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聖嚴法師《因果法》

聖嚴法師  2010/10/19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接著我們來講‘因果’,因果是從因緣而來的。從‘前與後’的關係看,叫作因果;從‘彼與此’的關係看,叫作因緣。你和我的關係,他和他的關係,彼此之間發生關係叫作緣。由現在的緣,連接上過去的緣和未來的緣,便是三個時間和位置的兩重因果關係。

諸位想聽佛法,結果來農禪寺聽聖嚴講‘因緣果法’,這是因果。諸位都聽過‘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話,種時叫因,得時叫果;好人一定有好報,壞人也一定有壞的下場。若僅從現在一生來說,因果論是不容易說服人的,佛法所談論的因果,必須是三世的兩重,並且是從現在的三世,追溯過去的三世,推展到未來的三世。

我們現在的三世是指這一生的時間過程:昨天、今天、明天,乃至往上有父母、祖先,往下有子子孫孫;過去的三世是指我們自己在此生未出生以前,無量世中的每一個時間的過程中,在何處做何事、遇何人;未來的三世是指這期生命結束以後,來生、再來生以後的無窮來生所接受到的一切。

如果僅僅講現在生的三世,是沒有辦法講得合理的。有的人做了很多的善事,積很多的陰德,可是沒有親生的兒子來繼承其遺產;有的人出生於窮苦的家庭,甚至有一雙為非作歹的父母,他自己卻是社會佼佼者,乃至是國家的忠貞志士,這種例子很多。因此,在人間能夠大富大貴、連續數代的,很不容易。以其興衰之間,似有因果,然非定則。如果把因果觀念延伸到過去三世及未來三世,對現在所遭遇到任何不幸,都不會怨天尤人;對於現在所得的成就和幸運,也不會覺得驕傲和炫耀。遇到倒霉不如意的事會心平氣和;遇到平步青雲,一帆風順的時候,仍會虛懷若谷、謹慎小心。只要時時努力,不必擔憂未來的前途。如果你現在不求努力改進,因循怠惰,既來的惡運不易除;已有的好運不會久,壞的會更壞,好的不會再來。若對今生所有的遭遇,平心靜氣的接受它,且繼續不斷的改善它,一定會有無限光明的前途,就在前面等待著我們;不僅僅是天堂或極樂世界,最後還能成佛。就如同我們將一分一毫的小錢,慢慢地存起來,日積月累,到最後甚至於可開一間銀行。所以我們的功德智慧都是從日常生活之中,隨時隨地、點點滴滴地逐漸累積起來,最後功德圓滿就成佛了。

相反地,因與果也不是必然的,剛才我們提到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實則種瓜不一定得瓜,種豆也不一定得豆。記得我在日本求學時,曾遇到一位大居士給我一筆錢。我問他:‘你是不是要我替你做什麼?’他說:‘因為我在求學的時代很窮,靠別人的資助才完成學業。如今我有了力量,也以同樣的心態來讚助別人求學。’這種情形叫‘同類因得同類果’,因為前人對他怎麼做,他對後人也怎麼做。當時我告訴他:‘我是和尚,不可能很富有,將來大概無法以財力幫助他人。’他說:‘法師,你將來並不是以錢布施,而是以佛法做布施,以修行去化世。’這是‘同類因得異類果’。

如果助人不求回報,不懷任何目的,是種有漏的因,得無漏的果。什麼是有漏、無漏呢?我幫助人,而別人真正得到物質上、精神上的利益,將來他們也會給我回饋,來幫助我;這好像是做投資生意,種何因得何果,這是世間法,是有漏的。如果不求果報,那便做了善事而不以為有善事可做,雖度一切眾生而實無一眾生得度。這種情形對眾生而言,是有的,是種有為因得無為果;對佛菩薩來說,是既未種因也不得果,名為無漏因與無漏果。

有因不一定有果。如果我們將任何一粒種子放在倉庫裡,不去理會它,它是永遠都不會發芽的。若種因以後,不加以培植、照顧和保護,那麼這個因等於沒種;甚至將稻種存放數年後,再去播種,發芽的比例便會減少;光播種而不給予陽光、空氣、水及肥料等外緣,也難有結果可見。所以我們曾做過的好事,也必須繼續不斷地培養它,才能結成善果;若不加悉心的照料,而任其枯萎,是非常可惜的事。

反過來說,做惡事也不一定有惡報。很多人自認為業障深重,想學佛很難,更何況了生死,因此,乾脆不學佛不修行,這就錯了。佛經裡有一段比喻說:麻園裡有很多的草籽,草籽會發芽長出草來,但由於麻很高大,草雖長出來,但得不到足夠的陽光及露水滋潤,不久,也就慢慢枯萎了。同樣地,我們雖然有業障,若能不斷地修行,且在修行的過程,業障也必然會起現行,可是,由於不再造惡業,且不斷地增強修行的力量,慢慢地也能將重罪轉為輕報;本來應該被砍頭的,因為修行的關係,結果被竹竿或樹枝打一下就算了;或者造了地獄因,當受地獄報,卻因修行很努力,結果害了一場重病就抵償光了。

