出生死有一種法,名為直心,亦名信心;增長生死有二種...

人生是苦

生活在這個世界的人們,無論你身處何時、何地,也無論...

一念妄想創造出輪迴

顯妄果本空 首先佛陀先顯示:這六道的果報其實是不真實...

大乘八宗

佛教從漢代傳入中國以後,到三國魏晉南北朝時期,是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