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皈依是修慧的開始

學誠法師  2011/12/09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我們每個人在社會上面讀了很多的書,也掌握了很多的知識,有很多的文化,這些文化知識和佛經的道理是不同的。學佛法是為了開發我們的智慧。有智慧的人內心清淨、內心單純、內心善良,沒有智慧的人內心苦惱、煩惱、複雜。我們掌握很多的知識,不一定就能讓我們的內心單純、清淨。有時候,人的知識越多,人的分別心越重,最後,人的知識越多,人的思想就越複雜。天天想來想去,理不出頭緒,想不開。到寺廟裡邊來,皈依三寶之後,我們要得到的是佛教的智慧。所以,我們不僅僅要有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有智慧。

皈依以後,我們要學佛、學法。我們學佛、學法的前提是要相信,信佛、信法、信僧,信仰三寶。信佛,佛大徹大悟,佛的智慧圓滿,悲智圓滿,有大悲心、有菩提心,這些我們要相信。相信佛有這種力量,有這種功德。我們一般在理路上、在文字上說佛有大神通、有大的功德,實際上我們從心裡要相信佛有這種能力,不是很容易的。能夠真正相信到這一點,才能夠說是信佛的開始,大家從很多地方來到寺廟裡邊來參加活動啊、皈依啊,那都是因為佛的緣故。

佛多生多世的修行,最後成佛。佛法流傳下來,我們今天才能夠學習到佛法,這些本身也都是佛的大慈悲心、佛的殊勝功德。如果佛沒有這些殊勝的功德,沒有大悲心,沒有大願力,那就不容易攝受到這麼多人,所以從這一點上面說,佛有這方面的能力、有這方面的功德,我們要相信。如果你不相信話,佛法就不容易得到感應。你相信比較真切、比較真誠,得到的感應、得到的加持就會很大。你如果半信半疑,這種感應、這種加持就不容易獲得,佛本身就有這種利益眾生的能力。我們相信以後不一樣了,整個的心態就不一樣了,整個心態立刻就會得到很大的轉變。

有智慧的人,他對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境界判斷就不同了,好的、善良的能夠持續、保留下去,不好的也能夠把它變成好的,把逆境也能夠轉化為順境。沒有學佛法的人遇到這個逆境,就過容易不去,乃至失敗了,沒辦法了,過不去,遇到障礙。看不慣的人、看不慣的事,很多麻煩的事情、頭疼的事情過不去。用煩惱心來看這個問題,這個問題也是煩惱的一個展現,煩惱跟煩惱相應就過不去。第二個層次的人遇到這個煩惱、遇到這個逆境,就是一個轉機的機會。我們常常講,危機就是轉機,一轉機就能夠改變了。第三種狀態就是說,遇到逆境能夠變為順境,把這個不好的能夠變成好的,這就需要有佛法的力量。

在法會的整個過程當中遇到的種種境界、障礙,有一個法師過去了,某某人過去了,把問題解決了,就能把不好的境界改為好的境界。他給你講幾分鐘的佛法,告訴你這個事情該怎麼來觀察,這個事情應該怎麼辦,你照著去做就改變了,變成好的了。如果說沒有佛法的智慧,那我們遇到一個逆境,很小很小的一個逆境,有可能就永遠過不去了。所以,我們來到寺廟裡邊來學習佛法,就是為了要得到這種智慧。有智慧,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就能夠自在,就能夠解脫,就能夠輕安。

佛法的智慧都要從信佛、學佛開始。所以,我們信佛、學佛開智慧是很簡單的事情。念經也好啊,拜佛也好、持咒也好,出坡勞動也好都是我們積聚資糧,開發智慧的條件,沒有這些條件,我們智慧也開不了。不是說想要開智慧,那麼你智慧就開了。只有種種條件具足了,人就有智慧了。我們出門的時候,看到種種的人、遇到種種的事,有好的,也有不好的,有大人也有小人,有男眾也有女眾,等等,高的、矮的、胖的、瘦的,有各種分別心,這種外在的形象就會影響到人的內心。兩個小孩,一個高的、一個矮的,一個胖的、一個瘦的,一個比較調皮的、一個比較聽話的,等等。人容易這樣去分別,但是我們看到這些林林總總不同的事物的時候,沒有人意識到說外在種種形相的分別都是因為我們心分別出來的。有時候很難說是哪一個人、哪一件事情比較好,哪一個人、哪一件事情比較差,有時候是不好比較,人一比較往往都是從自己心態來比較。所以,種種的分別產生種種的煩惱,種種的煩惱引發種種的執著,種種的執著就帶來種種的痛苦,這些都是沒有智慧的表現。