再舉個例子:我在美國的道場,後院雜草叢生,拔不勝拔,真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我有一位洋弟子為了曬坐墊,將一塊三夾板平放在院子裡,結果他忘記將板子收回,一直放了三個月後我回美國時,才叫他收回。當他將板子拿起來時,發現木板下寸草不生,連草根草種子,都腐爛光了,而木板外四週是雜草成堆。淨土法門說帶業往生,生到極樂世界以後,等到花開見佛之時,業障也就消掉了。我們有很多的業障,只要至誠懇切地念阿彌陀佛聖號,定能生西方,到西方極樂世界以後,那些業障就沒有機會萌芽受報,慢慢地業的力量也就消失殆盡。

因此,種因不一定結果。但要想讓已種的因不結果,有二種方法:1.種善因而不繼續努力,因就不會結果。2.種惡因卻繼續不斷地努力修行,則惡因也不會結果。所以講因緣一定要講果報,講果報不一定是決定性的,如果是絕對的,那麼眾生就無法成佛了。但是在凡夫地,是沒辦法逃避因果,唯有努力不懈地學佛修行,才有辦法離開因果報應。一般人怕閻王、怕死、怕下地獄,閻王是真的存在,是我們自己所造的業所招感來的。因此,閻王是緣,不是因,我們不造因則閻王奈何不了我們的;我們造了業,就是沒有閻王,也會跑出一個來。諸位,我們如果站在緣的立場,那麼我們就不會造罪因,為什麼呢?因為‘無我’。一切的一切都是為別人幸福,如此還會有我嗎?所以,要做緣,不要做因,我們要不怕業果,就怕自己不能不造業因。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聖嚴法師文章列表

錯綜複雜的業因果報

佛教講的三世因果的法則,是我們佛教徒最起碼要認知的...

面對被傷害時的態度

有光明就有黑暗,有正義就有邪惡。 曾經,佛陀也遇到迫...

站在佛法的角度,要讓小孩能夠吃虧

現在一些做父母的不了解因果的道理,把子女作為自我的...

人生為什麼不能十全十美

經云:財富從布施中來,貧窮從慳貪中來。長壽從慈悲中...

夢參老和尚《辦慈善事業必須真情實意》

2009年冬至2010年春,夢參老和尚南行弘法之行的首站來...

層級越高的法界,時間的質量越大

因緣所生法是這樣,你越執著它,它對你的限制、傷害就...

業障發現的公案

我們每個人,思想隨時變化的,當你打完佛七,得到佛菩...

誦普賢行願就能不墮地獄,那因果怎麼體現呢

往昔由無智慧力,所造極惡五無間, 誦此普賢大願王,一...

【大藏經】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訶羅譯 如是我...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四十二章經

(龍藏本)...

【大藏經】佛說施燈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捨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捨...

【大藏經】【註音版】僧伽吒經

僧伽吒經...

在工作中「默默努力」未必很好

有些佛教徒問我說,把佛法用在工作場合中,是不是就要...

聖嚴法師《改變世界,從心安做起》

柔軟與堅強,兩者看起來雖然像是對立的,但卻可以同時...

聖嚴法師《死亡並不可怕》

佛教認為人生有生、老、病、死等各種痛苦,一般人很容...

聖嚴法師:盡心、盡力、盡可能學習

我常用一句話來勉勵志願者,也勉勵自己:「盡心、盡力...

不要被小事瑣事所累

有一對夫婦,吃飯閑談。那妻子也是興之所至,一不小心...

嶺東第一禪——僧稠大師的故事

僧稠大師從幼年時就勤學苦讀,到青年時已精通經史子集...

「巴掌」天地念佛修行

正確分別和不分別 當今社會,金錢萬能論為人們普遍接...

在眾生濁中不能洞覺

我們講到在眾生濁中,我們決定安於臭穢而不能洞覺,甘...

走運與倒霉

走運與倒霉,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是絕對對立的兩個概念...

網絡學佛的注意事項

網絡學習佛法很方便,但是有利就有弊,大家都有體會。...

淨土法門為什麼殊勝

問: 淨土法門為什麼殊勝? 大安法師答: 要了脫分段...

中國的佛塔有幾種類型

1、樓閣式塔: 在中國古塔中的歷史最悠久、體形最高大...

燕窩:燕子的代價與無言血淚

母燕在快要下蛋的時候,才去建自己的窩。第一次建好的...

釋迦牟尼傳

一、出家前的生活 1.太子降生 我聽到過這樣的故事:二...

殺生戒解說

殺生戒:不殺生戒。生是有情生命,殺是用各種器具,斷...

念佛宜早不宜遲

青少年是早上8、9點鐘的太陽。人生最美的是少年年華,...

【佛教詞典】忿怒持金剛菩薩

梵名 Vajrāgra-vajradharah,音譯嚩日羅紇羅嚩日羅馱...

【佛教詞典】最極微細縛

【最極微細縛】 p1155 瑜伽九十一卷十一頁云:復次若由...

【視頻】護生卡通:念佛往生的鼠師兄

護生卡通:念佛往生的鼠師兄

【視頻】名山古剎-麥積山石窟

名山古剎-麥積山石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