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宣化上人:不要侵損常住

宣化上人  2011/02/20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這個常住,就是寺院。什麼叫「侵損常住」呢?侵損常住什麼東西呢?飲食,吃的東西;財物,常住的財物。所以沒出家的人在廟上住,一定要給供養的。你沒有給供養,譬如住了幾天,或者住了一個時期,就這麼走了,也不供養常住一點錢,這就叫「侵損常住」,將來會墮地獄的。

怎麼叫不侵損常住呢?譬如在廟上住,照樣拿和在其他的地方住差不多的錢,來供養常住,這就不是侵損常住。所以我主張我的皈依弟子,無論到任何的地方,不要去侵損常住,一定要幫助道場,不要去侵損。侵損,就是剝削廟上的財產,令其減少。我們既然不能幫助,也就不要去侵損。不明白佛法的人,以為在廟上住,不要錢,也不要什麼的,這是佔便宜。這在不明白的時候,還可以;懂了佛法之後,一定不要侵損常住。

不要說是在家人,就我雖然是出家人,但我到任何的常住去住,我估計大約在旅館裡住,每一天要五塊錢,我就給三塊錢。我到哪個廟上住都給錢,除非自己真的沒有錢,這是可以的。那麼要是有一點錢呢?就不應該侵損常住;即使是出家人,也不應該侵損常住。因為常住就像大地一樣,大眾住的地方,若你令大眾都沒有飯吃了,這是有過的。我一個人就是餓死也不要緊,要是令這一班常住的出家人,沒有東西吃,也沒有人供養——不是人人都像我這一個小徒弟這樣可以不吃東西,人人都是要吃的,民以食為天,而你令他沒有東西吃了,這你就侵損常住了。

所以我們研究佛法的,到任何廟上住,不要侵損常住,都要供養常住一點錢。你在廟上住,即使比其他的地方少給一點,這都算你盡心了;不要一點都不給就跑了,這就侵損常住。

常住的東西,就是最少最少那麼多的東西,甚至於是一張紙,也不可以隨便把它糟蹋,毀壞了,為什麼呢?雖是一張紙,但積少成多,由一張而變成多張。所以你即使把一張紙隨便損壞了,這也就是破用常住。還有一句話說:「一草一木,不得不予而取」,人家沒給你,你就拿了,這就是偷盜。即使是偷盜一根草、一根木頭,沒有得到主人的許可,你就拿走了,這就是偷。一切一切,都不可以隨便用他人的東西;你用他人東西,他不知道,這就是偷,犯盜戒了。

「一針一線,皆為布施」,即使是一根針、一條線,人家送給你的,這都叫布施。所以不可隨便破用常住,凡是常住的東西,即使是出家人,對廟上所有的東西,都不可以隨便拿來送給人的。要是這東西是我私人的,這可以的。譬如:我有一件衣服,不穿了,送給人,這可以。那麼公共的東西,不怕最少的,連一條線,也不可以隨便說:「這個我送給你。」這叫私人買好,私人結交,令這個人對我有好感,他好護法我,好供養我,這是錯誤的,我們對於這一點要特別注意。所以破用常住,不是說很多的才是破用常住,就是一張紙、一條線,最小的,甚至一粒米,用我私人的感情私自送給人,這都叫「破用常住」,就是出家人也是不可以的。私人的東西,我有權送給人;而公家的東西,就是一支香也不可以送給人的。

以前有位華聚菩薩,是個大菩薩,他發願,發什麼願呢?他說:「若有人犯五逆、四重、十惡的罪,我都可以救他,唯獨他偷常住的財物,乃至一草一木,我也救不了他,因為我沒有法子救得了他。或者這個人殺過八萬四千那麼多的父母,像這麼重的罪孽,我也可以救他;我本著我的願力,一定要把他救出來,出離地獄。但如果他偷常住的飲食、財物,乃至於一粒米,我也救不了他,我也不會去救他。」

所以偷廟上的東西,罪是最大;我們信佛的人,對於這一點要清楚。凡是常住的財物、谷米、飲食,乃至於一個小小的東西,要是沒有經廟上主人送給你,你不要自己去拿,這叫「不予而取」;要是這樣子,應該墮落到無間地獄去,千萬億劫,求出無期。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宣化上人文章列表

碰到這些人,應當在財施中加上法施

當你布施的時候,如果碰到這些人(盲聾瘖啞)了,你要...