如果人有了智慧看問題就不同了,有智慧,他看到說所有的這些都是我們內心的展現,即心即佛,即心是佛。我們的心是無形無相的,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我們的心是無比廣闊的,所有一切的見聞覺知、有為法、無為法,所有的一切都是跟自己的心有關係。心悟了,是出世間法。如果在外在的境界上分別,還是世間法的層面,因為世間法的層面,所以,會有種種世間法的分別、比較、紛爭、鬥爭等等。

我們學佛法的目的是要超越世間上種種的對立,靠佛法來觀察,世間上面的一切都跟自心有關係,然後慢慢培養自己的慈悲心、菩提心,這就是學習佛法的開始,學佛法的目的讓自己的心越來越善良,皈依時候我們會有一些課程,大家一步一步去學習,去用功,慢慢就進步了。我們心態改變了,我們心態善良了,我們內心當中有力量了,每個人、每一天都非常的快樂、自在,這就是學佛的妙用。如果自己常常起煩,而且說自己煩躁不安,有種種問題,那就是說我們佛法學得不夠,佛法學得不好。大家常常來到寺院裡參加活動,集聚資糧,發心,反觀自己的內心,查找自己內心的問題,然後與同行善友多交流,得到別人的幫助,我們才有辦法越學越好。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宣化上人:皈依三寶

皈依,這是苦海無邊,回頭是岸的初步。可是這一初步,...

大安法師:皈依十多年了怎麼事事不如意

問: 我皈依佛法已經十多年了,事事不如意,倒霉透了...

原來我這麼富有

有一位青年,老是埋怨自己發不了財,終日愁眉不展。...

無住生心與日常生活

金剛經中有云:「應無所住,行於佈施」,「無我相、人...

文珠法師《三皈五戒的意義》

三皈,是皈依佛、法、僧三寶;五戒,是佛教的根本戒。...

不要去追求那些怪裡怪氣的事情

問: 我是一位初學佛者,有很多事情都還不懂。現在有很...

大安法師:般若智慧

對於我們很多人來說,如何修智慧、修般若這一塊是非常...

處事的四種智慧

事無難易,關鍵是人能干與否。一個能幹的人,再難的事...

【大藏經】瑜伽師地論(100卷)

瑜伽師地論卷第一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

【大藏經】【註音版】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神咒(往生咒)

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神咒(往生咒)...

【大藏經】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入於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大藏經】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卷第一 佛在王捨國靈鷲山中,與...

有八種原因會導致持咒不靈

1-3、【懷疑心、起恶心、不誠心】,有這三種心,持咒必...

如何善用藥師佛號利益他人

至心專念藥師佛的本願功德名號,能滿足世間及出世間的...

以忍來圓滿人生

忍辱,是良藥,但是苦口。能忍的人,走到哪,都是海闊...

世有諸天鬼神其數甚多,何唯供養此十二天

在不空大師譯《供養十二大威德天報恩品》中有這樣一段...

味精能挽劫運說

飲食於人,關係甚大。得之則生,弗得則死。故曰食為民...

減劫中人的福報越來越薄

隨著減劫的次第,人的壽命越來越減。以這個作為標誌,...

為什麼我會有這樣的父親

問: 為什麼我爸爸總是夜不歸宿,謊話連篇?這到底是什...

修行的目的並不是不睡覺不吃飯

眠為大暗無所見,日日欺誑奪人明,以眠覆心無所見,如...

壽康寶鑒之戒淫格言

※張三豐真人說:人生在天地之間,承金木水火土五行之...

狐狸精跟著獅子王

禪宗這一法,是最上乘,是無相法。社會上這個道,那個...

「口念心聽」跟「心念心聽」有什麼區別

問: 弟子學佛十個月,念了幾萬聲佛號了,起初是口念耳...

【佛學漫畫】《法華經》故事之三草二木喻

佛陀對待一切有情眾生,平等無二。正覺法雨普潤眾生,...

佛教如何看待「化解太歲」

化解太歲,又叫順星、拜斗。有法師反對和批評。有僧人...

寬嚴法師:六度與生死輪迴

有人說,現在的世界是修羅世界。修羅的特性是什麼?就...

別把食物營養模式化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人們對食品中的營養開始有了一種...

禪者的心境

唐朝時,有位名叫懶殘的禪者,修行造詣極高,遐爾聞名...

【佛教詞典】不顧戀過去諸欲

【不顧戀過去諸欲】 p0339 瑜伽四十卷四頁云:謂諸菩薩...

【佛教詞典】一句

(術語)表詮一個之義理者為一句。唯識論二曰:名詮自...

【視頻】惠空法師《如何看待陰陽眼、附身之事》

惠空法師《如何看待陰陽眼、附身之事》

【視頻】大悲咒(蓮歌子)

大悲咒(蓮歌子)