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種恥辱

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種恥辱。這是美國早期大慈善家卡耐基...

終生享用不盡的東西在哪裡

佛教經常讓我們親近善知識,人家說三人行必有吾師。如...

南懷瑾揭秘財富的去向

人生的目標,有錢只為飲食男女嗎?你們都知道范仲淹,...

布施供養,廣結善緣

佛教非常重視結緣,不但結緣還要結善緣要廣結善緣。但...

現在乞丐騙子很多,還要布施嗎

問: 當我們給路邊乞丐布施時,朋友說那些乞丐是騙子...

布施就是最好的結緣

佛教非常主張廣結善緣,但是怎樣才能廣結善緣呢?其實...

如何在布施中達到三輪體空

修布施,最重要的是了解三輪體空的道理。三輪乃指:布...

【大藏經】佛說療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瘡、青春痘等等) 佛說療痔病咒: 怛(dan...

【大藏經】般舟三昧經

般舟三昧經卷上 問事品第一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祇...

【大藏經】晚課(暮時課誦)

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三稱) 佛說阿彌陀經 姚秦龜茲三...

【大藏經】龍舒增廣淨土文

龍舒淨土文序 華嚴經雲。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

宣化上人:修行要先能忍辱

我們學佛法的人,應該向大德高僧學習,知道過去的高僧...

禍福無門,唯人自招

在楞嚴經裡,有一段討論二種顛倒妄見。什麼是二種顛倒...

宣化上人:有脾氣的人就是苦

這一趟到來,見你們各位都很誠心的拜佛、念佛,還有禮...

淫慾心重要修九想不淨觀

優波尼沙陀,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亦觀佛...

佛法不是叫你逃避,而是讓你面對現實

經常聽到有人說:佛法就是逃避現實。還有人說,學佛法...

淨業正因,以慈心不殺為第一

原文: 淨業正因,以慈心不殺,修十善業為第一。食肉之...

給自己抹點黑

公元前225年的一天,秦國大將王翦率領60萬大軍,即將...

怎麼念佛呢

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

捨不得愛情就等於捨不得三界六道

問: 怎麼判斷自己是真信?還僅僅是覺得自己信了?我...

日常如何修行淨土

這是從《印光大師文鈔》裡摘下來的開示淨業學人日常如...

被自己的成見拖入妄想執著中去

前面我們看了很多有關業的日記,知道了我們的業主要表...

弘一大師:簡易施食儀軌

先念 南無阿彌陀佛十句。 手持供水及米粒,至出食台前...

學佛就是要出離苦惱

現在常有很多人來找師父開示,我問開示什麼?他說他要...

誰有資格「酒肉穿腸過」

逢年過節,大酌小宴,無不腥腥相惜,滿盤葷腥。略涉佛...

中國歷史上最有佛緣的15位皇帝

導讀:佛,講究一個緣字。在中國古代帝王中,不少人與...

念佛的心態與音聲

音聲乃心性的外顯,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即為妙音,從...

【佛教詞典】香嚴上樹

(公案)禪師云:如人上樹,口銜樹枝,手不攀枝,腳不...

【佛教詞典】心法六義

【心法六義】 唐代慈恩寺窺基大師,在《百法明門論解》...

【視頻】南無觀世音菩薩(聆志居士)

南無觀世音菩薩(聆志居士)

【視頻】學唯識要兼讀楞嚴經(淨界法師)

學唯識要兼讀楞嚴經(淨界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